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錄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四人來謝而去。
桓恭為桓安民參軍,在丹徒所住廨。
床前一小陷穴,詳視是古墓,棺已朽壞。
桓食,常先以鮭飯投穴中,如此經年。
後眠始覺,見一人在床前,雲:"我終沒以來,七百餘年,後絕嗣滅,烝嘗莫繼。
君恆食見播及,感德無已。
依君籍,當應為寧州刺史。
"後果如言。
庾宏為竟陵王府佐,家在江陵。
宏令奴無患者載米餉家,未達三裡,遭劫被殺,屍流泊查口村。
時岸旁有文欣者,母病,醫雲:"須得髑髏屑,服之即差。
"欣重賞募索。
有鄰婦楊氏,見無患屍,因斷頭與欣。
欣燒之,欲去皮肉,經三日夜不焦,眼角張轉。
欣雖異之,猶惜不棄。
因刮耳頰骨與母服之,即覺骨停喉中,經七日而卒。
尋而楊氏得疾,通身洪腫,形如牛馬,見無患頭來罵雲:"善惡之報,其能免乎?"楊氏以語兒,言終而卒。
陽羨縣小吏吳龕,有主人在溪南。
嘗以一日乘掘頭舟過水,溪內忽見一五色浮石。
取內床頭,至夜化成一女子,自稱是河伯女。
河南人趙良,與其鄉人諸生至長安。
及新安界,遭霖雨,糧乏,相謂曰:"爾當正飢,那得美食邪?"在後堂應時羹飯備具,兩人驚愕,不敢食。
有人聲曰:"但食無嫌也。
"明日早,兩人復曰:"那復得美食?"即復在前。
遂至長安,無他禍福。
成彪兄喪,哀悼結氣,晝夜哭泣。
兄提二升酒一盤梨就之,引酌相歡。
彪問略答,彪悲咽問:"兄今在天上,福多苦多?"久弗應,肅然無言。
瀉餘酒著甌中,挈罌而去。
後釣於湖,經所共飲處,釋綸悲感。
有大魚跳入船中,俯視諸小魚。
彪仰天號慟,俯而見之,悉放諸小魚,大者便自出船去。
東平呂球,豐財美貌。
乘船至曲阿湖,值風不得行,泊菰際。
見一少女,乘船採菱,舉體皆衣荷葉。
因問:"姑非鬼邪?衣服何至如此?"女則有懼色,答雲:"子不聞'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乎?"然有懼容,回舟理棹,逡巡而去。
球遙射之,即獲一獺,向者之船,皆是蘋蘩薀藻之葉。
見老母立岸側,如有所候,望見船過,因問雲:"君向來不見湖中採菱女子邪?"球雲:"近在右。
"尋射,復獲老獺。
居湖次者鹹雲:"湖中常有採菱女,容色過人,有時至人家,結好者甚眾。
" 河東常醜奴寓居章安縣,以採蒲為業。
將一小兒,湖邊拔蒲,暮,恆宿空田舍中。
時日向暝,見一女子,容姿殊美,乘一小船,載蓴徑前,投醜奴舍寄住。
醜奴嘲之,滅火共臥,覺有腥氣,又指甚短,惕然疑是魅。
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戶,變而為獺。
人有山行墜澗者,無出路,飢餓欲死。
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四方。
人因學之,遂不飢。
體殊輕便,能登巖岸。
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
顏色悅澤,頗更聰慧。
淚食穀,啖滋味,百日復其本質。
建德民虞敬上廁,輒有一人授手內草與之,不睹其形,如此非一過。
後至廁,久無送者,但聞戶外鬥聲。
窺之,正見死奴與死婢爭先進草。
奴適在前,婢便因後撾,由此輒兩相擊。
食頃,敬欲出,婢奴陣勢方未已,乃厲聲叱之,奄如火滅。
自是遂絕。
廣陵韓咎字興彥,陳敏反時,與敏弟恢戰於尋陽。
還營下馬,覺鞭重,見有綠錦囊,中有短卷書著鞭鞘,皆不知所從來。
開視之,故谷紙佛神咒經,乃世之常聞也。
武宣程羈,偏生,未被舉。
家常使種蔥,後連理樹生於園圃。
譙郡胡馥之娶婦李氏,十餘年無子,而婦卒。
哭慟,雲:"竟無遺體遂傷,此酷何深!"婦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
君可瞑後見就,依平生時陰陽,當為君生一男。
"語畢,還臥。
馥之如言,不取燈燭,暗而就之交接。
後歎曰:&qu
桓恭為桓安民參軍,在丹徒所住廨。
床前一小陷穴,詳視是古墓,棺已朽壞。
桓食,常先以鮭飯投穴中,如此經年。
後眠始覺,見一人在床前,雲:"我終沒以來,七百餘年,後絕嗣滅,烝嘗莫繼。
君恆食見播及,感德無已。
依君籍,當應為寧州刺史。
"後果如言。
庾宏為竟陵王府佐,家在江陵。
宏令奴無患者載米餉家,未達三裡,遭劫被殺,屍流泊查口村。
時岸旁有文欣者,母病,醫雲:"須得髑髏屑,服之即差。
"欣重賞募索。
有鄰婦楊氏,見無患屍,因斷頭與欣。
欣燒之,欲去皮肉,經三日夜不焦,眼角張轉。
欣雖異之,猶惜不棄。
因刮耳頰骨與母服之,即覺骨停喉中,經七日而卒。
尋而楊氏得疾,通身洪腫,形如牛馬,見無患頭來罵雲:"善惡之報,其能免乎?"楊氏以語兒,言終而卒。
陽羨縣小吏吳龕,有主人在溪南。
嘗以一日乘掘頭舟過水,溪內忽見一五色浮石。
取內床頭,至夜化成一女子,自稱是河伯女。
河南人趙良,與其鄉人諸生至長安。
及新安界,遭霖雨,糧乏,相謂曰:"爾當正飢,那得美食邪?"在後堂應時羹飯備具,兩人驚愕,不敢食。
有人聲曰:"但食無嫌也。
"明日早,兩人復曰:"那復得美食?"即復在前。
遂至長安,無他禍福。
成彪兄喪,哀悼結氣,晝夜哭泣。
兄提二升酒一盤梨就之,引酌相歡。
彪問略答,彪悲咽問:"兄今在天上,福多苦多?"久弗應,肅然無言。
瀉餘酒著甌中,挈罌而去。
後釣於湖,經所共飲處,釋綸悲感。
有大魚跳入船中,俯視諸小魚。
彪仰天號慟,俯而見之,悉放諸小魚,大者便自出船去。
東平呂球,豐財美貌。
乘船至曲阿湖,值風不得行,泊菰際。
見一少女,乘船採菱,舉體皆衣荷葉。
因問:"姑非鬼邪?衣服何至如此?"女則有懼色,答雲:"子不聞'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乎?"然有懼容,回舟理棹,逡巡而去。
球遙射之,即獲一獺,向者之船,皆是蘋蘩薀藻之葉。
見老母立岸側,如有所候,望見船過,因問雲:"君向來不見湖中採菱女子邪?"球雲:"近在右。
"尋射,復獲老獺。
居湖次者鹹雲:"湖中常有採菱女,容色過人,有時至人家,結好者甚眾。
" 河東常醜奴寓居章安縣,以採蒲為業。
將一小兒,湖邊拔蒲,暮,恆宿空田舍中。
時日向暝,見一女子,容姿殊美,乘一小船,載蓴徑前,投醜奴舍寄住。
醜奴嘲之,滅火共臥,覺有腥氣,又指甚短,惕然疑是魅。
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戶,變而為獺。
人有山行墜澗者,無出路,飢餓欲死。
見龜蛇甚多,朝暮引頸向四方。
人因學之,遂不飢。
體殊輕便,能登巖岸。
經數年後,竦身舉臂,遂超出澗上,即得還家。
顏色悅澤,頗更聰慧。
淚食穀,啖滋味,百日復其本質。
建德民虞敬上廁,輒有一人授手內草與之,不睹其形,如此非一過。
後至廁,久無送者,但聞戶外鬥聲。
窺之,正見死奴與死婢爭先進草。
奴適在前,婢便因後撾,由此輒兩相擊。
食頃,敬欲出,婢奴陣勢方未已,乃厲聲叱之,奄如火滅。
自是遂絕。
廣陵韓咎字興彥,陳敏反時,與敏弟恢戰於尋陽。
還營下馬,覺鞭重,見有綠錦囊,中有短卷書著鞭鞘,皆不知所從來。
開視之,故谷紙佛神咒經,乃世之常聞也。
武宣程羈,偏生,未被舉。
家常使種蔥,後連理樹生於園圃。
譙郡胡馥之娶婦李氏,十餘年無子,而婦卒。
哭慟,雲:"竟無遺體遂傷,此酷何深!"婦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
君可瞑後見就,依平生時陰陽,當為君生一男。
"語畢,還臥。
馥之如言,不取燈燭,暗而就之交接。
後歎曰:&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