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為教派宗教性的法利賽主義

關燈
自馬喀比時代以來,猶太教裡産生了一種極其重要的變化,結果為猶太教刻印出終極的性格,此即法利賽主義(Pharisäismus)的發展。

    其先行者可以回溯到馬喀比時代民族擡頭之時。

    首先占據此一運動中心位置的,是對希臘文化的反動[1]&mdash&mdash猶太社會上層耽溺于此種文化中。

    《詩篇》指稱&ldquo哈斯丁&rdquo(Hasidim)為&ldquo虔敬者&rdquo[2],意思是指那些固守父祖習慣的人。

    他們是馬喀比的追随者,一方面反對逐字逐句地解釋律法,甚至在安息日也參加戰鬥,另一方面卻又特别強調古老的律法忠誠。

    推測說在他們當中,亦即猶太聖典稱之為&ldquo昔日的聖徒&rdquo(Hasidim-harishonim)的這些人,是個特别有組織的教派,似乎是不正确的,盡管某些段落的确有此暗示[3];《馬喀比書》的&sigma&upsilon&nu&alpha&gamma&omega&gamma?&rsquo&Alpha&sigma&iota&delta&alphaí&omega&nu或許就是詩篇的kahalHasidim,亦即懷抱反希臘文化之心志支持運動的[4]虔敬者的集會。

    十八祝福唱句(猶太教的主要祝禱)裡除了懷想&ldquoZam&rsquokim&rdquo(撒都該人)之外,也包括&ldquoHasidim&rdquo,光這點就已駁斥了他們的教派性格。

    某些特色,譬如在進行儀式性祈禱之前先做一小時冥思的習慣,總是被歸屬于他們。

    當馬喀比支配迫不得已要使自己順應一個世俗小國家的需求,并因而接受了作為帶有希臘化印記的小王國的種種特色之時,這個運動便告滅亡[5]。

    對于此乃政治上無可避免之事的這層認識,使得當時的虔敬者抱持着這樣的信念:甯可接受外來支配,也不要一個所謂的猶太君王&mdash&mdash雖享有民族的威信,但無可避免的不忠于嚴正的律法。

    這信念仍然表露于希律死後虔敬者向奧古斯都請願不要立(希律之子)亞基老作支配者這件事上。

    自那時以來,&ldquo法利賽人的&rdquo運動取代了虔敬者的運動[6]。

     perusha(複數形perushim,亞蘭文perixhaya,希臘文&Phi&alpha&rho&iota&sigma&alpha?&omicron&iota)是指任何自我&ldquo隔離&rdquo的人&mdash&mdash當然是隔離于不淨的人與物。

    就精神而言,古老的虔敬者運動亦同此義。

    不過,法利賽人給予這個運動一種教團(Orden)的形式,也就是一個&ldquo兄弟團&rdquo(Bruderschaft,chaburah)的形式,唯有在三名成員面前依儀式立誓願意承擔最嚴正的利未人潔淨的義務者,才得以加入。

    當然并不是任何事實上過着有如&ldquo法利賽人&rdquo的生活者都加入教團為兄弟(chaber),但教團形成運動的核心。

    在猶太人居住的所有城市裡都有其分支。

    由于教團成員過着和祭司同樣潔淨的生活,所以他們要求等同于嚴正生活的祭司所具有的個人神聖性,并且更高于不嚴正的祭司。

    也因為此種借着生活變革而得到證明的個人宗教資格,祭司的卡理斯瑪失去其價值。

    此種變遷自然是慢慢形成的。

    直到2世紀,也就是《禧年書》作成的年代,學者與教師都還是市民的宗教指導者,而且至少一般而言都是祭司與利未氏族的成員。

    相對于虔敬者的民族與宗教運動成果,貴族階級的那種搖擺不定且往往令人厭惡的,因為無可避免的必須要傾向于政治妥協的态度逐漸根本地改變了此種狀況。

     兄弟團對猶太教最具關鍵性的要點在于:他們不僅自我隔離于希臘人,而且也隔離于過着不潔淨生活的猶太人,而且正是這些人準此形成法利賽&ldquo聖者&rdquo與&ldquo阿姆哈阿列次&rdquo[7]的對立,後者是&ldquo鄉下人&rdquo、不知與不守律法的&ldquo無知者&rdquo。

    此種對立極度升高到幾近于儀式性種姓隔離的地步。

    教團兄弟有義務拒絕祭司或利未人的宗教服務&mdash&mdash除非他是禮儀純淨的猶太人,因此絕非阿姆哈阿列次;他們絕不與異教徒或阿姆哈阿列次同桌共食,也避免和他們通婚和社交,總之盡可能不和他們有所接觸。

    在此種尖銳化當中可以看到,這是一種變革。

    其結果當然是教團兄弟與阿姆哈阿列次之間未必全面但經常可見的可怕憎恨:拿撒勒的耶稣對法利賽人的憤怒言語便是十足的證明。

    在此我們所察見的,是教派(Sekte)[8],而且是跨地區性的教派。

    這教派會預備好兄弟團的推薦信,讓來到異地的兄弟馬上可以在由相同精神的人所組成的共同體裡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