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返家鄉吳公還裡 接書信屈子入秦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吳公自離了四川省城,往西安進發,一路經過州縣,無一處不辦差迎送。
吳公素來待人厚道,今日辭官回藉,難得那些下屬仍當上司看待。
吳公格外從重賞給那沿途辦差,下人無不都感念盛德。
一路之上,吳夫人與小姐是曆過風塵之人,那屈母是從未出過門的人,奔走道途,夜宿曉行,未免覺得勞乏。
幸虧小姐先意承志,一路上說些沿途古迹;經過山川城池,那小姐必指點出些風景事實,細細講說,以寬婆婆之心,尚不十分煩悶。
在路行程,不覺走了二十餘日。
那日計算離長安不遠,吳公是遣人先去通知本家兄弟,教他将舊居謄出打掃幹淨,以便回家居住。
那吳二老爺接了信,即忙遷居自己舊宅。
好在相隔不遠,不過數百步之遙,即令人将吳公故第打掃收拾,一切料理清楚,專等吳公回來。
那日知吳公将到,吳二老爺親自出城十裡外迎候。
他的妻子打扮好了,來宅中迎接。
天交午末未初,吳公大轎已到。
吳二在一廟中借下地方安排茶水,門外令人窺探,見轎到來,一面請轎,一面通知那吳二老爺忙出來迎接。
吳公一見忙吩咐住轎,下轎上前攜了兄弟的手,一同入廟。
吳二忙上前行了兄弟的禮,吳公扶起一同歸坐。
下人端上荼來。
正欲說話,後面吳夫人、屈母、小姐三轎已到。
吳二聞知忙又出外,在轎前迎接,口稱:“嫂嫂。
”吳夫人連忙吩咐住轎暫歇地下,後面小姐屈母亦落平了轎。
吳二吩咐下人送出茶來,夫人等飲茶畢,随後進城。
吳公略坐一刻,亦動身。
吳二開發了廟中香資,亦登轎一同進城。
十裡之遙,那消半時已到本宅。
先是吳夫人下轎,早已有人通報,那吳二太太帶領仆婦接至大門首,婢女們摻扶了吳夫人往裡走,見了吳二太太,彼此叫應萬福,随後屈母與吳小姐進來,忙呼嬸母,屈母連喚親母。
吳二太太道:“想來這一位是屈老夫人了。
”吳夫人道:“就是屈家親母。
” 大家謙遜了一會,吳二太太道:“等我來領道罷。
”于是大家随同進來至上房歸内。
那時吳公弟兄二人已到。
吳公來至大廳,細看一遍,見屋字收拾得幹淨,随往各處周閱一過,然後來至上房。
吳二夫婦與兄嫂行禮;小姐拜見叔嬸,吳二夫婦又與屈母行禮會親。
然後仆婦婢女叩喜,家人叩見。
吳公對夫人道:“我看西院正房五間、廂房四間甚好,即請屈家親母與女兒居住,即屈郎歸來亦夠住了。
” 夫人答應說是,遂吩咐下人等将屈府行李搬往西院。
人多易舉,不多時。
兩處行李俱已搬下安放妥貼。
吳二忙請吳公書房中用早飯,吳公夫婦向吳二道:“為何不見兩個侄兒?聞聽都已長成,何以不出來見我?” 吳二道:“兩個侄兒兄弟日前同時出疹子,現已愈,惟尚須避風,是以不能出來叩見。
” 吳公道:“原來如此,有幾歲了?” 吳二道:“大的十一歲,小的八歲,都淘氣得很。
” 二人說話聞來到書房用飯,内面是吳夫人、屈母、吳小姐三人,與吳二太太一同用飯。
是日早晚筵席都是吳二預備的,與兄嫂接風。
不多時有西安府首府、鹹長兩首縣來禀見,吳公擋駕不會。
少刻有撫藩臬道等大憲來拜,吳公亦命下人擋駕,說是住房尚未料理清楚,無處可坐,隻好明日親來謝步。
不覺一宿已過,次日吳公用過早飯,出門拜客,先上院謝步,撫台請會。
那撫台姓晏名大年,北直人,與吳公同年。
多年不見,彼此細談衷曲,坐有一時之久方别。
随即拜兩司兩道與首府縣,直至下晚才得歸家。
過了二日忙預備祭筵,吳公夫婦帶領小姐一同去上祖墓,祭奠已畢,細看墳茔樹木茂盛,墳土堅固
吳公素來待人厚道,今日辭官回藉,難得那些下屬仍當上司看待。
吳公格外從重賞給那沿途辦差,下人無不都感念盛德。
一路之上,吳夫人與小姐是曆過風塵之人,那屈母是從未出過門的人,奔走道途,夜宿曉行,未免覺得勞乏。
幸虧小姐先意承志,一路上說些沿途古迹;經過山川城池,那小姐必指點出些風景事實,細細講說,以寬婆婆之心,尚不十分煩悶。
在路行程,不覺走了二十餘日。
那日計算離長安不遠,吳公是遣人先去通知本家兄弟,教他将舊居謄出打掃幹淨,以便回家居住。
那吳二老爺接了信,即忙遷居自己舊宅。
好在相隔不遠,不過數百步之遙,即令人将吳公故第打掃收拾,一切料理清楚,專等吳公回來。
那日知吳公将到,吳二老爺親自出城十裡外迎候。
他的妻子打扮好了,來宅中迎接。
天交午末未初,吳公大轎已到。
吳二在一廟中借下地方安排茶水,門外令人窺探,見轎到來,一面請轎,一面通知那吳二老爺忙出來迎接。
吳公一見忙吩咐住轎,下轎上前攜了兄弟的手,一同入廟。
吳二忙上前行了兄弟的禮,吳公扶起一同歸坐。
下人端上荼來。
正欲說話,後面吳夫人、屈母、小姐三轎已到。
吳二聞知忙又出外,在轎前迎接,口稱:“嫂嫂。
”吳夫人連忙吩咐住轎暫歇地下,後面小姐屈母亦落平了轎。
吳二吩咐下人送出茶來,夫人等飲茶畢,随後進城。
吳公略坐一刻,亦動身。
吳二開發了廟中香資,亦登轎一同進城。
十裡之遙,那消半時已到本宅。
先是吳夫人下轎,早已有人通報,那吳二太太帶領仆婦接至大門首,婢女們摻扶了吳夫人往裡走,見了吳二太太,彼此叫應萬福,随後屈母與吳小姐進來,忙呼嬸母,屈母連喚親母。
吳二太太道:“想來這一位是屈老夫人了。
”吳夫人道:“就是屈家親母。
” 大家謙遜了一會,吳二太太道:“等我來領道罷。
”于是大家随同進來至上房歸内。
那時吳公弟兄二人已到。
吳公來至大廳,細看一遍,見屋字收拾得幹淨,随往各處周閱一過,然後來至上房。
吳二夫婦與兄嫂行禮;小姐拜見叔嬸,吳二夫婦又與屈母行禮會親。
然後仆婦婢女叩喜,家人叩見。
吳公對夫人道:“我看西院正房五間、廂房四間甚好,即請屈家親母與女兒居住,即屈郎歸來亦夠住了。
” 夫人答應說是,遂吩咐下人等将屈府行李搬往西院。
人多易舉,不多時。
兩處行李俱已搬下安放妥貼。
吳二忙請吳公書房中用早飯,吳公夫婦向吳二道:“為何不見兩個侄兒?聞聽都已長成,何以不出來見我?” 吳二道:“兩個侄兒兄弟日前同時出疹子,現已愈,惟尚須避風,是以不能出來叩見。
” 吳公道:“原來如此,有幾歲了?” 吳二道:“大的十一歲,小的八歲,都淘氣得很。
” 二人說話聞來到書房用飯,内面是吳夫人、屈母、吳小姐三人,與吳二太太一同用飯。
是日早晚筵席都是吳二預備的,與兄嫂接風。
不多時有西安府首府、鹹長兩首縣來禀見,吳公擋駕不會。
少刻有撫藩臬道等大憲來拜,吳公亦命下人擋駕,說是住房尚未料理清楚,無處可坐,隻好明日親來謝步。
不覺一宿已過,次日吳公用過早飯,出門拜客,先上院謝步,撫台請會。
那撫台姓晏名大年,北直人,與吳公同年。
多年不見,彼此細談衷曲,坐有一時之久方别。
随即拜兩司兩道與首府縣,直至下晚才得歸家。
過了二日忙預備祭筵,吳公夫婦帶領小姐一同去上祖墓,祭奠已畢,細看墳茔樹木茂盛,墳土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