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放春榜師魯成名 谒座主相國叙舊

關燈
連稱僥幸。

    口中如此說,舉杯飲酒,真覺反咽不下去。

    忙命下人納飯來。

    吃用完飯後,又命人去打探張陸仇三人中否。

    家人去了一會來覆命說,三人并不見報,等看了榜方才知道中否。

     當夜程公寫信與同鄉中房官打聽自己房師并屈生房師,令下人将此信明日清晨送去,要等回信,下人答應接信而去。

    這一夜朱公父子與夫人心中十分喜歡,安寝熟睡。

    惟有程屈二人竟弄的心中七上八下,反睡不着。

    天明方才略睡了片時,當即起來,下人送進題名錄,刻字鋪已來送同年錄,有人來道喜,紛紛嚷嚷鬧個不休。

     同鄉中分房者已有回信,閱之已知程公系第七房董翰林振邦所薦,屈生是第九房庶子管公映輝所薦。

    董山東人,管江蘇人。

    閱同年錄與題名錄,張生中在一百九十二名,陸仇皆落第。

    是科共中二百三十一名進士,會元蕭普,湖北人。

     朱公出來問了房師姓名,向屈生道:“管庶子是老朽年侄,其父與我同年,官山右太守。

    此公學問素優,眼力果然不錯。

    賢甥婿飯後即可往谒,此人住處相去不遠,下人知道,快些預備名帖,尊意拟送多少贽見,說明老朽代為封好。

    ”屈生道:“這些使用嶽父早已替甥婿算計好的了,都交與王升有賬,隻須問王升就知,不敢再勞姨丈大人費心。

    大約房師八金,座主四金,不豐不啬,姨丈以為何如?” 朱公道:“正與老朽意見相同,座主明後日再見也不算遲。

    ” 屈生答應是,一面到房中寫門生紅帖,一面教王升來,要銀子封贽見。

    王升自得報後早已取了銀子,稱好四分,八兩一封,四兩三封,交與屈生一一封好,裝入封袋黏貼紅簽,又封了門敬每處三分,各四錢銀一分。

    那程公有朱公先送出賀儀二十四金,程公自去料理,系送房師六金,座主二金。

    程公是寒士,力量止此,非吝啬也。

     朱公吩咐快擺飯,一會飯齊,程屈入座吃完了飯,雇好了車,衣冠整齊,攜帶紅氈,将贽見名帖安放車上。

    程公先行,因房師在内城住,路遠故也。

     屈生冠戴整齊,先入内與朱公夫婦磕頭,老夫婦順便道喜,兩公子道喜,還有大少奶奶亦出來道喜,随後合宅男女仆人道喜。

    屈生于是登車往見房師,管公住孫公園甚近。

    到了門口屈生下車,手執紅單帖,王升執拜匣,來到門房,口稱接帖。

    門上出來,知是新中門生,接過贽見門單紅包帖,讓屈生進門房坐下,門上忙入内禀知主人。

    管公見是房首門生,吩咐請會。

    門上出來引屈生到大廳,管公出見。

    屈生上前行禮畢,管公讓坐,師生細談衷曲。

    見其英年聯捷,甚喜。

    問平素書法善否,屈生道:“容明後日寫卷求誨。

    ”談了半個時辰才别。

     次日往見座主,先順路往谒楊黃二公,皆不值,留下贽見名帖,遂往谒李太師,恰好在家,于是進見。

    太師問其家世,屈生回禀,太師道:“先君子曾任成都守,彼時仆年尚幼,延請屈老先生教讀三年,屈先生單名昆,字玉珊,是同族否?”屈生道:“此門生先祖也。

    ” 太師大喜道:“你我師弟淵源,不自今日始也。

    兩世交情,非他人可比。

    賢契此後盡管常來,不用客氣。

    有欲效綿薄處,老夫必盡推挽之力以報師門。

    ” 又問起景況,屈生細陳婚于吳公,蒙其周恤成婚,未彌月即入都會試,此次不知能得京職否,如能館選或得部曹,秋冬間拟告假回川省親,明後年意欲接眷來京,以便迎養。

     太師道:“吳中丞老夫不甚熟識,其人竟能以愛女妻寒士,雖曰愛才,其識見良足多也。

    賢契有此泰山之靠,還愁甚麼!在京住在何處?” 屈生又禀明朱公是内戚,相待甚厚,住在朱宅。

    太師道:“好極了,璧齋與老夫莫逆,又是同門,今為賢契長親,都是龍華一會人了。

    覆試與殿試,工夫止有這幾日,快好好用心寫字,但願得鼎甲,也好替吳公增光,俾聞者興起,肯提拔寒士耳。

    ” 要知殿試屈生得入詞林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