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聞捷報門楣添喜 避仇人巡撫棄官

關燈
話說屈生告假省親,八月初二日出了都門,由保定一路往西安大道而行。

    曉行夜宿,這且不表。

     且說吳公于四月内接着屈生家信并場作三篇,知朱公相待甚好,邀去宅内居住,複試高标。

    看那場作斟酌飽滿,是命中文字。

    屈母與吳小姐接了屈生信,備悉一切,專等榜後好音。

    不覺已過端午,接聯得信,先是中式第二名的喜報,嗣是殿試二甲第三名的喜報。

    直至六月初方接屈生家信,是蒙恩館選,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必須大課後通拜前輩已畢才能告候出京。

    吳公接信,合家歡喜,賀客盈門,屈母與吳小姐更是喜歡。

     吳夫人猶以屈生不得鼎甲為憾,親至屈處賀喜,向吳小姐道:“姑爺中進士點翰林,名次甚高,可惜不得鼎甲。

    ” 小姐道:“止要留館,也是一樣。

    ”跟去那些仆婦婢女與屈太太道喜後,齊與小姐叩喜,衆人道:“小姐現在是翰林夫人,不多時即是侯爺夫人了。

    ”說的大家歡笑。

     光陰真快,眼看要交七月。

    這日吳公看新寄來的京報。

    上有:“六月初二日内閣奉上谕,皇親鄭國泰服滿入都,本日召見,著即補授吏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欽此。

    ” 吳公看罷吃了一驚,心中想這可了不得了,我這官是斷斷做不得的了,乘早脫身方免大禍。

    主意打好,登時寫了告假回籍、奏請邀恩的奏折,命人繕寫,要即日辭官。

     這是何故?原來那鄭皇親本是由知縣出身,昔日與吳公同省為官,因貪贓害民被吳公揭參,修緻回家。

    誰知他的女兒偏有姿容,競選入宮廷,由貴人漸升至貴妃。

    皇親因女貴,得蒙皇上宣召入都,授以三品正卿,又與同朝諸臣不和,于是告駕終養老母。

    連年鄭貴妃有寵,言聽計從,屢寫信教皇親進京。

    恰好其母歸西,三年孝滿,皇親入都陛見。

    皇上大喜,立升為吏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

    吳公怕他報起舊仇,難免大禍臨身,莫如乘早棄官不做,他也無可奈何。

    所以立刻作為告假回籍修墓折。

    稿拟好,即交人繕寫,然後才進内與夫人說知。

     夫人聞言,心中驚疑,向吳公道:“老爺此番回籍,将女兒抛下在川,妾身放心不下。

    老爺有何主見?” 吳公道:“屈姑爺此地又無産業,不過幾間住房與墳墓。

    墳墓有人看管,住房可以托人收租。

    據我意思不如教女兒與親母商議,大家一同赴秦。

    好在我家房子甚多,田地不少,每年租入足敷用度,還道養活不起他一家人嗎?西安離京較川又近,姑爺三年後才去散館,等他留館後,那時才定得主見,接眷入都。

    彼時上路也方便省事,夫人你想我這主意錯不錯?” 夫人道:“老爺高見果然不差,妾身即與女兒商議。

    ”忙吩咐快去接小姐回來,有要緊話說。

     下人答應,當有仆婦乘了小轎,後面擡了大轎,來屈宅入内,禀明屈母,說夫人有要事接小姐回衙。

    屈母點頭答應,吳小姐随換了衣服,告辭婆婆乘轎回衙。

    人内見了夫人,小姐道:“母親近日康健否?今有何事教女兒回來吩咐?” 夫人道:“兒呀,你還未知,你爹爹要辭官不做,告職還鄉,指日就要動身了。

    ” 小姐聞言十分詫異,忙問道:“這是何故?”夫人遂道:“鄭皇親現在有寵,你父昔年曾因公揭參過他,如今小人得志,必定報仇,他既居權要,天子寵幸,他萬一暗算你父,就有禍無福。

    乘早先期避禍,不做官回家,他也無可奈何。

    你父因抛下了你,做娘的放心不下,所以想了一條道,教你來商量。

    ” 小姐道:“父親有何主見?請母親明示。

    ” 夫人道:“你父說姑爺又無産業在此,不過幾間住房與墳地。

    常聞姑爺說墳地是有人看管,可以放心;住房已租與人,止要托妥人按月取租,此外并無别事。

    如今打算請親母與你一同我們回西安。

    到了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