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托裡斯汀
關燈
小
中
大
放心地帶着可咒的行李朝目的地晃悠而去。
“他們是不是壞透了?!”他的妻子哈麗葉說。
“這裡是人間天堂,他們不是一直這麼說嗎?”索默斯說,“這個車夫還不錯。
” “可那些出租汽車司機算什麼東西!還有星期六那天賺你八個先令的那個人,在倫敦花兩個先令就夠了!” “他敲了我一筆竹杠。
可你沒轍呀,在一個自由的國家裡,隻有通你付款的人才是自由人,他想怎麼要價就怎麼要價,強買強賣,這就意味着自由。
他們可以漫天要價,你不得不如數照付。
” 一路上這麼想着,他們随車穿過城市,間或從一座小山頂上瞥見那著名的港灣,像有無數條肢幹向四處伸展着。
至少他們看到一處海灣裡泊着幾艘戰艦和汽船,那些艦隻就夾在房屋和林木蔥蔥的海岸中。
他們還看到了港口的中心和它對面低矮的懸崖——那片低台地上林木茂密,林隙間點綴着郊區的紅色屋頂和一片片港區空地。
天色灰暗下來,那環繞着港口的低台地矮爬爬的,一幅昏暗、單調、凄涼的景象。
盡管是在這龐大喧嚣的現代化悉尼的範圍内,百萬人流如魚兒從城中穿過,那片地方看上去似乎也像從地球上消失了一般。
默多克街在一片老式的郊區裡,布滿了一片矮爬爬的平房,鐵皮棱頂都漆成了紅色。
每座小平房都建在窄巴巴的一塊小地方,圍着一圈小木栅欄。
一條長街就從這些小房子中穿過,像小孩子的畫兒一樣,方方正正的小平房一座接一座沿街排開。
這些房子緊緊擠在一起,又界線分明,很像現代的民主制度一樣。
每座房都有栅欄圍着。
街面挺寬,街邊上沒有石沿兒,一線荒草代替了路界。
街正中的碎石子路段看上去就像廢棄的沙漠,雙輪馬車就叮叮當當從上面駛過。
五十一号的門上印着房主的名字。
索默斯一直在注視着這些門上的名字,過了一家又一家:埃裡特,特裡斯-本,安吉爾斯-路斯特,貝特-奧勒。
他渴望着讀到澳大利亞人的名字如瓦拉姆比或瓦嘎一瓦嘎什麼的。
他找到房子并同意在那兒住三個月時,已是黃昏,他并沒注意門上的名字。
他希望别是烏一安一米,甚至别是斯代拉-瑪利斯之類。
“弗裡斯汀。
”他把花體的T讀成了F,“你猜這是哪國寫法?” “那是T,木是民”哈麗葉說。
“托裡斯汀,’他改口道,發音很像俄語,“肯定是本地的姓氏。
” “不是,”哈麗葉說,“TOrestin的意思是‘進來歇歇腳’——Torestin。
”她甚至沒有取笑他的意思,這令他痛苦不語。
哈麗葉一點也不在乎這些姓名。
他們已經出來漂泊四個月了,她感到,如果此時她能在自己的一隅停泊,她才不在乎那地方是哪兒呢,管它叫什麼,托裡斯汀,安吉爾斯-路斯特,甚至特裡斯-本,全無所謂。
謝天謝地,這個住處是座幹幹淨淨的小平房,家具很平常,沒什麼紮眼的地方。
哈麗葉連帽子都顧不上摘,就一步上前把牆上的四幅畫兒揭了下來,又一把掀掉了桌上的紅絨布。
索默斯悶悶不樂地打開包,讓哈麗葉從中抽出一條閃光的紫色印度莎籠布料,試試鋪在桌上好不好看。
可牆壁是紅的,是那種可怕的灰紅色,配上深色的栎木家具和裝置,或者是染了深色漆的赤桉,那效果沒什麼兩樣,顯得陰森恐怖。
索默斯“啪”地關上箱子,看看那委實可愛的紫色布料說: “跟紅牆不相配。
” “是,我覺得也是,”哈麗葉失望地說,“不過,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刷成白色或奶油色。
” “什麼,刷牆?” “半天工夫就行了。
” “我們來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個人間天堂,就是來幹這個的?在一間郊區的小破平房裡幹起刷牆的勾當來了。
我們說是租了三個月,或許連三個星期都住不滿就得走。
” “為什麼不幹?反正房子沒牆不行。
” “幹就幹吧。
”他說着走出去看看兩小間卧房、廚房和屋外院子。
屋後有一小片園子,園中有條小徑,盡頭是一棵漂亮的澳洲特色的樹,樹幹蒼白,不生一片葉子,卻開着一簇簇花瓣尖長的紅花。
這花叫他看呆了。
很明顯這是豆屬花科,花瓣尖尖的,像紅色的刀朝,曲曲彎彎向上伸展,而不是垂懸在樹枝上。
在藍天映襯下,這些花朵看上去真美,就是花瓣過于長了些,不像自然生長的花朵,倒更像從樹枝上探出頭的猩紅色的白鹦。
奇妙燃燒着的紅色,堅挺的紅色花朵!當地人管它叫珊瑚樹。
這兒還有一間小圓涼亭,平頂,高台階兒。
索默斯走上去,發現從這鉛皮頂的小圓屋朝外俯瞰,能夠看得見港口正中央,還可以看到低矮的門道、低低的山岬和上面的燈塔,再向前就是茫茫的太平洋了。
那就是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正是白浪拍岸的地方。
一艘貨輪正徐徐駛入港口,煙囪上黑煙滾滾。
可眼前除了一片片平房,就是一條接一條的街道。
這一片是老式的悉尼城模樣。
稍往前走走,就是一街一街看着順眼的磚房了。
而在這小山上,平房區的街道模樣如初,幾乎絲毫未變,仍讓人聯想起荒郊野地中連成片的臨時小木頭棚子。
索默斯為自己将鄰裡的園子和後院盡收眼底感到些許不安。
他試圖做到視而不見,而這時哈麗葉随他爬上來看風景了,她一上來就說: “這上頭真不錯!看到港口了嗎?還能看到咱們來時的那條路呢!你瞧,你瞧啊,我還記得咱們進港時從舷窗口往外看到過那座燈塔,還有那小小的棕色崖石。
嗯,這真是一座像樣兒的港口。
人們剛發現這兒時,它是個什麼樣子?現在有了這些狗窩似的小房子,什麼都有了。
邊上這園子不錯,你瞧,那是什麼,那些可愛的花兒有名字嗎?” “叫大麗花。
” “可你見過這麼好看的大麗花嗎?你肯定這叫大麗嗎?就像粉菊花似的,又有點像玫瑰,哎呀,真可愛!可是這些狗窩樣的小房子太不作美了,這種肮髒的郊區,簡直像豬圈嘛!在一個新國家裡,人就可以這樣為所欲為嗎?你瞧這一地的馬口鐵罐!” “你希望他們怎麼做?羅馬非一日建成。
” “那倒是,可他們就不能把這兒弄得像點樣子嗎?你瞧這些小後院兒,像是雞窩,裡面雞飛狗叫。
他們管這叫建設新國家,對不對?” “那,換了你,你怎麼着手建設一個新國家?”索默斯有點不耐煩地問。
“我就不要建鎮子,不要這種棱鐵屋頂,不設這千千萬萬個栅欄,更不會滿地扔空鐵盒子。
” “是的,你會建法式的古堡,還有都蜂王朝時的采邑。
” 這時有人敲後門。
他們聞聲下去,看到一位胳膊上挎籃子的小商販。
從此,這一天中他們便不斷地走到門口去告訴那些不知疲憊的小商販,他們現在已有了固定供貨的雜貨商、肉販子、面包師,一應俱全了。
夜晚,索默斯坐在他那圓桶狀的涼亭頂上觀夜景:通向海邊的山凹裡萬
“他們是不是壞透了?!”他的妻子哈麗葉說。
“這裡是人間天堂,他們不是一直這麼說嗎?”索默斯說,“這個車夫還不錯。
” “可那些出租汽車司機算什麼東西!還有星期六那天賺你八個先令的那個人,在倫敦花兩個先令就夠了!” “他敲了我一筆竹杠。
可你沒轍呀,在一個自由的國家裡,隻有通你付款的人才是自由人,他想怎麼要價就怎麼要價,強買強賣,這就意味着自由。
他們可以漫天要價,你不得不如數照付。
” 一路上這麼想着,他們随車穿過城市,間或從一座小山頂上瞥見那著名的港灣,像有無數條肢幹向四處伸展着。
至少他們看到一處海灣裡泊着幾艘戰艦和汽船,那些艦隻就夾在房屋和林木蔥蔥的海岸中。
他們還看到了港口的中心和它對面低矮的懸崖——那片低台地上林木茂密,林隙間點綴着郊區的紅色屋頂和一片片港區空地。
天色灰暗下來,那環繞着港口的低台地矮爬爬的,一幅昏暗、單調、凄涼的景象。
盡管是在這龐大喧嚣的現代化悉尼的範圍内,百萬人流如魚兒從城中穿過,那片地方看上去似乎也像從地球上消失了一般。
默多克街在一片老式的郊區裡,布滿了一片矮爬爬的平房,鐵皮棱頂都漆成了紅色。
每座小平房都建在窄巴巴的一塊小地方,圍着一圈小木栅欄。
一條長街就從這些小房子中穿過,像小孩子的畫兒一樣,方方正正的小平房一座接一座沿街排開。
這些房子緊緊擠在一起,又界線分明,很像現代的民主制度一樣。
每座房都有栅欄圍着。
街面挺寬,街邊上沒有石沿兒,一線荒草代替了路界。
街正中的碎石子路段看上去就像廢棄的沙漠,雙輪馬車就叮叮當當從上面駛過。
五十一号的門上印着房主的名字。
索默斯一直在注視着這些門上的名字,過了一家又一家:埃裡特,特裡斯-本,安吉爾斯-路斯特,貝特-奧勒。
他渴望着讀到澳大利亞人的名字如瓦拉姆比或瓦嘎一瓦嘎什麼的。
他找到房子并同意在那兒住三個月時,已是黃昏,他并沒注意門上的名字。
他希望别是烏一安一米,甚至别是斯代拉-瑪利斯之類。
“弗裡斯汀。
”他把花體的T讀成了F,“你猜這是哪國寫法?” “那是T,木是民”哈麗葉說。
“托裡斯汀,’他改口道,發音很像俄語,“肯定是本地的姓氏。
” “不是,”哈麗葉說,“TOrestin的意思是‘進來歇歇腳’——Torestin。
”她甚至沒有取笑他的意思,這令他痛苦不語。
哈麗葉一點也不在乎這些姓名。
他們已經出來漂泊四個月了,她感到,如果此時她能在自己的一隅停泊,她才不在乎那地方是哪兒呢,管它叫什麼,托裡斯汀,安吉爾斯-路斯特,甚至特裡斯-本,全無所謂。
謝天謝地,這個住處是座幹幹淨淨的小平房,家具很平常,沒什麼紮眼的地方。
哈麗葉連帽子都顧不上摘,就一步上前把牆上的四幅畫兒揭了下來,又一把掀掉了桌上的紅絨布。
索默斯悶悶不樂地打開包,讓哈麗葉從中抽出一條閃光的紫色印度莎籠布料,試試鋪在桌上好不好看。
可牆壁是紅的,是那種可怕的灰紅色,配上深色的栎木家具和裝置,或者是染了深色漆的赤桉,那效果沒什麼兩樣,顯得陰森恐怖。
索默斯“啪”地關上箱子,看看那委實可愛的紫色布料說: “跟紅牆不相配。
” “是,我覺得也是,”哈麗葉失望地說,“不過,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刷成白色或奶油色。
” “什麼,刷牆?” “半天工夫就行了。
” “我們來到一個新的國家,一個人間天堂,就是來幹這個的?在一間郊區的小破平房裡幹起刷牆的勾當來了。
我們說是租了三個月,或許連三個星期都住不滿就得走。
” “為什麼不幹?反正房子沒牆不行。
” “幹就幹吧。
”他說着走出去看看兩小間卧房、廚房和屋外院子。
屋後有一小片園子,園中有條小徑,盡頭是一棵漂亮的澳洲特色的樹,樹幹蒼白,不生一片葉子,卻開着一簇簇花瓣尖長的紅花。
這花叫他看呆了。
很明顯這是豆屬花科,花瓣尖尖的,像紅色的刀朝,曲曲彎彎向上伸展,而不是垂懸在樹枝上。
在藍天映襯下,這些花朵看上去真美,就是花瓣過于長了些,不像自然生長的花朵,倒更像從樹枝上探出頭的猩紅色的白鹦。
奇妙燃燒着的紅色,堅挺的紅色花朵!當地人管它叫珊瑚樹。
這兒還有一間小圓涼亭,平頂,高台階兒。
索默斯走上去,發現從這鉛皮頂的小圓屋朝外俯瞰,能夠看得見港口正中央,還可以看到低矮的門道、低低的山岬和上面的燈塔,再向前就是茫茫的太平洋了。
那就是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正是白浪拍岸的地方。
一艘貨輪正徐徐駛入港口,煙囪上黑煙滾滾。
可眼前除了一片片平房,就是一條接一條的街道。
這一片是老式的悉尼城模樣。
稍往前走走,就是一街一街看着順眼的磚房了。
而在這小山上,平房區的街道模樣如初,幾乎絲毫未變,仍讓人聯想起荒郊野地中連成片的臨時小木頭棚子。
索默斯為自己将鄰裡的園子和後院盡收眼底感到些許不安。
他試圖做到視而不見,而這時哈麗葉随他爬上來看風景了,她一上來就說: “這上頭真不錯!看到港口了嗎?還能看到咱們來時的那條路呢!你瞧,你瞧啊,我還記得咱們進港時從舷窗口往外看到過那座燈塔,還有那小小的棕色崖石。
嗯,這真是一座像樣兒的港口。
人們剛發現這兒時,它是個什麼樣子?現在有了這些狗窩似的小房子,什麼都有了。
邊上這園子不錯,你瞧,那是什麼,那些可愛的花兒有名字嗎?” “叫大麗花。
” “可你見過這麼好看的大麗花嗎?你肯定這叫大麗嗎?就像粉菊花似的,又有點像玫瑰,哎呀,真可愛!可是這些狗窩樣的小房子太不作美了,這種肮髒的郊區,簡直像豬圈嘛!在一個新國家裡,人就可以這樣為所欲為嗎?你瞧這一地的馬口鐵罐!” “你希望他們怎麼做?羅馬非一日建成。
” “那倒是,可他們就不能把這兒弄得像點樣子嗎?你瞧這些小後院兒,像是雞窩,裡面雞飛狗叫。
他們管這叫建設新國家,對不對?” “那,換了你,你怎麼着手建設一個新國家?”索默斯有點不耐煩地問。
“我就不要建鎮子,不要這種棱鐵屋頂,不設這千千萬萬個栅欄,更不會滿地扔空鐵盒子。
” “是的,你會建法式的古堡,還有都蜂王朝時的采邑。
” 這時有人敲後門。
他們聞聲下去,看到一位胳膊上挎籃子的小商販。
從此,這一天中他們便不斷地走到門口去告訴那些不知疲憊的小商販,他們現在已有了固定供貨的雜貨商、肉販子、面包師,一應俱全了。
夜晚,索默斯坐在他那圓桶狀的涼亭頂上觀夜景:通向海邊的山凹裡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