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錄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宋初,淮南郡有物髡人髮。
太守朱誕曰:"吾知之矣。
"多置黐以塗壁。
夕有數蝙蝠,大如雞,集其上。
不得去,殺之乃絕。
屋簷下,已有數百人頭髻。
有貴人亡後,永興令王奉先夢與之相對,如平生。
奉先問:"還有情色乎?"答雲:某日至其家問奷。
後覺,問其婢,雲:"此日魘夢郎君來。
" 徐羨之為王雄少傅主簿,夢父祚之謂曰:"汝從今已後,勿渡朱雀桁,當貴。
"羨之後行半桁,憶先人夢,回馬,而以此除主簿。
後果為宰相。
吳郡張茂度在益州時,忽有人道朝廷誅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遂傳之紛紜。
張推問道:"造言之主,何由言此?"答曰:"實無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張鞭之,傳者遂息。
後乃驗。
景平元年,曲阿有一人病死,見父於天上。
父謂曰:"汝算錄正餘八年,若此限竟,死便入罪謫中。
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惟有雷公缺。
當啟以補其職。
"即奏按入內,便得充此任。
令至遼東行雨,乘露車,中有水,東西灌灑。
未至,於中路復被符至遼西。
事畢還,見父,苦求還,雲:"不樂處職。
"父遣去,遂得蘇活。
元嘉初,散騎常侍劉俊家在丹陽郡。
後嘗閑居,而天大驟雨。
見門前有三小兒,皆可六七歲,相牽狡獪,而並不沾濡。
俊疑非人。
俄見共爭一瓠壺子,俊引彈彈之,正中壺,霍然不見。
俊得壺,因掛閣邊。
明日,有一婦人入門,執壺而泣,俊問之,對曰:"此是小兒物,不知何由在此?"俊具語所以,婦持壺埋兒墓前。
間一日,又見向小兒持來門側,舉之,笑語俊曰:"阿儂已復得壺矣。
"言終而隱。
元嘉九年,征北參軍明裔之有一從者,夜眠,大魘。
裔之自往喚之,頃間不能應。
又失其頭髻,三日乃寤,說雲:"被三人捉足,一人髻之。
忽夢見一道人,以丸藥與之,如桐子。
令以水服之。
"及寤,手中有藥,服之遂瘥。
元嘉九年,南陽樂遐嘗在內坐。
忽聞空中有人呼其夫婦名,甚急,半夜乃止,殊自驚懼。
後數日,婦屋後還,忽舉體衣服總是血,未一月,而夫婦相繼病卒。
元嘉中,交州刺史太原王徵始拜,乘車出行。
聞其前錚錚有聲,見一輀車當路,而餘人不見,至州遂亡。
元嘉中,益州刺史吉翰遷為南徐州。
先於蜀中載一青牛,下常自乘,恆於目前養視。
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
及亡,牛流涕滂沱。
吉氏喪未還都,先遣驅牛向宅。
牛不肯行。
知其異,即待喪。
喪既下船,便隨去。
吉米翰從弟名礐石,先作檀道濟參軍。
嘗病,因見人著千衣,前來揖雲:"特來將迎。
"礐石厚為設求免,鬼曰:"感君延接,當為少停。
"乃不復見。
礐石漸差。
後丁艱,還壽陽,復見鬼,曰:"迎使尋至,君便可束裝。
"礐石曰:"君前已留懷,今復得見愍否?"鬼曰:"前召欲相使役,故停耳。
今泰山屈君為主簿,又使隨至,不可辭也。
"便見車馬傳教,油戟?列於前。
指示家人,家人莫見也。
礐石介書呼親友告別,語笑之中,便奄然而盡。
趙泰,字文和,清河貝邱人。
公府辟不就,精進典籍,鄉黨稱名。
年三十五,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夜半,忽心痛而死,心上微暖,身體屈伸。
停屍十日,氣從咽喉如雷鳴,眼開,索水飲,飲訖便起。
說初死時,有二人乘黃馬,從兵二人,但言捉將去。
二人扶兩腋東行,不知幾裡,便見大城如錫鐵崔嵬。
從城西門入,見官府舍,有二重黑門,數十樑瓦屋。
男女當五六十,主吏著皂單衫,將泰名在第三十。
須臾將入,府君西坐,斷勘姓名。
復將南入黑門,一人絳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問生時所行事,有何罪故,行何功德,作何善行。
言者各各不同。
主者言:"許汝等辭。
恆遣六部都錄使者,常在人間疏記人所作善惡,以相檢校。
人死有三惡道,殺生禱祠最重。
奉佛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生在福捨,安穩無為。
"泰答:"一無所為,永不犯惡。
"斷問都竟,使為水官監作吏,將千餘人,接沙著岸上。
晝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時不作善,今墮在此處。
"後轉水官都督,總知諸獄事。
給馬,東到地獄按行。
復到泥犁地獄,男子六千人,有火樹,縱廣五十餘步,高千丈,四邊皆有劍,樹上然火,其下十十五五,墮火劍上,貫其身體。
雲:"此人咒咀罵詈,奪人財物,假傷良善。
"泰見父母及一弟在此獄中涕泣。
見二人齎文書來,敕獄吏,言"有三人,其家事佛,為有寺中懸幡蓋,燒香,轉《法華經》,咒願救解生時罪過,出就福捨。
"已見自然衣服,往詣一門,雲"開光大舍"。
有三重門,皆白壁赤柱。
此三人即入門,見大殿珍寶耀日,堂前有二獅子並伏,負一金玉床,雲名
太守朱誕曰:"吾知之矣。
"多置黐以塗壁。
夕有數蝙蝠,大如雞,集其上。
不得去,殺之乃絕。
屋簷下,已有數百人頭髻。
有貴人亡後,永興令王奉先夢與之相對,如平生。
奉先問:"還有情色乎?"答雲:某日至其家問奷。
後覺,問其婢,雲:"此日魘夢郎君來。
" 徐羨之為王雄少傅主簿,夢父祚之謂曰:"汝從今已後,勿渡朱雀桁,當貴。
"羨之後行半桁,憶先人夢,回馬,而以此除主簿。
後果為宰相。
吳郡張茂度在益州時,忽有人道朝廷誅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遂傳之紛紜。
張推問道:"造言之主,何由言此?"答曰:"實無所承,恍惚不知言之耳!"張鞭之,傳者遂息。
後乃驗。
景平元年,曲阿有一人病死,見父於天上。
父謂曰:"汝算錄正餘八年,若此限竟,死便入罪謫中。
吾比欲安處汝,職局無缺者,惟有雷公缺。
當啟以補其職。
"即奏按入內,便得充此任。
令至遼東行雨,乘露車,中有水,東西灌灑。
未至,於中路復被符至遼西。
事畢還,見父,苦求還,雲:"不樂處職。
"父遣去,遂得蘇活。
元嘉初,散騎常侍劉俊家在丹陽郡。
後嘗閑居,而天大驟雨。
見門前有三小兒,皆可六七歲,相牽狡獪,而並不沾濡。
俊疑非人。
俄見共爭一瓠壺子,俊引彈彈之,正中壺,霍然不見。
俊得壺,因掛閣邊。
明日,有一婦人入門,執壺而泣,俊問之,對曰:"此是小兒物,不知何由在此?"俊具語所以,婦持壺埋兒墓前。
間一日,又見向小兒持來門側,舉之,笑語俊曰:"阿儂已復得壺矣。
"言終而隱。
元嘉九年,征北參軍明裔之有一從者,夜眠,大魘。
裔之自往喚之,頃間不能應。
又失其頭髻,三日乃寤,說雲:"被三人捉足,一人髻之。
忽夢見一道人,以丸藥與之,如桐子。
令以水服之。
"及寤,手中有藥,服之遂瘥。
元嘉九年,南陽樂遐嘗在內坐。
忽聞空中有人呼其夫婦名,甚急,半夜乃止,殊自驚懼。
後數日,婦屋後還,忽舉體衣服總是血,未一月,而夫婦相繼病卒。
元嘉中,交州刺史太原王徵始拜,乘車出行。
聞其前錚錚有聲,見一輀車當路,而餘人不見,至州遂亡。
元嘉中,益州刺史吉翰遷為南徐州。
先於蜀中載一青牛,下常自乘,恆於目前養視。
翰遘疾多日,牛亦不肯食。
及亡,牛流涕滂沱。
吉氏喪未還都,先遣驅牛向宅。
牛不肯行。
知其異,即待喪。
喪既下船,便隨去。
吉米翰從弟名礐石,先作檀道濟參軍。
嘗病,因見人著千衣,前來揖雲:"特來將迎。
"礐石厚為設求免,鬼曰:"感君延接,當為少停。
"乃不復見。
礐石漸差。
後丁艱,還壽陽,復見鬼,曰:"迎使尋至,君便可束裝。
"礐石曰:"君前已留懷,今復得見愍否?"鬼曰:"前召欲相使役,故停耳。
今泰山屈君為主簿,又使隨至,不可辭也。
"便見車馬傳教,油戟?列於前。
指示家人,家人莫見也。
礐石介書呼親友告別,語笑之中,便奄然而盡。
趙泰,字文和,清河貝邱人。
公府辟不就,精進典籍,鄉黨稱名。
年三十五,宋太始五年七月十三日夜半,忽心痛而死,心上微暖,身體屈伸。
停屍十日,氣從咽喉如雷鳴,眼開,索水飲,飲訖便起。
說初死時,有二人乘黃馬,從兵二人,但言捉將去。
二人扶兩腋東行,不知幾裡,便見大城如錫鐵崔嵬。
從城西門入,見官府舍,有二重黑門,數十樑瓦屋。
男女當五六十,主吏著皂單衫,將泰名在第三十。
須臾將入,府君西坐,斷勘姓名。
復將南入黑門,一人絳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前,問生時所行事,有何罪故,行何功德,作何善行。
言者各各不同。
主者言:"許汝等辭。
恆遣六部都錄使者,常在人間疏記人所作善惡,以相檢校。
人死有三惡道,殺生禱祠最重。
奉佛持五戒十善,慈心布施,生在福捨,安穩無為。
"泰答:"一無所為,永不犯惡。
"斷問都竟,使為水官監作吏,將千餘人,接沙著岸上。
晝夜勤苦,啼泣悔言:"生時不作善,今墮在此處。
"後轉水官都督,總知諸獄事。
給馬,東到地獄按行。
復到泥犁地獄,男子六千人,有火樹,縱廣五十餘步,高千丈,四邊皆有劍,樹上然火,其下十十五五,墮火劍上,貫其身體。
雲:"此人咒咀罵詈,奪人財物,假傷良善。
"泰見父母及一弟在此獄中涕泣。
見二人齎文書來,敕獄吏,言"有三人,其家事佛,為有寺中懸幡蓋,燒香,轉《法華經》,咒願救解生時罪過,出就福捨。
"已見自然衣服,往詣一門,雲"開光大舍"。
有三重門,皆白壁赤柱。
此三人即入門,見大殿珍寶耀日,堂前有二獅子並伏,負一金玉床,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