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安息日
關燈
小
中
大
與前述相反的,耶和華崇拜首先就必須與以下事實相妥協,亦即在巴勒斯坦農耕地區農民一般崇奉的神祇,星宿之神與典型的植物神崇拜,依舊繼續存在[1]。
除了既已存在或被輸入的腓尼基崇拜(尤其是摩洛與亞斯塔特)和從未被耶和華祭司所承認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祇(搭模斯與月神辛)之外,從耶弗他之女的故事裡似乎也可确認有個祭祀古代植物女神的年祭悲歎儀式存在[2]。
這些外國神祇對于耶和華教的形成并不具任何關鍵意義,此處可撇開不談。
因為他們的影響力隻及于許許多多的個别點上,而不及于對生活樣式的基本形式具有關鍵意義的儀式上。
唯有一個例外。
極為重要的安息日(Sabbat)制度,和巴比倫也盛行的月亮崇拜的齋戒日(Schabattutage),顯然是相關聯的[3]。
正如&ldquo發誓&rdquo一詞在希伯來文的語源裡的字義是&ldquo使成七之數&rdquo所顯示的,在巴比倫&ldquo七&rdquo被視為神聖數字,連同&ldquo七重神性&rdquo也是神聖的,這樣的觀念在巴勒斯坦也是同其古老的。
然而安息日之通行于兩處,很難說是基于純正的借用,而毋甯是基于共通的傳承。
在安息日最早被提及之處,兩地的差異便已顯現出來。
在美索不達米亞,齋戒日與月亮的運行緊密相關:新月與滿月,以及後來的一個月由七日所分割而為七乘七日。
在以色列,一直都是以每個第七日為假日,與月亮的運行無關,盡管新月的神聖性在那兒也是古已有之[4],而滿月在昔日的神聖性也是有迹可循的。
或許安息日之名正如比爾所主張的,原初是意指滿月之日,後來才轉變成&ldquo第七日&rdquo(《出埃及記》23:12,34:21)。
與巴比倫共通的隻是七這個數字的運用,而方式不同。
此外,在美索不達米亞,齋戒日在曆史時代是個忏悔日。
在以色列,第七日首先徹頭徹尾就是個快樂的工作休假日,人們在這一天所在意的是日常職業勞動之外的事,特别是去探訪神人(《列王紀下》4:23)。
特别如《尼希米記》(13:15)所載的,這一天也是農民趕往城市、市場和大市集的日子[5],就像羅馬的鄉村周市(nundinae)和某些蔬菜産地盛行的五日短周裡的那一日。
先知阿摩司指責那些認為安息日太長而妨礙到商業進行的谷物商人一事(8:4&mdash5),顯示出勞動休止在當時至少已經實施于(在此關聯裡:城居的職業性)商人之間。
此種實施是有必要的,否則的話,将有利于格耳林姆的競争力,這在《尼希米記》(13:16f.)裡有相當貼切的比較。
根據源自耶戶王朝時代的先知傳說(《列王紀下》4:23),奴隸與牲畜當時并沒有被包括在内,而要到《申命記》的時代才開始施行于他們身上,或許直到那時慈善的目的才成為中心點。
安息日最後被提升到成為,除了割禮之外,以色列最重要的表征,并且成為一種絕對的同時也是純粹儀式性的克制義務&mdash&mdash一切超過儀式規定範圍之外的活動都要加以禁絕的義務&mdash&mdash是到了俘囚期時代的事。
這是當時祭司緻力于為以色列人制定出其他民族無可超越的而可以&ldquo宗派的&rdquo規準加以識别出來的義務時所造成的結果。
因為光是實行割禮這個事實絕無法成為為神所喜的生活樣式的保證,所以安息日就變成不斷重複被熱切教導的儀式上的主要命令,并且和禁止殺人、偶像崇拜、吃未放血的肉等命令同具重要意義。
同時也因神做了六天工的神話編纂而獲得了宇宙的背景。
在這個時代的祭司看來,違犯安息日休息的命令就等于是死罪(《出埃及記》31:14f.)。
然而,關于安息日的起源,當然無法在曠野或草原的畜牧者身上覓得&mdash&mdash在那兒安息日實際上既不可行也無意義,而且月亮的運轉也無甚重要&mdash&mdash而是要着落在農耕地區。
至于在此,&ldquo七&rdquo這個數字到底是計算星宿運行之數,還是月亮的運行的四分之一之數的問題,答案是正确地逐漸有利于後面的這個假定[6]。
然而在以色列,與巴比倫相反,休假日變成(或者
除了既已存在或被輸入的腓尼基崇拜(尤其是摩洛與亞斯塔特)和從未被耶和華祭司所承認的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祇(搭模斯與月神辛)之外,從耶弗他之女的故事裡似乎也可确認有個祭祀古代植物女神的年祭悲歎儀式存在[2]。
這些外國神祇對于耶和華教的形成并不具任何關鍵意義,此處可撇開不談。
因為他們的影響力隻及于許許多多的個别點上,而不及于對生活樣式的基本形式具有關鍵意義的儀式上。
唯有一個例外。
極為重要的安息日(Sabbat)制度,和巴比倫也盛行的月亮崇拜的齋戒日(Schabattutage),顯然是相關聯的[3]。
正如&ldquo發誓&rdquo一詞在希伯來文的語源裡的字義是&ldquo使成七之數&rdquo所顯示的,在巴比倫&ldquo七&rdquo被視為神聖數字,連同&ldquo七重神性&rdquo也是神聖的,這樣的觀念在巴勒斯坦也是同其古老的。
然而安息日之通行于兩處,很難說是基于純正的借用,而毋甯是基于共通的傳承。
在安息日最早被提及之處,兩地的差異便已顯現出來。
在美索不達米亞,齋戒日與月亮的運行緊密相關:新月與滿月,以及後來的一個月由七日所分割而為七乘七日。
在以色列,一直都是以每個第七日為假日,與月亮的運行無關,盡管新月的神聖性在那兒也是古已有之[4],而滿月在昔日的神聖性也是有迹可循的。
或許安息日之名正如比爾所主張的,原初是意指滿月之日,後來才轉變成&ldquo第七日&rdquo(《出埃及記》23:12,34:21)。
與巴比倫共通的隻是七這個數字的運用,而方式不同。
此外,在美索不達米亞,齋戒日在曆史時代是個忏悔日。
在以色列,第七日首先徹頭徹尾就是個快樂的工作休假日,人們在這一天所在意的是日常職業勞動之外的事,特别是去探訪神人(《列王紀下》4:23)。
特别如《尼希米記》(13:15)所載的,這一天也是農民趕往城市、市場和大市集的日子[5],就像羅馬的鄉村周市(nundinae)和某些蔬菜産地盛行的五日短周裡的那一日。
先知阿摩司指責那些認為安息日太長而妨礙到商業進行的谷物商人一事(8:4&mdash5),顯示出勞動休止在當時至少已經實施于(在此關聯裡:城居的職業性)商人之間。
此種實施是有必要的,否則的話,将有利于格耳林姆的競争力,這在《尼希米記》(13:16f.)裡有相當貼切的比較。
根據源自耶戶王朝時代的先知傳說(《列王紀下》4:23),奴隸與牲畜當時并沒有被包括在内,而要到《申命記》的時代才開始施行于他們身上,或許直到那時慈善的目的才成為中心點。
安息日最後被提升到成為,除了割禮之外,以色列最重要的表征,并且成為一種絕對的同時也是純粹儀式性的克制義務&mdash&mdash一切超過儀式規定範圍之外的活動都要加以禁絕的義務&mdash&mdash是到了俘囚期時代的事。
這是當時祭司緻力于為以色列人制定出其他民族無可超越的而可以&ldquo宗派的&rdquo規準加以識别出來的義務時所造成的結果。
因為光是實行割禮這個事實絕無法成為為神所喜的生活樣式的保證,所以安息日就變成不斷重複被熱切教導的儀式上的主要命令,并且和禁止殺人、偶像崇拜、吃未放血的肉等命令同具重要意義。
同時也因神做了六天工的神話編纂而獲得了宇宙的背景。
在這個時代的祭司看來,違犯安息日休息的命令就等于是死罪(《出埃及記》31:14f.)。
然而,關于安息日的起源,當然無法在曠野或草原的畜牧者身上覓得&mdash&mdash在那兒安息日實際上既不可行也無意義,而且月亮的運轉也無甚重要&mdash&mdash而是要着落在農耕地區。
至于在此,&ldquo七&rdquo這個數字到底是計算星宿運行之數,還是月亮的運行的四分之一之數的問題,答案是正确地逐漸有利于後面的這個假定[6]。
然而在以色列,與巴比倫相反,休假日變成(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