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俘囚期前的預言的政治取向

關燈
(Lesbos)島飄去,那裡為奧菲斯建有神龛。

    缪斯女神們把他碎裂的肢體收集掩埋。

    他的豎琴則作為一個星座被置于天上,即天琴座。

     奧菲斯教是希臘一種秘傳宗教,其基礎據信是傳奇的希臘半神半人奧菲斯的箴言和歌曲。

    無法根據史料對這一宗教作确實描述。

    大部分學者認為,到公元前5世紀時,至少已有一種奧菲斯運動,由巡回祭司傳教布道,其教義的基礎據信為奧菲斯所作的一批傳奇和訓誨。

    奧菲斯的末世論強調軀體死後的因果報應和靈魂轉生。

    &mdash&mdash譯注 [9]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和畢達哥拉斯教團的創始人,此組織雖系宗教性的,但是其制定之原則卻對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思想發生影響,并促進了數學和西方理性哲學之發展。

    公元前532年左右他為了逃避薩摩斯(Samos)的殘暴統治而移居意大利南部,并在克羅頓(Croton,今名Crotone)創辦一座倫理-政治學園。

    畢達哥拉斯之學說甚難與其弟子之學說區分。

    其作品已失傳。

    其貢獻在于他提出在客觀世界中和在音樂中數目的功能作用這一學說。

    歸到他名下的其他數學原理和發現(如正方形的邊和對角線不可通約、直角三角形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可能是當數學概念發展到較高階段時由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的。

    源于畢達哥拉斯本人的大部分智力傳說很可能屬于神秘智能,而非科學上的學術成就。

    &mdash&mdash譯注 [10]泰勒斯(Thales),哲學家,因其以水為萬物本質的宇宙論和對日食的預測(一般認為該次日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而知名。

    據希臘思想家阿波羅多羅斯(Apollodorus)稱,他生于公元前624年;希臘曆史學家戴奧吉尼斯·拉爾修(DiogenesLaertius)認為他死在第58屆奧林匹亞賽會期間(前548&mdash前545),終年78歲。

    因其著作失傳而當時的資料也已不存在,故難于評價其成就。

    由于他的名字被列入傳說的七賢之中,人們就把他理想化,許多活動和名言(其中許多無疑是假的)都歸于其名下。

    據希羅多德說,泰勒斯是擁護希臘愛奧尼亞城市聯盟的務實政治家。

    希臘學者卡利馬科斯(Callimachus)記錄了一件認為可信的傳說,即泰勒斯曾建議航海者按照小熊座,而非大熊座(都是北天的著名星座)辨别方向。

     在幾何學方面,據說他曾發現五條定理:(1)一個圓的直徑把圓分為兩等份;(2)三角形兩邊相等則兩底角相等;(3)兩條直線相交時則相對的兩角相等;(4)半圓的内接角是一個直角;(5)如果三角形的底線和兩個底角是已知的,則三角形即可确定。

    但其數學成就甚難估計,因為古人習慣于将特殊發現歸功于那些因有智能而普遍聞名的人物。

    将他作為歐洲哲學奠基人之說主要源于亞裡士多德。

    亞裡士多德說他是第一個提出單一的宇宙物質基礎(即水或濕氣)的人。

    盡管他作為一個哲學家并不相信神話,但他選定水為物質的基本構成材料卻在傳說中已有先例。

    在他看來,整個宇宙是一個靠水蒸氣維持的有生命的機體。

    他的重要性與其說在于他選擇水作為基本物質,毋甯說在于他以将現象簡化的方法來解釋自然。

    他的重要性還在于從自然界本身去尋求原因而不是在具有人形的諸神的難以捉摸的性格中去尋求原因。

    和他的後繼者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一樣,他在聯系神話世界和理性世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mdash&mdash譯注 [11]叙拉古(Syracuse),西西裡島叙拉古省的省會。

    古時為重要的希臘城市。

    約公元前734年科林斯人來此定居。

    公元前5世紀起由僭主統治。

    在革隆(Gelon,前485&mdash前478)和其弟希倫(Hieron)統治時期,叙拉古的勢力和文化達到高峰。

    公元前466年發生革命,推翻專制建立民主,伯羅奔尼撒戰争中擊敗雅典人。

    公元前405&mdash前367年與迦太基人進行三次戰争,叙拉古的勢力擴大到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317年再次建立叙拉古帝國(前289年解體)。

    公元前211年被羅馬人攻占,成為一行省省會。

    &mdash&mdash譯注 [12]詳見《耶利米書》36。

    &mdash&mdash譯注 [13]即公元前586年猶太人被俘虜到巴比倫,俘囚期的開始。

    &mdash&mdash譯注 [14]詳見《耶利米書》26:20f.。

    &mdash&mdash譯注 [15]支持耶利米之例,見26:24、29:3、36:11、40:6。

     [16]關于以賽亞的政治地位,特别參見Küchler,DieStellungdesProphetenJesajazurPolitikseinerZeit,Tübingen,1906。

    相關的評論亦可參見Procksch,GeschichtsbetrachtungundGeschichtsüberlieferungbeidenvorexilischenPropheten,Leipzig,1902。

     [17]耶稣所行的第一件奇迹就是他在加利利的迦拿所行的&ldquo以水變酒&rdquo的奇迹,事見《約翰福音》2:1&mdash11。

    &mdash&mdash譯注 [18]可以證實此事的是,他為他所立的王取了神名(耶和華名)。

     &ldquo埃及王尼哥立約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作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約雅敬,又将約哈斯帶到埃及去了。

    &rdquo(《曆代志下》36:4)&mdash&mdash譯注 [19]有人(譬如vonWinckler)認為阿摩司特别是如此。

    Küchler(前引書)正當地加以辯駁。

     [20]這當然是個無法證明的假定,不過我們從耶利米一再說到示羅是純粹耶和華崇拜的最初聖所,并且将耶路撒冷的崩壞和無疑已半被忘懷的數百年前的示羅的毀棄相比較,或可為此假定提供憑證。

     [21]詳見本書第一篇第二十一章此處注解。

    &mdash&mdash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