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一家團聚征厚福 兩美相逢述舊緣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屈生蒙恩歸養,賞食全俸,又賜白金與上方珍玩。
母妻俱受封一品,說不盡榮華富貴。
擇定行期出都,衆親友相送。
妙在有宋梓同行,宋梓素蒙屈生之恩,每思報答,今又提拔他做了總兵,襲封男爵,此去赴任,就是陝西,得與屈生同城居住,真是夢想不到,天從人願,宋梓歡喜不用說了。
白秀英更是心中快活,想此去拜見屈夫人與老夫人,好略盡報德之意。
一路之上,無事可說。
不覺那日已抵長安,宋梓是補授陝西陝安總鎮,照倒在省城駐紮。
本有總鎮衙署,那标下員弁與兵丁早出城迎接。
那屈生是奉旨榮歸的侯爺,又是總制,外加欽差在籍,可以奏事,誰人不來奉承?早有探馬報信,陝西聞省官員,上至晏中丞,下至首縣,都出城迎接。
在十裡外接官廳恭候。
那吳公自從屈生領兵赴邊之後,打聽信息,連得好音,惟不接女婿一信,也曾寫信數封,總無回信,此何故哉?蓋屈生自到玉門關上,一心專辦軍事,所有信劄,一概不拆不閱,恐亂了心思。
及至大功告竣,回京時,在陝西交界地方,發了二信驿遞,誰料這驿站馬夫過河翻船,竟将所有信劄全行沉于河内,因此遺失。
馬夫畏罪,逃往他方去了,所以吳公并未接屈生一信。
閑言少叙,言歸正傳。
這日聞聽屈生奉旨歸養,封了侯爵,吳公喜極,對夫人小姐道:“姑爺到底是命好,果然受了五等之封,晏公保舉得人,你母女從今可以放心,不必抱怨保舉之人了。
但姑爺為何不寄一封家信,難道記恨老夫不成?縱記恨老夫,怎麼連親母處也不寄一信?這是何故?”夫人道:“想是軍務緊急,無暇作書,不然就是寄不到。
據妾身看來,姑爺決不至于記恨,等他回來,一問便知。
正說話問,家人來報,說今日屈姑老爺已到,衆官府都去迎接去了。
吳公聞言,忙派了兩名老家人出城迎接,一面收拾房屋,命庖人備宴,一面通知屈母。
那屈母正為屈生無信心中惱恨,聽說即要還家,那老人家并不十分歡喜,心中預備着要訓饬兒子一頓。
忙走至前面,對吳公夫婦道:“犬子回來,親家休要誇獎他。
他不發一信,出乎情理之外。
等老身嚴訓他一番,若不訓饬他,這一來他就要驕傲,忘了本來面目。
前後如出兩人,非家門之幸也。
”小姐聞言,忙說道:“官人決非忘本之人,不寄信,必有緣故。
母親且請息怒,俟問明後,再訓誨他不遲。
”屈母點頭應允。
果然聽見炮聲呵道之聲,乃是晏公出城,屈生進城,所以炮聲連響。
少刻聞人雲:“屈姑老爺到了。
”吳公夫婦在堂上立等,但見屈生已進來。
遠遠望去,形容如故,略有風塵之色。
上得台階,即聞稱道:“嶽爺嶽母大人一向安否?小婿回來了。
”進得堂來,雙膝拜倒。
吳公忙用手相扶說道:“恭喜賢婿,職膺侯封,功成名就,奉旨榮歸,老夫亦有榮焉,為何不寄一信,令老夫朝夕盼望,老夫人頗不以為然。
此是何故?” 屈生道:“在關上時無暇寄信,前日曾備細寫書二封,交聞喜縣驿中飛遞。
此信難道未寄到麼?”吳公道:“是了,聞喜縣馬夫聞其渡河翻船,将公文全行落水,至今其人逃避。
賢婿既是交他,難怪浮沉了。
”屈生請見母親,小姐忙将馬夫落水之事說明。
屈母方才減去怒容出來,屈生上前叩拜。
屈母道:“我兒起來,你今邀天之幸,不辱國,僥幸成功,封爵五等,全是嶽爺之力,須刻刻記在心中,思報大德,不可因身榮得路,忘卻舊恩。
你妻子在家早晚侍奉老身,勝過你多矣,快些上前拜謝。
” 屈生道:“謹遵母命。
”真是上前向吳小姐打恭說道:“多承小姐代我養親,卑人這裡拜謝了。
”慌的吳小姐回禮不疊。
說道:“母親說那裡話來。
媳婦有何孝處,母親如此,教媳婦當不起。
”吳公夫婦道:“今日一門團聚,夫貴妻榮,都是親母一人之福。
愚夫婦在此與親母賀喜了。
” 說罷吳公夫婦與屈母道喜,屈母回賀,說了許多感恩戴德的話。
屈生夫婦從新與老母叩喜,嶽父母賀喜,家人仆婦齊來叩賀,十分熱鬧。
屈生請出兩軸诰命焚香,請老母與妻子向北謝恩,說明皇上親封一品太夫人、一品夫人。
老母與小姐謝恩,這才真正歡喜的笑容滿面,說天恩高厚,日後
母妻俱受封一品,說不盡榮華富貴。
擇定行期出都,衆親友相送。
妙在有宋梓同行,宋梓素蒙屈生之恩,每思報答,今又提拔他做了總兵,襲封男爵,此去赴任,就是陝西,得與屈生同城居住,真是夢想不到,天從人願,宋梓歡喜不用說了。
白秀英更是心中快活,想此去拜見屈夫人與老夫人,好略盡報德之意。
一路之上,無事可說。
不覺那日已抵長安,宋梓是補授陝西陝安總鎮,照倒在省城駐紮。
本有總鎮衙署,那标下員弁與兵丁早出城迎接。
那屈生是奉旨榮歸的侯爺,又是總制,外加欽差在籍,可以奏事,誰人不來奉承?早有探馬報信,陝西聞省官員,上至晏中丞,下至首縣,都出城迎接。
在十裡外接官廳恭候。
那吳公自從屈生領兵赴邊之後,打聽信息,連得好音,惟不接女婿一信,也曾寫信數封,總無回信,此何故哉?蓋屈生自到玉門關上,一心專辦軍事,所有信劄,一概不拆不閱,恐亂了心思。
及至大功告竣,回京時,在陝西交界地方,發了二信驿遞,誰料這驿站馬夫過河翻船,竟将所有信劄全行沉于河内,因此遺失。
馬夫畏罪,逃往他方去了,所以吳公并未接屈生一信。
閑言少叙,言歸正傳。
這日聞聽屈生奉旨歸養,封了侯爵,吳公喜極,對夫人小姐道:“姑爺到底是命好,果然受了五等之封,晏公保舉得人,你母女從今可以放心,不必抱怨保舉之人了。
但姑爺為何不寄一封家信,難道記恨老夫不成?縱記恨老夫,怎麼連親母處也不寄一信?這是何故?”夫人道:“想是軍務緊急,無暇作書,不然就是寄不到。
據妾身看來,姑爺決不至于記恨,等他回來,一問便知。
正說話問,家人來報,說今日屈姑老爺已到,衆官府都去迎接去了。
吳公聞言,忙派了兩名老家人出城迎接,一面收拾房屋,命庖人備宴,一面通知屈母。
那屈母正為屈生無信心中惱恨,聽說即要還家,那老人家并不十分歡喜,心中預備着要訓饬兒子一頓。
忙走至前面,對吳公夫婦道:“犬子回來,親家休要誇獎他。
他不發一信,出乎情理之外。
等老身嚴訓他一番,若不訓饬他,這一來他就要驕傲,忘了本來面目。
前後如出兩人,非家門之幸也。
”小姐聞言,忙說道:“官人決非忘本之人,不寄信,必有緣故。
母親且請息怒,俟問明後,再訓誨他不遲。
”屈母點頭應允。
果然聽見炮聲呵道之聲,乃是晏公出城,屈生進城,所以炮聲連響。
少刻聞人雲:“屈姑老爺到了。
”吳公夫婦在堂上立等,但見屈生已進來。
遠遠望去,形容如故,略有風塵之色。
上得台階,即聞稱道:“嶽爺嶽母大人一向安否?小婿回來了。
”進得堂來,雙膝拜倒。
吳公忙用手相扶說道:“恭喜賢婿,職膺侯封,功成名就,奉旨榮歸,老夫亦有榮焉,為何不寄一信,令老夫朝夕盼望,老夫人頗不以為然。
此是何故?” 屈生道:“在關上時無暇寄信,前日曾備細寫書二封,交聞喜縣驿中飛遞。
此信難道未寄到麼?”吳公道:“是了,聞喜縣馬夫聞其渡河翻船,将公文全行落水,至今其人逃避。
賢婿既是交他,難怪浮沉了。
”屈生請見母親,小姐忙将馬夫落水之事說明。
屈母方才減去怒容出來,屈生上前叩拜。
屈母道:“我兒起來,你今邀天之幸,不辱國,僥幸成功,封爵五等,全是嶽爺之力,須刻刻記在心中,思報大德,不可因身榮得路,忘卻舊恩。
你妻子在家早晚侍奉老身,勝過你多矣,快些上前拜謝。
” 屈生道:“謹遵母命。
”真是上前向吳小姐打恭說道:“多承小姐代我養親,卑人這裡拜謝了。
”慌的吳小姐回禮不疊。
說道:“母親說那裡話來。
媳婦有何孝處,母親如此,教媳婦當不起。
”吳公夫婦道:“今日一門團聚,夫貴妻榮,都是親母一人之福。
愚夫婦在此與親母賀喜了。
” 說罷吳公夫婦與屈母道喜,屈母回賀,說了許多感恩戴德的話。
屈生夫婦從新與老母叩喜,嶽父母賀喜,家人仆婦齊來叩賀,十分熱鬧。
屈生請出兩軸诰命焚香,請老母與妻子向北謝恩,說明皇上親封一品太夫人、一品夫人。
老母與小姐謝恩,這才真正歡喜的笑容滿面,說天恩高厚,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