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夢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價甚高,人皆不能辨,惟辛太尉道宗知此竹牛也。
為弓則貴,為他則不足道耳。
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跄至新市暫為寺居,親舊絕無,牢落凄涼,斷其蹤迹,茫茫殊未有所向。
寺僧忽相過存問勤屬,時時饋淆酒,仕宦者極感之。
語次問其姓。
則曰姓湯。
而仕宦之妻亦姓湯,于是通譜系為親戚,而緻其周旋饋遺者愈厚。
一曰告仕宦者曰:&ldquo聞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圖避地耶?&rdquo仕宦者曰:&ldquo某中州人,忽到異鄉,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圖哉?&rdquo僧曰:&ldquo某山閑有庵,血屬在焉,共處可乎?于是欣然從之即曰命舟以往。
&rdquo虜已去,僧曰:&ldquo事已小定,駐跸之地不遠,公當速往注授。
&rdquo仕宦者告以阙乏,僧于是辦舟,贈镪二百缗,使行。
仕官者曰:&ldquo吾師之德于我至厚,何以為報?&rdquo僧曰:&ldquo既為親戚,義當爾也。
&rdquo乃留其孥于庵中,僧為酌别,飲大醉,遂行。
翊曰睡覺時,曰已高,起視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數裡皆無居人。
舟人語啐啐,過午督之使行。
良久始慢應曰:&ldquo今行矣。
&rdquo既而取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
則曰:&ldquo我等與官人無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當作書别家付我訖,自為之所爾。
&rdquo仕宦者惶惑顧望,未忍即自引決,則曰:&ldquo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
&rdquo仕宦者于是悲恸作家書畢,自沈焉。
時内翰汪彥章守霅川,有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實,曰:&ldquo僧納仕宦之妻,酬舟人者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須索百出,僧不能堪。
一夕中夜,往将殺之,舟人适出,其妻自内窺月明中見僧持斧也,乃告其夫。
舟人以是自首。
&rdquo汪以謂僧固當死,而舟人受賂殺命官,情罪俱重,難以首從論。
其刑惟均可也。
又其妻請以亡夫告敕易度牒為尼二事奏皆可。
汪命獄吏故緩其死,使皆備慘酷數月,然後刑之。
紹興辛巳,餘聽讀于建昌,教官省元劉溥德廣語及餘所生之地曰:&ldquo滑台劉曰聞人之言黃河漲溢,官為卷埽,其說如何?&rdquo曰:&ldquo予不及見也。
尚聞先父言斯事,民甚苦之。
蓋于無事時,取長藤為絡,若今之竹夫人狀,其長大則數百倍也,實以刍藁土石,大小不等。
每量水之高下,而用之大者,至于二千人方能推之于水,正決時亦能遏水勢之暴。
遇水高且猛時,若抛土塊于深淵耳,此甚為無益焉。
舍是則亦無他策也,或不幸方推之際怒濤遽至,則溺死者甚多,大抵止以塞州城之門及監官場務之衙宇耳。
瀕河之民頗能視沙漲之形勢,以占水之大小,遠近往往先事而拒逆來,所以甚利便也。
又有絞藤為繩■〈纟秋〉結竹篾筏木栅等,謂之寸金藤。
有時不能勝水力,即寸斷如剪。
郡縣又科鄉民為之,所費甚廣,大抵卷埽及寸金藤,白馬一郡每歲不下數萬缗。
白馬之西,即底柱也。
水常高柱數尺,且河怒為柱所扼,力與石鬥,晝夜常有聲如雷霆。
或有建議者謂柱能少低,則河必不怒。
于是募工鑿之,石堅竟不能就,頗有溺者,了無所益。
&rdquo 畢少董言,國初修老子廟,廟有道子畫壁,老杜所謂&ldquo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rdquo者也。
官以其壁募人買,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
于是閉門不出者三年,乃以車載壁沈之洛河。
廟亦落成矣,壁當再畫。
郡以請隐士,隐土弗辭。
有老畫工夤緣以至者,衆議誰當畫東壁,隐士以讓畫工,畫工弗敢當,讓者再三,隐士遂就東壁畫天地。
隐士初落筆作前驅二人,工就視之,不語而去。
工亦畫前驅二人,隐士往觀亦不語而去。
于是各解衣盤礴慘淡經營,不複相顧。
及成,工來觀,其初有不相許之色,漸觀其次,迤逦咨嗟擊節。
及見辇中一人,工愧駭下拜曰:&ldquo先生之才不可當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畫矣。
&rdquo或問之,工曰:&ldquo前驅賤也,骨相當嗔目怒
為弓則貴,為他則不足道耳。
建炎初,中州有仕宦者踉跄至新市暫為寺居,親舊絕無,牢落凄涼,斷其蹤迹,茫茫殊未有所向。
寺僧忽相過存問勤屬,時時饋淆酒,仕宦者極感之。
語次問其姓。
則曰姓湯。
而仕宦之妻亦姓湯,于是通譜系為親戚,而緻其周旋饋遺者愈厚。
一曰告仕宦者曰:&ldquo聞金人且至,台眷盍早圖避地耶?&rdquo仕宦者曰:&ldquo某中州人,忽到異鄉,且未有措足之所,又安有避地可圖哉?&rdquo僧曰:&ldquo某山閑有庵,血屬在焉,共處可乎?于是欣然從之即曰命舟以往。
&rdquo虜已去,僧曰:&ldquo事已小定,駐跸之地不遠,公當速往注授。
&rdquo仕宦者告以阙乏,僧于是辦舟,贈镪二百缗,使行。
仕官者曰:&ldquo吾師之德于我至厚,何以為報?&rdquo僧曰:&ldquo既為親戚,義當爾也。
&rdquo乃留其孥于庵中,僧為酌别,飲大醉,遂行。
翊曰睡覺時,曰已高,起視乃泊舟太湖中,四旁十數裡皆無居人。
舟人語啐啐,過午督之使行。
良久始慢應曰:&ldquo今行矣。
&rdquo既而取巨石磨斧,仕宦者罔知所措,叩其所以。
則曰:&ldquo我等與官人無涉,故相假借不忍下手,官當作書别家付我訖,自為之所爾。
&rdquo仕宦者惶惑顧望,未忍即自引決,則曰:&ldquo今幸尚早,若至昏夜恐官不得其死也。
&rdquo仕宦者于是悲恸作家書畢,自沈焉。
時内翰汪彥章守霅川,有赴郡自首者,鞫其情實,曰:&ldquo僧納仕宦之妻,酬舟人者甚厚,舟人每以是持僧,須索百出,僧不能堪。
一夕中夜,往将殺之,舟人适出,其妻自内窺月明中見僧持斧也,乃告其夫。
舟人以是自首。
&rdquo汪以謂僧固當死,而舟人受賂殺命官,情罪俱重,難以首從論。
其刑惟均可也。
又其妻請以亡夫告敕易度牒為尼二事奏皆可。
汪命獄吏故緩其死,使皆備慘酷數月,然後刑之。
紹興辛巳,餘聽讀于建昌,教官省元劉溥德廣語及餘所生之地曰:&ldquo滑台劉曰聞人之言黃河漲溢,官為卷埽,其說如何?&rdquo曰:&ldquo予不及見也。
尚聞先父言斯事,民甚苦之。
蓋于無事時,取長藤為絡,若今之竹夫人狀,其長大則數百倍也,實以刍藁土石,大小不等。
每量水之高下,而用之大者,至于二千人方能推之于水,正決時亦能遏水勢之暴。
遇水高且猛時,若抛土塊于深淵耳,此甚為無益焉。
舍是則亦無他策也,或不幸方推之際怒濤遽至,則溺死者甚多,大抵止以塞州城之門及監官場務之衙宇耳。
瀕河之民頗能視沙漲之形勢,以占水之大小,遠近往往先事而拒逆來,所以甚利便也。
又有絞藤為繩■〈纟秋〉結竹篾筏木栅等,謂之寸金藤。
有時不能勝水力,即寸斷如剪。
郡縣又科鄉民為之,所費甚廣,大抵卷埽及寸金藤,白馬一郡每歲不下數萬缗。
白馬之西,即底柱也。
水常高柱數尺,且河怒為柱所扼,力與石鬥,晝夜常有聲如雷霆。
或有建議者謂柱能少低,則河必不怒。
于是募工鑿之,石堅竟不能就,頗有溺者,了無所益。
&rdquo 畢少董言,國初修老子廟,廟有道子畫壁,老杜所謂&ldquo冕旒俱秀發,旌旆盡飛揚&rdquo者也。
官以其壁募人買,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
于是閉門不出者三年,乃以車載壁沈之洛河。
廟亦落成矣,壁當再畫。
郡以請隐士,隐土弗辭。
有老畫工夤緣以至者,衆議誰當畫東壁,隐士以讓畫工,畫工弗敢當,讓者再三,隐士遂就東壁畫天地。
隐士初落筆作前驅二人,工就視之,不語而去。
工亦畫前驅二人,隐士往觀亦不語而去。
于是各解衣盤礴慘淡經營,不複相顧。
及成,工來觀,其初有不相許之色,漸觀其次,迤逦咨嗟擊節。
及見辇中一人,工愧駭下拜曰:&ldquo先生之才不可當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畫矣。
&rdquo或問之,工曰:&ldquo前驅賤也,骨相當嗔目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