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托薦舉假手報仇 不怨尤甘心赴敵
關燈
小
中
大
。
據欽天監雲,将星現出在西方,應在陝西出将才,那晏公而今竟專折保舉屈姑爺為帥,着他領兵退敵,奏明天子,俟旨意下來,若要進京面聖,還要往京師一走;令他即赴邊庭,不必引見就可以由此動身。
這一來,若能得勝,那五等之封是不愁沒有的了。
好在他正在英年,大可以為皇家出力,老母又有人奉侍,絕無内顧之憂。
行軍之事,全在謀略,不尚武勇,屈姑爺為人心細,頗有計算,又得過夏先生傳授,此去必定成功。
”說罷,呵呵大笑。
列公,吳公這一番話,有心人聽去,已知這是他要陷害女婿,借劍殺人,明明露出。
何況夫人小姐,焉能瞞過?推在晏公身上,此所謂掩耳盜鈴也。
卻說那母女二人聞聽了吳公之言,好有一比:好比站高樓失足,揚子江翻舟,登時吓的夫人失色,變了容顔;小姐吃驚,落了魂魄,一齊開口道:“此話是真麼?”吳公道:“奏折已發,不久就有旨意下來,難道還是假話麼?” 夫人聞言,長歎了一聲,說道:“老爺,不是妾身亂道,這件事決非晏公主意,這分明是老爺記恨屈姑爺改八字取了咱家小姐,米已成飯,無可如何,因此才出這條妙計,教晏公薦他,這教做借劍殺人,公報私仇,真是妙計。
卻不想咱家女兒已嫁與他三年,産生兒子,終身靠他。
那屈生又是個孝子,做人忠厚,已入詞林,也不算辱了咱家門楣。
如今老爺算出這條計來,教他出征,想他是個書生,焉能交鋒臨陣。
不用說輕則失機敗陣,重則身喪軍前。
仇算報了,其如女兒何?”夫人言到此,不覺下淚。
那小姐在旁,一言不發,止有垂淚。
吳公見了這情形,又聽了這番言語,心中也覺後悔。
無奈事已如此,無可挽回,隻得開言道:“夫人與女兒且莫着急,等屈郎自己定有主意。
雖說此去破敵,到了陣前,也須看個虛實成敗。
難道不會守城不戰,再想告退的主意麼?”夫人道:“止好如此了。
” 小姐于是辭過父母,回轉西院。
屈生正與老母叙話,小姐走進老母房中,将此事始末原由細說一遍。
說完兩目流淚,隻說:“都是我言語漏洩,害了官人,罪該萬死。
” 那知老母與屈生聽了這話,毫不驚慌,老母反說:“隻怕皇上不用,如果能邀天眷,令我兒為帥,乘此正好出力報效,以盡臣節。
我兒雖不能打仗沖鋒,那年夏老先生早已說過,有信可憑,臨危至急,必遣人相助。
有此一着救應棋子,須不用慮。
況且食君之祿,理當盡心報國,與其做庸臣而生,何如做忠臣而死。
人能死于疆場,人稱忠臣,死有榮焉,此正老身與我兒所禱祀而求之者也,小姐為何反哭泣起來?似此兒女情态,可以不必。
” 老母幾句話,說的小姐登時消去愁腸,心中起敬,說道:“聽母親之言,真如金石。
媳婦空讀詩書,究無見識,到底年輕,未經閱曆。
”老母道:“此非小姐無識,實緣小姐有情。
但情之一字,平日可以講,若到大關節目,則太上忘情,方是學問。
所謂有情歸于無情,如天地之有春夏乃有秋冬也。
此言系師魯之父,當日嘗言之,老身聞熟矣。
細想這話,果是正論。
想師魯他既讀書明理,大概也見得到此,請小姐放心。
”老母說完,目視師魯。
隻見那師魯并無戚容,但止有惜别之意。
老母開言道:“我兒你過來,聽我教導于你,你可知人生在世,以何為重?”屈生開言答道:“孩兒止知以倫常為重。
”屈母道:“然也。
既知倫常,那其中輕重安在?”屈生聞此言,一時竟對答不來。
老母道:“小子聽之。
為人子,莫重于孝。
為人臣,莫重于忠。
二者不可兼得,當移孝作忠。
他如夫婦兄弟朋友,皆可以類推。
如今番兵犯境,玉門關被圍,此國家有難時也。
汝已入詞林,受恩匪輕,焉得還有戀家之念而不急君父之難耶?苟知此,則别離之感可毋庸矣。
”屈生聞言,敬謹受教。
要知聖旨如何下來,屈生幾時出征,且聽下回分解。
據欽天監雲,将星現出在西方,應在陝西出将才,那晏公而今竟專折保舉屈姑爺為帥,着他領兵退敵,奏明天子,俟旨意下來,若要進京面聖,還要往京師一走;令他即赴邊庭,不必引見就可以由此動身。
這一來,若能得勝,那五等之封是不愁沒有的了。
好在他正在英年,大可以為皇家出力,老母又有人奉侍,絕無内顧之憂。
行軍之事,全在謀略,不尚武勇,屈姑爺為人心細,頗有計算,又得過夏先生傳授,此去必定成功。
”說罷,呵呵大笑。
列公,吳公這一番話,有心人聽去,已知這是他要陷害女婿,借劍殺人,明明露出。
何況夫人小姐,焉能瞞過?推在晏公身上,此所謂掩耳盜鈴也。
卻說那母女二人聞聽了吳公之言,好有一比:好比站高樓失足,揚子江翻舟,登時吓的夫人失色,變了容顔;小姐吃驚,落了魂魄,一齊開口道:“此話是真麼?”吳公道:“奏折已發,不久就有旨意下來,難道還是假話麼?” 夫人聞言,長歎了一聲,說道:“老爺,不是妾身亂道,這件事決非晏公主意,這分明是老爺記恨屈姑爺改八字取了咱家小姐,米已成飯,無可如何,因此才出這條妙計,教晏公薦他,這教做借劍殺人,公報私仇,真是妙計。
卻不想咱家女兒已嫁與他三年,産生兒子,終身靠他。
那屈生又是個孝子,做人忠厚,已入詞林,也不算辱了咱家門楣。
如今老爺算出這條計來,教他出征,想他是個書生,焉能交鋒臨陣。
不用說輕則失機敗陣,重則身喪軍前。
仇算報了,其如女兒何?”夫人言到此,不覺下淚。
那小姐在旁,一言不發,止有垂淚。
吳公見了這情形,又聽了這番言語,心中也覺後悔。
無奈事已如此,無可挽回,隻得開言道:“夫人與女兒且莫着急,等屈郎自己定有主意。
雖說此去破敵,到了陣前,也須看個虛實成敗。
難道不會守城不戰,再想告退的主意麼?”夫人道:“止好如此了。
” 小姐于是辭過父母,回轉西院。
屈生正與老母叙話,小姐走進老母房中,将此事始末原由細說一遍。
說完兩目流淚,隻說:“都是我言語漏洩,害了官人,罪該萬死。
” 那知老母與屈生聽了這話,毫不驚慌,老母反說:“隻怕皇上不用,如果能邀天眷,令我兒為帥,乘此正好出力報效,以盡臣節。
我兒雖不能打仗沖鋒,那年夏老先生早已說過,有信可憑,臨危至急,必遣人相助。
有此一着救應棋子,須不用慮。
況且食君之祿,理當盡心報國,與其做庸臣而生,何如做忠臣而死。
人能死于疆場,人稱忠臣,死有榮焉,此正老身與我兒所禱祀而求之者也,小姐為何反哭泣起來?似此兒女情态,可以不必。
” 老母幾句話,說的小姐登時消去愁腸,心中起敬,說道:“聽母親之言,真如金石。
媳婦空讀詩書,究無見識,到底年輕,未經閱曆。
”老母道:“此非小姐無識,實緣小姐有情。
但情之一字,平日可以講,若到大關節目,則太上忘情,方是學問。
所謂有情歸于無情,如天地之有春夏乃有秋冬也。
此言系師魯之父,當日嘗言之,老身聞熟矣。
細想這話,果是正論。
想師魯他既讀書明理,大概也見得到此,請小姐放心。
”老母說完,目視師魯。
隻見那師魯并無戚容,但止有惜别之意。
老母開言道:“我兒你過來,聽我教導于你,你可知人生在世,以何為重?”屈生開言答道:“孩兒止知以倫常為重。
”屈母道:“然也。
既知倫常,那其中輕重安在?”屈生聞此言,一時竟對答不來。
老母道:“小子聽之。
為人子,莫重于孝。
為人臣,莫重于忠。
二者不可兼得,當移孝作忠。
他如夫婦兄弟朋友,皆可以類推。
如今番兵犯境,玉門關被圍,此國家有難時也。
汝已入詞林,受恩匪輕,焉得還有戀家之念而不急君父之難耶?苟知此,則别離之感可毋庸矣。
”屈生聞言,敬謹受教。
要知聖旨如何下來,屈生幾時出征,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