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寫家書寄呈文字 遊古寺雅賦詩歌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是科皇上欽派太師李錫九為正考官,命左都禦史楊永芳、吏部左侍郎黃天爵為副考官,命翰林院侍讀方從哲等為同考官,于初六日入闱,各省舉人于初八日進場。
程公屈生及張陸仇等五人入場,各分東西,坐号大家不知,隻好一人在矮屋中靜坐養神,晚飯後歸寝,睡至三更醒來,題目已下。
首題是:“為人臣止于敬”,次題是:“及其使人也器之”,三題是:“天下之民舉安”,詩題是:“仙露明珠”得方字。
屈生接了題目,振作精神,先将書理細味,然後再想意思,奮筆直書,不過一時,首藝已脫稿。
從新打磨細改,續作二三藝,文到妙來無過熟,屈生文章純熟,果是錦繡珠玑。
作完文後作詩八韻,詩聲調铿锵,無疵可摘。
屈生作罷文詩,改了又改,斟酌到盡善盡美,方才謄真,出場時已下午時候。
到得小寓中,那朱公父子已在寓中恭候。
屈生忙上前打恭稱謝:“勞動遠來,于心殊抱不安。
” 朱公道:“老朽此來不專為賢甥婿也,還有程老夫子與三個門生。
” 屈生道:“雖如此說,究竟一半為甥婿,焉敢不言謝也?” 朱公道:“文章如何得意?可将文稿取出,老朽先睹為快。
” 屈生乃向懷中取出文稿,幸不潦草,朱公接過細看,三篇都看畢,面帶歡容向屈生道:“恭喜恭喜,必中無疑,可決不出前五名。
”屈生遜謝。
不過片刻之間,程張亦出場。
朱公上前稱賀,要看文稿。
程公即向卷袋中取出遞于朱公,屈生忙站立在旁同看,隻有首藝與詩,朱屈二人看罷,贊不絕口,共道:“定然是會元。
” 又向張生要文稿,張生道:“原稿不清楚,恐老師看不出,容門生謄真再呈鈞誨。
” 程公向屈生要文稿,朱公遞與程與張同看,看完後程拍手雲:“勝我百倍,定居龍頭。
慚愧我附骥尾而已,到底英雄出少年,今始信其言也。
” 屈生謙讓道:“晚生不過完卷而已,不足言文。
如先生大作,方稱得起元著超超,令人一讀一擊節。
此文一出,堪為後學津梁矣。
” 程公大笑道:“屈老先生言太重了!愚弟乃驽鈍老馬,勉受鞭策,但求不失墜傾倒已足矣,焉敢與閣下上驷騰骧,千裡并駕哉!” 朱公道:“彼此都不必謙恭,據弟看來,總而言之并皆佳妙,俱是榜上人。
齊驅并駕無分高下,一定作同年也。
” 随後陸仇出場,也不肯取文稿給人看,一口同音說容謄真後再呈老師誨政。
當夜朱公命二子在城中小寓内住宿,好在席間勸飲,朱公不能相陪,告别出城回家。
兩公子遂命下人擺上酒肴,七人入坐暢飲。
席間程屈向陸張仇三人要文字看,三人抵死不肯,都說是文章作壞無興緻,二三場止好完卷而已,決不敢望榜上有名也。
程公聽他三人一樣說話,不覺心中不快,于是正色向張陸仇三人道:“三位老先生既然肯俯就下交,忝同小寓,是不以外人待我也。
何以元作秘而不宣,豈以我等為門外漢,不屑以佳文示我乎?豈有此理!” 張生見程公怒容滿面,無奈止得向考籃中取出文章稿子遞與程公說:“看是請老先生看了,但求勿向敝老師說知,恐老師聞之生氣。
實在晚生文章太不堪,見不得人,不信一看即知,非客氣虛言也。
” 程公無言,先接過文稿與屈生互觀,那稿子也還清楚,并無看不出的字。
看完了三藝一詩,程公大聲嚷道:“很好的文章,極合作法,詩句尤佳,怎麼說不好,怕老師生氣?老先生你太過于自謙了,此文一定中的。
” 又向二人索取文稿,陸仇二人隻得也将文稿進上。
看後程公都說可中,三子中張生之文最佳,中的必高。
話休煩叙,次日進二場,十四日又進三場,考畢屈程回至朱宅,張陸等仍回會館,專等放榜好音。
那張陸仇出場後過了三日,将文章恭恭楷楷的謄出送呈朱公評閱,朱公看了一遍甚不滿意,僅許張生一人可望
程公屈生及張陸仇等五人入場,各分東西,坐号大家不知,隻好一人在矮屋中靜坐養神,晚飯後歸寝,睡至三更醒來,題目已下。
首題是:“為人臣止于敬”,次題是:“及其使人也器之”,三題是:“天下之民舉安”,詩題是:“仙露明珠”得方字。
屈生接了題目,振作精神,先将書理細味,然後再想意思,奮筆直書,不過一時,首藝已脫稿。
從新打磨細改,續作二三藝,文到妙來無過熟,屈生文章純熟,果是錦繡珠玑。
作完文後作詩八韻,詩聲調铿锵,無疵可摘。
屈生作罷文詩,改了又改,斟酌到盡善盡美,方才謄真,出場時已下午時候。
到得小寓中,那朱公父子已在寓中恭候。
屈生忙上前打恭稱謝:“勞動遠來,于心殊抱不安。
” 朱公道:“老朽此來不專為賢甥婿也,還有程老夫子與三個門生。
” 屈生道:“雖如此說,究竟一半為甥婿,焉敢不言謝也?” 朱公道:“文章如何得意?可将文稿取出,老朽先睹為快。
” 屈生乃向懷中取出文稿,幸不潦草,朱公接過細看,三篇都看畢,面帶歡容向屈生道:“恭喜恭喜,必中無疑,可決不出前五名。
”屈生遜謝。
不過片刻之間,程張亦出場。
朱公上前稱賀,要看文稿。
程公即向卷袋中取出遞于朱公,屈生忙站立在旁同看,隻有首藝與詩,朱屈二人看罷,贊不絕口,共道:“定然是會元。
” 又向張生要文稿,張生道:“原稿不清楚,恐老師看不出,容門生謄真再呈鈞誨。
” 程公向屈生要文稿,朱公遞與程與張同看,看完後程拍手雲:“勝我百倍,定居龍頭。
慚愧我附骥尾而已,到底英雄出少年,今始信其言也。
” 屈生謙讓道:“晚生不過完卷而已,不足言文。
如先生大作,方稱得起元著超超,令人一讀一擊節。
此文一出,堪為後學津梁矣。
” 程公大笑道:“屈老先生言太重了!愚弟乃驽鈍老馬,勉受鞭策,但求不失墜傾倒已足矣,焉敢與閣下上驷騰骧,千裡并駕哉!” 朱公道:“彼此都不必謙恭,據弟看來,總而言之并皆佳妙,俱是榜上人。
齊驅并駕無分高下,一定作同年也。
” 随後陸仇出場,也不肯取文稿給人看,一口同音說容謄真後再呈老師誨政。
當夜朱公命二子在城中小寓内住宿,好在席間勸飲,朱公不能相陪,告别出城回家。
兩公子遂命下人擺上酒肴,七人入坐暢飲。
席間程屈向陸張仇三人要文字看,三人抵死不肯,都說是文章作壞無興緻,二三場止好完卷而已,決不敢望榜上有名也。
程公聽他三人一樣說話,不覺心中不快,于是正色向張陸仇三人道:“三位老先生既然肯俯就下交,忝同小寓,是不以外人待我也。
何以元作秘而不宣,豈以我等為門外漢,不屑以佳文示我乎?豈有此理!” 張生見程公怒容滿面,無奈止得向考籃中取出文章稿子遞與程公說:“看是請老先生看了,但求勿向敝老師說知,恐老師聞之生氣。
實在晚生文章太不堪,見不得人,不信一看即知,非客氣虛言也。
” 程公無言,先接過文稿與屈生互觀,那稿子也還清楚,并無看不出的字。
看完了三藝一詩,程公大聲嚷道:“很好的文章,極合作法,詩句尤佳,怎麼說不好,怕老師生氣?老先生你太過于自謙了,此文一定中的。
” 又向二人索取文稿,陸仇二人隻得也将文稿進上。
看後程公都說可中,三子中張生之文最佳,中的必高。
話休煩叙,次日進二場,十四日又進三場,考畢屈程回至朱宅,張陸等仍回會館,專等放榜好音。
那張陸仇出場後過了三日,将文章恭恭楷楷的謄出送呈朱公評閱,朱公看了一遍甚不滿意,僅許張生一人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