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得好
關燈
小
中
大
話,手裝樣,才發笑。
) 兩皮匠涉訟,一友問之曰:你家訟事如何了?&rdquo匠曰:他手腳好,通了線索,把裡邊托好了,幸而見官時,他的舌頭上打起矼音掌子來,被我細針密線介一說,官府也弗敢蠻揎,竟免供逐出,被我打仔個灣子,祠候渠出來,排仔渠介兩記哉!&rdquo 兩腳桌子 一人做桌,要省木,匠迎其意曰:隻做二腳,倚楹而用,可也。
&rdquo一夕月明,欲移放庭中,難于安頓,召匠責問。
匠曰:你在家裡,可以省得,若在外邊,卻如何省得?&rdquo 做兩腳桌的,如何還想賞月。
獨腳褲子 有命裁縫做褲者,以丈尺太多不從。
末一工知意,曰:我隻用六尺,足夠做。
&rdquo其人大喜。
及至做成,乃是獨腳褲子,穿起彳亍音赤觸,小步也難走,對工人大笑曰:省倒省了,隻是一步也行不去。
&rdquo 做獨腳褲的,如何還想出門。
我不見了 一呆役解罪僧赴府,臨行恐忘記事物,細加查點,又自己編成二句曰:包裹雨傘枷,文書和尚我。
&rdquo途中步步熟記此二句。
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發以枷套之,潛逃而去。
役酒醒曰:&ldquo且待我查一查着,包裹雨傘有。
&rdquo摸頸上曰:枷,有。
&rdquo文書,曰:有。
&rdquo忽驚曰:嗳呀,和尚不見了。
&rdquo頃之,摸自光頭曰:喜得和尚還在,我卻不見了。
&rdquo 案此條又見《應諧錄笑贊》。
笑話一擔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即名曰年紀。
未幾,又生一子,似可讀書者,因名曰學問。
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還生此兒,真笑話也。
&rdquo又名曰笑話。
及三人年長無事,俱命入山打柴,及歸,夫問曰:三子之柴孰多?&rdquo妻曰: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些也無,笑話倒有一擔。
&rdquo 有年紀而無學問,已是笑話,何況更有笑話乎! 一張大口 兩人好為大言,一人說:敝鄉有一大人,頭頂天,腳踏地。
&rdquo一人曰:敝鄉有一人更大,上嘴唇觸天,下嘴唇着地。
&rdquo其人問曰:他身子在那裡?&rdquo答曰:我隻見他一張大口。
&rdquo 大舌烏龜 一人将肝油在井邊洗,誤落一塊肝于溝内,一烏龜見而吞之,肝大口小,拖露于口外。
一人見而訝之曰:你們快些來,好看這大舌頭的烏龜。
&rdquo 說大話的面目,全虧一個硬殼替他藏躲。
還我原面孔 一人赴飲,自家先飲半醉,面紅而去。
及至席間,酒味甚淡,越飲越醒,席完而前酒盡無,将别時謂主人曰:佳釀甚是純頬,隻求你還我原來的那樣半紅臉罷。
&rdquo 撒不來(要學男人醉樣,女人嬌罵,才發笑。
) 有慣撒酒風人,不論飲多飲少,隻是要撒。
其妻恨之。
一日,在家索酒吃,妻與浸苎麻水飲之,未幾,亦手舞足蹈起來。
妻罵曰:天殺的,吃了浸苎麻的水也撒酒風。
&rdquo頃之,其人大笑曰:&ldquo我也道今日如何這等撒不來。
&rdquo 酒醉之人,鮮有墜水食糞者,可見撒酒風的,都是倚風作邪。
試問次日見人,可慚愧否? 歸去來辭(要先驚忙,後緩慢,才發笑。
) 一人中口偶讀古文曰:臨清流而賦詩。
&rdquo旁有一人急忙問曰:何處臨清劉副使?為甚的不早些對我說?讓我好奉承奉承結交他。
&rdquo其人曰:此乃《歸去來辭》。
&rdquo這人改顔緩說曰:我隻道他是個現任的官兒,若是這個歸去來辭的官兒,我就不理他了。
&rdquo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真可浩歎! 面貌一樣 一人抱兒子在門外閑立,旁有一人戲之曰:可見父子骨血,真個是一脈,隻看你這個兒子的面貌與我的面貌就是一般無二。
&rdquo抱子者答曰:你與這兒子原是一母生出來的弟兄,這面貌怎麼不是一樣的?&rdquo 我讨人的便宜,豈知人讨我的便更重。
古雲:讨便宜即是吃虧的後門。
&rdquo許多失便宜事,俱從此起。
爛盤盒 昔有一官,上任之初,向神發誓曰:左手要錢,就爛左手,右手要錢,就爛右手。
&rdquo未久,有以多金行賄者,欲受之,恐犯前誓。
官自解之曰:我老爺取一空盤盒來,待此人将銀子擺在内,叫 人捧入,在當日發誓是錢,今日卻是銀,我老爺又不曾動手,就便爛也隻爛得盤盒,與老爺無幹。
&rdquo 官府受賄,必緻屈陷良善,刑罰無辜。
此等壞心錢,雖然賺來,吾恐手未爛而心先爛矣。
誓聯 昔有一官到任後,即貼對聯于大門曰:若受暮夜錢财,天誅地滅如聽衙役說話,男盜女娼。
&rdquo百姓以為清正。
豈知後來貪污異常,凡有行賄者,俱在白日,不許夜晚,俱要犯人自送,不許經衙役手,恐犯前誓也。
再出恭 村莊農人,不知禮,來至儒學殿前撒糞一堆,學師聞之,怒送縣究。
縣官審問:因何穢觸聖人?&rdquo村農曰:小人上城,每日皆從學前走,一時恭急,随便解手,非敢亵渎聖人。
&rdquo官曰:你願打願罰。
&rdquo村農畏打,曰:小人願罰。
&rdquo官曰:該問不應,納銀一兩五錢,當堂秤下,不須庫吏收納。
&rdquo村農取出銀一錠,約有三兩,禀官曰:待小人去剪一半來交納。
&rdquo官曰:取來我看。
&rdquo見是紋銀一錠,就和顔悅色先将銀子慌忙納入袖中,對村農曰:這錠銀子,不須剪開,當我老爺說過,準你明日再到學殿前出一次大恭罷。
&rdquo 得了錢,便再犯一次法,也可寬恕,何況出恭小事。
案此又見《嘻談初錄》,彼作生員事。
舊例 官解任,有衆老置酒來請脫靴,官曰:我在這地方上,并無恩惠及民,何敢當此。
&rdquo衆曰:這是舊例,不得不行。
&rdquo 雖是舊例,也要百姓樂為,但居官者,此時自返于心,實無恩惠及民,而民來脫靴,豈不自愧。
我每見有等官長,才聞離任之信,百姓的恨罵之聲,便滿街滿巷,官之賢否可知矣。
吾願居官者,平昔留心愛養,斷不可悔後自愧也。
書是印成的 一子喜遊蕩,不肯讀書,其父怒閉一室,傳送飲食,教令眼睛仔細看書,心思仔細想書,如此用功,自然明白。
過了三日,父到房内,看其功課,子對曰:蒙父親教訓得極妙,讀書果然大有利益,我才看得三日書,心中就明白了。
&rdquo父喜問曰:明白了何事?&rdquo子亦喜曰:我一向隻認這讀?笑得好的書,是用筆寫成的,仔細看了三日,才曉得一張一張的書,都是印闆印成的。
&rdquo 今人讀書,全不将聖賢言語,體貼身心,卻專在字句上用功,雖讀萬卷,有何益處?原與此認印書之人一般無二。
三十而立 師出&ldquo三十而立&rdquo的破題,令二生做,一生作破曰:兩個十五之年,雖有椅子闆凳而不敢坐焉。
&rdquo一生作破曰:年過花甲一半,惟有兩腿直站而矣。
&rdquo 文不在義旨上運思,卻專在字句上着筆,皆此二生之類也。
大字 父教兒識&ldquo大&rdquo字者,複以&ldquo太&rdquo字問之,兒不識,父曰:此太公的&ldquo&lsquo太&rsquo字。
&rdquo他日又以&ldquo大&rdquo字問之,兒識了一會,點頭曰:是了,這是外太公的&lsquo太&rsquo字。
&rdquo 抿字 或問抿刷的&ldquo抿&rdquo字如何寫,其人寫作&ldquo皿&rdquo字應之,或曰:此是器皿的&lsquo皿&rsquo字,恐怕不是麼?&rdquo其人即用筆将&ldquo皿&rdquo字下盡一頭拖長曰:如此樣子,難道還不像抿刷麼?&rdquo 不吃素 有僧同至人家席上,主人以其出家,乃問曰:師父可用酒否?&rdquo僧笑曰:酒倒也用些,隻不吃素。
&rdquo 聽見鈴聲 江邊一寺,有僧在内諷經,忽聽見殿角的鈴聲響動,遂連聲叫徒弟曰:徒弟,徒弟,鈴聲響得緊,風起得大,江中自然有翻的船我在這裡念經拜佛,不得工夫,你快些代我去,撈多少衣物來,若淹的人不必救。
&rdquo 想出欠帳 禅師教徒曰:大凡出家切不可懈惰,必要靜坐參悟,才得明心見性。
&rdquo其徒領諾,坐了一會,走來喜對師曰:蒙師指教,果然大有利益。
我方才靜悟不多時,就将十餘年前,人該我的欠帳,雖三分二分的小事,都想将出來待我去上緊的同人打罵,讨出銀子來,送與師父買東西吃,好為奉謝。
&rdquo 願換手指 有一神仙到人間,點石成金,試驗人心,尋個貪财少的,就度他成仙,遍地沒有,雖指大石變金,隻嫌微小。
末後遇一人,仙指石謂曰:我将此石,點金與你用罷。
&rdquo其人搖頭不要。
仙意以為嫌小,又指一大石曰:我将此極大的石,點金與你用罷。
&rdquo其人也搖頭不要。
仙翁心想此人,貪财之心全無,可為難得,就當度他成仙,因問曰:你大小金都不要,卻要甚麼?&rdquo其人伸出手指曰:我别樣總不要,隻要老神仙方才點石成金的這個指頭,換在我的手指上,任随我到處點金,用個不計其數。
&rdquo 隻要這手指,敵過别樣萬千,此人眼力不錯。
限定歲數 一老翁年登百歲,有慶壽者祝曰:願吾翁壽過一百二十歲。
&rdquo翁大怒曰:我又不會吃了你家的飯,為何限定我的歲數,不許我多過幾百年?&rdquo 人心難足,百歲上壽,既至百歲,則又思再倍于前,少亦不喜,即過千萬年,還說不多。
情願做兒 一老翁形容枯槁,衰朽不堪。
人但說他衰老,他便惱恨不已人但誇他少嫩,他就喜歡不了。
有一人知其意,乃假言讨他便宜曰:老翁雖然須發盡白,而容顔嬌嫩,不獨可比幼童,竟與我新生的孩兒皮膚一樣。
&rdquo老翁大喜曰:若得容顔能少嫩,老夫情願做你兒。
&rdquo 唐伯虎曰:休逞姿容,難逃青鏡中。
&rdquo李笠翁曰:欲識容顔惟照鏡,人言不老是庾詞。
&rdquo予謂慣喜說人不老者,谄也慣喜人說不老者,癡也朱顔綠鬓,倏而變為雞皮老人,豈不慘傷。
不得死 有祝壽曰:願翁壽如松柏。
&rdquo翁愁眉不喜,曰:松柏終有枯時。
&rdquo又有祝壽曰:願翁壽比南山。
&rdquo翁也愁眉不喜,曰:山也終有爛時。
&rdquo二人問曰:松柏南山,如此長久,俱不喜歡,請問翁意如何,才得如願?&rdquo翁點頭曰:依我的心願,不論過幾千幾萬年,隻是不得死。
&rdquo 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抛。
心在肩上 一拳師教徒拳法曰:凡動手,切不可打人的肩上,若誤打一拳,就要打死。
&rdquo徒問:如何這等利害?&rdquo師曰:你還不知麼?當初的人心,都在胸中,雖然有偏的,不過略偏些兒而今的人,把自己的一個心,終日裡都放在肩頭上,若一拳打着他的心,豈不打死。
&rdquo 或曰:心在肩的人,就該打死,何必憐惜。
&rdquo師曰:這人不久就有惡死的果報,何必等我的拳打。
&rdquo 鈎人骨髓 有人對厚友曰:天下的人心,無如我的心直。
&rdquo友人點頭曰:你的心果然直,隻是多了一個尖鋒,如同錐子,時常要釘人的腦子。
&rdquo其人怒曰:我雖然心是錐子,強似你的心如錐子又轉彎,竟成個鈎子,日日隻要鈎人的骨髓。
&rdquo 若有如此心腸,披毛戴角,斷難免也。
心壞通 有兩個惡人同居,齊患背瘡,請醫人醫治。
醫人看了一個,又看第二個,大驚曰:那個人的心害壞些,還可醫治,這個人的心,竟壞通了,叫我如何醫得好。
&rdquo 好言不聽,說之不改,即心壞通之人也。
山灰蚊肝 甲乙二人相遇,各有惱怒之色。
乙問甲曰:請問兄面上為何有怒色?&rdquo甲曰:我雖身居中國,耳卻能聽萬裡。
我方才靜坐中,因聽見西天有一個和尚,在那裡誦經,我嫌括噪,我喝住他 莫誦,那和尚不采我,不肯住,我一時間怒起,就将一座須彌山拿在手裡,當一石塊掼去撞他。
誰知那和尚,值山墜來的時候,他隻把眼睛一目祭,将手抹一抹,口裡說曰:那裡飄來的砂灰,幾乎眯了我的眼睛。
&rsquo說完仍舊去誦經,究竟不曾打着他絲毫,叫我無法治他,豈不可惱。
&rdquo因問乙曰:你也着惱,卻是為何?&rdquo乙曰:我昨日有一客到我家來,無物款他,捉了一個蚊蟲,破開蚊蟲的肚腹,取了蚊子的心肝,用刀切作一百二十塊,下鍋炒熟奉他。
豈知那客人,吃下肝去,噎在咽喉裡不上不下,隻說我肝切大了,怨恨着我。
而今還睡在我家裡哼個不住,豈不可惱?&rdquo甲曰:那有這等小咽喉?&rdquo乙曰:你既然有這等聽西天的遠耳朵,容須彌的大眼睛,難道就不許我有這等噎蚊子心肝的上咽喉麼?&rdquo 贊姓 二蘇州人路遇,一問尊姓,一曰:不敢,在下無姓。
&rdquo曰:人豈無姓?&rdquo曰:介便是《百家姓》上小小一個菲姓。
&rdquo曰:姓舍?&rdquo曰:姓張。
&rdquo又問:令尊何姓?&rdquo曰:也姓張
) 兩皮匠涉訟,一友問之曰:你家訟事如何了?&rdquo匠曰:他手腳好,通了線索,把裡邊托好了,幸而見官時,他的舌頭上打起矼音掌子來,被我細針密線介一說,官府也弗敢蠻揎,竟免供逐出,被我打仔個灣子,祠候渠出來,排仔渠介兩記哉!&rdquo 兩腳桌子 一人做桌,要省木,匠迎其意曰:隻做二腳,倚楹而用,可也。
&rdquo一夕月明,欲移放庭中,難于安頓,召匠責問。
匠曰:你在家裡,可以省得,若在外邊,卻如何省得?&rdquo 做兩腳桌的,如何還想賞月。
獨腳褲子 有命裁縫做褲者,以丈尺太多不從。
末一工知意,曰:我隻用六尺,足夠做。
&rdquo其人大喜。
及至做成,乃是獨腳褲子,穿起彳亍音赤觸,小步也難走,對工人大笑曰:省倒省了,隻是一步也行不去。
&rdquo 做獨腳褲的,如何還想出門。
我不見了 一呆役解罪僧赴府,臨行恐忘記事物,細加查點,又自己編成二句曰:包裹雨傘枷,文書和尚我。
&rdquo途中步步熟記此二句。
僧知其呆,用酒灌醉,剃其發以枷套之,潛逃而去。
役酒醒曰:&ldquo且待我查一查着,包裹雨傘有。
&rdquo摸頸上曰:枷,有。
&rdquo文書,曰:有。
&rdquo忽驚曰:嗳呀,和尚不見了。
&rdquo頃之,摸自光頭曰:喜得和尚還在,我卻不見了。
&rdquo 案此條又見《應諧錄笑贊》。
笑話一擔 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即名曰年紀。
未幾,又生一子,似可讀書者,因名曰學問。
次年又生一子,笑曰:如此老年,還生此兒,真笑話也。
&rdquo又名曰笑話。
及三人年長無事,俱命入山打柴,及歸,夫問曰:三子之柴孰多?&rdquo妻曰:年紀有了一把,學問一些也無,笑話倒有一擔。
&rdquo 有年紀而無學問,已是笑話,何況更有笑話乎! 一張大口 兩人好為大言,一人說:敝鄉有一大人,頭頂天,腳踏地。
&rdquo一人曰:敝鄉有一人更大,上嘴唇觸天,下嘴唇着地。
&rdquo其人問曰:他身子在那裡?&rdquo答曰:我隻見他一張大口。
&rdquo 大舌烏龜 一人将肝油在井邊洗,誤落一塊肝于溝内,一烏龜見而吞之,肝大口小,拖露于口外。
一人見而訝之曰:你們快些來,好看這大舌頭的烏龜。
&rdquo 說大話的面目,全虧一個硬殼替他藏躲。
還我原面孔 一人赴飲,自家先飲半醉,面紅而去。
及至席間,酒味甚淡,越飲越醒,席完而前酒盡無,将别時謂主人曰:佳釀甚是純頬,隻求你還我原來的那樣半紅臉罷。
&rdquo 撒不來(要學男人醉樣,女人嬌罵,才發笑。
) 有慣撒酒風人,不論飲多飲少,隻是要撒。
其妻恨之。
一日,在家索酒吃,妻與浸苎麻水飲之,未幾,亦手舞足蹈起來。
妻罵曰:天殺的,吃了浸苎麻的水也撒酒風。
&rdquo頃之,其人大笑曰:&ldquo我也道今日如何這等撒不來。
&rdquo 酒醉之人,鮮有墜水食糞者,可見撒酒風的,都是倚風作邪。
試問次日見人,可慚愧否? 歸去來辭(要先驚忙,後緩慢,才發笑。
) 一人中口偶讀古文曰:臨清流而賦詩。
&rdquo旁有一人急忙問曰:何處臨清劉副使?為甚的不早些對我說?讓我好奉承奉承結交他。
&rdquo其人曰:此乃《歸去來辭》。
&rdquo這人改顔緩說曰:我隻道他是個現任的官兒,若是這個歸去來辭的官兒,我就不理他了。
&rdquo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真可浩歎! 面貌一樣 一人抱兒子在門外閑立,旁有一人戲之曰:可見父子骨血,真個是一脈,隻看你這個兒子的面貌與我的面貌就是一般無二。
&rdquo抱子者答曰:你與這兒子原是一母生出來的弟兄,這面貌怎麼不是一樣的?&rdquo 我讨人的便宜,豈知人讨我的便更重。
古雲:讨便宜即是吃虧的後門。
&rdquo許多失便宜事,俱從此起。
爛盤盒 昔有一官,上任之初,向神發誓曰:左手要錢,就爛左手,右手要錢,就爛右手。
&rdquo未久,有以多金行賄者,欲受之,恐犯前誓。
官自解之曰:我老爺取一空盤盒來,待此人将銀子擺在内,叫 人捧入,在當日發誓是錢,今日卻是銀,我老爺又不曾動手,就便爛也隻爛得盤盒,與老爺無幹。
&rdquo 官府受賄,必緻屈陷良善,刑罰無辜。
此等壞心錢,雖然賺來,吾恐手未爛而心先爛矣。
誓聯 昔有一官到任後,即貼對聯于大門曰:若受暮夜錢财,天誅地滅如聽衙役說話,男盜女娼。
&rdquo百姓以為清正。
豈知後來貪污異常,凡有行賄者,俱在白日,不許夜晚,俱要犯人自送,不許經衙役手,恐犯前誓也。
再出恭 村莊農人,不知禮,來至儒學殿前撒糞一堆,學師聞之,怒送縣究。
縣官審問:因何穢觸聖人?&rdquo村農曰:小人上城,每日皆從學前走,一時恭急,随便解手,非敢亵渎聖人。
&rdquo官曰:你願打願罰。
&rdquo村農畏打,曰:小人願罰。
&rdquo官曰:該問不應,納銀一兩五錢,當堂秤下,不須庫吏收納。
&rdquo村農取出銀一錠,約有三兩,禀官曰:待小人去剪一半來交納。
&rdquo官曰:取來我看。
&rdquo見是紋銀一錠,就和顔悅色先将銀子慌忙納入袖中,對村農曰:這錠銀子,不須剪開,當我老爺說過,準你明日再到學殿前出一次大恭罷。
&rdquo 得了錢,便再犯一次法,也可寬恕,何況出恭小事。
案此又見《嘻談初錄》,彼作生員事。
舊例 官解任,有衆老置酒來請脫靴,官曰:我在這地方上,并無恩惠及民,何敢當此。
&rdquo衆曰:這是舊例,不得不行。
&rdquo 雖是舊例,也要百姓樂為,但居官者,此時自返于心,實無恩惠及民,而民來脫靴,豈不自愧。
我每見有等官長,才聞離任之信,百姓的恨罵之聲,便滿街滿巷,官之賢否可知矣。
吾願居官者,平昔留心愛養,斷不可悔後自愧也。
書是印成的 一子喜遊蕩,不肯讀書,其父怒閉一室,傳送飲食,教令眼睛仔細看書,心思仔細想書,如此用功,自然明白。
過了三日,父到房内,看其功課,子對曰:蒙父親教訓得極妙,讀書果然大有利益,我才看得三日書,心中就明白了。
&rdquo父喜問曰:明白了何事?&rdquo子亦喜曰:我一向隻認這讀?笑得好的書,是用筆寫成的,仔細看了三日,才曉得一張一張的書,都是印闆印成的。
&rdquo 今人讀書,全不将聖賢言語,體貼身心,卻專在字句上用功,雖讀萬卷,有何益處?原與此認印書之人一般無二。
三十而立 師出&ldquo三十而立&rdquo的破題,令二生做,一生作破曰:兩個十五之年,雖有椅子闆凳而不敢坐焉。
&rdquo一生作破曰:年過花甲一半,惟有兩腿直站而矣。
&rdquo 文不在義旨上運思,卻專在字句上着筆,皆此二生之類也。
大字 父教兒識&ldquo大&rdquo字者,複以&ldquo太&rdquo字問之,兒不識,父曰:此太公的&ldquo&lsquo太&rsquo字。
&rdquo他日又以&ldquo大&rdquo字問之,兒識了一會,點頭曰:是了,這是外太公的&lsquo太&rsquo字。
&rdquo 抿字 或問抿刷的&ldquo抿&rdquo字如何寫,其人寫作&ldquo皿&rdquo字應之,或曰:此是器皿的&lsquo皿&rsquo字,恐怕不是麼?&rdquo其人即用筆将&ldquo皿&rdquo字下盡一頭拖長曰:如此樣子,難道還不像抿刷麼?&rdquo 不吃素 有僧同至人家席上,主人以其出家,乃問曰:師父可用酒否?&rdquo僧笑曰:酒倒也用些,隻不吃素。
&rdquo 聽見鈴聲 江邊一寺,有僧在内諷經,忽聽見殿角的鈴聲響動,遂連聲叫徒弟曰:徒弟,徒弟,鈴聲響得緊,風起得大,江中自然有翻的船我在這裡念經拜佛,不得工夫,你快些代我去,撈多少衣物來,若淹的人不必救。
&rdquo 想出欠帳 禅師教徒曰:大凡出家切不可懈惰,必要靜坐參悟,才得明心見性。
&rdquo其徒領諾,坐了一會,走來喜對師曰:蒙師指教,果然大有利益。
我方才靜悟不多時,就将十餘年前,人該我的欠帳,雖三分二分的小事,都想将出來待我去上緊的同人打罵,讨出銀子來,送與師父買東西吃,好為奉謝。
&rdquo 願換手指 有一神仙到人間,點石成金,試驗人心,尋個貪财少的,就度他成仙,遍地沒有,雖指大石變金,隻嫌微小。
末後遇一人,仙指石謂曰:我将此石,點金與你用罷。
&rdquo其人搖頭不要。
仙意以為嫌小,又指一大石曰:我将此極大的石,點金與你用罷。
&rdquo其人也搖頭不要。
仙翁心想此人,貪财之心全無,可為難得,就當度他成仙,因問曰:你大小金都不要,卻要甚麼?&rdquo其人伸出手指曰:我别樣總不要,隻要老神仙方才點石成金的這個指頭,換在我的手指上,任随我到處點金,用個不計其數。
&rdquo 隻要這手指,敵過别樣萬千,此人眼力不錯。
限定歲數 一老翁年登百歲,有慶壽者祝曰:願吾翁壽過一百二十歲。
&rdquo翁大怒曰:我又不會吃了你家的飯,為何限定我的歲數,不許我多過幾百年?&rdquo 人心難足,百歲上壽,既至百歲,則又思再倍于前,少亦不喜,即過千萬年,還說不多。
情願做兒 一老翁形容枯槁,衰朽不堪。
人但說他衰老,他便惱恨不已人但誇他少嫩,他就喜歡不了。
有一人知其意,乃假言讨他便宜曰:老翁雖然須發盡白,而容顔嬌嫩,不獨可比幼童,竟與我新生的孩兒皮膚一樣。
&rdquo老翁大喜曰:若得容顔能少嫩,老夫情願做你兒。
&rdquo 唐伯虎曰:休逞姿容,難逃青鏡中。
&rdquo李笠翁曰:欲識容顔惟照鏡,人言不老是庾詞。
&rdquo予謂慣喜說人不老者,谄也慣喜人說不老者,癡也朱顔綠鬓,倏而變為雞皮老人,豈不慘傷。
不得死 有祝壽曰:願翁壽如松柏。
&rdquo翁愁眉不喜,曰:松柏終有枯時。
&rdquo又有祝壽曰:願翁壽比南山。
&rdquo翁也愁眉不喜,曰:山也終有爛時。
&rdquo二人問曰:松柏南山,如此長久,俱不喜歡,請問翁意如何,才得如願?&rdquo翁點頭曰:依我的心願,不論過幾千幾萬年,隻是不得死。
&rdquo 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擺抛。
心在肩上 一拳師教徒拳法曰:凡動手,切不可打人的肩上,若誤打一拳,就要打死。
&rdquo徒問:如何這等利害?&rdquo師曰:你還不知麼?當初的人心,都在胸中,雖然有偏的,不過略偏些兒而今的人,把自己的一個心,終日裡都放在肩頭上,若一拳打着他的心,豈不打死。
&rdquo 或曰:心在肩的人,就該打死,何必憐惜。
&rdquo師曰:這人不久就有惡死的果報,何必等我的拳打。
&rdquo 鈎人骨髓 有人對厚友曰:天下的人心,無如我的心直。
&rdquo友人點頭曰:你的心果然直,隻是多了一個尖鋒,如同錐子,時常要釘人的腦子。
&rdquo其人怒曰:我雖然心是錐子,強似你的心如錐子又轉彎,竟成個鈎子,日日隻要鈎人的骨髓。
&rdquo 若有如此心腸,披毛戴角,斷難免也。
心壞通 有兩個惡人同居,齊患背瘡,請醫人醫治。
醫人看了一個,又看第二個,大驚曰:那個人的心害壞些,還可醫治,這個人的心,竟壞通了,叫我如何醫得好。
&rdquo 好言不聽,說之不改,即心壞通之人也。
山灰蚊肝 甲乙二人相遇,各有惱怒之色。
乙問甲曰:請問兄面上為何有怒色?&rdquo甲曰:我雖身居中國,耳卻能聽萬裡。
我方才靜坐中,因聽見西天有一個和尚,在那裡誦經,我嫌括噪,我喝住他 莫誦,那和尚不采我,不肯住,我一時間怒起,就将一座須彌山拿在手裡,當一石塊掼去撞他。
誰知那和尚,值山墜來的時候,他隻把眼睛一目祭,将手抹一抹,口裡說曰:那裡飄來的砂灰,幾乎眯了我的眼睛。
&rsquo說完仍舊去誦經,究竟不曾打着他絲毫,叫我無法治他,豈不可惱。
&rdquo因問乙曰:你也着惱,卻是為何?&rdquo乙曰:我昨日有一客到我家來,無物款他,捉了一個蚊蟲,破開蚊蟲的肚腹,取了蚊子的心肝,用刀切作一百二十塊,下鍋炒熟奉他。
豈知那客人,吃下肝去,噎在咽喉裡不上不下,隻說我肝切大了,怨恨着我。
而今還睡在我家裡哼個不住,豈不可惱?&rdquo甲曰:那有這等小咽喉?&rdquo乙曰:你既然有這等聽西天的遠耳朵,容須彌的大眼睛,難道就不許我有這等噎蚊子心肝的上咽喉麼?&rdquo 贊姓 二蘇州人路遇,一問尊姓,一曰:不敢,在下無姓。
&rdquo曰:人豈無姓?&rdquo曰:介便是《百家姓》上小小一個菲姓。
&rdquo曰:姓舍?&rdquo曰:姓張。
&rdquo又問:令尊何姓?&rdquo曰:也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