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搭乘地下鐵丸之内線在本鄉三丁目站下車,然後走上夏目漱石和芥川龍之介徘徊過的本鄉大街,向東京大學前進。
春天的正午陽光明媚,街景清晰可見。
左手邊有一間面包店,剛烤好的面包香氣四溢,飄散到街上,這是二十年沒聞過的香味了。
經過面包店,前面有一棟小型石砌建築物。
使我回想起數年前的英國之旅。
這棟建築物的外形設計雖然頗為刻闆嚴肅,但也流露出幾分可愛之處。
大概是戰前建造的吧,窗框已經生鏽,灰色花崗石上牢牢地黏附着幾十年前的塵埃。
這棟建築一定是日本還在憧憬歐美、急于向西方文明進軍時的作品,屬于夏目漱石【注】和森歐外【注】小說中描繪的事物。
【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
國民大作家”。
【注】日本作家,日本近代文學創始人之一。
我已很久沒有在本鄉一帶漫步了,屈指一算,竟有二十年沒有來過此地。
顯然,這一帶的氛圍與東京其他區域截然不同。
這裡彌漫着古典知性的氣息,讓人仿佛置身于古董店裡,數十年前的空氣在周圍流動。
走了沒多久。
已經可以看到東大校園裡的樹木了。
以馬路為界,右側綿延着東大的石砌圍牆;左側行人道則排列着西餐廳、畫廊、咖啡店、咖哩飯館等店鋪。
等交通号燈變綠,我走過斑馬線,穿過類似京都名勝古迹的赤門,然後走上寬闊而筆直的柏油路,進入大學校區。
一進校門,正面聳立着古色古香的校舍。
我朝玄關走去。
古井教授稍早打電話給我。
他要在二樓的解剖學研究室裡處理一些事情,讓我和禦手洗在研究室附屬的标本室裡等他。
禦手洗因為要先去神田辦點事,在地下鐵裡便與我分别,并約好中午在标本室會合,三個人一起去學生食堂吃中飯。
禦手洗并非東大的畢業生,但他對東大布局似乎了若指掌,解剖學研究室和标本室的位置也是禦手洗告訴我的。
他說穿過赤門,一直走到盡頭,那座古老建築物的三樓就是我們的會合地點。
我徑自穿過建築前呈弧形的停車廊,進入玄關,踏上昏暗的樓梯。
台階由水泥制成,所以不會吱吱作響,但周圍的闆壁十分陳舊。
而豎立在三樓一小塊空地上的銅像則給人古董般的印象。
作為日本的最高學府,由于建國不久就在此建校,所以它的一切都充滿曆史氣息。
我是第一次進入東大校舍,總體印象還算不錯,周圍的東西都有相當的曆史價值。
日本雖不算小,但像這樣的場所并不多。
标本室的門也是木質的古物,門上挂着毛筆寫的“解剖學研究室”的牌子;但牌子也是黑黢黢的,看不太清楚。
我轉動門把,試圖打開雙扇門中的右門。
可能是太陳舊的緣故。
左右門合不太攏。
推開右門時發出很大的聲響,左邊門也咔嗒咔嗒地震動。
室内頗為寬敞,裡面的空氣和外面走廊的一樣給人涼爽的感覺,但其中彌漫着一股特有的氣味;古老的木材和藥水混合在一起的氣味。
室内有一位個子矮小、穿白衫、戴眼睛的人。
他注視着我。
我趕緊自報姓名是“石岡”。
他“啊”了一聲,用手指指周圍,示意我随便參觀。
看樣子,古井教授事先向他打過招呼了。
左側并排放着許多比我還高的陳列櫃,櫃子由四腳架支撐,看來也都是古物。
這些櫃子究竟從何時開始就存在了呢?顯然,櫃子内的展示品都是戰前搜集的。
聽說在戰争期間為了躲避戰火,這些櫃子被轉移到東北地區。
右側是大型的玻璃櫃,仔細一看,裡面放的竟然是母體内的胎兒标本。
嬌小的女性白色胴體浸泡在福爾馬林防腐液中,雙手、雙足和頭部都被切去了,腹部被剖開。
能見到裡面小小的胎兒。
因長期浸泡而退色的肉體,看起來宛如水中多層重疊的白絲綢。
在它左側的柱子上,貼着幾張先天性畸形兒的照片。
有一張畸形兒的手背裂成兩部分,僅有的兩隻手指呈V字形;也有類似曾經引起轟動的“彼德和特克”一對共用一副下身的畸形兒照片,像這種因分裂不完全而形成的雙胞胎,聽說在日本有許多。
此外,雙手雙頭體、無颚症、無口症、合耳症、單眼症……這裡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畸形兒。
從陳列櫃
春天的正午陽光明媚,街景清晰可見。
左手邊有一間面包店,剛烤好的面包香氣四溢,飄散到街上,這是二十年沒聞過的香味了。
經過面包店,前面有一棟小型石砌建築物。
使我回想起數年前的英國之旅。
這棟建築物的外形設計雖然頗為刻闆嚴肅,但也流露出幾分可愛之處。
大概是戰前建造的吧,窗框已經生鏽,灰色花崗石上牢牢地黏附着幾十年前的塵埃。
這棟建築一定是日本還在憧憬歐美、急于向西方文明進軍時的作品,屬于夏目漱石【注】和森歐外【注】小說中描繪的事物。
【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
國民大作家”。
【注】日本作家,日本近代文學創始人之一。
我已很久沒有在本鄉一帶漫步了,屈指一算,竟有二十年沒有來過此地。
顯然,這一帶的氛圍與東京其他區域截然不同。
這裡彌漫着古典知性的氣息,讓人仿佛置身于古董店裡,數十年前的空氣在周圍流動。
走了沒多久。
已經可以看到東大校園裡的樹木了。
以馬路為界,右側綿延着東大的石砌圍牆;左側行人道則排列着西餐廳、畫廊、咖啡店、咖哩飯館等店鋪。
等交通号燈變綠,我走過斑馬線,穿過類似京都名勝古迹的赤門,然後走上寬闊而筆直的柏油路,進入大學校區。
一進校門,正面聳立着古色古香的校舍。
我朝玄關走去。
古井教授稍早打電話給我。
他要在二樓的解剖學研究室裡處理一些事情,讓我和禦手洗在研究室附屬的标本室裡等他。
禦手洗因為要先去神田辦點事,在地下鐵裡便與我分别,并約好中午在标本室會合,三個人一起去學生食堂吃中飯。
禦手洗并非東大的畢業生,但他對東大布局似乎了若指掌,解剖學研究室和标本室的位置也是禦手洗告訴我的。
他說穿過赤門,一直走到盡頭,那座古老建築物的三樓就是我們的會合地點。
我徑自穿過建築前呈弧形的停車廊,進入玄關,踏上昏暗的樓梯。
台階由水泥制成,所以不會吱吱作響,但周圍的闆壁十分陳舊。
而豎立在三樓一小塊空地上的銅像則給人古董般的印象。
作為日本的最高學府,由于建國不久就在此建校,所以它的一切都充滿曆史氣息。
我是第一次進入東大校舍,總體印象還算不錯,周圍的東西都有相當的曆史價值。
日本雖不算小,但像這樣的場所并不多。
标本室的門也是木質的古物,門上挂着毛筆寫的“解剖學研究室”的牌子;但牌子也是黑黢黢的,看不太清楚。
我轉動門把,試圖打開雙扇門中的右門。
可能是太陳舊的緣故。
左右門合不太攏。
推開右門時發出很大的聲響,左邊門也咔嗒咔嗒地震動。
室内頗為寬敞,裡面的空氣和外面走廊的一樣給人涼爽的感覺,但其中彌漫着一股特有的氣味;古老的木材和藥水混合在一起的氣味。
室内有一位個子矮小、穿白衫、戴眼睛的人。
他注視着我。
我趕緊自報姓名是“石岡”。
他“啊”了一聲,用手指指周圍,示意我随便參觀。
看樣子,古井教授事先向他打過招呼了。
左側并排放着許多比我還高的陳列櫃,櫃子由四腳架支撐,看來也都是古物。
這些櫃子究竟從何時開始就存在了呢?顯然,櫃子内的展示品都是戰前搜集的。
聽說在戰争期間為了躲避戰火,這些櫃子被轉移到東北地區。
右側是大型的玻璃櫃,仔細一看,裡面放的竟然是母體内的胎兒标本。
嬌小的女性白色胴體浸泡在福爾馬林防腐液中,雙手、雙足和頭部都被切去了,腹部被剖開。
能見到裡面小小的胎兒。
因長期浸泡而退色的肉體,看起來宛如水中多層重疊的白絲綢。
在它左側的柱子上,貼着幾張先天性畸形兒的照片。
有一張畸形兒的手背裂成兩部分,僅有的兩隻手指呈V字形;也有類似曾經引起轟動的“彼德和特克”一對共用一副下身的畸形兒照片,像這種因分裂不完全而形成的雙胞胎,聽說在日本有許多。
此外,雙手雙頭體、無颚症、無口症、合耳症、單眼症……這裡展示了各式各樣的畸形兒。
從陳列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