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假如不是被捕,隻要有機會,我肯定還會殺人的。
對于被捕,我一點都不感到後悔,還不如說是覺得快樂。
這不是故作潇灑,而是心情自然地流露。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對自己犯的罪沒有感到任何後悔。
即使我現在被捕了,還是覺得,之後一旦出獄,自己恐怕還要殺人。
理由是,我對殺人這件事根本沒有什麼感覺,這樣的本性現在仍未改變。
我難以理性地思考。
在面對殺人這種事時,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完全一樣。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 “讀了李珍宇寫的這段文字,除了使我們想到《異鄉人》中的莫梭,也給我們帶來了更新鮮的感覺。
他大概在獄中讀了《異鄉人》一書,然後在無意中受了這本小說的影響。
在夢境般的非現實感中犯下殺人行為的這名青年後來對樸壽南産生了愛情,并建立了信任感,終于能慢慢認清自己在現實中所犯的罪行。
例如李珍宇之後寫給樸壽南的信中,有這麼一段:‘我難以用文字表達我想說的話。
總之,當我對你的感情越來越強烈時,通過這種感情,那些覺得很遙遠的感覺也變得近在眼前了。
而且随着感情的深化,過去的問題在内心裡一一複蘇,讓我意識到被害者的存在。
’” 教授再次把文件置于餐桌上,繼續說道:“從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有很大的意義。
我認為榮格和弗洛伊德的夢境分析是一種通過牢牢抓住夢的本質,把夢中的現實和現實生活中的事實聯系起來的知性技術。
但當某人面對遠遠超越自己的理性和常識界限的非常事态時,他會急速地喪失現實感,也就會把包含自己在内的現實誤以為是夢境。
李珍宇的手記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那麼,三崎陶太所寫的文章又如何?他與李珍宇有共通之處嗎……” “教授,我正有此意。
”默默聽着的禦手洗,合攏雙掌,手指像彈鋼琴似的律動着,欣喜地說道,“三崎陶太的那篇文章沒有現實感,在第三者看來,會以為是對夢境的描寫。
但他的心情與李珍宇相同,才寫了那篇文章。
所以,文章中所寫的事有可能與小松川事件一樣,全部都是事實。
” 禦手洗得出的結論顯然與古井教授的用間相悖。
教授露出幾分沮喪的表情,對禦手洗說道:“你是不是想說。
太陽消失,世界突然進入黑夜時代,鐮倉的街道和電車鐵軌不見了,森林裡出現怪獸等都不是他精神深層的反映,而是現實的再現?” “正是如此,教授。
”禦手洗看着教授,認真地說道。
教授笑着說:“開玩笑也要有分寸呀。
” 聽教授這麼一說,禦手洗霍地起身,背握着手,然後一如既往地繞着餐桌踱起步來。
“教授,我将逐一解開這些狂想之謎,你看着好了。
”當禦手洗繞過教授背後時,用堅定的口氣說道。
“那太好了,我願聞其詳。
”教授應戰似的說道。
“我們繼續前天的比賽吧。
不過因為需要若幹資料。
可否換個地方?” “什麼地方?” “圖書館。
” 于是我們離開學生食堂,穿過午後陽光照射的校園,朝圖書館走去。
我們都是在鬧市區生活的人。
校園裡聽不到汽車的喧嚣,植物清香襲人,偶爾還有鳥鳴啁啾,實在令人陶醉。
圖書館内冷冷清清,午後的陽光孤寂地射在地闆上,看不到學生的影子。
“那麼,請!”禦手洗好像回到自己家中一般,用略顯急促的語調要我和教授坐到靠裡的椅子上,自己則站着,背握着手。
“那麼,請你解謎吧。
”教授說道。
“那太容易了。
你是想了解世界變成黑夜,鐵塔從江之島上消失,湘南國道到處都是裂縫,還有江之電鐵路的軌道突然不見的理由嗎?” 教授和我默默地點頭。
“請回想一下前天我拿出來的棋子。
最初的棋子是這段文字:‘我對水特别感興趣。
每當用完抽水馬桶後沖水,或洗完澡拔掉浴缸的塞子時,我都會一直盯着水流出排水孔時形成的左旋旋渦,感覺真是太有趣了。
’此時,他描寫的旋渦是左旋的。
可是,當他切斷屍體之後,拔掉水槽的塞子時,他也凝視了水從排水孔排出的樣子,但這時形成的旋渦卻變成右旋了。
” “你很細心,連排水旋渦的旋轉方向也注意到了。
但這意味着什麼呢?” “接下來再看這個……”禦手洗不理會教授的質問,繼續按自己的思路說道,“事件發生的日期——在文章中有清楚的記述 是天氣很好的五月二十六日。
關于天氣,文章中是這樣寫的:‘最近連着幾天都是好天氣。
’那麼年份又如何?那一年發生了電視劇編劇梶原一騎被捕事件,以及國立預防衛生研究所的技術官洩露新藥資料事件。
隻要做簡單的調查就知道那是昭和五十八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
也就是說,陶太經曆的奇怪事件發生在天氣極佳的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再調查一下當天的天氣情況。
在《大事年鑒》中也記載了天氣情況。
” 禦手洗走到排列着黑色燙金書脊的厚書書架前,抽出好像是一九八三年的那本《大事年鑒》,費力地抱過來。
他大概是為了這本書才讓我們來這裡的吧。
看來他對東大圖書館的圖書配置似乎非常熟悉。
書很重,禦于洗“咚”地把書放在桌子上,然後麻利地翻動書頁。
“啊!找到了。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陰天。
看來不是好天氣哦。
” “你看,我說得沒錯吧?”教授伸頭看年鑒上的記載,接着說道,“所以我說三崎陶太的文章是錯的,那不過是他的幻想罷了。
” 禦手洗不慌不忙地舉起右手,說道:“是嗎?教授,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陶太的文章中,在‘最近連着幾天都是好天氣’的後面,又寫了‘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似乎不太準确了’。
” “是嗎?”教授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反問道,“這樣寫,有什麼不妥呢?” “不是說不妥。
而是從這幾句話中透露了事态不尋常的訊息。
我們看這本《大事年鑒》,知道這一天并沒有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也沒有世界從這天開始進入黑夜時代的記載。
” “那是理所當然的啊。
” “可是教授,還有石岡君,你們知道卑彌呼【注】死亡的原因嗎?” 【注】卑彌呼(約157—247),古代日本邪馬台國女王。
“啊?”我和教授一起發出驚奇聲。
“你說的卑彌呼。
是指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嗎?”我問道。
禦手洗點頭,說道:“太陽消失,世界終結,引起民衆恐慌的事件。
曆史上已經出現過許多次。
在這種時候,某些民族會敲鐘、打鼓、跳舞,向上天祈禱;某些民族則會砍下巫女的首級。
” “卑彌呼也是這樣被殺的嗎?” “根據民俗學家的最新研究,由于太陽死亡,加上打了敗仗,引起邪馬台國人民的憤怒,結果民衆殺了卑彌呼。
” “你說的是日食嗎?”教授大聲說道,然後把禦手洗面前的《大事年鑒》搶奪似的拉到自己眼前,緊盯着五月二十六日那一頁看。
“日食……日食……沒有呀。
禦手洗君,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并沒有五月二十六日發生日食的記載。
”教授繼續大聲說道。
想到初次見到教授的印象,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會如此大聲說話。
“再說,禦手洗君,要讓世界變成黑夜,那非得發生日全食不可呀!如果是日偏食。
隻能産生陰天而已,完全不可能有天黑的感覺。
” “可是日全食這種天文現象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如果日本不久前發生過,我不可能不知道啊!”我也大聲地說道,忘了這裡是圖書館,“要知道,那不過是九年前的事情呀。
” 但是禦手洗已經背對着我們往圖書館深處走去。
不久,他從遠處的書架上拿了另一本書過來,書背上寫着“古代天文學之道 齋藤國治”。
他先看了書的目錄,然後啪啦啪啦翻動書頁,翻到他要的地方,打開書。
放在桌子上。
“這裡寫着:‘公元二四八年九月五日早晨。
橫跨本州,發生日全食。
可是,公元二四八年正好是卑彌呼死亡的正始【注】九年,兩者是如此的巧合,令人驚訝。
’” 【注】“正始”為當時日本年号。
我急忙閱讀禦手洗翻開的這一頁。
裡面還有《古事記》中所載的關于“天照大神隐道岩洞”的傳說,其中有因為選擇繼承者出現動搖,岩洞再次打開,光輝奪目的女神現身的情節,據說這是影射“卑彌呼之死”和“第二代女王台與的登場”。
還有這樣的思考方法!我倒是第一次聽到。
日食能造成古時權力的交替嗎?卑彌呼讓位給台與,正好是發生日全食的那年嗎? “大概要相隔多少年,才會發生一次日全食?”我問道。
“在公元二四八年之前,大約是一五八年吧,之後是四五四年。
” “這麼說來,之前相隔了近百年,之後相隔了二百多年。
真是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 “禦手洗先生
對于被捕,我一點都不感到後悔,還不如說是覺得快樂。
這不是故作潇灑,而是心情自然地流露。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對自己犯的罪沒有感到任何後悔。
即使我現在被捕了,還是覺得,之後一旦出獄,自己恐怕還要殺人。
理由是,我對殺人這件事根本沒有什麼感覺,這樣的本性現在仍未改變。
我難以理性地思考。
在面對殺人這種事時,現在的我與過去的我完全一樣。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 “讀了李珍宇寫的這段文字,除了使我們想到《異鄉人》中的莫梭,也給我們帶來了更新鮮的感覺。
他大概在獄中讀了《異鄉人》一書,然後在無意中受了這本小說的影響。
在夢境般的非現實感中犯下殺人行為的這名青年後來對樸壽南産生了愛情,并建立了信任感,終于能慢慢認清自己在現實中所犯的罪行。
例如李珍宇之後寫給樸壽南的信中,有這麼一段:‘我難以用文字表達我想說的話。
總之,當我對你的感情越來越強烈時,通過這種感情,那些覺得很遙遠的感覺也變得近在眼前了。
而且随着感情的深化,過去的問題在内心裡一一複蘇,讓我意識到被害者的存在。
’” 教授再次把文件置于餐桌上,繼續說道:“從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有很大的意義。
我認為榮格和弗洛伊德的夢境分析是一種通過牢牢抓住夢的本質,把夢中的現實和現實生活中的事實聯系起來的知性技術。
但當某人面對遠遠超越自己的理性和常識界限的非常事态時,他會急速地喪失現實感,也就會把包含自己在内的現實誤以為是夢境。
李珍宇的手記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那麼,三崎陶太所寫的文章又如何?他與李珍宇有共通之處嗎……” “教授,我正有此意。
”默默聽着的禦手洗,合攏雙掌,手指像彈鋼琴似的律動着,欣喜地說道,“三崎陶太的那篇文章沒有現實感,在第三者看來,會以為是對夢境的描寫。
但他的心情與李珍宇相同,才寫了那篇文章。
所以,文章中所寫的事有可能與小松川事件一樣,全部都是事實。
” 禦手洗得出的結論顯然與古井教授的用間相悖。
教授露出幾分沮喪的表情,對禦手洗說道:“你是不是想說。
太陽消失,世界突然進入黑夜時代,鐮倉的街道和電車鐵軌不見了,森林裡出現怪獸等都不是他精神深層的反映,而是現實的再現?” “正是如此,教授。
”禦手洗看着教授,認真地說道。
教授笑着說:“開玩笑也要有分寸呀。
” 聽教授這麼一說,禦手洗霍地起身,背握着手,然後一如既往地繞着餐桌踱起步來。
“教授,我将逐一解開這些狂想之謎,你看着好了。
”當禦手洗繞過教授背後時,用堅定的口氣說道。
“那太好了,我願聞其詳。
”教授應戰似的說道。
“我們繼續前天的比賽吧。
不過因為需要若幹資料。
可否換個地方?” “什麼地方?” “圖書館。
” 于是我們離開學生食堂,穿過午後陽光照射的校園,朝圖書館走去。
我們都是在鬧市區生活的人。
校園裡聽不到汽車的喧嚣,植物清香襲人,偶爾還有鳥鳴啁啾,實在令人陶醉。
圖書館内冷冷清清,午後的陽光孤寂地射在地闆上,看不到學生的影子。
“那麼,請!”禦手洗好像回到自己家中一般,用略顯急促的語調要我和教授坐到靠裡的椅子上,自己則站着,背握着手。
“那麼,請你解謎吧。
”教授說道。
“那太容易了。
你是想了解世界變成黑夜,鐵塔從江之島上消失,湘南國道到處都是裂縫,還有江之電鐵路的軌道突然不見的理由嗎?” 教授和我默默地點頭。
“請回想一下前天我拿出來的棋子。
最初的棋子是這段文字:‘我對水特别感興趣。
每當用完抽水馬桶後沖水,或洗完澡拔掉浴缸的塞子時,我都會一直盯着水流出排水孔時形成的左旋旋渦,感覺真是太有趣了。
’此時,他描寫的旋渦是左旋的。
可是,當他切斷屍體之後,拔掉水槽的塞子時,他也凝視了水從排水孔排出的樣子,但這時形成的旋渦卻變成右旋了。
” “你很細心,連排水旋渦的旋轉方向也注意到了。
但這意味着什麼呢?” “接下來再看這個……”禦手洗不理會教授的質問,繼續按自己的思路說道,“事件發生的日期——在文章中有清楚的記述 是天氣很好的五月二十六日。
關于天氣,文章中是這樣寫的:‘最近連着幾天都是好天氣。
’那麼年份又如何?那一年發生了電視劇編劇梶原一騎被捕事件,以及國立預防衛生研究所的技術官洩露新藥資料事件。
隻要做簡單的調查就知道那是昭和五十八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
也就是說,陶太經曆的奇怪事件發生在天氣極佳的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再調查一下當天的天氣情況。
在《大事年鑒》中也記載了天氣情況。
” 禦手洗走到排列着黑色燙金書脊的厚書書架前,抽出好像是一九八三年的那本《大事年鑒》,費力地抱過來。
他大概是為了這本書才讓我們來這裡的吧。
看來他對東大圖書館的圖書配置似乎非常熟悉。
書很重,禦于洗“咚”地把書放在桌子上,然後麻利地翻動書頁。
“啊!找到了。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陰天。
看來不是好天氣哦。
” “你看,我說得沒錯吧?”教授伸頭看年鑒上的記載,接着說道,“所以我說三崎陶太的文章是錯的,那不過是他的幻想罷了。
” 禦手洗不慌不忙地舉起右手,說道:“是嗎?教授,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陶太的文章中,在‘最近連着幾天都是好天氣’的後面,又寫了‘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似乎不太準确了’。
” “是嗎?”教授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反問道,“這樣寫,有什麼不妥呢?” “不是說不妥。
而是從這幾句話中透露了事态不尋常的訊息。
我們看這本《大事年鑒》,知道這一天并沒有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也沒有世界從這天開始進入黑夜時代的記載。
” “那是理所當然的啊。
” “可是教授,還有石岡君,你們知道卑彌呼【注】死亡的原因嗎?” 【注】卑彌呼(約157—247),古代日本邪馬台國女王。
“啊?”我和教授一起發出驚奇聲。
“你說的卑彌呼。
是指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嗎?”我問道。
禦手洗點頭,說道:“太陽消失,世界終結,引起民衆恐慌的事件。
曆史上已經出現過許多次。
在這種時候,某些民族會敲鐘、打鼓、跳舞,向上天祈禱;某些民族則會砍下巫女的首級。
” “卑彌呼也是這樣被殺的嗎?” “根據民俗學家的最新研究,由于太陽死亡,加上打了敗仗,引起邪馬台國人民的憤怒,結果民衆殺了卑彌呼。
” “你說的是日食嗎?”教授大聲說道,然後把禦手洗面前的《大事年鑒》搶奪似的拉到自己眼前,緊盯着五月二十六日那一頁看。
“日食……日食……沒有呀。
禦手洗君,你的意思我明白,可是并沒有五月二十六日發生日食的記載。
”教授繼續大聲說道。
想到初次見到教授的印象,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會如此大聲說話。
“再說,禦手洗君,要讓世界變成黑夜,那非得發生日全食不可呀!如果是日偏食。
隻能産生陰天而已,完全不可能有天黑的感覺。
” “可是日全食這種天文現象幾十年才出現一次。
如果日本不久前發生過,我不可能不知道啊!”我也大聲地說道,忘了這裡是圖書館,“要知道,那不過是九年前的事情呀。
” 但是禦手洗已經背對着我們往圖書館深處走去。
不久,他從遠處的書架上拿了另一本書過來,書背上寫着“古代天文學之道 齋藤國治”。
他先看了書的目錄,然後啪啦啪啦翻動書頁,翻到他要的地方,打開書。
放在桌子上。
“這裡寫着:‘公元二四八年九月五日早晨。
橫跨本州,發生日全食。
可是,公元二四八年正好是卑彌呼死亡的正始【注】九年,兩者是如此的巧合,令人驚訝。
’” 【注】“正始”為當時日本年号。
我急忙閱讀禦手洗翻開的這一頁。
裡面還有《古事記》中所載的關于“天照大神隐道岩洞”的傳說,其中有因為選擇繼承者出現動搖,岩洞再次打開,光輝奪目的女神現身的情節,據說這是影射“卑彌呼之死”和“第二代女王台與的登場”。
還有這樣的思考方法!我倒是第一次聽到。
日食能造成古時權力的交替嗎?卑彌呼讓位給台與,正好是發生日全食的那年嗎? “大概要相隔多少年,才會發生一次日全食?”我問道。
“在公元二四八年之前,大約是一五八年吧,之後是四五四年。
” “這麼說來,之前相隔了近百年,之後相隔了二百多年。
真是難得一見的天文現象……” “禦手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