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屈太史奉命專征 霍先鋒用計驚賊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屈母教子一派正言,說的夫婦心悅誠服。
不惟無怨恨之心,反欲盼诏書早下,好去出力王家。
這且不表。
再說晏公奏折不上十日,早到京師,由兵部奏入。
天子覽了本章,心中遲疑不決,宣召李太師面君。
太師上殿,天子将陝西撫臣本章給他閱視道:“那晏卿保舉庶吉士屈師魯文武全才,能當大任,可以挂帥平番,朕想他是新進小臣,尚未留館,年紀又輕,有何經濟可以領兵,隻恐位輕望淺,難以服人,太師意中以為如何,這屈師魯可用與否,可試言之。
” 李太師聞言奏道:“臣愚見,那撫臣既敢保奏,必屈師魯實有真才。
凡為将,不論年紀之長幼,書生能當大任者,古來不少。
屈師魯,臣識其人,厚重少言,柔中有剛,非輕薄少年之流,此去不敢決其必勝,諒此人必有以報朝廷任用之恩也。
用否仍聽聖裁。
”天子聞奏,喜道:“既屈師魯超群出衆,定可平番成功,朕即不次擢用,命他專征。
”遂命樞臣拟旨:“上谕:據撫臣晏大年保奏庶吉士屈師魯文武全才,堪勝元帥之任,着即賞加禦史銜,封為滅番大元帥,準其在陝挑選兵将,限十日動身,即赴玉門關征讨。
甘肅一概文武大小官員統歸節制,欽此。
” 這旨意下來,把一個朱兵部吓的魂飛魄散。
深想:李太師不谏阻,反竭力保舉屈生,則分明是陷人危地。
又不好專折阻止,悶悶歸家。
來至上房,夫人見老爺面帶憂色,忙問道:“老爺為何有不豫之色?”朱公道:“夫人,你想那屈姑爺他可能出兵打仗?”夫人笑道:“他是個書生,隻好作文章寫字,怎麼去打仗交鋒。
”朱公道:“然也。
那知陝撫晏老頭兒竟會上奏折保舉他出征,奏章内說屈生文武全才,能獨肩重任。
奏入,天子召李太師商議,那李老又是屈生乃祖門人,就該替他辭了這差才是,偏他竭力襄贊。
如今天子封屈姑爺為征番大元帥,着他即赴邊關。
這一去,兇多吉少,我所以代為慮也。
” 夫人聞言,忙道:“吳姊丈夫婦現居陝西,月前來信,說小姐已産外孫,老夫婦甚喜。
原說過了年,屈姑爺就來散館,怎樣晏公薦舉,吳姊丈不會攔阻?難道晏公瞞了他入的奏嗎?”朱公道:“瞞是瞞不過,這其中令人猜不出什麼道理,我想屈姑爺平日謹守慎微,從不敢逞能,斷無自己敢當此任,或者他手下新近得了奇人幫助他,也未可知,隻好再聽消息罷。
” 不言朱公夫婦議論,再說陝西奉到上谕,晏公忙去與屈生道喜。
送到元帥兵符印信,請示挑選多少人馬,何日起程。
屈生谒見後,先謝晏公為舉,然後說止須數千人馬,偏将數員,十日後動身。
晏公命中軍參将挑選各營,共得精兵五千,都遊、守内選出勇将四員随征。
屈生擇定行期,将衣物行李一切收擡停妥,到了将行頭一晚,是吳公夫婦設筵與女婿在内堂餞行,小姐也入座。
吳公向屈生道:“此番賢婿奉旨專征,身挂帥印,節制文武,此丈夫得意之秋也。
以平日所學施之,足可破敵。
老夫還有幾句拙言,賢婿謹記在心:凡用兵不厭詐,雖是勝算,然不可徒恃其勇,須服其心。
攻心為上之言,此平番之上策也。
番人多殘刻,吾以恩惠感之;番人多疑,吾以忠信待之。
勿多殺以安其心,勿貪功以息其忿。
至于臨機應變,調度得宜,此賢婿優為之,無俟老夫饒舌也。
” 屈生道:“嶽父鈞谕,敢不書紳。
但恐力小任重,不能取勝,有負天子委任與晏公保舉也。
”吳公道:“自以為不能,方能成事。
若有以為勝任,則心驕,此莫敖之必敗也。
賢婿放心,定然得勝,指日侯封,老夫當拭目以待也。
” 飲餞畢歸房,屈母又囑咐了屈生許多要言。
小姐又把盞與夫婿餞行,說道:“家中之事,妾身任之。
母親既訓子盡忠,妾斷不以官人在外為念。
惟望神天默佑,早奏凱歌,歸來盡孝。
此後遇便,常寄家書,是所至要。
” 屈生道:“小姐放心,拙夫此番出師,仰靠天地神靈暗中保佑,托賴天子洪福,但願能收服其心,永保太平,免兩國生
不惟無怨恨之心,反欲盼诏書早下,好去出力王家。
這且不表。
再說晏公奏折不上十日,早到京師,由兵部奏入。
天子覽了本章,心中遲疑不決,宣召李太師面君。
太師上殿,天子将陝西撫臣本章給他閱視道:“那晏卿保舉庶吉士屈師魯文武全才,能當大任,可以挂帥平番,朕想他是新進小臣,尚未留館,年紀又輕,有何經濟可以領兵,隻恐位輕望淺,難以服人,太師意中以為如何,這屈師魯可用與否,可試言之。
” 李太師聞言奏道:“臣愚見,那撫臣既敢保奏,必屈師魯實有真才。
凡為将,不論年紀之長幼,書生能當大任者,古來不少。
屈師魯,臣識其人,厚重少言,柔中有剛,非輕薄少年之流,此去不敢決其必勝,諒此人必有以報朝廷任用之恩也。
用否仍聽聖裁。
”天子聞奏,喜道:“既屈師魯超群出衆,定可平番成功,朕即不次擢用,命他專征。
”遂命樞臣拟旨:“上谕:據撫臣晏大年保奏庶吉士屈師魯文武全才,堪勝元帥之任,着即賞加禦史銜,封為滅番大元帥,準其在陝挑選兵将,限十日動身,即赴玉門關征讨。
甘肅一概文武大小官員統歸節制,欽此。
” 這旨意下來,把一個朱兵部吓的魂飛魄散。
深想:李太師不谏阻,反竭力保舉屈生,則分明是陷人危地。
又不好專折阻止,悶悶歸家。
來至上房,夫人見老爺面帶憂色,忙問道:“老爺為何有不豫之色?”朱公道:“夫人,你想那屈姑爺他可能出兵打仗?”夫人笑道:“他是個書生,隻好作文章寫字,怎麼去打仗交鋒。
”朱公道:“然也。
那知陝撫晏老頭兒竟會上奏折保舉他出征,奏章内說屈生文武全才,能獨肩重任。
奏入,天子召李太師商議,那李老又是屈生乃祖門人,就該替他辭了這差才是,偏他竭力襄贊。
如今天子封屈姑爺為征番大元帥,着他即赴邊關。
這一去,兇多吉少,我所以代為慮也。
” 夫人聞言,忙道:“吳姊丈夫婦現居陝西,月前來信,說小姐已産外孫,老夫婦甚喜。
原說過了年,屈姑爺就來散館,怎樣晏公薦舉,吳姊丈不會攔阻?難道晏公瞞了他入的奏嗎?”朱公道:“瞞是瞞不過,這其中令人猜不出什麼道理,我想屈姑爺平日謹守慎微,從不敢逞能,斷無自己敢當此任,或者他手下新近得了奇人幫助他,也未可知,隻好再聽消息罷。
” 不言朱公夫婦議論,再說陝西奉到上谕,晏公忙去與屈生道喜。
送到元帥兵符印信,請示挑選多少人馬,何日起程。
屈生谒見後,先謝晏公為舉,然後說止須數千人馬,偏将數員,十日後動身。
晏公命中軍參将挑選各營,共得精兵五千,都遊、守内選出勇将四員随征。
屈生擇定行期,将衣物行李一切收擡停妥,到了将行頭一晚,是吳公夫婦設筵與女婿在内堂餞行,小姐也入座。
吳公向屈生道:“此番賢婿奉旨專征,身挂帥印,節制文武,此丈夫得意之秋也。
以平日所學施之,足可破敵。
老夫還有幾句拙言,賢婿謹記在心:凡用兵不厭詐,雖是勝算,然不可徒恃其勇,須服其心。
攻心為上之言,此平番之上策也。
番人多殘刻,吾以恩惠感之;番人多疑,吾以忠信待之。
勿多殺以安其心,勿貪功以息其忿。
至于臨機應變,調度得宜,此賢婿優為之,無俟老夫饒舌也。
” 屈生道:“嶽父鈞谕,敢不書紳。
但恐力小任重,不能取勝,有負天子委任與晏公保舉也。
”吳公道:“自以為不能,方能成事。
若有以為勝任,則心驕,此莫敖之必敗也。
賢婿放心,定然得勝,指日侯封,老夫當拭目以待也。
” 飲餞畢歸房,屈母又囑咐了屈生許多要言。
小姐又把盞與夫婿餞行,說道:“家中之事,妾身任之。
母親既訓子盡忠,妾斷不以官人在外為念。
惟望神天默佑,早奏凱歌,歸來盡孝。
此後遇便,常寄家書,是所至要。
” 屈生道:“小姐放心,拙夫此番出師,仰靠天地神靈暗中保佑,托賴天子洪福,但願能收服其心,永保太平,免兩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