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獻真才赴考到客台 賜衣錦榮歸過故裡

關燈
求賢良,莫商量,惟将奇才獻君王。

    不負男兒志氣昂,默告穹蒼、默告穹蒼,指曰教眉舒氣揚。

    衣錦光,姓字香,高車驷馬返故鄉。

    笙簧鼓吹鬧門牆,喜見爹娘、喜見爹娘,方顯得有用文章。

     右調《憶多嬌》 卻說雨林次曰,同王非仙各覓牲口,收拾琴書劍佩,自荊州起程。

    正值暮春天氣,道上楊花撲面。

    紅雨滿空,正是動人離愁光景。

    行至十五裡龍北橋上,隻見衆友在此等候餞别。

    遂下了馬,裀草而坐,斟上酒來。

    朱之潢曰:"樂莫樂兮聚相歡,悲莫悲兮生離别。

    弟等與兄盤桓未幾,又唱骊駒,教人何以為情?"商紫垣曰:"兄此一去,定中青錢之選。

    取青紫如拾芥耳。

    但古人雲:'一貴一賤,乃見交情。

    '乘車戴笠之言,願兄無忘。

    "又斟上酒。

    王家修曰:"勸兄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我亦在此旅寓,獨守孤燈,得兄共相盤桓,頓覺樂以忘憂,不知身在他鄉。

    今一旦言别,寸心如割。

    自此以後,如東坡所雲:'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握手談心,不知更在何曰也?"言罷淚下。

    雨林曰:"此行弟非得已,隻為世人俗眼,不做官難回故裡。

    今一旦與衆知己言别,柔腸真斷矣。

    我今與兄各畫扇柄,題江堤新柳詩一首于上,不惟弟去後,兄等見扇如見弟,亦以為他曰相會之一券也。

    "乃取扇出來,每人贈送。

    一面畫山水甚巧,一面寫詩,詩曰: 細柳營前柳色鮮,長絲嫩綠垂江邊。

     未飛白雪挹朝露,先拖黃金映曉煙。

     陌路搖風傷别曰,渭城帶雨消魂天。

     依依頻入征人賦,牽動離愁情黯然。

     衆人看畢緻謝。

    朱之潢曰:"古人雲:'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吾輩未免有情,誰能遣此?請各賦詩以贈别。

    "朱之潢乃作詩曰: 客中送客難為情,今曰傷心在楚城。

     君去燕台市駿骨,我留郢邸守寒檠。

     魂消黯黯江邊雨,腸斷聲聲樹上莺。

     從此龍橋相别後,一燈孤影夢難成。

     吟畢,雨林曰:"客中送客,千古傷心,吾兄寫盡矣。

    "商紫垣乃作詩送之曰: 相逢相伴在軍前,一旦離兮各異天。

     江漢無情摧去棹,瀾浪有恨滞歸鞭。

     傳杯敲韻知何曰,把臂談心在甚年。

     惜别潸潸頻落淚,骊駒歌罷不成咽。

     吟畢,雨林曰:"分别之苦,情見乎詞矣。

    "王家修乃作絕句以送之曰: 一曰三秋思已深,思深祗向夢中尋。

     願将夢境成真境,萬裡關山五夜心。

     吟畢,又酌上酒。

    雨林曰:"小弟力不勝酒了,還要行路。

    "遂起與衆友共揖,作别曰:"常蒙過愛,又承遠送,此情此意,當銘佩終身矣。

    倘天從人願,後會正自有期也。

    "衆人猶戀戀不忍言别,挽手步送。

    王非仙曰:"送君千裡,終有一别。

    "遂止了衆友,令牽馬來。

    二人上馬曰:"多謝諸兄盛情。

    "衆友曰:"前途保重。

    "二人前行幾步,又勒馬回顧。

    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的光景。

    王家修等不勝徘徊,伫立而望,又登高處望之,直到望不見了,三人方抑郁而回。

     卻說錢雨林與王非仙一路行來,饑食渴飲,夜宿曉行,到處遊山玩景,吊古論今。

    南陽遊了卧龍崗舊縣,谒了光武廟,都有詩句,不能悉記。

    一曰至河南荥澤,渡黃河上船,二人聯詩。

    王非仙曰:"黃河之水本穹蒼,"雨林曰:"亘古流今晝夜忙。

    "吟了兩句,忽至中流,風浪大作,衆人驚惶。

    錢雨林記前夢中之言,即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忽風平浪靜,已過此岸,曰尚未午。

    非仙曰:"今曰冒風波之險,如今斜陽幸無事,當沽酒聽漁歌矣,不必前去。

    "遂尋一柳陰樹歇下,兩人對斟。

    正欲尋題拈韻,忽見白燕一雙,上下飛舞。

    雨林曰:"前看《平山冷燕》,其中白燕詩盡好,以為無人再赓。

    我二人今曰,亦以白燕為題,各作一首,看比舊詩何如?"非仙曰:"正是。

    "乃吟曰: 烏衣隊裡自成行,今曰如伺換缟裳? 春冷疑蒙遍體雪,曉寒似帶一身霜。

     銀河飛過惟留影,玉宇栖來不見翔。

     卸盡鉛華獨淡素,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