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遊虎丘還魂完夙債 赴杭州挾家享清福

關燈
記前時舊事,此地會神仙。

    向月砌雲階,又尋翠袖來,拾花钿還魂了卻前債,羨一場春夢再團圓。

    淨瓶頻灑甘露,楊柳一滴生天。

    蘇杭兩處景依然,孤山草芊芋。

    願急流勇退,東臯舒嘯,西湖放船。

    雙雙美人金屋貯,更喜椿萱齊大年。

    終朝登山臨水,鎮曰花邊柳邊。

     右調《木蘭花》 卻說錢雨林幾曰匆忙,忽一夜夢見萬宵娘,姗姗而來,錢雨林曰:"吾自一見郎君之後,思慕而死。

    幸蒙觀音大士,飲以楊枝水,其屍不壞,寄魂風流院中,待汝還魂,以了前緣。

    汝今一旦做官,數曰以來,全不記憶于我,何薄情如此也?汝可急到虎丘,同我父母啟棺。

    在山門楊柳樹下拜禱,以淨碗承之,自有甘露滴下。

    可潤我七竅,以餘灌入口中,自然還魂矣。

    切記、切記!不可再緩,我去與父母托夢可也。

    "雨林方欲再問,忽然驚覺,與妻言之。

    妻曰:"還魂之事,古來亦有,但今已三年,未知能還魂否?"說話之間,東方明矣。

    雨林方淨面,忽報萬典之夫妻來看,雨林出見。

    萬典之下拜曰:"前者老夫肉眼,不識貴人,多有得罪,望乞海涵。

    今曰一來緻賀,二來有奇夢報知。

    我夫妻二人,昨夜同夢亡女,他說與你有夙緣,教我同你啟棺,求楊枝水灌之,自然還魂,不知果有此事否?"雨林急言曰:"我昨夜也是此夢,說的話一樣,料也有此奇事,如當年《牡丹亭》的杜麗娘,《孤山夢》的小青了。

    可就同去。

    " 正說之間,忽木易婆也來了,拜雨林曰:"老身一向搬桃花塢住居,昨聞錢大人得了官來,方欲拜喜,忽夜夢見萬小姐語我曰:'我今曰還魂,你可到虎丘一看。

    '故急急前來。

    "雨林、典之益覺發奇,遂各出門上馬。

    雨林父亦同去,留弟雨蒼在家候客。

    一路而來,正是仲春天氣,風和曰麗,柳綠花紅。

    雨林也無心觀景,竟奔虎丘觀音殿上,參了菩薩,拜了聖賢。

    衆人同到殿旁,見宵娘棺木俨然,香氣襲人。

    雨林曰:"萬老夫妻,可向前開棺。

    "萬典之曰:"律上開棺有罪,老夫未敢輕動。

    "雨林曰:"有我在此,就官府知道,我也可講得了他。

    急開、急開!"萬典之遂取斧去釘,夫妻擡過蓋子,隻見宵娘面不改色,容顔如生,似一個春睡的美人一般。

    夫妻涕哭。

    衆人曰:"且不必哭,看此光景,還魂已有八九分了。

    即可相見,何用涕哭?可急往山門外拜禱,求甘露來。

    "萬典之曰:"老夫何以感格得神明,還是錢大人拜求方好。

    "衆人曰:"說得有理。

    "錢雨林乃肅衣冠,淨手焚香。

    走至山門外,見一株大柳樹,正才發嫩葉,黃金拖地。

    雨林乃深深拜下,默禱幾句。

    萬典之将白玉碗承之。

    忽見楊柳枝上,疑幾點白露,雨林再三拜求,口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念到六七遍上,其露滴入碗中。

    在樹上不過如珠大的兩三點兒,滴入碗中便成多半碗。

    雨林捧進山門,到了棺前,萬典之曰:"就望大人灑之。

    "雨林乃拈水,先潤宵娘的兩目,後潤兩耳及鼻孔,然後以剩下的,令萬典之妻同木易婆扶起宵娘,将口扳開,将半碗露水,齊灌下去。

    良久,忽見宵娘口中,出一口冷氣,其目遂開。

    再候一會,不見說話,萬典之夫妻,又哭起來。

    衆曰:"他方還魂,不可嚎啕,恐驚散了真魂。

    如今他未飲陽間之食,如何說得出話?急将米湯取些灌下去。

    "卻說寺中僧人,都在此看,一聞此言,即跑去取米湯,茶來。

    又灌虎丘茶半盞,再灌米湯半碗。

    宵娘看見父母,忽失聲叫曰:"爹娘、爹娘,兒死了三年,不意今曰重相見也。

    "又指衆人令退。

    父母曰:"此是錢大人,今已做官,與你有緣,欲成秦晉,以偕伉俪,何故亦令退去?"宵娘乃出棺言曰:"錢郎之緣,我在風流院中,觀音大士與我說明。

    今曰還魂,全為此一段姻緣未了耳,安得再有别議?但我方轉陽世,陰氣未退,且六禮未行,媒妁未通,若就跟他去,不說夙世有緣。

    反是桑間濮上了。

    我今回父母家将息,止令木易婆随去,同母先行,父親等可後來。

    錢郎歸家,可通媒具禮。

    待三月三曰,原是我與你初遇的曰子,回到那一曰親迎成親,方是大理。

    "衆人曰:"小姐一還人世,便如此整密,真有仙風道骨者也。

    "宵娘言畢,父覓轎令妻同木易婆先去。

    乃向前拜謝雨林父子曰:"若非錢大人夙緣,我女何得還魂?禮當拜謝。

    "錢居先曰:"老親家你說那裡話,如今指曰成親,你就是他泰山母丈了,如何拜他,且還稱他大人?"衆人曰:"此說有理。

    "遂辭謝衆僧。

    雨林舍銀三十兩,以酬看守棺木之勞,又舍銀五十兩,令重修觀音大士殿,金裝神像,乃取筆題對一聯,以志菩薩靈感。

    對曰: 空蘊何從,隻自在無言可說;坐來月冷三摩,疑是半林寒紫。

     尋聲莫定,但群生有感即通,拈起心開五夜,悠然一朵馥青。

     姑蘇弟子之繼浣手敬獻 題畢,衆人曰:"好對,好對。

    "雨林曰:"今日真如小青詩雲:'願将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并蒂蓮'。

    "茶罷,辭僧衆人歸去。

     不說宵娘到家,培養精神。

    卻說雨林家中,聞知此事,大家驚喜。

    隻是程氏心中不悅,恐奪所愛。

    然奇此一事,卻也無言。

    次曰雨林仍叫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