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寫家書寄呈文字 遊古寺雅賦詩歌

關燈
,仇陸則恐難出房。

    屈生将文章謄真請朱公評閱,朱公批雲:“興高采烈,天骨開張,有目共賞,必售無疑。

    ”屈生又錄二分送呈鄉試兩位座師,批語都許以必中。

     屈生于是寫下家書寄川,禀告老母與丈人,并把三篇文章鈔錄一并寄去,又寫了一封信與吳小姐,又寫一信與青陽宮道士,托其打聽夏先生消息。

    屈生寫好了信封後命王升交信局寄川,這且不表。

     再說那朱公又另擇日設席,與程公屈生及張陸仇接場,暢聚了一日。

    那屈生的座師盛蔡二公亦下帖邀屈生飲酒。

    屈生兩家皆到,領了筵席,還有同鄉請,同年請,連日應接不暇。

    鬧了七八天方清閑無事。

    屈生忙用心寫字,習學對策殿試的工夫,一連五日不出門。

     那日恰是朱大公子生日,乃四月初二日也。

    早間屈生入内給朱公夫婦道喜,與公子拜壽,吃過了早面,天氣晴明,大公子向屈生道:“今日天色甚好,弟意欲請姊丈同往城外天甯寺去看花,不知有此興緻否?” 屈生道:“愚兄甚願奉陪,但不知老弟台去遊寺,姨丈不見怪否?” 大公子道:“容弟禀明何如?” 屈生道:“那就放心遊玩了。

    ” 大公子遂入内禀明父母,說同屈生及兄弟三人往天甯寺遊玩請示。

    朱公夫婦點頭應允,吩咐下人跟随,套車二輛,再套車一輛,各坐一車,随帶香資給那和尚。

     夫人道:“那寺中譬如叫他預備素面,立刻能辦否?” 家人禀道:“可以立辦,不過要給他下上多些錢。

    ”夫人道:“既如此,何不多帶了錢去,你們就叫他備面,下晚吃了面回來,省得饑餓。

    ”大公子與家人答應是,随在賬房中支取了銀錢,将車雇好,大公子、二公子、屈生三人一齊登車,往城外而去。

    不多時已到天甯寺,下車入廟,家人通知僧人,叫他預備素面素菜美酒,下晚吃了進城。

    僧人答應,趕緊安排,那寺裡專靠應酬,廚役一切甚是方便,一桌素菜更覺容易。

    當下廚役備菜,不表。

     再說屈生與朱家弟兄入廟到處遊玩,先到大殿瞻仰佛像,後至方丈谒見老僧,再往花園中看花,每逢樓閣亭榭,都進去瞻眺。

    來至一處名大觀樓,對面堆了些石山。

    種些個花草,頗有清幽之境。

    看那四壁上貼着許多箋紙,乃遊人留題詩句也。

    屈生與兩公子逐一看去,有詩句甚佳者,亦有平淡無奇者,更有一二首鄙俚不成詩者。

     屈生看罷尚未開言,那朱大公子道:“久仰姊丈詩才美富,今日到此何妨一吐珠玉,留題佳章,俾兄弟二人得以佩誦,一開茅塞?” 屈生道:“愚兄題詩不難,但恐無驚人之句,形諸筆墨,徒贻笑于大方,反不如不作詩,藏拙之為得計也。

    ” 兩公子道:“姊丈何太謙?今日務要請教的。

    ”忙喚家人去借筆硯,可有箋紙要幾張一并取來。

    家人尊命去了,即刻回來說:“紙墨筆硯都有了,快請屈姑爺題詩罷。

    那老和尚一會還要來念詩呢。

    ” 屈生見兩公子一定要詩,無奈隻得執筆在手,鋪下了紙,先寫題目道:“清和上浣偕朱氏昆玉遊天甯寺題壁”,詩曰: 勝地先從佛地尋,相傳古寺此登臨。

     塵飛不到疑仙境,俗可全忘聽梵音。

     喬木森森培處久,山林曲曲望中深。

     養生還卧階前鹿,方寸偏饒濟物心。

     青松翠竹兩交柯,繞樹盤根畫茑蘿。

     犬解迎人馴不吠,鳥知留客語偏多。

     拈花古佛依稀笑,題壁新詩仔細看。

     我是東塗西抹慣,昂頭天外發狂歌。

     題罷了詩,兩公子念了一遍,屈生道:“此是鄙俚之句,留之恐贻人笑。

    ” 朱大公子道:“請寫弟之下款,若有人笑,笑弟可也。

    ” 屈生依言,下款落了個甘州朱良佐留句。

    于是命下人貼了壁上。

     少頃素席,三人入座,談談說說暢飲了一個時辰方散。

    那屈生專等放榜。

     要知屈生中式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