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錄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戰不利,為賊所傷,諸君視有頭佳乎?無頭佳乎?"吏涕泣曰:"有頭佳。
"雍雲:"不然,無頭亦佳。
"言畢遂死。
呂順喪婦,更娶妻之從妹,因作三墓,構累垂就,輒無成。
一日,順晝臥,見其婦來,就同衾,體冷如冰,順以死生之隔語使去。
後婦又見其妹,怒曰:"天下男子獨何限,汝乃與我共一婿!作塚不成,我使然也。
"俄而,夫婦俱殪。
衡陽太守王矩為廣州。
矩至長沙,見一人長丈餘,著白布單衣,將奏在岸上呼矩奴子:"過我!"矩省奏,為杜靈之,入船共語,稱敘希闊。
矩問:"君京兆人,何時發來?"答矩:"朝發。
"矩怪問之,杜曰:"天上京兆,身是鬼,見使來詣君耳!"矩大懼。
因求紙筆,曰:"君必不解天上書。
"乃更作,折卷之,從矩求一小箱盛之,封付矩曰:"君今無開,比到廣州,可視耳。
"矩到數月,悁悒,乃開視。
書雲:"令召王矩為左司命主簿。
"矩意大惡,因疾卒。
馬仲叔、王志都併遼東人也,相知至厚。
叔先亡,後年,忽形見,謂曰:"吾不幸早亡,心恆相念。
念卿無婦,當為卿得婦。
期至十一月二十日送詣卿家,但掃除設床席待之。
"至日,都密掃除施設。
天忽大風,白日晝昏。
向暮,風止。
寢室中忽有紅帳自施,發視其中,床上有一婦,花媚莊嚴,臥床上,才能氣息。
中表內外驚怖,無敢近者。
唯都得往。
須臾,便蘇起坐,都問:"卿是誰?"婦曰:"我河南人,父為清河太守,臨當見嫁,不知何由,忽然在此。
"都具語其意。
婦曰:"天應令我為君妻。
"遂成夫婦。
往詣其家,大喜,亦以為天相與也。
遂與之生一男,後為南郡太守。
會稽賀思令善彈琴,嘗夜在月中坐,臨風撫奏。
忽有一人,形器甚偉,著械,有慘色。
至其中庭稱善,便與共語。
自雲是嵇中散,謂賀雲:"卿下手極快,但於古法未合。
"因授以《廣陵散》。
賀因得之,於今不絕。
巨鹿有龐阿者,美容儀。
同郡石氏有女,曾內睹阿,心悅之。
未幾,阿見此女來詣阿,阿妻極妒,聞之,使婢縛之,送還石家,中路遂化為煙氣而滅。
婢乃直詣石家,說此事。
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阿婦自是常加意伺察之。
居一夜,方值女在齋中,乃自拘執以詣石氏。
石氏父見之,愕眙曰:"我適從內來,見女與母共作,何得在此?"即令婢僕於內喚女出,向所縛者,奄然滅焉。
父疑有異,故遣其母詰之。
女曰:"昔年龐阿來廳中,曾竊視之。
自爾彷彿即夢詣阿,及入戶,即為妻所縛。
"石曰:"天下遂有如此奇事!"夫棈神所感,靈神為之冥著,滅者,蓋其魂神也。
既而女誓心不嫁。
經年,阿妻忽得邪病,醫藥無徵,阿乃授幣石氏女為妻。
會稽國司理令朱宗之,常見亡人殯,去頭三尺許,有一青物,狀如覆甕。
人或當其處則滅,人去隨復見,凡屍頭無不有此青物者。
又雲,人殯時,鬼無不暫還臨之。
新野庾謹母病,兄弟三人,悉在侍疾。
忽聞床前狗鬥,聲非常。
舉家共視,了不見狗,隻見一死人頭在地。
猶有血,兩眼尚動。
其家怖懼,夜持出,於後園中埋之。
明旦視之,出在土上,兩眼猶爾。
即又埋之,後旦已復出。
乃以磚著頭,令埋之,不復出。
後數日,其母遂亡。
東陽丁譁出郭,於方山亭宿。
亭渚有劉散騎遭母喪,於京葬還。
夜中,忽有一婦自通雲:"劉郎患瘡,聞參軍能治,故來耳。
"譁使前,姿形端媚,從婢數人。
命僕具餚饌,酒酣,歎曰:"今夕之會,令人無復貞白之操。
"丁雲:"女郎盛德,豈顧老夫?"便令婢取瑟琶彈之,歌曰:"久聞所重名,今遇方山亭。
肌體雖朽老,故是悅人情。
"放瑟琶上膝,抱頭又歌曰:"女形雖薄賤,願得忻作婿。
繾綣觀良覿,千載結同契。
"聲氣婉媚,令人
"雍雲:"不然,無頭亦佳。
"言畢遂死。
呂順喪婦,更娶妻之從妹,因作三墓,構累垂就,輒無成。
一日,順晝臥,見其婦來,就同衾,體冷如冰,順以死生之隔語使去。
後婦又見其妹,怒曰:"天下男子獨何限,汝乃與我共一婿!作塚不成,我使然也。
"俄而,夫婦俱殪。
衡陽太守王矩為廣州。
矩至長沙,見一人長丈餘,著白布單衣,將奏在岸上呼矩奴子:"過我!"矩省奏,為杜靈之,入船共語,稱敘希闊。
矩問:"君京兆人,何時發來?"答矩:"朝發。
"矩怪問之,杜曰:"天上京兆,身是鬼,見使來詣君耳!"矩大懼。
因求紙筆,曰:"君必不解天上書。
"乃更作,折卷之,從矩求一小箱盛之,封付矩曰:"君今無開,比到廣州,可視耳。
"矩到數月,悁悒,乃開視。
書雲:"令召王矩為左司命主簿。
"矩意大惡,因疾卒。
馬仲叔、王志都併遼東人也,相知至厚。
叔先亡,後年,忽形見,謂曰:"吾不幸早亡,心恆相念。
念卿無婦,當為卿得婦。
期至十一月二十日送詣卿家,但掃除設床席待之。
"至日,都密掃除施設。
天忽大風,白日晝昏。
向暮,風止。
寢室中忽有紅帳自施,發視其中,床上有一婦,花媚莊嚴,臥床上,才能氣息。
中表內外驚怖,無敢近者。
唯都得往。
須臾,便蘇起坐,都問:"卿是誰?"婦曰:"我河南人,父為清河太守,臨當見嫁,不知何由,忽然在此。
"都具語其意。
婦曰:"天應令我為君妻。
"遂成夫婦。
往詣其家,大喜,亦以為天相與也。
遂與之生一男,後為南郡太守。
會稽賀思令善彈琴,嘗夜在月中坐,臨風撫奏。
忽有一人,形器甚偉,著械,有慘色。
至其中庭稱善,便與共語。
自雲是嵇中散,謂賀雲:"卿下手極快,但於古法未合。
"因授以《廣陵散》。
賀因得之,於今不絕。
巨鹿有龐阿者,美容儀。
同郡石氏有女,曾內睹阿,心悅之。
未幾,阿見此女來詣阿,阿妻極妒,聞之,使婢縛之,送還石家,中路遂化為煙氣而滅。
婢乃直詣石家,說此事。
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阿婦自是常加意伺察之。
居一夜,方值女在齋中,乃自拘執以詣石氏。
石氏父見之,愕眙曰:"我適從內來,見女與母共作,何得在此?"即令婢僕於內喚女出,向所縛者,奄然滅焉。
父疑有異,故遣其母詰之。
女曰:"昔年龐阿來廳中,曾竊視之。
自爾彷彿即夢詣阿,及入戶,即為妻所縛。
"石曰:"天下遂有如此奇事!"夫棈神所感,靈神為之冥著,滅者,蓋其魂神也。
既而女誓心不嫁。
經年,阿妻忽得邪病,醫藥無徵,阿乃授幣石氏女為妻。
會稽國司理令朱宗之,常見亡人殯,去頭三尺許,有一青物,狀如覆甕。
人或當其處則滅,人去隨復見,凡屍頭無不有此青物者。
又雲,人殯時,鬼無不暫還臨之。
新野庾謹母病,兄弟三人,悉在侍疾。
忽聞床前狗鬥,聲非常。
舉家共視,了不見狗,隻見一死人頭在地。
猶有血,兩眼尚動。
其家怖懼,夜持出,於後園中埋之。
明旦視之,出在土上,兩眼猶爾。
即又埋之,後旦已復出。
乃以磚著頭,令埋之,不復出。
後數日,其母遂亡。
東陽丁譁出郭,於方山亭宿。
亭渚有劉散騎遭母喪,於京葬還。
夜中,忽有一婦自通雲:"劉郎患瘡,聞參軍能治,故來耳。
"譁使前,姿形端媚,從婢數人。
命僕具餚饌,酒酣,歎曰:"今夕之會,令人無復貞白之操。
"丁雲:"女郎盛德,豈顧老夫?"便令婢取瑟琶彈之,歌曰:"久聞所重名,今遇方山亭。
肌體雖朽老,故是悅人情。
"放瑟琶上膝,抱頭又歌曰:"女形雖薄賤,願得忻作婿。
繾綣觀良覿,千載結同契。
"聲氣婉媚,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