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聞捷報門楣添喜 避仇人巡撫棄官

關燈
,我家中有的房子可以居住,一切用度可以供給。

    西安離京又近,姑爺往返又便。

    你想這條道好不好?” 小姐道:“好是好的,容女兒與婆婆商議再定。

    而今倒要專人寫一封信,沿路迎上去交與女婿才好,省得他到川多費一番周折。

    ” 夫人道:“不錯,等我告訴你父,快專人寄信。

    ” 母女說完了話,吳公進内又與小姐說了一切。

    當日傍晚小姐回家,燈下細細的對屈母說了,屈母應允同往西安,小姐随寫了一封寄屈郎的信,遣乳母進衙禀明夫人,說親家太太願意同行,這封信務必請老爺加封,專快足迎上去交與屈姑爺。

    夫人接信,當與吳公言明,親母願去,這是女兒寄屈姑爺的信,請老爺也寫一封信加封,專一妥人一路上迎去投遞。

     吳公道:“女兒所見極是。

    ”随即寫了一封備細信函,連小姐的信一并封固,差了一個誠實差役,重賞了盤費,命他沿途打聽迎了上去。

    一直迎至直隸交界,諒必遇着,一路須要小心,不可遺失了書信。

    差役答應,領了信函,包裹了堅固,要了塘馬,一路趕棧往京師大路上來迎屈生,這且慢表。

     這裡吳公寫好乞假修墓的折子,裝入折匣星夜飛遞。

    那消半月,折已到京,由通政司挂号交奏事處呈遞。

    天子看了奏章,是離家日久,墳茔失于修理,家無親丁,乞恩賞假,暫行回籍修墓雲雲。

    當即批準吳守義,著賞假三月回籍修墓。

    四川巡撫著藩司王允公暫行護理,欽此。

    批折馳回,半月已到,吳公接了批折,蒙恩賞假三月。

     那時已是八月初間,吳公早已将署内一切衣物等件疏拾妥當,箱籠都捆好。

    随擇日先将巡撫印信交與藩司,命人雇好轎馬人夫,接小姐婆媳來一同動身。

    先期三日,命小姐同婆婆去祖墳上祭,當面托付看墳之人照應墳茔。

     看墳人李姓老翁,年已六旬外,開言道:“老太太少太太止管放心,我家數蒙府上恩待,白種數十畝餘地,從未收過租。

    我一家感激非自今日始也。

    看守墳墓分内之事,敢不盡心!” 小姐交待已畢,随同婆婆回衙。

    南門外住房托了房客李姓老婆婆便管收租。

    此時兩家行李都已料理好了,正等動身上路。

    再說那四川省城内大小官員與紳襟士庶,起初止知吳公不過乞假回家修墓,不久即回旋。

    聞家人們說起是棄官還裡,此後不複出山,大家追念吳公在川三載有餘,愛軍憫人,待屬員有禮,寬而不苛;待士子有恩,謙而不滿。

    持身清正,辦事精明,于是做萬民表、萬民傘,送德政匾者不計其數。

    吳公辭之不獲,止得收下。

    擇于八月十八日起身。

     臨期先是夫人小姐屈太夫人三乘轎子在前,後面有小轎數乘,是些仆婦使女。

    出了四川省北門,往西安大道進發。

    吳公動身,有兩司首道首府縣五營來轅叩送,複在城外十裡亭設筵餞送,一路上百姓擺設香案,焚香恭送,街上擺滿,接連不斷。

    吳公十分過意不去,命人辭謝,全不肯聽,無奈止好聽之。

     到得城門口,有紳士送。

    把酒三杯,依依不舍。

    十裡亭有文武官員送,斟酒讓坐。

    吳公立飲了三杯,打恭告辭。

    一路上百姓惜别有聲,直到三十裡外,方無人送。

     是日住宿,首站新都縣。

     說書的且住,那吳公乞假,何以屈生尚未出都,全然不知,這是何故?不知明朝制度,凡外省有折子到京,都是批折為憑,不明發上谕,除是升遷調缺放外任才見上谕。

    吳公奏折由内廷批發,無人知曉,所以屈生競茫然也。

    閑言少叙,書歸正傳。

     到了傍晚,吳公到新都縣城外,當有新都縣知縣與把總學師出城迎接進城,歸公館中,官眷早已到了多時。

    知縣令人辦差,十分豐盛。

    知縣各官禀見,吳公概辭而不見,次日一早動身。

     要知幾時回到西安,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