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非耶和華的崇拜

關燈
首先,傳說裡提到各種氏族的祭祀和家内神壇。

    大衛為其未出席掃羅的犧牲祭典所提出的辯解,是他得參加自己氏族的祭典,這樣一種祭典是耶和華的祭祀體例所完全不知的。

    再者,不隻拉班,而是以色列的任何一個完全的氏族成員都有自己的家内神龛和家庭守護神(根據契約之書裡關于世襲奴隸制儀式的規定,以及根據大衛逃離自己的家的相關故事)。

    這些&ldquo家神&rdquo(Teraphim)到底是什麼,是否可能就是氏族長或家長在狂迷的模仿舞蹈時所穿戴的面具或人偶,就史料的狀态而言或許無法加以确定,而此處也無意探究。

    不過,從他們自改編過的傳說版本中失去蹤影的方式看來,證明了他們與某種(相當不可能的)&ldquo家内的耶和華崇拜&rdquo一點關系也沒有,而且恐怕和氏族祭典也同樣不相幹。

    詳細情形當然都還無法确定。

     同樣的,人們也在另一個重要的問題上處于既無法決定又争論不休的狀态,亦即:死者崇拜是否曾流行于古代以色列,而盛行的又是怎樣的一種死者崇拜,以及後來其完全銷聲匿迹同氏族在社會與祭祀上的意義的退減有着多大的關聯。

     史塔德與史瓦利認為以色列原來就有祖先崇拜的才華洋溢的構想,終究抵擋不住特别是葛林奈森(Grüneisen)的徹底批判。

    無論如何,死者的靈魂在古巴勒斯坦的巫術裡似乎曾經是一種相當受矚目的力量。

    隻是到後來這種力量卻成為一種挺奇怪的存在。

    和其他許多的觀念一樣,以色列觀點下的&ldquo靈魂&rdquo并不必然就是個單一體,而且和埃及的想法共通的是,至少國王被認為有着多個靈魂。

    不過古早時代的埃及思辨裡已具優勢的&ldquo卡&rdquo(ka)的統一性概念,并未為以色列所接受,而且好像也未發揮任何影響。

    後來的見解,也就是融合了各式各樣古代以色列所固有的和一些或許是接納來的想法後所産生的見解,把人區分為三個部分:(1)身體(basar);(2)靈魂(nefesch),在血液裡[1],是日常感受、&ldquo個體&rdquo(換成我們現在的說法的話)以及一切日常生命現象的載體;(3)&ldquo靈氣&rdquo,&ldquo生命氣息&rdquo(ruach)。

    靈氣是耶和華吹進人體的神的呼氣,借着這樣的呼氣才會使得全然無力的或者僅如植物般的身體變成活生生的人。

    譬如通過他以西結在幻象中的魔咒,耶和華讓&ldquo四方來的風&rdquo吹起氣息而使得遍布于以色列的枯骨複活。

    不止如此,靈氣還是一種神力,相當于&ldquomana&rdquo和&ldquoorenda&rdquo,表現為在英雄、先知和藝匠身上超日常成就的卡理斯瑪,或者反過來表現為極度激情和非日常性狀态的惡魔附身。

    靈魂與靈氣在史料裡并非總是一清二楚地區分開來。

    出現在後來改編過的創世曆史裡的二元論(《創世記》1),生的神氣(神的&ldquo吹氣&rdquo)與死的混沌的二元論,是經由知識分子的思辨而從腓尼基的思想那裡接納過來的,并使得靈氣&mdash肉體二元論的觀念成為可能。

    這恰巧迎面碰上祭司反對死者崇拜的敵對傾向。

    按照後來的想法,靈氣在本質上與風是一樣的,随着最後一口呼吸而複歸天上,個體消亡,個别靈魂的死者世界終歸是子虛烏有。

    這一點都不符合古代的民間信仰。

    關于靈魂的命運,古人的想法盡管莫衷一是,但顯然總認為靈魂是繼續存在的。

    耶利米一度出現古埃及原先也有的見解:靈魂停留在墳墓裡。

    但這關系到的是個女性主角(拉甲),而此種觀念的緣由無疑是,有個古老的墓冢崇拜存在。

    反之,氏族成員的&ldquo先祖天庭&rdquo的觀念似乎無法證實。

    某些高貴門閥的氏族墳冢是有的,譬如時代稍後的馬喀比一族,根據祭司傳說,遠古族長的墳墓也是有的。

    這唯有在定居的部族間才有可能。

    &ldquo被集合到其祖先那兒&rdquo,這個可能是古代的用語,總之毋甯是意指和氏族成員埋葬在一起,而不是指集合到一個特别的祖先的天庭,尤其是當此一用語替換成&ldquo被集合到他的民(&lsquoam)那兒&rdquo時,所指的很可能就是氏族成員或戰友。

    戰士天堂的想法同樣也無法得到曆史的證實。

    在一般的民俗信仰裡,耶和華奪去特别蒙受其恩寵的宗教英雄後,他們仍繼續存活于其天上的軍團裡,換言之(在某個觀念裡就像埃及那樣),存活在耀眼的星軍裡,或者可能是存活在耶和華的天上會議裡,不過,正确的見解恐怕是:他讓他們安然消逝于其臂彎裡,像摩西那樣。

    至于其他人的靈魂則如冥府(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