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利未人與律法書
關燈
小
中
大
族在其往北遷徙行程中,帶着聖所的神像和利未人同行,并且任命這利未人為他們在西頓地區新建城市的神殿的世襲祭司&ldquo直到今日&rdquo[15]。
這和婆羅門在印度的散布方式如出一轍。
後來的利未人宮廷牧師亦如同宮廷婆羅門祭司[16]。
在此,利未人散布各處的契機清楚可見,那顯然是:他們優越的禮儀訓練,不止在獻牲燔祭方面,而尤其是在&ldquo靈魂司牧&rdquo(Seelsorge)上,亦即給予忠告如何邀得神寵與避免神怒。
王侯與領主任用他們,不止是為了個人求助于此種忠告的需求,而無疑也是為了其作為聖所之支配者的威信,以及為了其作為聖所擁有者的經濟收益&mdash&mdash由一個訓練有素的祭司所主持的聖所所具有的名氣而帶來的收益。
我們先前已看到基甸如何利用其戰利品的份額來興建一所帶有神像的禮拜所。
後來,如同但人那樣,這類共同體之招攬利未人為祭司并提供其生計之所需,應該也是不言而喻的事。
除此,利未人也從事自由的營生活動。
以此方式,利未人在逐漸擴張的軌道上為自己赢得了祭儀獨占的地位,這在申命記時代的猶大領域裡基本上獲得承認。
《申命記》提出的前提條件是:每一地都有個利未人居住,并且依靠犧牲祭祀維生。
利未人的這種擴張并非一往而前毫無阻攔的,摩西的祝福裡便詛咒那些&ldquo恨惡&rdquo利未人的人(《申命記》33:11)。
就像祭司編纂版的一則傳說裡,可拉族&mdash&mdash後來現身為受貶斥的利未人&mdash&mdash連同流便人的後裔起而反抗祭司階層獨攬大權的一場革命,證明了以色列内部存在着一個強而有力的階層,他們追憶以色列最初根本沒有這樣一種祭司的優越權存在,特别是這種獨占犧牲供奉與神谕的世襲種姓。
耶和華是通過先知與先見來啟示他的意旨。
似乎正是同盟的古老盟主、草原部族流便,抱持着這樣的立場。
這個部族之所以離散,恐怕正因為欠缺一個組織穩固的祭司階層,也就是猶大之所以強大的條件。
利未人神谕授予者的訓練,尤其是王權愈來愈允以支持的力量,在在使得此種抗争非難歸于沉默。
雖然如此,在北以色列亡國之前的時代裡,利未人及其神谕在與當地的競争勢力的鬥争當中取得了何等程度的權勢地位,仍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 [1]麥基洗德的故事詳見《創世記》14:17&mdash20:&ldquo亞伯蘭(亞伯拉罕)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hellip&hellip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着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rdquo&mdash&mdash譯注 [2]Schneider,DieEntwicklungderJahwereligionundderMosessegen,LeipzigSemitischeStudien,V,1,1909.他相信從&ldquo蛇&rdquo字可以得出&ldquo利未&rdquo來,并且援引阿多拿(Adonijah)之行軍到蛇石,以及大衛的一個父祖之名。
[3]邁爾提到這點。
另參見D.H.Müller,DenkschriftderKaiserlichen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Wien,Philosophisch-historischeKlasse,37,1888。
[4]雅各的祝福對于利未祭司一無所知。
摩西的祝福才知道利未人,而且是律法書教師與祭司(參見Ed.Meyer,DieIsraeliten,S.82f.)。
[5]Ischchasidecha,&ldquo你的忠實者&rdquo(摩西的),在摩西的祝福裡是這麼說利未人(《申命記》33:8)。
[6]利未人的由來一直是個頗有争議的問題,照《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利
這和婆羅門在印度的散布方式如出一轍。
後來的利未人宮廷牧師亦如同宮廷婆羅門祭司[16]。
在此,利未人散布各處的契機清楚可見,那顯然是:他們優越的禮儀訓練,不止在獻牲燔祭方面,而尤其是在&ldquo靈魂司牧&rdquo(Seelsorge)上,亦即給予忠告如何邀得神寵與避免神怒。
王侯與領主任用他們,不止是為了個人求助于此種忠告的需求,而無疑也是為了其作為聖所之支配者的威信,以及為了其作為聖所擁有者的經濟收益&mdash&mdash由一個訓練有素的祭司所主持的聖所所具有的名氣而帶來的收益。
我們先前已看到基甸如何利用其戰利品的份額來興建一所帶有神像的禮拜所。
後來,如同但人那樣,這類共同體之招攬利未人為祭司并提供其生計之所需,應該也是不言而喻的事。
除此,利未人也從事自由的營生活動。
以此方式,利未人在逐漸擴張的軌道上為自己赢得了祭儀獨占的地位,這在申命記時代的猶大領域裡基本上獲得承認。
《申命記》提出的前提條件是:每一地都有個利未人居住,并且依靠犧牲祭祀維生。
利未人的這種擴張并非一往而前毫無阻攔的,摩西的祝福裡便詛咒那些&ldquo恨惡&rdquo利未人的人(《申命記》33:11)。
就像祭司編纂版的一則傳說裡,可拉族&mdash&mdash後來現身為受貶斥的利未人&mdash&mdash連同流便人的後裔起而反抗祭司階層獨攬大權的一場革命,證明了以色列内部存在着一個強而有力的階層,他們追憶以色列最初根本沒有這樣一種祭司的優越權存在,特别是這種獨占犧牲供奉與神谕的世襲種姓。
耶和華是通過先知與先見來啟示他的意旨。
似乎正是同盟的古老盟主、草原部族流便,抱持着這樣的立場。
這個部族之所以離散,恐怕正因為欠缺一個組織穩固的祭司階層,也就是猶大之所以強大的條件。
利未人神谕授予者的訓練,尤其是王權愈來愈允以支持的力量,在在使得此種抗争非難歸于沉默。
雖然如此,在北以色列亡國之前的時代裡,利未人及其神谕在與當地的競争勢力的鬥争當中取得了何等程度的權勢地位,仍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 [1]麥基洗德的故事詳見《創世記》14:17&mdash20:&ldquo亞伯蘭(亞伯拉罕)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hellip&hellip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着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rdquo&mdash&mdash譯注 [2]Schneider,DieEntwicklungderJahwereligionundderMosessegen,LeipzigSemitischeStudien,V,1,1909.他相信從&ldquo蛇&rdquo字可以得出&ldquo利未&rdquo來,并且援引阿多拿(Adonijah)之行軍到蛇石,以及大衛的一個父祖之名。
[3]邁爾提到這點。
另參見D.H.Müller,DenkschriftderKaiserlichenAkademiederWissenschaftenWien,Philosophisch-historischeKlasse,37,1888。
[4]雅各的祝福對于利未祭司一無所知。
摩西的祝福才知道利未人,而且是律法書教師與祭司(參見Ed.Meyer,DieIsraeliten,S.82f.)。
[5]Ischchasidecha,&ldquo你的忠實者&rdquo(摩西的),在摩西的祝福裡是這麼說利未人(《申命記》33:8)。
[6]利未人的由來一直是個頗有争議的問題,照《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