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久離别熊罴有夢 謀作亂犬豕稱兵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吳公聞聽愛婿抵家,心中歡喜,迎出上房,早已看見屈生來到庭中。
望見吳公,忙開言尊聲:“嶽丈大人一向萬安!”吳公連呼:“賢婿為何來遲?好叫老父日夜盼望。
” 說話已至上房堂屋外,見嶽母與妻子站立門首。
屈生忙尊嶽母,又叫小姐。
吳夫人答應,小姐尚未回言,已來至屋中。
屈生忙請嶽父母受禮,登時跪下叩首。
吳公夫婦受了兩禮,即用手攙起。
屈生與小姐一揖,小姐回了萬福。
吳夫人連呼仆婦,快往西院請親家太太來,姑爺來了。
仆婦慌忙去了,一刻中屈母扶了一婢已來于堂前。
屈生上前拜見母親,母子二人由不得吊下淚來。
拜見已畢,大家歸坐,吳公問起何故遲至今日方到,屈生将路上遇雨,旅店生病,耽誤了一月有餘,使那專差到京折回路上相遇,一切細說一遍。
屈母聞言又落淚不止。
吳小姐見了忙說道:“官人所患何病,如今可痊愈否?” 屈生道:“起病是傷寒,出汗後又保養調理,如今是照舊如初了。
” 屈生乃細問吳公告假緣由,仇家果是鄭皇親。
又說起李太師不忘世誼,相待甚優一層,說了半個時辰方歸西院。
那時行李早巳搬好,屈生檢點一過,将朱宅回信并各樣禮物取出,交與吳公。
是日吳公備酒與女婿接風,說不盡合家歡樂。
一夜已過,次早屈生起來,先往吳二老爺處叩見叔丈與叔母,又往拜當道藩臬道與府縣及鄉紳近鄰。
晏中丞知屈生是吳公愛婿,立刻薦在關中書院充當山長,每歲可得束修六百餘金。
這一來屈生在長安日有所事,甚不寂寞。
那吳小姐已身懷有孕,屈母聞知異常歡喜,專候十月足,生下孫男孫女,老景開懷,這且按下不表。
再說西番國國王名郝哈,在位轄管三十六部落二十四廠,都是番民。
年來牛羊孳生繁茂,國富兵強,文有妥司特丞相,武有索莫爾大将軍,有兵數十萬,戰将數百員。
那國王癡心妄想要奪天朝地方。
一日駕坐早朝,衆文武朝見已畢,有丞相出班奏道:“臣有本章冒奏天聽。
” 番王問道:“卿有何事奏來?” 那妥司特道:“臣曾差精細之人扮做經商模祥,入中原打昕消息,現在他國皇帝寵幸鄭貴妃,内監專權。
又有鄭貴妃之父鄭國泰,身為吏部入掌樞密,賭賂公行,臣民抱怨。
而且各關無一良将,隻有老弱殘兵。
如今若是我國興師,管保奪取城池易如反掌。
臣所以奏聞聖上,請旨定奪。
” 那番王聞聽此言,心中大悅。
遂宣召大元戎索莫爾,當面傳旨,命三日後在教場操兵比武,挑選平明元帥先鋒。
那些所将番兵一個個鬥起精神,專候挑選上了,好往中原搶掠金銀珍寶。
到了操演這日,番王五鼓起來,即率領文武大小臣僚排齊執事,親到教場。
那大元戎索莫爾早已全身披挂,盔甲鮮明,先在教場中等候。
王駕一到,大元戎同大小将官及兵丁等一齊跪接。
番王吩咐平身,當即下辇入演武廳中間龍棚中坐定。
随後有那宗親王位平章、都督酋長等一群武将參拜,然後是大丞相妥司特與六部九鄉學士大小等文臣參拜。
番王傳旨,命軍政司呈上将佐花名冊。
軍政司遵旨,忙将花名冊遞與大元戎。
元戎遞與禦前内監,送至禦案。
番王從頭細看一遍,即對衆臣宣言曰:“今日朕躬親至教場,要挑選一員平明大元帥,還要選個先鋒。
先較力,次較射,再次較武藝,三者合式才挂得帥印。
”衆臣聞言同聲答應:“謹遵聖命。
” 番王遂命軍政司将千斤石墩擡至演武廳下,放于月台上面,傳旨若有人能舉此石方能入選。
旨意一下,即有宗親王位中一人,名冶古律,系番王堂兄,年紀四旬有餘,生的腰圓膀闊,身高八尺,頗有蠻力,亦略知
望見吳公,忙開言尊聲:“嶽丈大人一向萬安!”吳公連呼:“賢婿為何來遲?好叫老父日夜盼望。
” 說話已至上房堂屋外,見嶽母與妻子站立門首。
屈生忙尊嶽母,又叫小姐。
吳夫人答應,小姐尚未回言,已來至屋中。
屈生忙請嶽父母受禮,登時跪下叩首。
吳公夫婦受了兩禮,即用手攙起。
屈生與小姐一揖,小姐回了萬福。
吳夫人連呼仆婦,快往西院請親家太太來,姑爺來了。
仆婦慌忙去了,一刻中屈母扶了一婢已來于堂前。
屈生上前拜見母親,母子二人由不得吊下淚來。
拜見已畢,大家歸坐,吳公問起何故遲至今日方到,屈生将路上遇雨,旅店生病,耽誤了一月有餘,使那專差到京折回路上相遇,一切細說一遍。
屈母聞言又落淚不止。
吳小姐見了忙說道:“官人所患何病,如今可痊愈否?” 屈生道:“起病是傷寒,出汗後又保養調理,如今是照舊如初了。
” 屈生乃細問吳公告假緣由,仇家果是鄭皇親。
又說起李太師不忘世誼,相待甚優一層,說了半個時辰方歸西院。
那時行李早巳搬好,屈生檢點一過,将朱宅回信并各樣禮物取出,交與吳公。
是日吳公備酒與女婿接風,說不盡合家歡樂。
一夜已過,次早屈生起來,先往吳二老爺處叩見叔丈與叔母,又往拜當道藩臬道與府縣及鄉紳近鄰。
晏中丞知屈生是吳公愛婿,立刻薦在關中書院充當山長,每歲可得束修六百餘金。
這一來屈生在長安日有所事,甚不寂寞。
那吳小姐已身懷有孕,屈母聞知異常歡喜,專候十月足,生下孫男孫女,老景開懷,這且按下不表。
再說西番國國王名郝哈,在位轄管三十六部落二十四廠,都是番民。
年來牛羊孳生繁茂,國富兵強,文有妥司特丞相,武有索莫爾大将軍,有兵數十萬,戰将數百員。
那國王癡心妄想要奪天朝地方。
一日駕坐早朝,衆文武朝見已畢,有丞相出班奏道:“臣有本章冒奏天聽。
” 番王問道:“卿有何事奏來?” 那妥司特道:“臣曾差精細之人扮做經商模祥,入中原打昕消息,現在他國皇帝寵幸鄭貴妃,内監專權。
又有鄭貴妃之父鄭國泰,身為吏部入掌樞密,賭賂公行,臣民抱怨。
而且各關無一良将,隻有老弱殘兵。
如今若是我國興師,管保奪取城池易如反掌。
臣所以奏聞聖上,請旨定奪。
” 那番王聞聽此言,心中大悅。
遂宣召大元戎索莫爾,當面傳旨,命三日後在教場操兵比武,挑選平明元帥先鋒。
那些所将番兵一個個鬥起精神,專候挑選上了,好往中原搶掠金銀珍寶。
到了操演這日,番王五鼓起來,即率領文武大小臣僚排齊執事,親到教場。
那大元戎索莫爾早已全身披挂,盔甲鮮明,先在教場中等候。
王駕一到,大元戎同大小将官及兵丁等一齊跪接。
番王吩咐平身,當即下辇入演武廳中間龍棚中坐定。
随後有那宗親王位平章、都督酋長等一群武将參拜,然後是大丞相妥司特與六部九鄉學士大小等文臣參拜。
番王傳旨,命軍政司呈上将佐花名冊。
軍政司遵旨,忙将花名冊遞與大元戎。
元戎遞與禦前内監,送至禦案。
番王從頭細看一遍,即對衆臣宣言曰:“今日朕躬親至教場,要挑選一員平明大元帥,還要選個先鋒。
先較力,次較射,再次較武藝,三者合式才挂得帥印。
”衆臣聞言同聲答應:“謹遵聖命。
” 番王遂命軍政司将千斤石墩擡至演武廳下,放于月台上面,傳旨若有人能舉此石方能入選。
旨意一下,即有宗親王位中一人,名冶古律,系番王堂兄,年紀四旬有餘,生的腰圓膀闊,身高八尺,頗有蠻力,亦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