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帖 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dquo、&ldquo頓&rdquo數字,知董文敏平生所本也。
又所刻米元章書,筆意圓勁,本出于王,而間有一二險峭之筆,乃其本色。
此帖勝章吉老碑。
所刻右軍吳興大周嫂數帖,勝淳化閣。
米友仁刻高宗臨右軍十三行帖,乃真迹也。
筆多油滑,不能勁折。
友仁跋字多取勢。
裴将軍字看去極怪,試臨之,得其仿佛便古勁好看,思翁所臨最佳也。
蕭府君字歐兼褚。
東坡書世謂出于顔,細觀其轉折頓挫,實本圭峰,姑熟帖内歸去來詞轉折皆然。
姑熟帖内東坡上仁宗謝表稿頗有豐緻,然以争坐位比之,則顔書厚而蘇書單。
寶鼎齋董字刻手不精,規模神氣俱失,内惟臨樂毅有唐人筆意,非平日本色書。
張得天書墨迹皆勁健,碑版諸帖皆弱,或刻工不佳。
得天平日轉折稍造作相,其作書不大快。
玉虹樓中年書也,刻手亦不佳。
米元章有桧樹贊,極佳。
徐浩大證禅師碑,較不空稍肥。
徐季海神道碑,其子書,緊饬可學,似大證禅師。
戲鴻堂趙文敏雪賦,遒整似季海,是唐人結構,非本色書也。
蔡卞所書曹娥碑,筆意多本楊少師,而度态饒有别緻,然多瘦緊處,亦多太飄處。
卞尚有心經。
姑熟帖中,東坡上仁宗表、歸去來辭二帖瘦勁。
邢子願澄清堂刻,瘦健可愛,間有一二筆轉折失度處,然其佳者,正如初脫手也。
肅府所翻之淳化,乃翻之佳者。
張樗寮書金剛經五千馀字,本出歐而參以褚,結體亦緊,特其讨巧處多不大方耳。
右軍黃庭原本有将&ldquo靈&rdquo、&ldquo根&rdquo、&ldquo堅&rdquo、&ldquo固&rdquo等字遺落,添書于傍者,筆意潇灑圓渾的系佳本。
張樗寮金剛經,字或瘦或粗,皆提筆書,然不能于中正處求勝古人,而隻以鬼巧見奇,派頭不正,邪态叢生,較之東坡之遒厚、山谷之伸拖、元章之雄傑、君谟之秀潤,遜謝多矣。
此其不能為大家,而止得為名家也。
李北海荊門行,昔人以為集字。
蕭府君瘦勁清挺,其硬處過磚塔銘,而遜其妥适,較李文墓志亦不及。
大房山結體遒勁可學。
莒國公碑遒勁嚴緊,較勝蘇靈芝,間有數筆軟處,所以不及褚、歐、顔、柳也。
碑署開元二十八年,書碑人與北海同時,而姓名不傳,惜哉! 張從申諸書,元靜不及福興,福興不及延陵,季子所惜者,今皆翻刻。
然結體規模自在,可仿佛也。
淳化最佳,為潭、绛諸帖所自出,然皆不及也。
王右軍有小字道德經,極精,非松雪所能也。
松雪平生書亦不類此,即非右軍書,亦唐人字耳。
田穎張府君碑,字弱而俗,不及蘇靈芝。
其書在唐時亦不甚重。
裴将軍碑,字太離披,非顔書,或鈎摹失神。
肅府遵訓閣、松雪千字文,莊重可法。
東坡小字赤壁賦,較麻姑仙壇更小,而精勝大字赤壁也。
唐書小楷甚少,遇小字麻姑仙壇,不可不收。
唐沈傳師書,蔡京輩皆學之。
邵瑽嘗問書法于京,京令其學沈傳師,謂為不俗。
自是甚佳,而其書不傳,惜哉!邵遊公墓志,清勁而瘦,有别趣。
東坡楷書豐樂、醉翁二碑,大書深刻,劈實勁健。
今惟豐樂亭尚清白。
荔子丹下此二碑為最佳,如杭州表忠觀皆翻刻,神氣索然。
北海李秀碑比雲麾更緊,有大令筆意,今止存二柱礎。
褚河南書龍門三龛記,中年筆也,平正剛健,法本歐陽,多參八分,碑頭字尤佳。
張從申元靜碑,筆意學聖教,頗瘦健,然不及福興寺遒勁沉着。
雲麾碑頭篆書甚好。
姑熟帖惟蘇書極佳,放翁字太涉離奇,而刻手甚精。
顔家廟碑,魯公晚年書,此碑之後,惟題像一碑耳。
敬善寺碑無書者姓名,疑是魏晉人書,筆意似褚,豈河南學此耶?鐵像贊圓湛穩适。
恐日久淹沒,因補刻之,以志景仰。
士淦謹志。
诒晉齋以書名天下,嘗散步廠肆,見聞山先生摺扇遺迹于古畫樓,愛玩不置,謂其入手得法,故能成家。
自嗟衰老,謙仰不遑,形諸辭色,雖成邸虛懷善下,而先生八法精通,洵不朽雲。
士淦再記。
又所刻米元章書,筆意圓勁,本出于王,而間有一二險峭之筆,乃其本色。
此帖勝章吉老碑。
所刻右軍吳興大周嫂數帖,勝淳化閣。
米友仁刻高宗臨右軍十三行帖,乃真迹也。
筆多油滑,不能勁折。
友仁跋字多取勢。
裴将軍字看去極怪,試臨之,得其仿佛便古勁好看,思翁所臨最佳也。
蕭府君字歐兼褚。
東坡書世謂出于顔,細觀其轉折頓挫,實本圭峰,姑熟帖内歸去來詞轉折皆然。
姑熟帖内東坡上仁宗謝表稿頗有豐緻,然以争坐位比之,則顔書厚而蘇書單。
寶鼎齋董字刻手不精,規模神氣俱失,内惟臨樂毅有唐人筆意,非平日本色書。
張得天書墨迹皆勁健,碑版諸帖皆弱,或刻工不佳。
得天平日轉折稍造作相,其作書不大快。
玉虹樓中年書也,刻手亦不佳。
米元章有桧樹贊,極佳。
徐浩大證禅師碑,較不空稍肥。
徐季海神道碑,其子書,緊饬可學,似大證禅師。
戲鴻堂趙文敏雪賦,遒整似季海,是唐人結構,非本色書也。
蔡卞所書曹娥碑,筆意多本楊少師,而度态饒有别緻,然多瘦緊處,亦多太飄處。
卞尚有心經。
姑熟帖中,東坡上仁宗表、歸去來辭二帖瘦勁。
邢子願澄清堂刻,瘦健可愛,間有一二筆轉折失度處,然其佳者,正如初脫手也。
肅府所翻之淳化,乃翻之佳者。
張樗寮書金剛經五千馀字,本出歐而參以褚,結體亦緊,特其讨巧處多不大方耳。
右軍黃庭原本有将&ldquo靈&rdquo、&ldquo根&rdquo、&ldquo堅&rdquo、&ldquo固&rdquo等字遺落,添書于傍者,筆意潇灑圓渾的系佳本。
張樗寮金剛經,字或瘦或粗,皆提筆書,然不能于中正處求勝古人,而隻以鬼巧見奇,派頭不正,邪态叢生,較之東坡之遒厚、山谷之伸拖、元章之雄傑、君谟之秀潤,遜謝多矣。
此其不能為大家,而止得為名家也。
李北海荊門行,昔人以為集字。
蕭府君瘦勁清挺,其硬處過磚塔銘,而遜其妥适,較李文墓志亦不及。
大房山結體遒勁可學。
莒國公碑遒勁嚴緊,較勝蘇靈芝,間有數筆軟處,所以不及褚、歐、顔、柳也。
碑署開元二十八年,書碑人與北海同時,而姓名不傳,惜哉! 張從申諸書,元靜不及福興,福興不及延陵,季子所惜者,今皆翻刻。
然結體規模自在,可仿佛也。
淳化最佳,為潭、绛諸帖所自出,然皆不及也。
王右軍有小字道德經,極精,非松雪所能也。
松雪平生書亦不類此,即非右軍書,亦唐人字耳。
田穎張府君碑,字弱而俗,不及蘇靈芝。
其書在唐時亦不甚重。
裴将軍碑,字太離披,非顔書,或鈎摹失神。
肅府遵訓閣、松雪千字文,莊重可法。
東坡小字赤壁賦,較麻姑仙壇更小,而精勝大字赤壁也。
唐書小楷甚少,遇小字麻姑仙壇,不可不收。
唐沈傳師書,蔡京輩皆學之。
邵瑽嘗問書法于京,京令其學沈傳師,謂為不俗。
自是甚佳,而其書不傳,惜哉!邵遊公墓志,清勁而瘦,有别趣。
東坡楷書豐樂、醉翁二碑,大書深刻,劈實勁健。
今惟豐樂亭尚清白。
荔子丹下此二碑為最佳,如杭州表忠觀皆翻刻,神氣索然。
北海李秀碑比雲麾更緊,有大令筆意,今止存二柱礎。
褚河南書龍門三龛記,中年筆也,平正剛健,法本歐陽,多參八分,碑頭字尤佳。
張從申元靜碑,筆意學聖教,頗瘦健,然不及福興寺遒勁沉着。
雲麾碑頭篆書甚好。
姑熟帖惟蘇書極佳,放翁字太涉離奇,而刻手甚精。
顔家廟碑,魯公晚年書,此碑之後,惟題像一碑耳。
敬善寺碑無書者姓名,疑是魏晉人書,筆意似褚,豈河南學此耶?鐵像贊圓湛穩适。
恐日久淹沒,因補刻之,以志景仰。
士淦謹志。
诒晉齋以書名天下,嘗散步廠肆,見聞山先生摺扇遺迹于古畫樓,愛玩不置,謂其入手得法,故能成家。
自嗟衰老,謙仰不遑,形諸辭色,雖成邸虛懷善下,而先生八法精通,洵不朽雲。
士淦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