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夢錄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滑台南一二裡有沙嘴橫出半河上立浮圖,亦不甚高。
大河水泛溢之際,其勢橫怒欲沒孤城,每至塔下辄怒氣遽息,若不泛溢時。
及過滑台城址,則橫怒如故。
此殆天與滑台而設也。
塔中安佛,發長及二丈,有奇拳為巨螺,其大如容數升物之器。
發之色非赤非青非綠,人間無此色也。
發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漸殺焉。
使兩人對牽之,人自其中來往無礙。
塔有賜名,忘之矣。
西北邊城防城庫皆掘地作大池,縱橫丈馀以蓄猛火油,不閱月池上皆赤黃。
又别為池而徙焉,不如是則火自屋柱延燒矣。
猛火油者,聞出于高麗之東數千裡,曰初出之時,因盛夏曰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即為火,惟真璃璃器可貯之。
中山府治西有大陂池,郡人呼為海子,餘猶記郡師就之以按水戰試猛火油。
池之别岸為虜人營壘,用油者以油涓滴自火焰中,過則烈焰遽發,頃刻虜營淨盡,油之餘力入水,藻荇俱盡,魚鼈遇之皆死。
開封尹李倫,号李鐵面,命官有犯法當追究者,巧結形勢,竟不肯出。
李憤之,以術羅緻之至,又不遜,李大怒,真決之。
數曰後,李方決府事,有展榜以見者,廳吏遽下取以呈。
其榜曰:&ldquo台院承差人某。
&rdquo方閱視,二人遽升廳,懷中出一椟雲,台院奉聖旨推勘公事,數内一項要開封尹李倫一名前來照鑒雲雲。
李即呼廳司以職事付少尹,遂索馬顧二人曰:&ldquo有少私事得至家與室人言乎?&rdquo對曰:&ldquo無害。
&rdquo李未入中門覺有蹑其後者,回顧則二人也。
李不複人,但呼細君告之曰:&ldquo平生違條礙法事,唯決某命官之失,汝等勿憂也。
&rdquo開封府南向,禦史台北向,相去密迩。
倫上馬,二人前導,乃宛轉缭繞由别路自辰已至申酉方至台前。
二人曰:&ldquo請索笏。
&rdquo李秉笏,又大喝雲從人散,呵殿皆去。
二人乃呼阍者,雲我句人至矣,以椟付阍吏,吏曰:&ldquo請大尹入。
&rdquo時台門已半掩,地設重限,李于是搢笏攀緣以入,足跌颠于限下。
阍吏導李至第二重,阍吏相付授如前。
既入,則曰:&ldquo請大尹赴台院,自此東行小門樓是也。
&rdquo時已昏黑矣。
李入門無人問焉。
見燈數炬不置之楣梁間,而置之柱礎。
廊之第一間則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面,向庭中自是數門或綠公裳者,皆如之。
李既見,歎曰:&ldquo設使吾有謀反大逆事,見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
&rdquo李方怪無公吏輩,有聲喏于庭下者,李遽還揖之,問之即承行吏人也。
白李請行吏前導盤繞屈曲不知幾許,至土庫側有小洞門,自地高無五尺,吏去袱頭匍匐以入,李亦如之。
李又自歎入門可得出否。
既入,則供帳床榻裀褥甚都,有袱頭紫衫腰金者,出揖李曰:&ldquo台官恐大尹岑寂,此官特以伴大尹也。
&rdquo後問之,乃監守李獄卒耳。
吏告去,于是捶楚冤痛之聲四起,所不忍聞。
既久,忽一卒持片紙書雲:&ldquo台院問李某因何到院。
&rdquo李答以故。
去又甚久,又一卒持片紙如前問李出身,以來有何公私過犯,李答并無過犯,惟前真決命官為罪犯。
去又甚久,再問李真決命官依得祖宗是何條法,李答祖宗即無真決命官條制。
時已五鼓矣,承勘吏至雲:&ldquo大尹亦無若事莫饑否?&rdquo李謂:&ldquo自辰已至是夜五鼓不食,平生未嘗如是忍饑。
&rdquo于是腰金者相對飲酒五杯,食亦如之。
食畢天欲明,捶楚之聲乃止。
腰金者與吏請李歸,送至洞門曰:&ldquo不敢遠送,請大尹徐步勿遽。
&rdquo二人阖洞門,寂不見一人。
李乃記昨夕經由之所。
至院門又至中門,及出大門則從人皆在。
上馬呵殿以歸。
後數曰,李放罷。
西夏有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而黃黑相間,用以制弓極佳,尤且健勁。
其近弝黑者,謂之後醮,近稍近弝俱黑而弓面者,謂之玉腰,夏人常雜犀角以市焉,人莫有知。
往時鎮江裨将王诏遇有鬻犀帶者,無他文但峰巒高低繞人腰圍耳。
索
大河水泛溢之際,其勢橫怒欲沒孤城,每至塔下辄怒氣遽息,若不泛溢時。
及過滑台城址,則橫怒如故。
此殆天與滑台而設也。
塔中安佛,發長及二丈,有奇拳為巨螺,其大如容數升物之器。
發之色非赤非青非綠,人間無此色也。
發根大于人指,自根至杪漸殺焉。
使兩人對牽之,人自其中來往無礙。
塔有賜名,忘之矣。
西北邊城防城庫皆掘地作大池,縱橫丈馀以蓄猛火油,不閱月池上皆赤黃。
又别為池而徙焉,不如是則火自屋柱延燒矣。
猛火油者,聞出于高麗之東數千裡,曰初出之時,因盛夏曰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即為火,惟真璃璃器可貯之。
中山府治西有大陂池,郡人呼為海子,餘猶記郡師就之以按水戰試猛火油。
池之别岸為虜人營壘,用油者以油涓滴自火焰中,過則烈焰遽發,頃刻虜營淨盡,油之餘力入水,藻荇俱盡,魚鼈遇之皆死。
開封尹李倫,号李鐵面,命官有犯法當追究者,巧結形勢,竟不肯出。
李憤之,以術羅緻之至,又不遜,李大怒,真決之。
數曰後,李方決府事,有展榜以見者,廳吏遽下取以呈。
其榜曰:&ldquo台院承差人某。
&rdquo方閱視,二人遽升廳,懷中出一椟雲,台院奉聖旨推勘公事,數内一項要開封尹李倫一名前來照鑒雲雲。
李即呼廳司以職事付少尹,遂索馬顧二人曰:&ldquo有少私事得至家與室人言乎?&rdquo對曰:&ldquo無害。
&rdquo李未入中門覺有蹑其後者,回顧則二人也。
李不複人,但呼細君告之曰:&ldquo平生違條礙法事,唯決某命官之失,汝等勿憂也。
&rdquo開封府南向,禦史台北向,相去密迩。
倫上馬,二人前導,乃宛轉缭繞由别路自辰已至申酉方至台前。
二人曰:&ldquo請索笏。
&rdquo李秉笏,又大喝雲從人散,呵殿皆去。
二人乃呼阍者,雲我句人至矣,以椟付阍吏,吏曰:&ldquo請大尹入。
&rdquo時台門已半掩,地設重限,李于是搢笏攀緣以入,足跌颠于限下。
阍吏導李至第二重,阍吏相付授如前。
既入,則曰:&ldquo請大尹赴台院,自此東行小門樓是也。
&rdquo時已昏黑矣。
李入門無人問焉。
見燈數炬不置之楣梁間,而置之柱礎。
廊之第一間則紫公裳被五木捩其面,向庭中自是數門或綠公裳者,皆如之。
李既見,歎曰:&ldquo設使吾有謀反大逆事,見此境界皆不待捶楚而自伏矣。
&rdquo李方怪無公吏輩,有聲喏于庭下者,李遽還揖之,問之即承行吏人也。
白李請行吏前導盤繞屈曲不知幾許,至土庫側有小洞門,自地高無五尺,吏去袱頭匍匐以入,李亦如之。
李又自歎入門可得出否。
既入,則供帳床榻裀褥甚都,有袱頭紫衫腰金者,出揖李曰:&ldquo台官恐大尹岑寂,此官特以伴大尹也。
&rdquo後問之,乃監守李獄卒耳。
吏告去,于是捶楚冤痛之聲四起,所不忍聞。
既久,忽一卒持片紙書雲:&ldquo台院問李某因何到院。
&rdquo李答以故。
去又甚久,又一卒持片紙如前問李出身,以來有何公私過犯,李答并無過犯,惟前真決命官為罪犯。
去又甚久,再問李真決命官依得祖宗是何條法,李答祖宗即無真決命官條制。
時已五鼓矣,承勘吏至雲:&ldquo大尹亦無若事莫饑否?&rdquo李謂:&ldquo自辰已至是夜五鼓不食,平生未嘗如是忍饑。
&rdquo于是腰金者相對飲酒五杯,食亦如之。
食畢天欲明,捶楚之聲乃止。
腰金者與吏請李歸,送至洞門曰:&ldquo不敢遠送,請大尹徐步勿遽。
&rdquo二人阖洞門,寂不見一人。
李乃記昨夕經由之所。
至院門又至中門,及出大門則從人皆在。
上馬呵殿以歸。
後數曰,李放罷。
西夏有竹牛重數百斤,角甚長而黃黑相間,用以制弓極佳,尤且健勁。
其近弝黑者,謂之後醮,近稍近弝俱黑而弓面者,謂之玉腰,夏人常雜犀角以市焉,人莫有知。
往時鎮江裨将王诏遇有鬻犀帶者,無他文但峰巒高低繞人腰圍耳。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