第02章 芳鄰

關燈
從那裡走過。

    這男子的兩條腿粗得驚人。

    身邊不遠處,索默斯看到另一位青年躺在陽光下溫暖的沙丘上。

    他渾身濕着滾了一身沙子,讓人幾乎認不出他的模樣來。

    那青年仍然面朝下趴着,像隻動物,索默斯又注意到了他的兩條粗腿。

    這些人似乎肉都長腿上了。

    那邊三個男孩子,其中一個也就十五六歲左右,身着泳衣跑出環礁湖,滾進沙子中玩耍起來。

    大點兒的孩子伸攤開四肢趴在沙灘上,那小的騎在他身上,撲地躍入沙子中。

    這些孩子着實像一群小動物一般,沒頭沒腦地東沖西撞着。

     周日的下午,陽光很暖和。

    那孤單單的男子在環礁湖裡推着他的船,那裝了半船沙子的船深深地陷在水中。

    索默斯和哈麗葉躺在沙岸上,心中生出陌生感來。

    這兒确有某種迷人之處。

    那就是自由!這就是他們常說的那句話:“在澳大利亞你感到自由放松。

    ”的确如此。

    這兒的氛圍叫人大大放松,沒了緊張,也沒了壓力。

    這是一種失去控制、意志和形态的真空狀态。

    你頭上的天空全然開闊,周圍的空氣也是那樣叫你舒暢,全無舊歐洲的那種擠迫感。

     但,然後又怎麼樣?這種自由的空白幾乎叫人恐怖。

    在這開闊和自由狀态之中,是這種新的混亂——散落的小平房,一連數英裡稀稀拉拉的馬口鐵罐頭盒子,英國味兒在這裡變得雜亂無章,混亂一片。

    甚至模仿倫敦和紐約的悉尼中心也模仿得毫無意義。

    生意場在全力以赴地運轉,僅僅因為這裡的生意場是英美生意場的一端罷了。

     這裡缺少任何一種内在的意義,盡管這裡有着無比巨大的空間。

    在這裡讓人覺出毫無責任感的自由,這種自由和解放是一種随心所欲的感覺,這一切全然無趣。

    還有什麼比完成的自由還讓人失望和索然無味呢?熙來攘往、車水馬龍的大悉尼漸漸流散開來,攤出這片星羅棋布的小平房,就像一片無遮無攔的淺水漫延開來。

    然後呢?什麼也沒了。

    沒有内在的生命,沒有更高的要求,終歸是對什麼也沒有興趣的。

     索默斯翻轉過身,閉上了雙目。

    新興的國家比老國家毛病還多。

    人是喜歡擺脫舊的壓力和緊控後的松弛感的,喜歡擺脫舊世界那種密不透風的窒息感。

    這正是周日午後,可絕無英國周日午後那種十二分的百無聊賴。

    這兒仍然是一個松散的、放任自流的世界。

    整個悉尼城裡的人恨不得傾城而出,到海邊來,到灌木叢中來。

    這是一個川流不息的世界。

    他們全從家中奔出來度假了。

    而到明日,他們都會四散去工作。

    沒什麼意義,毫無意義地工作,毫無意義地消遣,可仍然執著依舊。

    這景象令人炫惑。

    甚至為錢奔忙也毫無真正的意義。

    他們的确對金錢所能給予的權力不太在意。

    除了權力感,權力本身在這兒毫無意義。

    歸根結底,在沒有真正文化的地方,甚至金錢也沒有什麼價值了。

    金錢是一種向更高。

    更微妙、更完整的境界上升的途徑,否則就一錢不值。

    當你公然否認自己想達到更完美的境界,錢對你來說有什麼好?隻須拿它打水漂兒或贈掉拉倒。

    甚至錢也是歐洲的一種發明——歐洲或美國的發明,在澳大利亞它毫無魔力。

     可憐的理查德-洛瓦特苦苦思索着這個叫做澳大利亞的問題,感到無聊至極。

    其實他沒必要與澳大利亞叫勁:他完全可以從享樂主義出發,拿這種問題來自娛的。

    可這樣幾乎讓他心力交瘁。

     哈麗葉這時坐起來拍打外衣上的沙土,洛瓦特也這樣做。

    然後他們起身回去乘電車了。

    在最盡頭的房子門前砂路上停着一輛汽車。

    那座房子名為聖-克拉姆,看見它,索默斯的心立即返回了英倫的康沃爾。

    聖-克拉姆占據了一個很好的位置,就在環礁湖斜上方的沙岸上。

     “我倒不讨厭那兒。

    ”哈麗葉擡眼看着聖-克拉姆說。

     可是索默斯沒答話。

    面對這些滅人自尊的小平房,他一言不發。

    他剛剛走過一座号稱“愛之港灣”的房子,标明“出售”。

    它能賣得動。

    他心情沉郁地從沙灘上走過,一座座房子名稱各異:“阿卡地”、“斯特拉-瑪利斯”、“拉基提-庫”。

     “喂”身後有人在叫。

     是考爾科特太太步履蹒跚地在沙灘上追趕着他們,跑得她滿臉通紅。

    她身着淺灰的雙線上衣,腳蹬一雙羊皮鞋。

    她身後不遠處,跟着身穿襯衫的傑克-考爾科特。

     “真想不到你們會在這兒!”考爾科特太太喘籲籲地說。

    而哈麗葉則激動地隻顧大叫着“哎呀,你好啊!”,一邊同她熱烈地握手,那樣子倒像在倫敦的皮卡迪利大街遇上了某個老熟人。

    這一通兒握手很讓考爾科特太太不知所措,她感到這幾乎是一種辱沒,羞紅了臉。

    她丈夫跟上來,雙手插在衣袋裡,避免這種誤會。

     “哎呀,你們在這兒呀,”他沖索默斯夫婦說,“不想喝杯茶嗎?” 哈麗葉瞟了洛瓦特一眼,他淡淡地笑着。

     “哦,真想。

    ”她回答說,“可是,上哪兒?你們在這兒有房子嗎?” “我姐姐有,最末尾那一座就是。

    ”他說。

     “可是,她會願意我們去嗎?”哈麗葉倒退一步說。

     考爾科特夫婦沉默了一會兒。

     傑克說:“會的,隻要你們肯來。

    ”與此同時,很明顯他意識到索默斯是避免與别人接觸的。

     “那就太謝謝了。

    ”哈麗葉說,“你呢,洛瓦特?” “是的,很感謝。

    ”他說着,心裡暗自發笑。

    他感到傑克對他這種躲躲閃閃在報以一種男子漢的輕蔑。

     說話間他們就開步朝“聖-克拉姆”走去。

    傑克的姐姐是個棕色眼睛的澳洲人,一看就很有主見。

    她友好,但對新來的客人稍有疑慮。

    她丈夫是個康沃爾小夥子,沉默寡言,矮胖矮胖的。

    他後腦勺上的頭發剪成圓圓的一圈,在光滑、曬紅的脖子上方剪出一條圓弧線來。

    後來,索默斯才知道,這個性特萊威拉的康沃爾小夥子娶的是他兄長的寡妻。

    這以後,考爾科特太太給哈麗葉提供了一切有關這位大姑姐的情況。

    第一位丈夫叫阿爾弗雷德-約翰,兩年前去世的,給妻子留下了一小筆錢和“聖-克拉姆”這棟房子,還留下了一個叫格萊黛絲的小姑娘。

    索默斯夫婦一進屋,這小姑娘就搖晃着一頭長長的棕發跑來跑去。

    這麼說起來,特萊威拉夫婦還算新婚燕爾呢。

    新丈夫叫威廉-詹姆斯,莫名其妙地打着轉,默默地幫妻子羅斯準備茶點。

     這座平房很是賞心悅目:一間大屋面對大海,屋外有走廊,通向每一個小房間。

    屋裡挂着很多張家人照片,挂着鑲獎章的鏡框,上面裝飾着彩帶,還有一封贊譽第一位特萊威拉的信。

    特萊威拉太太很警覺,也會察言觀色,她決定以禮相待。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