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屈孝廉複試首選 李太師入朝承恩

關燈
話說屈生自到朱宅中住下,暇時與兩位公子講究詩文,用心指點,不過幾日工夫,兩公子頓覺文思大進。

    光陰易過,已到仲春,各省舉人俱已到京,皇上乃下旨,意于二月二十三日在貢院複試各省新科舉人。

    如因路遠風雨阻滞來遲,不及赴試者,加恩于二十六日在華蓋殿再補試一場,以示體恤。

    那複試閱卷大臣欽派李太師錫九居首,還有一二大臣共事。

    李太師是河南人,曾任華蓋殿大學士,因丁憂回籍,現已服滿,有旨宣召入朝,仍居原官。

     此次特派複試閱卷太師先期一日入貢院,各省舉人于二十三日黎明進場。

    屈生随衆入場,題目下來,用心作文,交卷甚早。

    試畢閱卷大臣将試卷評定甲乙,分作三等,一等取中五十七名,二等二百四十三名,三等三百三十六名,又有四等五名,不列等三名。

    李太師複命,奏請照部章一二三等若幹名,拟請準其一體會試,列入四等之五名,罰停會試;三科不列等三名,斥革舉人,奉旨依議再說。

     屈生複試取中第一名報來,朱公大喜,賀屈生道:“賢甥婿複試冠軍,春闱定居榜首,何愁不得鼎甲?” 屈生謙遜,連稱:“僥幸。

    ”于是在書房養息精神,以待會試,按下不表。

     且說李太師上朝,天子召見,詢問此次複試卷列入四等與不列等之卷系出何省,文理如此荒謬,何以幸中?試官未免閱卷草率,兼恐有搶替錄舊之弊,須徹底追究。

    李太師面奏道:“此次列入四等五名文理尚屬通順,因詩中有失黏字,所以列入四等,照例罰停會試三科。

    至不列等之三名,實因年高,又是邊省之人,一七十三歲廣西人,一八十一歲貴州人,一九十二歲雲南人,年紀衰老,無怪如此,部議已斥革舉人。

    隻此,雖試臣當初取中,錯誤難辭其咎,還求皇上天恩寬免處分。

    ”皇上聞言點頭應允。

     列公!那李太師為人最是忠厚,少年科甲,蒙先帝特達之知,命充太子師傅。

    及今上登極,不次超遷,升為首相加太師銜,真是谏行言聽,君臣同心。

    那太師每以盈滿為懼,兢兢業業,不敢驕傲。

    凡遇召對必替人周旋,扶持善類,是一代賢相也。

     閑言少叙,再說朱公因自己西席程公亦要會試,添上屈生,又有三個門生來見。

    是從前做主考學台時取中之人,此番不如請來一同餞場。

    主意已定,遂命人安排酒席,設擺在花匿中廳松樓下,訂期三月三日巳刻入座,親身面請程屈二人,又寫說帖去。

    三個門生一姓張,名金聲;一姓陸,名養和;一姓仇,名恩培。

    一江蘇人,二湖南人,年齒均在四旬以外。

     是日清晨朱公起來,候至巳初,三個門生已到,朱公出見,略坐片刻,即讓至園中,命人去請了程屈二人來。

    五人相見,不過各通名姓,彼此說些客套話,各人謙讓而已。

     朱公乃對三個門生道:“這屈慕曾是老朽舍甥婿,去年新貢,四川人,今日相聚,下月即是同年也。

    ” 五人聞言,同聲答道:“但願能如公言,我等之幸也。

    ” 朱公乃定席安坐,請程老夫子首坐,張次之,陸、仇又次之,屈生以親故居五坐,朱公主位相陪。

    斟上酒來,大家暢飲。

    席間談些各省風景人情。

     飲至半酣,程公道:“今日蒙主人盛情,必須盡量而飲,何不行一酒令,諸公以為何如?” 朱公聞言,先說道:“如此妙極的了,就請先生出令。

    ” 程公道:“何不飛觞,以五子登科四字飛,飛每字,飛六字,按次序數之字,到何人接飲一杯接飛,此令好否?” 朱公道:“好得很,先請飛五字。

    ” 程公向衆人道:“如此有僭了。

    ”遂說道:“不拘四書五經,詩賦古文皆可,我先說四書罷。

    舜有臣。

    ”五人接字數去,該仇生飲。

     仇生飲幹,接說雲:“有友五人焉。

    ”數去恰輪朱公飲。

     朱公滿飲一杯,說道:“不能正五音。

    ”挨數應陸飲。

     陸生飲了酒,說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