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般曆史條件與氣候條件
關燈
小
中
大
夏季的徹底幹旱可能延續三分之二年之久,而一切草木也全都枯死,牧羊人隻好從國外(古代時是從埃及)購入谷物,或者幹脆遷徙他方。
在這樣的天候下,牧民的生活可謂朝不保夕,對他們而言,也隻有在好年頭時,巴勒斯坦才是個&ldquo流奶與蜜&rdquo的地方[18]。
&mdash&mdash此處的蜜顯然是指棗椰蜜,貝都因人早在圖特摩斯王朝[19]時代就知曉,或者也包括無花果蜜及野蜂蜜。
*** [1]亞摩利人(Amoriter),古代閃米特語民族的一支,約公元前2000&mdash前1600年支配美索不達米亞、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曆史。
在最古老的楔形文字資料(約前2400&mdash前2000)中,他們被認為是西方人,雖然他們真正的發源地最可能是阿拉伯而不是叙利亞。
他們是遊牧民族,據傳是使烏爾(Ur)第三王朝(約前2112&mdash前2004)崩潰的因素之一。
&mdash&mdash譯注 [2]西克索人(Hyksos),公元前18世紀居住在埃及北部的一支民族,其族源是閃米特&mdash亞細亞混血人。
公元前1630年左右西克索人奪得政權,成為埃及第十五王朝(約前1630&mdash前1521)的統治者。
&ldquo西克索&rdquo一詞可能源于埃及&ldquo異國統治者&rdquo(heqakhase),此詞幾乎可以肯定是指西克索族所建王朝而言,并非指稱其整個民族。
傳統記載雖然也說西克索人建立了第十六王朝,但其統治者大都隻是第十五王朝諸王的臣屬和附屬。
西克索人似乎同當時中東其他地區的民族大遷徙也互有影響。
雖然很多西克索名字似乎是閃米特語,但是其中也含有胡裡語成分。
西克索人曾把馬匹、戰車、弓弩、改良的戰斧和先進的防禦技術傳入埃及。
他們在東北三角洲的阿瓦利斯(Avaris)亦即現今的達巴村(Tallad-Daba)興建都城,自此處發号施令,統治着下埃及與上埃及的大部分地區。
後來底比斯人在塞格嫩拉(Seqenenre)及卡莫斯(Kamose)的領導下發動叛亂,公元前1521年左右,卡莫斯的繼承人雅赫摩斯(Ahmose)率叛軍攻陷阿瓦利斯,結束了西克索人對埃及108年的統治,開始了埃及的第十八王朝。
&mdash&mdash譯注 [3]喀西特人(Kassites),曾建立巴比倫第二王朝或中王朝而聞名的古代民族,在公元前3000年後期埃蘭(Elam)的楔形文字中首見記載。
公元前2000年侵入美索不達米亞,被漢谟拉比之子擊退,但在巴比倫北部邊境的底格裡斯&mdash幼發拉底河流域建立據點,成立巴比倫第二王朝。
首都為杜爾&mdash庫裡加勒祖(Dur-Kurigalzu)。
馬被奉為聖獸,大概是此時最先在巴比倫使用的。
&mdash&mdash譯注 [4]雅各(Jacob)為以色列人始祖亞伯拉罕之孫,其生平事迹見《創世記》25&mdash50。
由于上帝稱許雅各&ldquo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rdquo,所以告訴他&ldquo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rdquo(32:28),此即以色列之名的由來。
&mdash&mdash譯注 [5]拉美西斯(Rameses)王朝,即古埃及第十九與二十王朝(約前1320&mdash前1075)。
&mdash&mdash譯注 [6]多利安人(Dorian),邁錫尼人(Mycenaean,前2000年從北方移入希臘并建立興盛的文明)的遠親,移居希臘西北部數世紀後,約于公元前1300年開始擴張。
由于他們的野蠻殘酷,使得被征服的大部分希臘世界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了黑暗時代,一直延續了三個世紀之久。
&mdash&mdash譯注 [7]腓尼基人(Phoenician),腓尼基是今日黎巴嫩及其與叙利亞和以色列毗鄰地區的古名。
其居民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是地中海著名的商人和殖民者。
主要城市(殖民地除外)有西頓(Sidon)、提爾(Tyre)和貝爾羅特(Berot,今貝魯特)。
人們無法确知腓尼基人如何用自己的語言稱呼自己,似乎是&ldquo肯納尼人&rdquo(Kenaani),阿卡德語叫做&ldquo肯納納人&rdquo(Kinahna),都是&ldquo迦南人&rdquo(Canaanite
在這樣的天候下,牧民的生活可謂朝不保夕,對他們而言,也隻有在好年頭時,巴勒斯坦才是個&ldquo流奶與蜜&rdquo的地方[18]。
&mdash&mdash此處的蜜顯然是指棗椰蜜,貝都因人早在圖特摩斯王朝[19]時代就知曉,或者也包括無花果蜜及野蜂蜜。
*** [1]亞摩利人(Amoriter),古代閃米特語民族的一支,約公元前2000&mdash前1600年支配美索不達米亞、叙利亞和巴勒斯坦的曆史。
在最古老的楔形文字資料(約前2400&mdash前2000)中,他們被認為是西方人,雖然他們真正的發源地最可能是阿拉伯而不是叙利亞。
他們是遊牧民族,據傳是使烏爾(Ur)第三王朝(約前2112&mdash前2004)崩潰的因素之一。
&mdash&mdash譯注 [2]西克索人(Hyksos),公元前18世紀居住在埃及北部的一支民族,其族源是閃米特&mdash亞細亞混血人。
公元前1630年左右西克索人奪得政權,成為埃及第十五王朝(約前1630&mdash前1521)的統治者。
&ldquo西克索&rdquo一詞可能源于埃及&ldquo異國統治者&rdquo(heqakhase),此詞幾乎可以肯定是指西克索族所建王朝而言,并非指稱其整個民族。
傳統記載雖然也說西克索人建立了第十六王朝,但其統治者大都隻是第十五王朝諸王的臣屬和附屬。
西克索人似乎同當時中東其他地區的民族大遷徙也互有影響。
雖然很多西克索名字似乎是閃米特語,但是其中也含有胡裡語成分。
西克索人曾把馬匹、戰車、弓弩、改良的戰斧和先進的防禦技術傳入埃及。
他們在東北三角洲的阿瓦利斯(Avaris)亦即現今的達巴村(Tallad-Daba)興建都城,自此處發号施令,統治着下埃及與上埃及的大部分地區。
後來底比斯人在塞格嫩拉(Seqenenre)及卡莫斯(Kamose)的領導下發動叛亂,公元前1521年左右,卡莫斯的繼承人雅赫摩斯(Ahmose)率叛軍攻陷阿瓦利斯,結束了西克索人對埃及108年的統治,開始了埃及的第十八王朝。
&mdash&mdash譯注 [3]喀西特人(Kassites),曾建立巴比倫第二王朝或中王朝而聞名的古代民族,在公元前3000年後期埃蘭(Elam)的楔形文字中首見記載。
公元前2000年侵入美索不達米亞,被漢谟拉比之子擊退,但在巴比倫北部邊境的底格裡斯&mdash幼發拉底河流域建立據點,成立巴比倫第二王朝。
首都為杜爾&mdash庫裡加勒祖(Dur-Kurigalzu)。
馬被奉為聖獸,大概是此時最先在巴比倫使用的。
&mdash&mdash譯注 [4]雅各(Jacob)為以色列人始祖亞伯拉罕之孫,其生平事迹見《創世記》25&mdash50。
由于上帝稱許雅各&ldquo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rdquo,所以告訴他&ldquo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rdquo(32:28),此即以色列之名的由來。
&mdash&mdash譯注 [5]拉美西斯(Rameses)王朝,即古埃及第十九與二十王朝(約前1320&mdash前1075)。
&mdash&mdash譯注 [6]多利安人(Dorian),邁錫尼人(Mycenaean,前2000年從北方移入希臘并建立興盛的文明)的遠親,移居希臘西北部數世紀後,約于公元前1300年開始擴張。
由于他們的野蠻殘酷,使得被征服的大部分希臘世界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了黑暗時代,一直延續了三個世紀之久。
&mdash&mdash譯注 [7]腓尼基人(Phoenician),腓尼基是今日黎巴嫩及其與叙利亞和以色列毗鄰地區的古名。
其居民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是地中海著名的商人和殖民者。
主要城市(殖民地除外)有西頓(Sidon)、提爾(Tyre)和貝爾羅特(Berot,今貝魯特)。
人們無法确知腓尼基人如何用自己的語言稱呼自己,似乎是&ldquo肯納尼人&rdquo(Kenaani),阿卡德語叫做&ldquo肯納納人&rdquo(Kinahna),都是&ldquo迦南人&rdquo(Canaan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