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明錄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便欲結為伉儷。
女曰:"得婿如君,死何恨?我兄弟多,父母併在,當問我父母。
"矜便令女婢問其父母,父母亦懸許之。
女因敕婢取銀百斤,絹百匹,助矜成婚。
經久,養兩兒。
當作秘書監,明日,騶卒來召,車馬導從,前後部鼓吹。
經少日,有獵者過,覓矜,將數十狗,徑突入,咋婦及兒,並成狸。
絹帛金銀,並是草及死人骨蛇魅等。
晉太元中,高衡為魏郡太守,戍石頭。
其孫雅之在廄中,雲有神來降,自稱白頭公,拄杖,光耀照屋。
與雅之輕舉霄行,暮至京口,晨已來還。
後雅之父子為桓玄所滅。
大元中,臨海有李巫,不知所由來。
能蔔相作,水符治病多愈,亦禮佛讀經。
語人雲:"明年天下當大疫,此境尤劇。
又,二紀之後,此邦之西北大郡,僵屍橫路。
"時汝南周叔道罷臨海令,權停家。
巫雲:"周令今去宜南行,必當暴死。
"便指北山曰:"後二十日,此應有異事彰也。
後十日餘,大石夜頹落百丈,砰磕若雷。
庾楷為臨海太守,過詣周,設饌作伎。
至夜,庾還航中,天曉。
庾自披屏風,呼:"叔道,何癡不起?"左右憮看,氣絕久矣。
到明年,縣內病死者數千人。
泰元中,有一師從遠來,莫知所出,雲:"人命應終,有生樂代死者,則死者可生。
若逼人求代,亦復不過少時。
"人聞此,鹹怪其虛誕。
王子猷。
子敬兄弟特相和睦。
子敬疾,屬纊,子猷謂之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請以餘年代弟。
"師曰:"夫生代死者,以己年限有餘,得以足亡者耳。
今賢弟命既應終,君侯算亦當盡,復何所代?"子猷先有背疾,子敬疾篤,恆禁來往。
聞亡,便撫心悲惋,都不得一聲,背即潰裂。
推師之言,信而有實。
王允、祖安國、張顯等,以太元中乘船。
見仙人賜糖飴三餅,大如比輸錢,厚二分。
大元中,北地人陳良,與沛國劉舒友善。
又與同鄰李焉,共為商賈,曾獲厚利,共緻酒相慶,焉遂害良。
以韋裹之,棄之荒草。
經十許日,良復生歸家。
說:死時,見一人著赤幘引良去,造一城門,門下有一床,見一老人執朱筆點校。
赤幘人言曰:"向下土有一人,姓陳名良,遊魂而已,未有統攝,是以將來。
"校籍者曰:"可令便去。
"良既出,忽見友人劉舒,謂曰:"不圖於此相見。
卿今幸蒙尊神所遣,然我家廁屋後桑樹中有一狸,常作妖怪,我家數數橫受苦惱。
卿歸,豈能為我說邪?"良然之。
既蘇,乃詣官疏李焉而伏罪。
仍特報舒家,家人涕泣,雲悉如言。
因伐樹得狸,殺之,其怪遂絕。
晉太元末,長星見,孝武甚惡之。
是日,華林園中飲,帝因舉杯屬星曰:"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亦何時有萬歲天子?"取杯酬之。
帝亦尋崩也。
南康宮亭廟,殊有神驗。
晉孝武世,有一沙門至廟,神像見之,淚出交流,因標姓字,則是昔友也。
自說:"我罪深,能見濟脫不?"沙門即為齋戒誦經,語曰:"我欲見卿真形。
"神雲:"稟形甚醜,不可出也。
"沙門苦請,遂化為蛇,身長數丈,垂頭樑上,一心聽經,目中血出。
至七日七夜,蛇死,廟亦歇絕。
晉孝武帝於殿中北窗下清暑,忽見一人,著白夾黃練單衣,舉身沾濡,自稱華林園中池水神,名曰淋涔君也。
若善見待,當相福祐。
時帝飲已醉,取常所佩刀擲之。
刀空過無礙,神忿曰:"不以佳士垂接,當令知所以居。
"少時,而帝暴崩。
皆呼此靈為禍也。
義熙三年,山陰徐琦每出門,見一女子,貌極豔麗,琦便解臂上銀鈐贈之。
女曰:"感君來貺。
"以青銅鏡與琦,便爾結為伉儷。
晉義熙五年,彭城劉澄常見鬼。
及為左衛司馬,與將軍巢營廨宇相接。
澄夜相就坐語,見一小兒,赭衣,手把赤幟,團團似芙蓉花。
數日,巢大遭火。
義熙七年,東陽費道思新娶得婦,相愛。
婦梳頭,道思戲拔銀釵著戶閣頭。
晉義熙中,範寅為南康郡時,贛縣吏說:先入山採薪,得二龜,皆如二尺盤大。
薪未足,遇有兩樹駢生,吏以龜側置樹間,復行採伐。
去龜處稍遠,天雨,懶復取。
後經十二年,復入山,見先龜,一者甲已枯;一者尚生,極長,樹木所夾處,可厚四寸許,兩頭厚尺餘,如馬鞍狀。
義熙中,江乘聶湖忽有一闆,廣數尺,長二丈餘,恆停在此川溪,採菱及捕魚者資以自濟。
後有數人共乘闆入湖,試以刀斫,即有血出,闆仍沒,數人溺死。
女曰:"得婿如君,死何恨?我兄弟多,父母併在,當問我父母。
"矜便令女婢問其父母,父母亦懸許之。
女因敕婢取銀百斤,絹百匹,助矜成婚。
經久,養兩兒。
當作秘書監,明日,騶卒來召,車馬導從,前後部鼓吹。
經少日,有獵者過,覓矜,將數十狗,徑突入,咋婦及兒,並成狸。
絹帛金銀,並是草及死人骨蛇魅等。
晉太元中,高衡為魏郡太守,戍石頭。
其孫雅之在廄中,雲有神來降,自稱白頭公,拄杖,光耀照屋。
與雅之輕舉霄行,暮至京口,晨已來還。
後雅之父子為桓玄所滅。
大元中,臨海有李巫,不知所由來。
能蔔相作,水符治病多愈,亦禮佛讀經。
語人雲:"明年天下當大疫,此境尤劇。
又,二紀之後,此邦之西北大郡,僵屍橫路。
"時汝南周叔道罷臨海令,權停家。
巫雲:"周令今去宜南行,必當暴死。
"便指北山曰:"後二十日,此應有異事彰也。
後十日餘,大石夜頹落百丈,砰磕若雷。
庾楷為臨海太守,過詣周,設饌作伎。
至夜,庾還航中,天曉。
庾自披屏風,呼:"叔道,何癡不起?"左右憮看,氣絕久矣。
到明年,縣內病死者數千人。
泰元中,有一師從遠來,莫知所出,雲:"人命應終,有生樂代死者,則死者可生。
若逼人求代,亦復不過少時。
"人聞此,鹹怪其虛誕。
王子猷。
子敬兄弟特相和睦。
子敬疾,屬纊,子猷謂之曰:"吾才不如弟,位亦通塞,請以餘年代弟。
"師曰:"夫生代死者,以己年限有餘,得以足亡者耳。
今賢弟命既應終,君侯算亦當盡,復何所代?"子猷先有背疾,子敬疾篤,恆禁來往。
聞亡,便撫心悲惋,都不得一聲,背即潰裂。
推師之言,信而有實。
王允、祖安國、張顯等,以太元中乘船。
見仙人賜糖飴三餅,大如比輸錢,厚二分。
大元中,北地人陳良,與沛國劉舒友善。
又與同鄰李焉,共為商賈,曾獲厚利,共緻酒相慶,焉遂害良。
以韋裹之,棄之荒草。
經十許日,良復生歸家。
說:死時,見一人著赤幘引良去,造一城門,門下有一床,見一老人執朱筆點校。
赤幘人言曰:"向下土有一人,姓陳名良,遊魂而已,未有統攝,是以將來。
"校籍者曰:"可令便去。
"良既出,忽見友人劉舒,謂曰:"不圖於此相見。
卿今幸蒙尊神所遣,然我家廁屋後桑樹中有一狸,常作妖怪,我家數數橫受苦惱。
卿歸,豈能為我說邪?"良然之。
既蘇,乃詣官疏李焉而伏罪。
仍特報舒家,家人涕泣,雲悉如言。
因伐樹得狸,殺之,其怪遂絕。
晉太元末,長星見,孝武甚惡之。
是日,華林園中飲,帝因舉杯屬星曰:"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亦何時有萬歲天子?"取杯酬之。
帝亦尋崩也。
南康宮亭廟,殊有神驗。
晉孝武世,有一沙門至廟,神像見之,淚出交流,因標姓字,則是昔友也。
自說:"我罪深,能見濟脫不?"沙門即為齋戒誦經,語曰:"我欲見卿真形。
"神雲:"稟形甚醜,不可出也。
"沙門苦請,遂化為蛇,身長數丈,垂頭樑上,一心聽經,目中血出。
至七日七夜,蛇死,廟亦歇絕。
晉孝武帝於殿中北窗下清暑,忽見一人,著白夾黃練單衣,舉身沾濡,自稱華林園中池水神,名曰淋涔君也。
若善見待,當相福祐。
時帝飲已醉,取常所佩刀擲之。
刀空過無礙,神忿曰:"不以佳士垂接,當令知所以居。
"少時,而帝暴崩。
皆呼此靈為禍也。
義熙三年,山陰徐琦每出門,見一女子,貌極豔麗,琦便解臂上銀鈐贈之。
女曰:"感君來貺。
"以青銅鏡與琦,便爾結為伉儷。
晉義熙五年,彭城劉澄常見鬼。
及為左衛司馬,與將軍巢營廨宇相接。
澄夜相就坐語,見一小兒,赭衣,手把赤幟,團團似芙蓉花。
數日,巢大遭火。
義熙七年,東陽費道思新娶得婦,相愛。
婦梳頭,道思戲拔銀釵著戶閣頭。
晉義熙中,範寅為南康郡時,贛縣吏說:先入山採薪,得二龜,皆如二尺盤大。
薪未足,遇有兩樹駢生,吏以龜側置樹間,復行採伐。
去龜處稍遠,天雨,懶復取。
後經十二年,復入山,見先龜,一者甲已枯;一者尚生,極長,樹木所夾處,可厚四寸許,兩頭厚尺餘,如馬鞍狀。
義熙中,江乘聶湖忽有一闆,廣數尺,長二丈餘,恆停在此川溪,採菱及捕魚者資以自濟。
後有數人共乘闆入湖,試以刀斫,即有血出,闆仍沒,數人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