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平番部入阙朝天 襲侯封乞假養母

關燈
岑傑要告辭,回山複命。

    元帥再三苦留一宵,連夜寫了禀啟,交岑爺帶呈夏師。

    岑傑此番在軍中數月,竟無人知。

    獨自一人一騎往返,可謂奇人矣。

    元帥送岑爺去後,一路催軍,行至陝西交界。

    去省不遠,因未複君命,不敢私歸,隻得寫了兩封家信寄去。

    信内細述一切,一是奉母與妻,一是寄吳公也。

     語休繁叙,走了月餘,已抵都門。

    将人馬安插城外,屈生及衆将同回相九王貢物一齊入朝,在午門外候旨。

    黃門官一見,忙進朝去奏。

     是日天子登殿,文武朝見畢,黃門官來到殿外跪倒,口尊:“萬歲,今有屈元帥師魯平番得勝,要了降表貢物,并有番國二臣同來進貢,現在午門候旨。

    ”天子聞言,龍顔大悅,傳旨先召屈元帥見駕。

    黃門官領旨出來,宣谕道:“萬歲有旨,先召屈元帥面聖。

    ”屈元帥領旨,忙進午門,穿過殿庭,來至金銮殿外品級台前跪倒,口尊:“萬歲在上,小臣屈師魯回朝交旨。

    ”天子一見,忙命進殿。

    跪至禦座前,細問交戰始末原由。

    屈生明白細奏一遍,天子大喜,随降旨宣番相番王見駕。

    二臣見了聖主,細奏:“番王悔罪,納貢獻表稱臣,誓不複反。

    小臣郝畢超,情願在朝待罪”雲雲,奏罷,獻上表章與貢禮清單。

     天子覽畢,見表章寫的十分懇切恭順,進貢珍寶亦豐盛,遂降旨,命光祿寺太常寺備宴。

    次日筵宴番相,三日後,領了頒賜賞物回國。

    九王封為順義公,在朝當差,歲給公俸,賜與住宅,留京為質。

    二人下殿去了。

     天子複宣召屈生宋梓二人上殿,天子親封屈生為威遠侯,總制陝甘。

    宋梓封為二等男爵,補授陝安鎮總兵,三日後領宴馳驿赴任。

    宋梓謝恩,屈師魯跪下陳情:“臣有母年已六旬,家無次丁,寄寓陝西省城。

    母年老多病,臣求陛下開天地之恩,準臣終養。

    ”奏罷,俯伏金階聽命。

     天子随問:“卿娶妻生子否?”屈生細奏娶吳守義之女,現生一子,因家業清貧,由蜀進陝,依外家度日。

    天子聞奏,降谕道:“屈師魯因母年老家貧,陳情終養,朕不忍拂其孝思,準其歸養。

    賞食侯俸,在陝西省城支俸。

    其母徐氏封為一品太夫人,妻吳氏封一品夫人,外賞銀一萬兩,戶部給發,以抵賜宅,準其馳驿前往,欽此。

    ”屈生聞谕,叩謝天恩。

    天子又道:“卿年力正強,雖告假在陝,如有便於君國民生之事,不時可以奏事。

    特賜卿敕命,準其随時陳奏。

    ”屈生遵旨下殿。

     次日同宋梓領宴。

    陪宴者,有李太師朱兵部,一時故人相見,說不盡喜悅。

    屈生當至朱府拜見姨丈母丁夫人,見了面,丁夫人說道:“屈姑爺你好福氣,起初聽見你去出征,愚夫婦十分耽憂,那知姑爺果是文武全才,平了番國,要了降書。

    如今是封侯挂印,位極人臣,為何要告終養回家,不做總制,難道令堂真是年老多病麼?” 屈生道:“姨母大人有所不知,從來急流勇退,見機而作,方可保身。

    如不知止,隻恐求榮反辱,後悔不及。

    ”朱公夫婦點頭道:“不錯,足見賢甥婿胸襟闊大,所見高明,與留侯陶朱公一流人物。

    ” 屈生又去谒見李太師與諸位老師,大家請他飲酒,應酬不暇。

    鬧了數日,才得清淨。

    戶部銀子已發出,屈生于是置買些京師各樣東西,預備送人。

    擇了行期,入朝陛辭天子。

    複召見溫語褒嘉,又賞賜了許多上方珍玩大緞等類。

    朱公那時調任吏部,設筵與屈生餞行送禮,又寫信與吳公,還有帶去東西。

    屈生領謝,李太師與諸位老師各有所贈。

    或對聯,或珍玩,不能細述。

     再說宋梓回京,封官受爵,回家與白秀英相見。

    夫婦二人不用說歡喜非常,感念屈生莫大之德,今生今世永報不完。

    宋梓要去赴任,帶了家眷同行。

    好在天子也賞了他三千銀子做盤費,手中有錢,諸事易辦。

    擇日要動身出京,打聽屈生也于是日動身,難得一路同行。

     宋梓想念霍公恩典,何日補報。

    霍公那時已奉旨補授甘肅省提督,留守玉門關,外加男爵。

    傅公亦加宮保銜,仍留總鎮之任。

    屈生與宋梓動身之日,大家送行,訂期複會。

    這一來,屈生榮歸,白秀英谒見吳小姐,吳公生病疾終,都在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