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下層
關燈
小
中
大
【天緣奇遇】
祁羽狄,字子,吳中傑士也。
美姿容,性聰敏,八歲能屬文,十歲識詩律,弱冠時每以李白自期,落落不與俗輩伍,獨有志于翰林。
每歎曰:&ldquo烏台青瑣,豈若金馬玉堂耶!&rdquo下筆有千言,不待思索。
詩歌詞賦,奇妙絕倒。
且善鐘王書法,又粗知丹青。
時人目為才子,多欲以女妻之,皆不應。
其姑适廉尚,督府參軍也。
姑早亡,繼岑氏,生三女,皆殊色。
長曰玉勝,次曰麗貞,三曰毓秀,随父任所,皆未适人。
尚以衰老,乞骸骨歸。
時生以父愛,家居寂寥,郁郁不快。
或散步尋詩,寄身林壑,或操舟訪隐,傍水徘徊。
一日,與蒼頭溜兒入市,見一婦人,年二十餘,修容雅淡,清芬逼人,立疏簾下,以目凝觑生。
生動心,密訪之,乃吳氏,名妙娘,頗有外遇。
生命溜兒取金鳳钗二股,托其鄰妪饋之,妙娘有難色。
妪利生之謝,固強之。
妙娘曰:&ldquo妾觑此郎果妙人也。
但吾夫甚嚴,今幸少出,但一宿則可,久寓此,不宜也。
&rdquo生聞之,即潛入,相持甚歡,極盡款曲。
即枕上吟曰: 深深簾下偶相逢,轉眼相思一夜通。
春色滿衾香力倦,瘦容應怯五更風。
妙娘曰:&ldquo妾亦粗知文墨,敢以吳歌和之。
&rdquo 别郎何日再相逢,有時常寄便時風。
一夜恩情深似海,隻恐巫山路不通。
歌罷,天色将曙,聞外叩門聲急。
妙娘曰:&ldquo吾夫回矣。
&rdquo與生急擁衣而起,開後門,求庇于鄰人陸用。
用素與妙娘厚,遂匿之。
用之妻,周氏也,小字山茶,見生豐采,欲私之,生應命焉。
茶曰:&ldquo吾主母徐氏新寡,體态雅媚,殊似玉人,坐卧一小樓。
焚香禮佛,守法甚嚴,但臨風對月,多有怨态,知其心未灰也。
妾以計使君亂之,可以盡得其私蓄。
&rdquo生謝曰:&ldquo亂人之守,不仁;冀人之财,不義;本以脫難而又欲蹈險,不智。
卿之雅情,心領而已。
&rdquo言未畢,一少女馳至,年十三四,粉黛輕盈,連聲呼茶。
見生在,即避入。
生問:&ldquo此女何人?&rdquo茶曰:&ldquo主母之女文娥也。
&rdquo生曰:&ldquo納聘否?&rdquo曰:&ldquo未也。
&rdquo 文娥入,以生達其母。
母即自來呼之,且自窗外窺生。
見生與茶狎戲,風緻飄然,密呼茶,問曰:&ldquo此人何來?&rdquo茶欲動之,乃乘機應曰:&ldquo此吳妙娘心上人也。
今礙有夫在,少候于此。
&rdquo徐氏停眸不言久之。
茶複曰:&ldquo此人旖旎灑落,玉琢情懷,窮古絕今,世不多見。
&rdquo徐氏佯怒曰:&ldquo汝與此人素無一面,便與亵狎,外人知之,豈不遺累于我!&rdquo山茶亦佯作愠狀,對曰:&ldquo妾但不敢言耳。
言之,恐主母見罪。
&rdquo徐氏诘其故。
山茶曰:&ldquo此人近喪偶,雲主母約彼前來偕老。
&rdquo徐母驚曰:&ldquo此言何來?&rdquo茶曰:&ldquo彼言之,妾信之。
不然則主公所遺玉扇墜,何由至彼手乎?&rdquo徐氏即探衣笥中,果失不見,徘徊無聊又久之。
山茶知其意,即報生曰:&ldquo娘子多上複:謹持玉扇墜一事,約君少叙,如不棄,當酬以百金。
&rdquo生揣:&ldquo事由于彼,非我之罪也。
&rdquo乃許之。
蓋徐氏三日前理衣匣,偶遺扇墜于外,為山茶所獲,至是,即以此兩下激成,欲俟其處久而執之,以為挾許之計耳。
近晚,生登樓,與徐氏通焉。
缱绻後,徐氏問曰:&ldquo扇墜從何來?&rdquo生曰:&ldquo卿之所賜,何佯問也?&rdquo徐氏曰:&ldquo妾未嘗贈君,适山茶謂君從外得者,妾以為然,故與君一叙。
今乃知山茶計也。
&rdquo徐氏悔不及,明早果以百金贈生行。
生留一詞以别之,名《惜分飛》: 乘醉蜂迷莺不語,隻是妙娘為主。
玉墜憑誰取?又成紅葉偕鴛侶。
兩地風流知幾許,自喜連遭奇遇。
愁對傷處,何時得共枕,重相叙。
徐氏恨山茶賣己,每以事讓之。
茶不能堪。
遂發其私。
徐氏無子而富,族中急嗣,因山茶實其奸,鳴之于官。
受官嗣者賄,竟枉法成案。
徐氏以淫逐出,文娥以奸生女官賣。
徐氏恥而自缢。
生聞之,不勝傷痛,作挽歌以吊之曰: 胡天不德兮,殲我淑人。
情輕一死兮,我重千金。
花殘月缺兮,玉碎珠沉。
俾生長夜兮,夢斷芳春。
遭此仇兮,何所伸?欲排雲前代訴兮,奈力寡而未能。
心耿耿兮思素思,神恍惚兮懷素情。
淚潸潸兮滴翠巾,愁郁郁兮欲斷魂。
千回萬轉兮,痛我芳靈。
靈其有知兮,鑒我微忱! 生且泣且歌,不勝哽咽,乃散步林外,少放悶懷。
不意新月印溪,晴煙散野,泉聲應谷,樹影墜地,生乃還步,踽踽獨行,凄慘愈切。
忽聞後有環聲,生回顧,見一女子冉冉而來。
後随有女童,一掌扇,一執巾。
生以為良家子也,意欲趨避。
乃遙呼曰:&ldquo祁生何為避耶?&rdquo生疑為姻戚,進步迎揖。
然芳容奇冶,光彩襲人。
生驚訝,未遑啟問,女即曰:&ldquo妾玉香仙子也。
朝遊蓬島,暮歸廣寒,拂扇則風行千裡,揮巾則雲幔九霄,非俗女也。
因與君有塵緣,到此一相會也。
&rdquo生聞其言,疑為鬼魅,不敢近,但唯唯求退而已。
女笑曰:&ldquo妾乃不如徐氏耶?君子日後奇遇甚多,徐氏不足惜也。
&rdquo即攜生手,同還生家。
生聞其香氣清淑,愛其纖指溫潤,亦不甚怪。
然而夜深人靜,重門自開,燈滅簾垂,明輝滿室,生雖疑,不能卻矣。
與之共枕,頗覺綢缪。
至五更,二女童報曰:&ldquo紫微登垣,壬申候駕。
&rdquo女即整衣而起,與生别曰:&ldquo後六十年,君之姻緣完聚,富貴雙全,妾複來,與君同歸仙府矣。
贈玉簪一根,叩之,則有厄即解;小詩一首,讀之,則終身可知。
&rdquo言畢,淩空而去。
生望之,但見雲霓五彩,鸾鶴翩翔,生始信其為仙也。
即視其詩,乃五言一律: 君是百花魁,相逢玉鏡台。
芳春随處合,夤夜幾番災。
龍府生佳配,天朝賜妙才。
功名還壽考,九九妾重來。
生與玉香方合,精采倍常,穎悟頓速,衣服枕席,異香郁然。
人皆疑其變格,而不知其所自也。
時廉參軍緻政歸,泊船河下,聞文娥官賣,即以金償官,買與次女麗貞為婢。
是日,生至講堂,适聞廉歸,驚曰:&ldquo此吾至親,别十年矣。
&rdquo即趨谒。
廉聞生至,急請入,各以久疏慰問。
廉尚曰:&ldquo尊翁捐館,幸有子在。
況子,英發士也,但願早遂青雲,以慰尊翁之志。
&rdquo生謙謝久之。
廉呼岑氏出,且曰:&ldquo祁三哥在此,非外人也。
&rdquo岑氏謂三女曰:&ldquo三哥有兄弟情,可随我見之。
&rdquo惟麗貞辭以&ldquo曉起采茉莉花冒風,不快&rdquo。
岑氏與玉勝、毓秀出見。
生拜問起居,禮貌修整。
岑見生閑雅,念:&ldquo得婿若此人,吾女何恨?&rdquo而勝與秀亦熟視生。
生目玉勝妝豔,毓秀豐美,亦覺戚戚焉。
廉問:&ldquo麗貞何在?&rdquo岑曰:&ldquo不快。
&rdquo廉曰:&ldquo一别十年,今各長成,甯不一識面耶?&rdquo命侍女素蘭催之,不至。
再命東兒讓之,麗貞不得已,斂發而出。
見雲鬓半蓬,玉容萬媚,金蓮窄窄,睡态遲遲。
生立俟之,自遠而近,停眸一觑,魂魄蕩然。
相揖後,以序坐。
岑以家事诘生,生心已屬麗貞,惟唯唯而已。
頃間,茶至。
捧茶者,文娥也。
生見文娥,文娥目生,兩相疑喜。
茶後,繼之以飯,岑與三女皆在座。
岑曰:&ldquo三哥不棄,肯時來一顧乎?&rdquo廉曰:&ldquo吾欲以家事托子,子甯即去耶?&rdquo三婦皆贊之。
而麗貞又曰:&ldquo三哥倘以家遠不便,凡有所需,一切取之于妹。
&rdquo生以麗貞之言,深為有情,即以久住許之。
是夕,寄宿東樓。
生開窗對月,惆怅無聊,乃浩歌一絕以自遣雲: 天上無心月色明,人間有意美人聲。
所需一切皆相取,欲取些兒枕上情。
生所歌,蓋思麗貞&ldquo一切取于妹&rdquo之言也。
歌罷,見壁間有琴,取而撫之。
作司馬相如《鳳求凰》之曲。
不意風順簾間,樓高夜迥,而琴聲已凄然入麗貞耳矣。
麗貞心動,時姊妹皆睡熟,乃密呼小卿,私饋生苦茶。
生無聊間,見小卿至,知麗貞之情,狂喜不勝,不能自制,竟挽小卿之裙,戲曰:&ldquo客中人浼汝解懷,即當厚謝。
&rdquo小卿力拒,不能脫,欲出聲,又恐累麗貞;久之,小卿知不可解,乃問曰:&ldquo小姐輩侍妾多矣,倘見愛,惟君所欲。
&rdquo生亦知小卿執意,乃問之曰:&ldquo必得桂紅,方可贖汝。
&rdquo桂紅,乃玉勝婢。
小卿曰:&ldquo桂紅為勝姐責遣,獨宿于迎翠軒,咫尺可得。
&rdquo 生與小卿,挽頸而行,果一女睡軒下。
生以為桂紅矣。
舍小卿而就之,乃驚醒。
非桂紅,乃素蘭也。
蘭在諸婢中最年長,玉勝命掌繡工。
一婢拙于繡,遷怒于蘭,因而逐之,不容内寝,怨恨之态,形于夢寐間也。
見生至,怪而問曰:&ldquo君何以至此也?&rdquo生不答,但狎之。
蘭始亦推阻,既而歎曰:&ldquo勝姐已棄妾,妾尚何守!&rdquo遂納生。
生本亦風流有情,而蘭亦年長知味,鴛衾颠倒,不啻膠漆。
生密問曰:&ldquo麗貞如何?&rdquo蘭曰:&ldquo天上人也。
&rdquo曰:&ldquo可動乎?&rdquo曰:&ldquo讀書守禮,不可動也。
且君兄妹,何起此心?&rdquo生愧而抱曰:&ldquo對知心人不覺吐露心腹。
&rdquo既而問:&ldquo桂紅與誰同寝?&rdquo蘭曰:&ldquo桂紅,勝姐之愛婢也。
此人聰慧,與文娥同學筆硯,今君以情鈎之,亦可狎者。
&rdquo生喜,至天明就外,作一詞以紀其勝: 素蘭花,桂紅樹,迎翠軒中,錯被春留住。
乖巧小卿機不露,借風邀雨,脫殼金蟬去。
一杯茶,咫尺路,卻似羊腸,又把車輪誤。
且向桂花紅處吐,攀取高枝,再轉登雲步。
右調名《蘇幕遮》 生早與素蘭别時,天尚未明,遺汗巾一條,包玉扇墜并吊徐氏詞于一角。
小卿來喚素蘭,見而拾之,私示文娥曰:&ldquo此祁生物也。
&rdquo文娥觀詞,不覺淚下。
麗貞理妝,呼文娥代點鬓翠。
文娥至,則秋波紅暈,凄苦蹙容。
貞怪而問之。
娥不能隐,以實告曰:&ldquo吾母死,皆為祁生見妾曾甚意,妾為言此人無情,今見其吊母詞,始知鐘情于吾母,是以傷感不覺淚流。
&rdquo麗貞索詞觀之,歎曰:&ldquo真才子也。
&rdquo取筆批其稿尾曰: 措詞不繁,著意更切。
愁牽雲夢,宛然一段相思;筆弄風情,說盡百年長恨。
誠錦心繡口,可愛可欽;必金馬玉堂,斯人斯職。
然而月宮甚近,何無志于娥?乃與地府通忱,實有愧于才子。
其所批者,儆生銳志功名,弗勞他慮;即令文娥持送還生。
時廉有族中畢姻,夫婦皆往。
生見文娥獨來,攜而歎曰:&ldquo兒何以至此耶?&rdquo娥惟嗟歎,道其所以,乃出扇墜、吊詞還生。
生曰:&ldquo汝從何得之?&rdquo娥曰:&ldquo小卿自迎翠軒得之。
今麗貞姐使妾奉還。
&rdquo生且愧且謝。
既而,見所批,又驚又喜,歎曰:&ldquo世間有此女子,羞殺孫夫人、李易安、朱淑貞輩矣。
&rdquo讀至末句,歎曰:&ldquo吾妹真娥也。
仆豈無志耶!&rdquo因以末聯為有意于己,乃以白紗蘇合香囊上題詩一首,托文娥複之。
聊贈合香囊,殷勤謝贊揚。
吊詞知恨短,批稿辱情長。
愧我多春興,憐卿惜晚妝。
月宮雲路穩,願早伴霓裳。
麗貞見詩大怒,撻文娥;待父母歸,欲以此囊白之。
毓秀知之,恐玷閨教,使二親受氣,急令潘英報生。
時英年十七,亦老成矣,慮生激出他變,緩詞報曰:&ldquo秀姐知君有詩囊送人,甚是不足,乞入,親謝之。
&rdquo生笑曰:&ldquo秀妹年幼,亦知此味耶?&rdquo牽衣而入。
秀已待于中門,以故告生。
生驚曰:&ldquo何異所批!&rdquo秀曰:&ldquo彼儆君耳,非有私也。
&rdquo生茫然自失。
秀曰:&ldquo玉勝姐每愛兄,與妾道及,必緻嗟歎;今在西鶴樓,可同往問計。
&rdquo生含愧而進。
玉勝見生,遠迎,曰:&ldquo三哥為何至此?&rdquo秀顧生,笑曰:&ldquo欲坐登雲客,先為入幕賓矣。
&rdquo勝問其故。
秀曰:&ldquo兄有&lsquo月宮雲路穩,願早伴霓裳&rsquo之句,遺于麗貞姐。
貞姐怒,欲白于二親。
今奈之何?&rdquo玉勝笑曰:&ldquo妾謂兄君子人,乃落魄子耶?請暫憩此,妾當為兄解圍。
&rdquo即與秀往貞所。
貞方抱怒伏枕,勝徐問曰:&ldquo何清睡耶?&rdquo貞乃泣曰:&ldquo妹子年十七,未嘗一出閨門。
今受人淫詞,不死何為!&rdquo勝與秀皆曰:&ldquo詞今安在?&rdquo貞不知勝為生作說客,即袖中以詩囊卷出。
勝接手,即亂扯。
貞怒,起奪之,已碎矣。
貞益怒。
勝曰:&ldquo三哥,才子也。
妹欲敗其德,甯不自顧耶?&rdquo因舉手為麗貞簪花,低語曰:&ldquo三哥害羞,适欲自經。
送人性命,非細事也。
&rdquo貞始氣平。
勝乃回顧素蘭,曰:&ldquo可急報三哥,貞妹已受勸矣。
&rdquo 蘭往,見生徘徊獨立,而桂紅坐繡枕旁,亦不之顧,乃以勸貞事報生。
生喜而謝之。
蘭挽生,曰:&ldquo妾原謂此人不可動,君何不聽?&rdquo又背指紅,曰:&ldquo可動者,此也。
為君洗慚可乎?&rdquo生又謝之。
蘭附紅耳曰:&ldquo祁生反有意于子,今其慚忿時,少與款曲,何如?&rdquo桂紅張目一視而走。
蘭追執之,罵曰:&ldquo我教汝繡,汝不能,則累我。
我一言,即逆我。
汝前日将勝姐金钏失去,彼尚不知,汝逆我,我即告出,汝能安乎?若能依我,與祁生一會,即償前钏,不亦美乎?&rdquo桂紅低首無言,以指拂鬓而已。
蘭撫生背,曰:&ldquo君早為之,妾下樓為君伺察耳目。
&rdquo生抱紅于重茵上,逡巡畏縮,生勉強為之,不覺鬓翠斜欹。
蘭下樓,因中門上雙燕争巢堕地,進步觀之,不意勝、秀已至前矣。
蘭不得已,侍立在旁,尊勝、秀前行。
生聞梯上行聲,以為蘭也,尚摟紅睡;回顧視之,乃勝與秀。
生大慚。
勝大怒,即生前将紅重責,因抑生曰:&ldquo兄才露醜,今又若此,豈人心耶!&rdquo生措身無地,冒羞而出;無奈,乃為歸計。
明日,見廉夫婦,告曰:&ldquo久别舍下,即欲暫歸。
&rdquo廉夫婦固留之。
生固辭。
乃約曰:&ldquo子必欲歸,不也強矣。
待老夫賤旦,再勞枉顧,幸甚!&rdquo生謹領而别。
途中無聊,自述一首: 洛陽相府春如錦,亂束名花夜為枕。
弄琴招得小卿來,迎翠先同素蘭寝。
文娥痛而哭吊詞,麗貞題筆一贊之。
牽惹新魂發新句,轉眼生嗔欲白之。
絕處逢生得毓秀,恐玷閨門急相救。
潘英邀我中門待,西鶴樓前慚掩袖。
玉勝頻呼入幕賓,相迎一笑問郎因。
郎須少倚南樓坐,此去因先慰麗貞。
麗貞見妹歡情複,桂紅巧繡嬌如玉。
素蘭觀燕往中門,勝秀登樓皆受辱。
一場藉藉複一場,兩處相思兩斷腸。
春光漏盡歸途寂,何日同栖雙鳳凰? 麗貞小字阿鳳,故末句及之。
生去後,三女皆在百花亭看杜鵑,東兒報曰:&ldquo祁君去矣。
&rdquo勝與秀相對微笑,麗貞獨有憂色,停眸視花,籲歎良久,無非念生意也。
玉勝不知,問曰:&ldquo妹子尚恨祁生耶?祁生果薄幸,昨觸妹,又辱桂紅。
被污之女,不可近身,已托鄰母作媒出賣矣。
&rdquo貞曰:&ldquo彼辱妹,姊尚容之;彼辱婢,姊乃不容耶?&rdquo玉勝語塞。
蓋勝久欲私生,惟恐二妹忌之,又恨桂紅先接之也。
貞是夕憑欄對月,幽恨萬種,乃制一詞,名曰《阮郎歸》自訴念生之情,每歌一句,則長籲一聲。
文娥等侍側,皆為之唏噓。
聞郎去後淚先垂,愁雲欺瘦眉。
情深須用待
美姿容,性聰敏,八歲能屬文,十歲識詩律,弱冠時每以李白自期,落落不與俗輩伍,獨有志于翰林。
每歎曰:&ldquo烏台青瑣,豈若金馬玉堂耶!&rdquo下筆有千言,不待思索。
詩歌詞賦,奇妙絕倒。
且善鐘王書法,又粗知丹青。
時人目為才子,多欲以女妻之,皆不應。
其姑适廉尚,督府參軍也。
姑早亡,繼岑氏,生三女,皆殊色。
長曰玉勝,次曰麗貞,三曰毓秀,随父任所,皆未适人。
尚以衰老,乞骸骨歸。
時生以父愛,家居寂寥,郁郁不快。
或散步尋詩,寄身林壑,或操舟訪隐,傍水徘徊。
一日,與蒼頭溜兒入市,見一婦人,年二十餘,修容雅淡,清芬逼人,立疏簾下,以目凝觑生。
生動心,密訪之,乃吳氏,名妙娘,頗有外遇。
生命溜兒取金鳳钗二股,托其鄰妪饋之,妙娘有難色。
妪利生之謝,固強之。
妙娘曰:&ldquo妾觑此郎果妙人也。
但吾夫甚嚴,今幸少出,但一宿則可,久寓此,不宜也。
&rdquo生聞之,即潛入,相持甚歡,極盡款曲。
即枕上吟曰: 深深簾下偶相逢,轉眼相思一夜通。
春色滿衾香力倦,瘦容應怯五更風。
妙娘曰:&ldquo妾亦粗知文墨,敢以吳歌和之。
&rdquo 别郎何日再相逢,有時常寄便時風。
一夜恩情深似海,隻恐巫山路不通。
歌罷,天色将曙,聞外叩門聲急。
妙娘曰:&ldquo吾夫回矣。
&rdquo與生急擁衣而起,開後門,求庇于鄰人陸用。
用素與妙娘厚,遂匿之。
用之妻,周氏也,小字山茶,見生豐采,欲私之,生應命焉。
茶曰:&ldquo吾主母徐氏新寡,體态雅媚,殊似玉人,坐卧一小樓。
焚香禮佛,守法甚嚴,但臨風對月,多有怨态,知其心未灰也。
妾以計使君亂之,可以盡得其私蓄。
&rdquo生謝曰:&ldquo亂人之守,不仁;冀人之财,不義;本以脫難而又欲蹈險,不智。
卿之雅情,心領而已。
&rdquo言未畢,一少女馳至,年十三四,粉黛輕盈,連聲呼茶。
見生在,即避入。
生問:&ldquo此女何人?&rdquo茶曰:&ldquo主母之女文娥也。
&rdquo生曰:&ldquo納聘否?&rdquo曰:&ldquo未也。
&rdquo 文娥入,以生達其母。
母即自來呼之,且自窗外窺生。
見生與茶狎戲,風緻飄然,密呼茶,問曰:&ldquo此人何來?&rdquo茶欲動之,乃乘機應曰:&ldquo此吳妙娘心上人也。
今礙有夫在,少候于此。
&rdquo徐氏停眸不言久之。
茶複曰:&ldquo此人旖旎灑落,玉琢情懷,窮古絕今,世不多見。
&rdquo徐氏佯怒曰:&ldquo汝與此人素無一面,便與亵狎,外人知之,豈不遺累于我!&rdquo山茶亦佯作愠狀,對曰:&ldquo妾但不敢言耳。
言之,恐主母見罪。
&rdquo徐氏诘其故。
山茶曰:&ldquo此人近喪偶,雲主母約彼前來偕老。
&rdquo徐母驚曰:&ldquo此言何來?&rdquo茶曰:&ldquo彼言之,妾信之。
不然則主公所遺玉扇墜,何由至彼手乎?&rdquo徐氏即探衣笥中,果失不見,徘徊無聊又久之。
山茶知其意,即報生曰:&ldquo娘子多上複:謹持玉扇墜一事,約君少叙,如不棄,當酬以百金。
&rdquo生揣:&ldquo事由于彼,非我之罪也。
&rdquo乃許之。
蓋徐氏三日前理衣匣,偶遺扇墜于外,為山茶所獲,至是,即以此兩下激成,欲俟其處久而執之,以為挾許之計耳。
近晚,生登樓,與徐氏通焉。
缱绻後,徐氏問曰:&ldquo扇墜從何來?&rdquo生曰:&ldquo卿之所賜,何佯問也?&rdquo徐氏曰:&ldquo妾未嘗贈君,适山茶謂君從外得者,妾以為然,故與君一叙。
今乃知山茶計也。
&rdquo徐氏悔不及,明早果以百金贈生行。
生留一詞以别之,名《惜分飛》: 乘醉蜂迷莺不語,隻是妙娘為主。
玉墜憑誰取?又成紅葉偕鴛侶。
兩地風流知幾許,自喜連遭奇遇。
愁對傷處,何時得共枕,重相叙。
徐氏恨山茶賣己,每以事讓之。
茶不能堪。
遂發其私。
徐氏無子而富,族中急嗣,因山茶實其奸,鳴之于官。
受官嗣者賄,竟枉法成案。
徐氏以淫逐出,文娥以奸生女官賣。
徐氏恥而自缢。
生聞之,不勝傷痛,作挽歌以吊之曰: 胡天不德兮,殲我淑人。
情輕一死兮,我重千金。
花殘月缺兮,玉碎珠沉。
俾生長夜兮,夢斷芳春。
遭此仇兮,何所伸?欲排雲前代訴兮,奈力寡而未能。
心耿耿兮思素思,神恍惚兮懷素情。
淚潸潸兮滴翠巾,愁郁郁兮欲斷魂。
千回萬轉兮,痛我芳靈。
靈其有知兮,鑒我微忱! 生且泣且歌,不勝哽咽,乃散步林外,少放悶懷。
不意新月印溪,晴煙散野,泉聲應谷,樹影墜地,生乃還步,踽踽獨行,凄慘愈切。
忽聞後有環聲,生回顧,見一女子冉冉而來。
後随有女童,一掌扇,一執巾。
生以為良家子也,意欲趨避。
乃遙呼曰:&ldquo祁生何為避耶?&rdquo生疑為姻戚,進步迎揖。
然芳容奇冶,光彩襲人。
生驚訝,未遑啟問,女即曰:&ldquo妾玉香仙子也。
朝遊蓬島,暮歸廣寒,拂扇則風行千裡,揮巾則雲幔九霄,非俗女也。
因與君有塵緣,到此一相會也。
&rdquo生聞其言,疑為鬼魅,不敢近,但唯唯求退而已。
女笑曰:&ldquo妾乃不如徐氏耶?君子日後奇遇甚多,徐氏不足惜也。
&rdquo即攜生手,同還生家。
生聞其香氣清淑,愛其纖指溫潤,亦不甚怪。
然而夜深人靜,重門自開,燈滅簾垂,明輝滿室,生雖疑,不能卻矣。
與之共枕,頗覺綢缪。
至五更,二女童報曰:&ldquo紫微登垣,壬申候駕。
&rdquo女即整衣而起,與生别曰:&ldquo後六十年,君之姻緣完聚,富貴雙全,妾複來,與君同歸仙府矣。
贈玉簪一根,叩之,則有厄即解;小詩一首,讀之,則終身可知。
&rdquo言畢,淩空而去。
生望之,但見雲霓五彩,鸾鶴翩翔,生始信其為仙也。
即視其詩,乃五言一律: 君是百花魁,相逢玉鏡台。
芳春随處合,夤夜幾番災。
龍府生佳配,天朝賜妙才。
功名還壽考,九九妾重來。
生與玉香方合,精采倍常,穎悟頓速,衣服枕席,異香郁然。
人皆疑其變格,而不知其所自也。
時廉參軍緻政歸,泊船河下,聞文娥官賣,即以金償官,買與次女麗貞為婢。
是日,生至講堂,适聞廉歸,驚曰:&ldquo此吾至親,别十年矣。
&rdquo即趨谒。
廉聞生至,急請入,各以久疏慰問。
廉尚曰:&ldquo尊翁捐館,幸有子在。
況子,英發士也,但願早遂青雲,以慰尊翁之志。
&rdquo生謙謝久之。
廉呼岑氏出,且曰:&ldquo祁三哥在此,非外人也。
&rdquo岑氏謂三女曰:&ldquo三哥有兄弟情,可随我見之。
&rdquo惟麗貞辭以&ldquo曉起采茉莉花冒風,不快&rdquo。
岑氏與玉勝、毓秀出見。
生拜問起居,禮貌修整。
岑見生閑雅,念:&ldquo得婿若此人,吾女何恨?&rdquo而勝與秀亦熟視生。
生目玉勝妝豔,毓秀豐美,亦覺戚戚焉。
廉問:&ldquo麗貞何在?&rdquo岑曰:&ldquo不快。
&rdquo廉曰:&ldquo一别十年,今各長成,甯不一識面耶?&rdquo命侍女素蘭催之,不至。
再命東兒讓之,麗貞不得已,斂發而出。
見雲鬓半蓬,玉容萬媚,金蓮窄窄,睡态遲遲。
生立俟之,自遠而近,停眸一觑,魂魄蕩然。
相揖後,以序坐。
岑以家事诘生,生心已屬麗貞,惟唯唯而已。
頃間,茶至。
捧茶者,文娥也。
生見文娥,文娥目生,兩相疑喜。
茶後,繼之以飯,岑與三女皆在座。
岑曰:&ldquo三哥不棄,肯時來一顧乎?&rdquo廉曰:&ldquo吾欲以家事托子,子甯即去耶?&rdquo三婦皆贊之。
而麗貞又曰:&ldquo三哥倘以家遠不便,凡有所需,一切取之于妹。
&rdquo生以麗貞之言,深為有情,即以久住許之。
是夕,寄宿東樓。
生開窗對月,惆怅無聊,乃浩歌一絕以自遣雲: 天上無心月色明,人間有意美人聲。
所需一切皆相取,欲取些兒枕上情。
生所歌,蓋思麗貞&ldquo一切取于妹&rdquo之言也。
歌罷,見壁間有琴,取而撫之。
作司馬相如《鳳求凰》之曲。
不意風順簾間,樓高夜迥,而琴聲已凄然入麗貞耳矣。
麗貞心動,時姊妹皆睡熟,乃密呼小卿,私饋生苦茶。
生無聊間,見小卿至,知麗貞之情,狂喜不勝,不能自制,竟挽小卿之裙,戲曰:&ldquo客中人浼汝解懷,即當厚謝。
&rdquo小卿力拒,不能脫,欲出聲,又恐累麗貞;久之,小卿知不可解,乃問曰:&ldquo小姐輩侍妾多矣,倘見愛,惟君所欲。
&rdquo生亦知小卿執意,乃問之曰:&ldquo必得桂紅,方可贖汝。
&rdquo桂紅,乃玉勝婢。
小卿曰:&ldquo桂紅為勝姐責遣,獨宿于迎翠軒,咫尺可得。
&rdquo 生與小卿,挽頸而行,果一女睡軒下。
生以為桂紅矣。
舍小卿而就之,乃驚醒。
非桂紅,乃素蘭也。
蘭在諸婢中最年長,玉勝命掌繡工。
一婢拙于繡,遷怒于蘭,因而逐之,不容内寝,怨恨之态,形于夢寐間也。
見生至,怪而問曰:&ldquo君何以至此也?&rdquo生不答,但狎之。
蘭始亦推阻,既而歎曰:&ldquo勝姐已棄妾,妾尚何守!&rdquo遂納生。
生本亦風流有情,而蘭亦年長知味,鴛衾颠倒,不啻膠漆。
生密問曰:&ldquo麗貞如何?&rdquo蘭曰:&ldquo天上人也。
&rdquo曰:&ldquo可動乎?&rdquo曰:&ldquo讀書守禮,不可動也。
且君兄妹,何起此心?&rdquo生愧而抱曰:&ldquo對知心人不覺吐露心腹。
&rdquo既而問:&ldquo桂紅與誰同寝?&rdquo蘭曰:&ldquo桂紅,勝姐之愛婢也。
此人聰慧,與文娥同學筆硯,今君以情鈎之,亦可狎者。
&rdquo生喜,至天明就外,作一詞以紀其勝: 素蘭花,桂紅樹,迎翠軒中,錯被春留住。
乖巧小卿機不露,借風邀雨,脫殼金蟬去。
一杯茶,咫尺路,卻似羊腸,又把車輪誤。
且向桂花紅處吐,攀取高枝,再轉登雲步。
右調名《蘇幕遮》 生早與素蘭别時,天尚未明,遺汗巾一條,包玉扇墜并吊徐氏詞于一角。
小卿來喚素蘭,見而拾之,私示文娥曰:&ldquo此祁生物也。
&rdquo文娥觀詞,不覺淚下。
麗貞理妝,呼文娥代點鬓翠。
文娥至,則秋波紅暈,凄苦蹙容。
貞怪而問之。
娥不能隐,以實告曰:&ldquo吾母死,皆為祁生見妾曾甚意,妾為言此人無情,今見其吊母詞,始知鐘情于吾母,是以傷感不覺淚流。
&rdquo麗貞索詞觀之,歎曰:&ldquo真才子也。
&rdquo取筆批其稿尾曰: 措詞不繁,著意更切。
愁牽雲夢,宛然一段相思;筆弄風情,說盡百年長恨。
誠錦心繡口,可愛可欽;必金馬玉堂,斯人斯職。
然而月宮甚近,何無志于娥?乃與地府通忱,實有愧于才子。
其所批者,儆生銳志功名,弗勞他慮;即令文娥持送還生。
時廉有族中畢姻,夫婦皆往。
生見文娥獨來,攜而歎曰:&ldquo兒何以至此耶?&rdquo娥惟嗟歎,道其所以,乃出扇墜、吊詞還生。
生曰:&ldquo汝從何得之?&rdquo娥曰:&ldquo小卿自迎翠軒得之。
今麗貞姐使妾奉還。
&rdquo生且愧且謝。
既而,見所批,又驚又喜,歎曰:&ldquo世間有此女子,羞殺孫夫人、李易安、朱淑貞輩矣。
&rdquo讀至末句,歎曰:&ldquo吾妹真娥也。
仆豈無志耶!&rdquo因以末聯為有意于己,乃以白紗蘇合香囊上題詩一首,托文娥複之。
聊贈合香囊,殷勤謝贊揚。
吊詞知恨短,批稿辱情長。
愧我多春興,憐卿惜晚妝。
月宮雲路穩,願早伴霓裳。
麗貞見詩大怒,撻文娥;待父母歸,欲以此囊白之。
毓秀知之,恐玷閨教,使二親受氣,急令潘英報生。
時英年十七,亦老成矣,慮生激出他變,緩詞報曰:&ldquo秀姐知君有詩囊送人,甚是不足,乞入,親謝之。
&rdquo生笑曰:&ldquo秀妹年幼,亦知此味耶?&rdquo牽衣而入。
秀已待于中門,以故告生。
生驚曰:&ldquo何異所批!&rdquo秀曰:&ldquo彼儆君耳,非有私也。
&rdquo生茫然自失。
秀曰:&ldquo玉勝姐每愛兄,與妾道及,必緻嗟歎;今在西鶴樓,可同往問計。
&rdquo生含愧而進。
玉勝見生,遠迎,曰:&ldquo三哥為何至此?&rdquo秀顧生,笑曰:&ldquo欲坐登雲客,先為入幕賓矣。
&rdquo勝問其故。
秀曰:&ldquo兄有&lsquo月宮雲路穩,願早伴霓裳&rsquo之句,遺于麗貞姐。
貞姐怒,欲白于二親。
今奈之何?&rdquo玉勝笑曰:&ldquo妾謂兄君子人,乃落魄子耶?請暫憩此,妾當為兄解圍。
&rdquo即與秀往貞所。
貞方抱怒伏枕,勝徐問曰:&ldquo何清睡耶?&rdquo貞乃泣曰:&ldquo妹子年十七,未嘗一出閨門。
今受人淫詞,不死何為!&rdquo勝與秀皆曰:&ldquo詞今安在?&rdquo貞不知勝為生作說客,即袖中以詩囊卷出。
勝接手,即亂扯。
貞怒,起奪之,已碎矣。
貞益怒。
勝曰:&ldquo三哥,才子也。
妹欲敗其德,甯不自顧耶?&rdquo因舉手為麗貞簪花,低語曰:&ldquo三哥害羞,适欲自經。
送人性命,非細事也。
&rdquo貞始氣平。
勝乃回顧素蘭,曰:&ldquo可急報三哥,貞妹已受勸矣。
&rdquo 蘭往,見生徘徊獨立,而桂紅坐繡枕旁,亦不之顧,乃以勸貞事報生。
生喜而謝之。
蘭挽生,曰:&ldquo妾原謂此人不可動,君何不聽?&rdquo又背指紅,曰:&ldquo可動者,此也。
為君洗慚可乎?&rdquo生又謝之。
蘭附紅耳曰:&ldquo祁生反有意于子,今其慚忿時,少與款曲,何如?&rdquo桂紅張目一視而走。
蘭追執之,罵曰:&ldquo我教汝繡,汝不能,則累我。
我一言,即逆我。
汝前日将勝姐金钏失去,彼尚不知,汝逆我,我即告出,汝能安乎?若能依我,與祁生一會,即償前钏,不亦美乎?&rdquo桂紅低首無言,以指拂鬓而已。
蘭撫生背,曰:&ldquo君早為之,妾下樓為君伺察耳目。
&rdquo生抱紅于重茵上,逡巡畏縮,生勉強為之,不覺鬓翠斜欹。
蘭下樓,因中門上雙燕争巢堕地,進步觀之,不意勝、秀已至前矣。
蘭不得已,侍立在旁,尊勝、秀前行。
生聞梯上行聲,以為蘭也,尚摟紅睡;回顧視之,乃勝與秀。
生大慚。
勝大怒,即生前将紅重責,因抑生曰:&ldquo兄才露醜,今又若此,豈人心耶!&rdquo生措身無地,冒羞而出;無奈,乃為歸計。
明日,見廉夫婦,告曰:&ldquo久别舍下,即欲暫歸。
&rdquo廉夫婦固留之。
生固辭。
乃約曰:&ldquo子必欲歸,不也強矣。
待老夫賤旦,再勞枉顧,幸甚!&rdquo生謹領而别。
途中無聊,自述一首: 洛陽相府春如錦,亂束名花夜為枕。
弄琴招得小卿來,迎翠先同素蘭寝。
文娥痛而哭吊詞,麗貞題筆一贊之。
牽惹新魂發新句,轉眼生嗔欲白之。
絕處逢生得毓秀,恐玷閨門急相救。
潘英邀我中門待,西鶴樓前慚掩袖。
玉勝頻呼入幕賓,相迎一笑問郎因。
郎須少倚南樓坐,此去因先慰麗貞。
麗貞見妹歡情複,桂紅巧繡嬌如玉。
素蘭觀燕往中門,勝秀登樓皆受辱。
一場藉藉複一場,兩處相思兩斷腸。
春光漏盡歸途寂,何日同栖雙鳳凰? 麗貞小字阿鳳,故末句及之。
生去後,三女皆在百花亭看杜鵑,東兒報曰:&ldquo祁君去矣。
&rdquo勝與秀相對微笑,麗貞獨有憂色,停眸視花,籲歎良久,無非念生意也。
玉勝不知,問曰:&ldquo妹子尚恨祁生耶?祁生果薄幸,昨觸妹,又辱桂紅。
被污之女,不可近身,已托鄰母作媒出賣矣。
&rdquo貞曰:&ldquo彼辱妹,姊尚容之;彼辱婢,姊乃不容耶?&rdquo玉勝語塞。
蓋勝久欲私生,惟恐二妹忌之,又恨桂紅先接之也。
貞是夕憑欄對月,幽恨萬種,乃制一詞,名曰《阮郎歸》自訴念生之情,每歌一句,則長籲一聲。
文娥等侍側,皆為之唏噓。
聞郎去後淚先垂,愁雲欺瘦眉。
情深須用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