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俘囚期前的預言的政治取向

關燈
時也影響了其觀念世界的内容。

    不過,這是通過知識分子階層的媒介才達成,他們不止緻力維護前所羅門時代的古老傳統,而且與先知的社會處境相仿佛。

     *** [1]多多納(Dodona)是希臘主神宙斯的神殿,位于希臘的伊庇魯斯(Epirus),在那裡舉行的祭儀有許多異常的特點。

    最早提到它的是荷馬的《伊利亞特》,它的祭司叫謝洛伊(Selloi)。

    他說這些祭司&ldquo不洗腳,睡于地&rdquo。

    荷馬又在《奧德賽》裡第一次提到它的神谕。

    有一棵樹(或幾棵樹)被認為能通過樹葉的沙沙聲和其他聲音傳達神谕。

     德爾菲則是古希臘最重要的阿波羅神廟所在地,也是阿波羅神谕的發布地點。

    德爾菲在福基斯(Phocis)地區帕爾納索斯山(MountParnassus)低處陡坡之上,距科林斯灣10千米,古希臘人曾視此地為世界中心。

    公元前582年,德爾菲重辦泛希臘皮托運動會(PythianGames),以後每四年在該地舉行一次。

    到此時德爾菲神谕的聲譽達到了頂點,人們不僅為私事求禱于神谕,而且國家大事亦來問蔔,因之神谕之言往往影響國家政策。

    由于希臘人每逢決定移民海外進行墾殖時也要求蔔于神谕,神谕的名氣遂傳播于整個使用希臘語的地區。

    &mdash&mdash譯注 [2]實際的例子如:以賽亞令其弟子封存他的一則神谕(《以賽亞書》8:16),耶利米的一封詛咒比巴倫的文書神谕(《耶利米書》51:59f.)。

     [3]塞西特斯(Thersites)出現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第二卷,詩中叙述塞西特斯利用希臘軍統帥阿伽門農(Agamemnon)測試軍隊士氣的機會,大肆批判阿伽門農隻管自己享受,不體恤部下,并鼓動士兵&ldquo不顧一切,開船回家去&rdquo,後來為奧德修斯所阻。

    荷馬詩中對此人的描述是:&ldquo他如想損他的主子們,總有些現成的挖苦人的話,這些話粗鄙下流,不錯,但确能引逗士兵發笑。

    &rdquo詳見曹鴻昭譯,《伊利亞圍城記》,第二卷,頁19&mdash21。

    &mdash&mdash譯注 [4]同樣出自荷馬的史詩《奧德賽》,詳見曹鴻昭譯,《奧德修斯返國記》,第二卷。

    &mdash&mdash譯注 [5]伯裡克利(Pericles,前495&mdash前429),公元前5世紀中葉後雅典最重要的政治、軍事領袖。

    韋伯從支配基礎的觀點,認為伯裡克利可被列為第一個群衆領導者或群衆煽動家(Demagog):&ldquo在伯裡克利時代的雅典,由完全發展的民主制所創造出來的真正的政治領導人物,亦即群衆煽動家,在形式上通常是位居領導地位的軍事官員。

    然而其實際的權勢,并不是奠基于法律或官職,而完全是奠基于其個人的影響力與人民(demos)的信賴之上。

    因此,他們的權勢地位非但不是正當的,甚至也不是合法的,盡管整個民主體制是考量其存在而裁制出來的。

    &rdquo(《非正當性的支配》,頁148&mdash149)&mdash&mdash譯注 [6]提爾泰奧斯(Tyrtaeus),希臘哀歌體詩人,以軍事為題材的動人詩篇的作者,詩篇估計是為幫助斯巴達赢得第二次麥西尼亞戰争而作。

    希臘傳說聲稱,他是雅典或米利都的教師,勉強依從神谕前往斯巴達去提高斯巴達人的士氣。

    他的詩現僅存殘篇。

    這些殘詩既鼓舞戰士勇敢戰鬥和克己自律,又回顧了往昔的勝利,并表示确信今後必将取得成功,創作時期約為公元前650年。

    &mdash&mdash譯注 [7]梭倫(Solon,前630&mdash前560),古希臘雅典的政治人物、改革者、詩人,以&ldquo希臘七賢人&rdquo之一聞名。

    出身貴族,但家道平平。

    雖然在公元前594年左右便已擔任雅典的執政官,但直到約二十年以後他才獲得作為改革家和立法者的充分權力。

    他終止了世襲貴族的統治,廢除對血統的要求,允許所有取得一定财富的公民參與政務。

    此一改革為未來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他用更為人道的法律取代嚴酷的德古拉法典,釋放了因債務被賣身為奴的公民,贖回他們的土地,鼓勵職業化,改革貨币以及度量衡制度。

    他沒有任何掌握獨裁權力的野心,但也不是一個平等主義者,有兩句詩可以說明他的心情:&ldquo我既不願用暴力去當僭主,也不想使貴族和平民秋色平分。

    &rdquo他大概寫過很多詩,但隻有300多行在别人的引文中存世。

     薩拉米斯(Salamis)位于希臘愛琴海薩羅尼克(Saronic)灣内,公元前6世紀中葉,雅典從麥加拉(Megara)手中奪得此地。

    &mdash&mdash譯注 [8]奧菲斯(Orpheus),古希臘傳說中的英雄,有超人的音樂天賦。

    後來成為一個宗教(奧菲斯教)的護佑者,此一宗教據說是以他自己所著的經書為依據。

    根據傳說,奧菲斯是缪斯&mdash&mdash可能是史詩的守護女神卡利俄珀(Calliope)&mdash&mdash和色雷斯王俄阿戈斯(Oeagrus,一說是阿波羅)的兒子。

    阿波羅把他的第一把七弦豎琴給了奧菲斯。

    奧菲斯的歌聲和琴韻十分優美動聽,各種鳥獸木石都圍繞着他翩翩起舞。

     奧菲斯參加了阿爾戈(Argonaut)英雄的遠征,用自己奏出的音樂挽救了英雄們免受女妖塞壬(Sirens)的音樂的誘惑。

    他出征歸來後,娶歐裡狄克(Eurydice)為妻,但她不久即被蛇咬死。

    奧菲斯悲痛至極,冒險前去陰間,試圖使歐裡狄克死而複生。

    他的音樂和悲傷之情感動了主宰陰間的冥王哈得斯(Hades),允許他把妻子帶回光明的人世。

    但是哈得斯提出一個條件:即離開陰間不得回顧。

    這對夫婦爬向通往人間的大門,奧菲斯在重新見到太陽時,轉身想與妻子分享這種快樂,結果歐裡狄克又回到陰間。

    奧菲斯後為色雷斯的婦女所殺,關于殺死他的原因和方式各說不一,但據已知最早的艾斯奇勒士(Aeschylus)的說法,是酒神狄俄倪索斯慫恿邁那得斯(Maenads)在一次祭酒神的儀式中把他撕成碎片,因為他主張崇拜對立的阿波羅神。

    奧菲斯的頭和七弦豎琴仍然在彈唱,向萊斯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