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帖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轉折始圓,然須防其飄逸。
欲摹晉人書,先須臨唐人碑,以立其骨。
晉書神韻潇灑,而流弊則輕散。
唐賢矯之以法,整齊嚴謹,而流弊則拘苦。
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馀,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
元、明厭宋之放轶,尚慕晉軌。
然世代既降,風骨少弱。
晉人後,智永圓勁秀拔,蘊藉渾穆,其去右軍如顔之于孔。
虞永興骨力遒勁,而溫潤圓渾,有曾、闵氣象。
歐陽詢險勁遒刻,鋒骨凜凜,持辟門徑,獨步一時,然無永師之韻。
永興之和,又其次矣。
智永、虞世南、趙孟壒皆尚圓韻含蓄,是為一派。
虞、歐、顔、柳、褚、李、徐、薛八家,唐人第一等書。
唐人八分、楷、行兼善者,歐陽詢、徐浩而已。
虞、褚、李、顔、柳諸家,行楷妙,八分未精。
學歐病顔肥,學顔病歐瘦,學米病趙俗,學董病米縱,複學歐、顔諸家,病董弱。
初時好以淺泥薄古人,及精深貫通,始知古人各據神妙,不可攀跻。
開寶前歐、褚諸家提空筆作書,體皆瘦硬。
自明皇學魏隸,力趨沉着,筆實體肥。
一時王缙、蘇靈芝悉宗之,雖季海、清臣、誠懸亦不免。
然清臣晚年書黜肥崇瘦。
(臧公神道碑一派是也。
) 臨歐易實恐不韻,褚易韻恐不實。
歐書橫筆略輕,顔書橫筆全輕,柳書橫筆重與直同。
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險;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筆險。
歐書凡險筆必力破馀地,而又通體嚴重,安頓照應,不偏不支,故其險也,勁而穩。
臨歐忌細長,歐楷書精,而行多生硬。
褚書筆筆藏鋒,筆筆出鋒。
褚書轉筆展開易,歐書轉筆直下難,蘭亭轉筆亦直下。
徐書畫之,兩頭用力,沉着同北海,而遜其生動。
顔書結體喜展,促務齊整,有失古意,終非正格。
世謂柳書本烏彤,而烏書傳世絕少。
陸柬之書本褚。
薛曜書瘦硬,開山谷之門。
王缙書開松雪之門,然自是唐人間架,無趙書習氣。
王知敬書妥适過北海,然不及北海開展流逸,有天馬行空之緻。
蘇靈芝書沉着穩适,然肥軟近俗,勁健不及徐浩、張從申,蒼秀不及王知敬。
張從申開展本大令,遒緊本率更,然書多生硬,不及北海勁健中饒柔和。
從申兄弟并工書,當時号四龍,然從申書傳,而馀子不傳。
鄭雲逵書,筆意類王缙。
摯宗書學北海。
山谷書秀挺伸拖,其擺宕處似蘇,而遜其雄偉渾厚。
晚年一變結構,多本北海。
歐陽文忠公書不佳。
蔡京書本楊凝式、沈傳師,邵瑽書亦本之。
鮮于伯機書自是子昂勁敵,惜大書不多見。
元宰初歲骨弱,心怵唐賢,絕未臨率更,間學柳少師亦甚劣,惟摹平原稍有可觀。
晚年臨唐碑則大佳,然書大碑版筆力怯弱,去唐太遠;臨懷素亦不佳。
文衡山好以水筆提空作書,學智永之圓和清蘊,而氣力不厚勁。
晚年作大書宗黃,蒼秀擺宕,骨韻兼擅。
衡山小楷初年學歐,力趨勁健,而闆滞未化。
枝山書古詩十九首刻停雲館中,古勁超逸,真堪傾倒徵仲。
餘書學懷素,離奇詭怪,而無其瘦硬矩度,不及徵仲遠甚。
文震孟書厚實,得北海意,然不大佳。
張得天書早年學董,中、晚年學米,遂成一代大家。
隻執筆是入門正耳,然勁健不粗野,有含蓄,極蒼秀。
蘇靈芝憫忠寺碑漸趨瘦健,筆中有筋,雖間有懈處,然較之田公德政碑、夢真容則勝矣。
夢真容署牛仙客名者,易州原刻也。
後人磨去仙客之名,而易以張九齡。
職思堂帖不佳,锺紹京、趙子昂略可觀。
宋拓懷仁聖教鋒芒俱全,看去反似嫩,今石本模糊,鋒芒俱無,看去反覺蒼老。
吾等臨字,要鋒尖寫出,不可如今人,止學其秀耳。
戲鴻堂帖中唐明皇鹡鸰頌遒緊健勁,較宋秘閣尤妙。
東坡黃州寒食詩最佳。
魯公殷府君碑,惟金石錄有之。
歐陽詢書舍利塔,秀餐軒中刻者。
宋高宗臨右軍書得執筆法,轉折皆是特小弱耳。
今之書家不解執筆,軟硬都無是處。
觀薛道祖刻石軍帖,内&ldquo斬&rdquo、&ldquo嫌&rdquo、&ldquo委&r
欲摹晉人書,先須臨唐人碑,以立其骨。
晉書神韻潇灑,而流弊則輕散。
唐賢矯之以法,整齊嚴謹,而流弊則拘苦。
宋人思脫唐習,造意運筆,縱橫有馀,而韻不及晉,法不逮唐。
元、明厭宋之放轶,尚慕晉軌。
然世代既降,風骨少弱。
晉人後,智永圓勁秀拔,蘊藉渾穆,其去右軍如顔之于孔。
虞永興骨力遒勁,而溫潤圓渾,有曾、闵氣象。
歐陽詢險勁遒刻,鋒骨凜凜,持辟門徑,獨步一時,然無永師之韻。
永興之和,又其次矣。
智永、虞世南、趙孟壒皆尚圓韻含蓄,是為一派。
虞、歐、顔、柳、褚、李、徐、薛八家,唐人第一等書。
唐人八分、楷、行兼善者,歐陽詢、徐浩而已。
虞、褚、李、顔、柳諸家,行楷妙,八分未精。
學歐病顔肥,學顔病歐瘦,學米病趙俗,學董病米縱,複學歐、顔諸家,病董弱。
初時好以淺泥薄古人,及精深貫通,始知古人各據神妙,不可攀跻。
開寶前歐、褚諸家提空筆作書,體皆瘦硬。
自明皇學魏隸,力趨沉着,筆實體肥。
一時王缙、蘇靈芝悉宗之,雖季海、清臣、誠懸亦不免。
然清臣晚年書黜肥崇瘦。
(臧公神道碑一派是也。
) 臨歐易實恐不韻,褚易韻恐不實。
歐書橫筆略輕,顔書橫筆全輕,柳書橫筆重與直同。
人不能到而我到之,其力險;人不敢放而我放之,其筆險。
歐書凡險筆必力破馀地,而又通體嚴重,安頓照應,不偏不支,故其險也,勁而穩。
臨歐忌細長,歐楷書精,而行多生硬。
褚書筆筆藏鋒,筆筆出鋒。
褚書轉筆展開易,歐書轉筆直下難,蘭亭轉筆亦直下。
徐書畫之,兩頭用力,沉着同北海,而遜其生動。
顔書結體喜展,促務齊整,有失古意,終非正格。
世謂柳書本烏彤,而烏書傳世絕少。
陸柬之書本褚。
薛曜書瘦硬,開山谷之門。
王缙書開松雪之門,然自是唐人間架,無趙書習氣。
王知敬書妥适過北海,然不及北海開展流逸,有天馬行空之緻。
蘇靈芝書沉着穩适,然肥軟近俗,勁健不及徐浩、張從申,蒼秀不及王知敬。
張從申開展本大令,遒緊本率更,然書多生硬,不及北海勁健中饒柔和。
從申兄弟并工書,當時号四龍,然從申書傳,而馀子不傳。
鄭雲逵書,筆意類王缙。
摯宗書學北海。
山谷書秀挺伸拖,其擺宕處似蘇,而遜其雄偉渾厚。
晚年一變結構,多本北海。
歐陽文忠公書不佳。
蔡京書本楊凝式、沈傳師,邵瑽書亦本之。
鮮于伯機書自是子昂勁敵,惜大書不多見。
元宰初歲骨弱,心怵唐賢,絕未臨率更,間學柳少師亦甚劣,惟摹平原稍有可觀。
晚年臨唐碑則大佳,然書大碑版筆力怯弱,去唐太遠;臨懷素亦不佳。
文衡山好以水筆提空作書,學智永之圓和清蘊,而氣力不厚勁。
晚年作大書宗黃,蒼秀擺宕,骨韻兼擅。
衡山小楷初年學歐,力趨勁健,而闆滞未化。
枝山書古詩十九首刻停雲館中,古勁超逸,真堪傾倒徵仲。
餘書學懷素,離奇詭怪,而無其瘦硬矩度,不及徵仲遠甚。
文震孟書厚實,得北海意,然不大佳。
張得天書早年學董,中、晚年學米,遂成一代大家。
隻執筆是入門正耳,然勁健不粗野,有含蓄,極蒼秀。
蘇靈芝憫忠寺碑漸趨瘦健,筆中有筋,雖間有懈處,然較之田公德政碑、夢真容則勝矣。
夢真容署牛仙客名者,易州原刻也。
後人磨去仙客之名,而易以張九齡。
職思堂帖不佳,锺紹京、趙子昂略可觀。
宋拓懷仁聖教鋒芒俱全,看去反似嫩,今石本模糊,鋒芒俱無,看去反覺蒼老。
吾等臨字,要鋒尖寫出,不可如今人,止學其秀耳。
戲鴻堂帖中唐明皇鹡鸰頌遒緊健勁,較宋秘閣尤妙。
東坡黃州寒食詩最佳。
魯公殷府君碑,惟金石錄有之。
歐陽詢書舍利塔,秀餐軒中刻者。
宋高宗臨右軍書得執筆法,轉折皆是特小弱耳。
今之書家不解執筆,軟硬都無是處。
觀薛道祖刻石軍帖,内&ldquo斬&rdquo、&ldquo嫌&rdquo、&ldquo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