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山人臉一抹便轉

關燈
詞曰: 眉筆生花,笑殺如椽空老大。

    應诏赓歌,不數虞廷下。

    鈍足庸驽,豈慣文章駕。

    空狡詐,不須謾罵,醜态應如畫。

     右調《點绛脣》 話說周公夢衆官,因考較輸了,欲入朝認罪。

    窦國一攔住道:“才情還有天生,學問必由誦讀。

    十歲一個女子,從三歲讀起,也祇七年工夫,怎能詩賦信筆而成,考古不思而對,如此毫發不爽?此必天子過於寵愛,相公善於關通,先事傳題,文章夙構,故能一一不爽。

    若說真真實實落筆便成,雖斬頭瀝血,吾不信矣。

    ”夏之忠等聽了,俱回想道:“窦老先生此一論,實為有理。

    天下文章,出於科甲。

    科甲雄才,俱歸翰苑。

    豈有翰苑所不能對,而一小女子能條對詳明如此。

    實有可疑,還煩糾察老先生奏诘。

    ”山顯仁質辯道:“天子寵愛,豈獨宏愛老臣一人。

    老臣關通,豈便能關通天子!” 正說不了,山黛便接說道:“父親大人不必這等說了。

    窦大人既疑天子寵愛,大人關通,此實難辨。

    但求窦大人自出一題,待賤妾應教,真假便立見了。

    ”趙公公道:“這最有理。

    窦先生你就出一題,看她做得來做不得來,便大家沒得說了。

    ”窦國一道:“奉旨考較,我學生怎好出題。

    ”宋信便接說道:“既是山小姐情願受考,老先生便出一題也無礙。

    若不如此,則大家之疑終不能解。

    ”趙公公又說道:“倒是出一題的好。

    真假之辨,省得又要說長說短。

    ” 窦國一因目視宋信道:“出甚麼題目好?”宋信便挨近窦國一身邊,低說道:“不必别尋題目,何不就将前日對不來的對句,煩山小姐一對。

    ”窦國一被宋信提醒,因喜道:“山小姐既要我學生出題請教,我若出長篇大論,祇道我有意難你。

    我學生有一個小學生的對句在此,倒正與山小姐相宜。

    若是山小姐對得來,我學生便信是真才子了。

    ”趙公公道:“既是這等,快寫出來。

    ”窦國一因取紙筆寫出一句與大家同看。

    衆官一齊觀看,卻是将《孟子》七篇篇名編成一對道: 梁惠王命公孫醜,請滕文在離婁上,盡心告子讀萬章。

     大家看了都說道:“這是個絕對了。

    ”山顯仁不勝大怒道:“窦掌科也太刻薄了。

    原說考詩考文,怎麼出起絕對來。

    此對若是窦掌科自對得來,便算小女輸了。

    ”窦國一道:“老太師不必發怒。

    令嫒小姐既是奇才,須對人所不能對之對,方纔見得真才。

    若是人不能對,山小姐亦不能對,便不見奇了!”趙公公道:“二位且不必争,且送與小姐看一看,對的對不的再理論。

    ”大家齊道:“有理!”左右随将對紙送到山小姐席上。

     山黛看了,微微一笑道:“我祇道是『煙鎖池塘柳』,大聖人絕無之句。

    卻原來是腐儒湊合小聰明,如何将來難人!”山顯仁聽了道:“我兒,此對莫非尚有可對嗎?”山黛道:“待孩兒對與列位大人看以發一笑。

    ”遂提起筆來對了一句。

    送與衆人。

    衆人争看,祇見是: 衛靈公遣公冶長,祭泰伯於鄉黨中,先進裡仁舞八佾。

     衆官看了俱驚喜欲狂,趙公公祇喜得打跌,連窦國一亦驚訝吐舌,回看着宋信道:“真才女,真才女,這沒得說了。

    ”宋信道:“窦老先生且莫慌,山小姐既這等高才,我晚生還有一對,一發求山小姐對了何如?”窦國一道:“方纔這樣絕對,她也容容易易對了,再有何對可以相難。

    倒不如直直受過,不消又得罪了。

    ”宋信遂不敢開口。

    轉是趙公公說道:“宋先生既有對要對,率性寫出來與山小姐看,對得對不得,須見個明白,莫要說這些人情話兒,糊糊塗塗,到皇爺面前不好回奏。

    ”衆官齊道:“這論極是。

    ”宋信因回席寫了一對,送與衆人看。

    衆人見上寫着: 燕來燕去,途中喜遇說春秋。

     衆人看完俱道:“春秋二字有雙關意,更是難對。

    ”山顯仁道:“這等絕對一之已甚,豈可再乎!宋兄何相逼乃爾!”宋信道:“晚生因見令嫒小姐高才,欲聞所未聞,故以此求教。

    若老太師加罪晚生,安敢複請!”就要收回,趙公公止住道:“這個使不得,既已寫出便關系朝廷耳目,須與山小姐一看,看是何如。

    豈可出乎反乎視為兒戲。

    ”因叫人送與山小姐道:“這個對兒雖不是皇爺出的題目,卻也是詩文事情。

    小姐看看,還是有得對沒得對?” 山黛接了一看,又笑說道:“這樣對巧亦巧矣,哪有個對不得之理。

    待賤妾再對一句,請教列位大人。

    ”一面說一面信筆寫了一句道: 兔走鳥飛,海外欣逢評月旦。

     山黛寫完,送與趙公公與衆人看了,俱手舞足蹈,讚不絕口道:“好想頭,真非夷所思。

    ”宋信驚得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