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下層
關燈
小
中
大
【覓蓮記傳】
劉一春,字茂華,号熙寰,江東人也。
世居重疊山華村之西,為故家舊族,祖先廣積陰功。
父武南公,為庠士,有重名。
常自言曰:&ldquo吾有兒必顯。
&rdquo生三子:&ldquo一奉,一春,一泰。
一春自幼聰穎,禀逸韻于天,陶含沖氣于特秀。
甫十五,即留心武事,弓馬精熟,以鷹揚自期;忽思&ldquo挽二石弓,不如識一丁字&rdquo,遂棄武專于文。
年十八,補邑庠生,獵史搜經,著述日富,遠蜚清譽,卓冠士林。
人以其才似賈誼,稱為&ldquo洛陽子&rdquo。
時有母舅馬二臯,欲去鄰省為知府,生父命生餞送。
舅欲與偕,生以秋試在念,送二程而返。
過一鳳巢谷,有老人稱知微翁,數術甚高,戢曜幽壑,采真重崖僻,結草廬于山麓。
生亦仰其名,特拜求今歲之數。
老人書二句付生,曰:&ldquo覓蓮得新藕,折桂獲靈苗。
&rdquo生不解,求明示。
老人又畫一人手持一圭,下書&ldquo己酉禾鬥&rdquo字。
生曰:&ldquo吾當于己酉發科乎?然非其時矣。
&rdquo老人笑曰:&ldquo數之說微,徵則為驗,但前行,知此不過三日。
&rdquo生辭退。
次日,至一村,綠水護居,竹籬遮舍,其家姓趙名思智,号樂水散人,蓋生之受業恩師也。
因進訪,師喜,款留備至,寓生于東廂之梅軒前。
時屬孟春末旬,寒玉堆芳,冰葩散馥。
生步于梅下,誦古詩一首: 玉堂清不寐,寒夜漏聲長。
吟到梅花處,詩成字也香。
複舉手整冠,仰數梅花。
見古梅壓短牆東西,聞隔牆似有女聲音,乃以折梅為由,履扁石窺之。
一女淺妝淡飾,年可十六七,手執梅枝,口中吟曰:&ldquo今日看梅樹,新花已自生。
&rdquo忽回頭見生,遽掩其身。
生心贊曰:&ldquo冰肌玉質,不亞壽陽笑出花間語,獨擅百花之魁。
不意塵埃中有此仙品!&rdquo俄而師至,與生遊于适然園。
至紅雨亭,亭中有桃花紙挂屏,針刺小詩一絕: 小園日涉已成趣,引得東風到草堂。
惟有芳桃解春意,笑舒粉臉待劉郎。
生玩之,似有喜意。
師笑曰:&ldquo此吾甥女所書,自幼愛觀史籍并詞話,觸處皆喜題詠。
渠父不知戒,吾以謂非女子長技,往往規之。
昨與寒荊到小園,又有此絕句矣。
昔吾姊夢李白送軸而生,蓋不凡女也。
&rdquo生極心慕口贊,反至樹下,獨立久之,自思:&ldquo題詩之女,必隔牆所見者。
&rdquo忽憶知微翁之數,點首悟曰:&ldquo人持一圭,乃&lsquo佳&rsquo字也;己酉二字,乃&lsquo配&rsquo字也,所謂佳配者,其此乎?不然,何以曰:&lsquo解春意&rsquo?又曰:&lsquo待劉郎&rsquo?又不然,何不先不後而見詩睹面,适當三日之期也?微生有幸,當不避赴梅之嫌;淑女多标,幸尚免梅之歎。
吩咐梅花自主張,為人作媒妁,何如?&rdquo 次日又至,隔牆自沉吟曰:&ldquo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
&rdquo用意窺之,則杳不可見。
欲久留以圖再面,自度不可。
辭師而歸,悒悒曰:&ldquo此别一見無由,何有于配?知微翁,知微翁,其戲我矣!&rdquo 越日,禀命父母,攜琴負芨,遊學外處,泛舟至落石村,推蓬望之:柳拖新綠,桃染初紅。
乃停舟水涯,步于堤上,有一老者,須發皓然,衣冠閑雅,一舟一仆,飄然而來。
适與生值,見生豐采可挹,知其非常人,因詢生所以。
生語之故。
老人張目視生曰:&ldquo華村劉二郎,其執事否?&rdquo生曰:&ldquo然。
&rdquo老人地喜甚,蓋生之父與老人素契者。
老人姓金,名維賢,号守樸野老,年逾六旬,性好交納,而家極饒裕,且崇禮樂善,鄉譽頗隆。
與生執手談曰:&ldquo吾家歲延名師課兒,又與尊翁契厚,其枉留文旌,以續通家舊好何如?&rdquo生欣然從之。
至家,館生于東堂左室。
守樸翁有名園,奇花異卉,怪石叢林,種種鹹具,人羨之曰:&ldquo小洛陽。
&rdquo而其中有迎春軒。
守樸翁逾數日,叩師以生所學,師大譽為名世器;而其子名友勝者,亦于父前延譽不已。
守仆翁加敬,遷生于迎春軒中。
窗外有修竹數竿,竹外有花壇一座,其側有二亭,一曰晴晖,一曰萬綠。
亭畔有碧桃、紅杏數十株。
轉南界一小粉牆,牆啟一門,雖設而不閉者。
牆之後,壘石為假山,構一堂,匾曰&ldquo閑閑&rdquo。
旁有小樓,八窗玲珑,天光雲影,交納無礙。
過荼架而西,有隔浦池。
池之左,群木繁茂,中有茅亭,匾曰&ldquo無暑&rdquo。
池之右,有玉蘭數株,築一室曰&ldquo蘭堂&rdquo。
斜辟一徑,達于池之前,躍魚破萍,鳴禽奏管,凡可玩之物,無不奪目惬情。
盡園四圍,環以高牆,凡至園者,必由迎春軒後一門而入,扃其門則清閑僻靜,極樂世界也。
守樸翁以絕人往來,故獨居生于此。
遣一俊仆,名守桂,承值以伴生,年十五,盡秀逸,且識字,善歌唱,性馴而雅。
生悅之,留于座側,教以詩曲,訓以書翰,即能領略,呼曰愛童。
生至壇亭,配紅披綠,胎青孕紫,芳徑閑閑,一塵不到,深以為幸。
趁步徐行,見梅枝橫覆牆上,歎曰:&ldquo風景不殊,梅下折花人何在?昔以三日為期,今數日不瞻矣。
使他過遇所見,假以時日,當不至空相憶也。
&rdquo轉高西顧,池前一室,有小軒,遙見&ldquo培桂&rdquo二字;波汶上檻,日縷搖窗,精熠殊甚。
生意謂書室,徑由斜徑徑窺之:珠解高然,絕無一人;其中之所有,皆女工所需之物,雜以文幾之具,恐有人覺而返。
次一日,洗硯于魚池,坐蘭室,聞窗内有嘈笑聲。
生悄步池側,忽見手持繡鞋,可三寸許,置于簾外石上,僅露纖纖一手,吟曰:&ldquo碧欄杆外苔痕濕,果是将來換繡縛。
&rdquo又一應聲曰:&ldquo今欲曬向西窗趁晚晴乎?&rdquo生聞之,思:&ldquo幽僻處有此,其董永之織女乎?其孫辂名之袁氏乎?&rdquo未幾,又憑窗而吟曰: 芳心蕩漾,夜來愁擁梅花帳。
風送清香,熏徹孤衾夢不成。
隔檐莺鬧,為人鼓出相思調。
體怯輕寒,連理羞将病眼看。
《減字木蘭花》 長歎一聲,初不知有生之在其側,探首簾外,生亦突抵簾前,兩面忽一相觌,其女低聲曰:&ldquo簾外一生,美如冠玉,非天台路何以至此?&rdquo命侍女取繡鞋而入。
生初見之,月眉星眼,露鬓雲鬟,撇下一天豐韻;柳腰花面,櫻唇筍手,占來百媚芳姿。
盡态極妍,顔盛色茂,恍若玉環之再世,毛施之複容,其美難将口狀;而通詞句、雅吟詠,又疑奇花而解語,真所謂仙宮隻有世間無者也。
生猛然自失曰:&ldquo此奇貨可居也!&rdquo乍遇間而自手及足、自面及心,總收一目,知微翁所雲佳配,又果在此乎?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吾今所寓,無異梅軒,使不至此,幾虛過一生矣。
&rdquo久立未及遽去,意女已回避,而不知端于簾内窺生。
生佯為不見者,曰:&ldquo外面令人倍惆怅,裡頭舉眼自明矣。
&rdquo因朗賦一詞,以作詞戰之先鋒雲: 和光豔,春盈面,掀簾晴晝香風扇。
人寂寂,愁如織。
暖風倦體,看花無力。
雕梁畔,雙來燕,喃喃訴出愁多遍。
傾城色,初相識,佳詞賦,也漏春消息。
《撷芳詞》 生自思:&ldquo遊學每遇故知,已出非意,園名洛陽,軒曰迎春,若将有待予之至者,況今所遇文姬,與師處相見,才貌難伯仲。
數日之間,二接才麗,益不易得,何幸中之幸也!&rdquo乃書知微翁之數于壁間而吟曰: 西鄰之婦洵美哉,入眼平生未有也; 微生今日有何幸,不期而思知音者。
又思:&ldquo女性幽靜,外言難入,而乃出口成章如是,深喜其可以筆句動也。
&rdquo作《如夢令》以自幸。
日暖風和時候,玉女花前邂逅。
謾賦啟朱唇,輕遞脂香未透。
欣驟,欣驟,有日相如琴奏。
後女知此情為生所覺,心生愧赧,每玩景臨風,常定睛不語者移時。
蓋聞生之詞,接生之貌,愛生之才,若動隐情而口不可言耳。
而生心亦未嘗一刻不在女也。
為雨阻,絕步園中。
後值晴霁,辍卷縱觀。
适守樸翁命愛童持羅衣授生,童因尾生閑步。
生指女室問之,童曰:&ldquo此吾鄰孫氏所居。
其女名芳桃,改名碧蓮,年已十八,詩賦詞歌,琴棋書畫,刺繡工夫,無不完備精絕。
早喪其母,未曾許配,故其父擇此居之。
買一鄰女以伴蓮,姓曹,名桂紅,後改名素梅,少蓮娘二歲,視如親妹,無一間言,谙文墨,美姿容,蓮娘之亞也。
嘗于培桂軒中聯四景詩,疊為酬和,以為得趣。
嘗謂梅曰:&lsquo國朝若開女進士科,吾期奪傳胪首唱,亦許爾共上不瀛洲。
&rsquo聞者每羨,而卒無能睹一面、得一詞者。
其父性喜外出探友,或竟日而返,或信宿而歸,歸則愛獨處一室而無親人。
&rdquo生聞言,心神不勝踴躍,囑童曰:&ldquo為我嚴鎖外門,吾今愛靜,無事則免使他人入來。
&rdquo童會生之意,唯唯笑曰:&ldquo吾固知此門鎖鑰匙非童不可也。
&rdquo生初聞其為芳桃,忽憶師處所見,繼又聞其為碧蓮,猛省知微翁所雲,于是念蓮之心更切矣。
複題于壁曰:&ldquo直須杜門絕客,深下一團工夫,定叫鐵杵成針,不負遠來夙志。
&rdquo客至,見之,鹹以生不喜交接,故候谒者亦稀。
生亦自謂數有可乘,乃私号&ldquo愛蓮子&rdquo,冀自遇于碧蓮,口占一詞,名曰《臨江仙》: 一睹嬌姿魂已散,滿腔心事誰知?東瞻西盼竟差遲。
裝聾還作啞,似醉複如癡。
我欲将心書尺素,倩人寄首新詩。
個中暗與約佳期。
不知何年更何月,何日更何時? 時有友李見旭拉生郊遊,生與偕行,适數妓鬥草于得春亭下,詢之,皆樂平巷中名妓,一曰李月英,一曰高巧雲,一曰包伊玉,一曰許文仙。
生亦喜花柳趣,心甚留愛,乃曰:&ldquo今日之行,觸眼見琳琅珠玉,皆子美詩中黃四娘也。
&rdquo同興談笑移時,偕至印月溪邊,睹鴛鴦浴水,粉蝶穿花,因曰:&ldquo諸妹俱士女班頭,吾欲擇其一,以蒂永好,先唱《憶秦娥》詞,能續成者即取之。
&rdquo生徐曰: 春堤曲,一溪水漾新紋綠。
新紋綠,鴦鴛弄日,晴沂對浴。
文仙執生之手,嘻嘻然應曰: 和風不斷香馥郁,牆頭粉蝶相随逐。
相随逐,雙雙飛入,花間并宿。
《憶秦娥》 詞成,群口喝彩。
生敬且愛,期約而回。
坐窗下,花影橫欄,春香飄戶,有寂寥意。
命童磨墨,拂箋揮一歌,使童歌之: 薄試輕羅散幽趣,莺唇燕舌翻新句。
東風引我入桃源,含笑桃花紅滿樹。
問花何事笑東風?笑我不飲空歸去。
我即解衣曲醇,醉春買樂紅芳處。
隻愁東風不久情,吹作一天輕紅絮。
着意看花花不紅,百計留春春不住。
春老花殘将奈何,袖薄難勝淚如注。
歌罷,同步于萬綠亭前。
愛童揮小扇以逐飛蝶,生亦促之。
忽二蝶争花,堕花下,相抱不解。
生拆之,對童而笑。
童笑曰:&ldquo物之性猶人之性,釋之,釋之,毋拆散姻緣也。
&rdquo生棄蝶,成《西江月》詞: 三月韶光過半,一年勝景堪奇。
傷春自個漫徘徊,偶睹遊蜂堕地。
款款柔情莫匹,殷殷吩咐一媒。
惟期及早效于飛,不負花前一對。
越夕,生囑愛童守門,徑訪妓家。
文仙出《嬌紅記》,與生觀之。
曰:&ldquo有是哉!有始無終,非美談也。
&rdquo留宿而回。
後日,守樸翁設宴,坐中紅袖,正前妓巧雲、文仙也。
至晚,文仙自薦于生。
次日将别,守樸翁至,曰:&ldquo近來多冷落,文仙一名妹,欲留數月,以暢文興,才子佳人,光我莊圃。
&rdquo生歡甚,攜文仙劇飲于假山之小樓。
時玉蘭開盛,又攜酌于蘭室,問柳答花,搜聯構句,兩相暢逸,名珍情會。
生曰:&ldquo卿名不在楚蓮香之下,幸同枕席,誓不相忘。
&rdquo文仙曰:&ldquo裡流澤薮,不足以辱君子。
吾有一路指君,君其圖之。
&rdquo生問其故。
文仙指蓮室曰:&ldquo個中一女,姿容絕世,美麗超群,賦性聰明,詞華炳烨。
吾有一友,竊窺之,羨曰:&lsquo美哉妙矣,諸好備矣,此誠無價寶也。
&rsquo聞惟一侍女為伴,先結侍女之心,庶可漸入佳境。
且以君之俊逸,無有求而不得者。
然須慎之密之,毋炫巧緻拙。
&rdquo生拊掌曰:&ldquo是教當書紳,是情當刻骨,此言出在卿口,入在吾耳,幸毋他洩。
&rdquo文仙曰:&ldquo君固不下申厚卿,我也不為丁憐憐,亦何疑焉。
&rdquo乃取一犀簪,解一香囊留贈而别。
生視之,親繡一絕句: 獨坐紗窗理繡針,一絲一絲費芳心。
從求知己親相贈,佩取殷勤愛我深。
生始感文仙愛己出于真誠,而情亦眷眷,不忍少忘。
至年,素梅在生窗之左有海棠花,偷步摘之。
愛童抱甕注水,适至澆花,戲謂梅曰:&ldquo吩咐偷花者,可一不可再。
&rdquo梅曰:&ldquo一之未甚,再思可矣。
&rdquo童曰:&ldquo一摘使花好,再摘使花稀也。
&rdquo因以水濕其手,梅牽童衣拭之,反若有意于愛童者。
童入室,謂生曰:&ldquo素梅在窗外,年雖少,有豐韻,可挑也。
&rdquo生故出,擁其歸路。
梅摘花而反,生喜揖之,梅懷不安之狀。
生笑曰: 花下睹妖娆,含羞稱萬福。
相對兩難言,花豔驚嘉目。
梅求路不得,曰:&ldquo先生當路于此,男女無以别于途。
君子避女流,故不能少讓我也?吾非迷失女子,胡為關津留難?&rdquo生曰:&ldquo為汝初犯竊盜,今欲盤語奸細耳。
&rdquo各嘻然相視而笑。
生憶文仙之言,心自計曰:&ldquo不将我語和他語,未蔔他心知我心。
&rdquo乃戲問曰:&ldquo卿卿果芳桃之侍妹名桂紅者乎?抑果碧蓮之侍妹名素梅者乎?&rdquo梅曰:&ldquo先生止遊詩書之府,何由知閨閣之名也?&rdquo生绐曰:&ldquo吾昨夢登玉華山,至西天阙,入廣寒宮,履嫦娥殿,親得數名指示,故此積誠候卿。
今得見之,正應佳夢矣。
乞先為劉一春道意,後有萬千未談之衷曲也。
&rdquo梅曰:&ldquo此春夢也。
吾非小紅,便逞張生家語,吾當有一場發落!乍間姑免究。
&rdquo執花而行,複回顧,低念&ldquo劉一春&rdquo者數四。
生尾其後,曰:&ldquo劉一春送。
&rdquo梅戲應曰:&ldquo回!&rdquo生垂手頓足曰:&ldquo妙妙!女果以張生待我,則雖赀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女,亦甘心也。
&rdquo返室,愛童曰:&ldquo此女不速自來,焉得秋毫無犯,作無事人乎?&rdquo生曰:&ldquo事勿欲速,恐耳屬于垣,則名教掃地也,且喋喋利口,有無限風趣,此一物亦足以釋西伯矣。
梅尚如此,蓮更何如。
安排牙爪,以為降龍伏虎之計,此第一着也。
&rdquo童曰:&ldquo牽腸挂肚在蓮娘,送暖偷寒在素梅,詐謀奇計在相公,熱心冷眼在小童。
吾若守口如瓶,決不敗乃公事,好為之,好為之!&rdquo生暗喜曰:&ldquo成吾志者,子也。
今日喪心病狂亦由汝,賞心樂事亦由汝矣。
&rdquo 梅歸,對蓮各道生語,且有譽生意。
蓮故作不理,偷書一歌于窗外。
莺聲清曉傳春語,道說與遊人,趁我嬌華,莫放歌《金縷》。
杜鵑一夜叫聲喧,呼凄風,喚苦雨。
促吾直往天涯去,要尋樂地誰為主? 生至,味之,自覺蓮之留意甚速,喜焉如狂,曰:&ldquo且記此詞,為他日負賴表記。
&rdquo然時或見蓮,則見其故逞百媚之姿,或微露可疑之狀,或掩窗自蔽,或以目流情,或與桂紅相谑,或正色不可動。
假意真情,不可測識。
而生亦未與蓮親接一語。
且此有守桂,彼有桂紅,亦未敢深信。
故會面雖屢屢,心旆雖搖搖,而每為首鼠之狀。
一日,生抱悶,步于牆西之别圃,轉至假山,見碧蓮俏妝輕服,面帶喜容,纖手露金镯,撚并蒂花枝,視雙蝶鬥舞。
蝶稍進,則随而觀之。
蝶漸近假山。
生略少避,喜曰:&ldquo蝴蝶甚着人。
&rdquo蓮已見生,故作不見,反翻袖促蝶。
生逼近,曰:&ldquo古有司花女,于今見之,誠閨房之秀也。
&rdquo乃整衣肅冠,施一長揖。
蓮徐徐置花石上,含媚答禮,仍自執花,偷目觑生。
生以正目視蓮,各默默者久之。
生笑曰:&ldquo幽花如處女。
&rdquo蓮舉花視之,曰:&ldquo此東坡閑話。
&rdquo生指花枝低賦一絕曰: 卿手撚花枝,花敢與卿鬥。
卿貌覺羞花,花應落卿後。
蓮曰:&ldquo君不怕花怪乎?&rdquo生曰:&ldquo然則卿愛我矣。
&rdquo蓮面紅,曰:&ldquo先生大膽。
&rdquo舉扇自蔽,欲返。
生前訴曰:&ldquo自見之後,未領笑語,企慕之悃,山高海深。
每謂卿如瓊林琪樹,常欲在目前,奈咫尺天涯,勞心怛怛。
昨睹佳句,今尋得此樂地,願借假山以為巫峰,縱委身風露,猶瞑目泉壤也。
且《楚詞》有曰&lsquo樂莫樂兮新相知&rsquo,何太自鄭重如此?&rdquo因執蓮之扇而牽之。
蓮假手放扇于生。
目生,低聲曰:&ldquo讀書人但輕自己之手足,更不重他人之耳目耶?&rdquo生曰:&ldquo四無人聲,惟有子知我知耳。
&rdquo蓮曰:&ldquo天知、地知,奈何?&rdquo生曰:&ldquo天地無陰陽乎?&rdquo徨不能自持,遽執蓮手,曰:&ldquo到此地位,工夫尤難,此未語可知心者。
雖鐵石打成心性,亦當慈悲嗟愍!&rdquo斯時也,生魂已飛天外。
蓮曰:&ldquo妾,嬌體也,乃相煎太急,今日膽落于君矣!此情今當斷,君亦何取于妾?且此何地也,此何時也,此何事也,妾與君何如人也,而敢犯禮侵義若是也?&rdquo力欲脫身,堕下金镯。
生方拾之,而素梅适至。
生避于樹下。
梅曰:&ldquo料蓮娘被困,故獨馬綽槍至此,可同我回。
&rdquo蓮與俱返,何若竦惕者,謂梅曰:&ldquo此生技癢,物觸便吟,豈其錦心繡口,故吐句皆若宿構耶?&rdquo梅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貌欺潘嶽,見之豈不欲投果?&rdquo梅又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出語溫存,動容腼腆,必多情而重義者,今日反累彼懷抱矣。
&rdquo梅又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遠之則可愛,近之則可畏,何也?&rdquo梅又笑而不答。
蓮有慚色,欲行不行者久之。
生尚兀立不動,形如槁木,心如沸鼎,方歎曰:&ldquo天乎,天乎!救兵卒至,解圍白登,所謂對面不相逢者乎!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
驚餌魚,傷弓鳥,何緣再得。
&rdquo因作《行香子》詞,書于蓮扇: 山石之旁,紅綠齊芳。
遇佳娥,正出蘭房。
嬌嬌媚媚,巧樣梳妝。
更好風韻,好标緻,好行藏。
絕世無雙,不比尋常。
盡吾戲調何妨。
止應配我,個樣新郎。
謾眼空勞,心妄想,興徙狂。
書罷,見扇骨上細刻&ldquo劉一春&rdquo三字,乃知蓮之念己,更覺愈不能遺。
至晚,蓮梅秉燭相對而坐。
梅曰:&ldquo劉生顯兩番手段,皆為我等輕舉深入之故。
試以幾日堅壁不出,彼敢斬關而入否?&rdquo蓮曰:&ldquo然。
&rdquo遂強習女工。
生自假山會後,懵懵如癡,昏昏若寐,食焉而不知其味,坐焉而不知其處,寐焉而不知其旦;或入大堂,或趨講丈,或歸書室,或遊别地,眼之所見,意之所接,皆假山也。
蓋無根而情自固矣。
書史之功頓廢,筆硯之事頓忘。
或低吟樹下,或從步池邊,或登眺小樓,而蓮梅蹤迹,絕不可見。
一日,邀友楊文陵訪文仙。
文仙迎生,有笑容,多喜意。
少叙杯酌,酒半酣,欣欣相告曰:&ldquo别後思君,如心懸一物,恐妨君正業,不敢奉迓。
前為君蔔一筮,昨為君起一數,又以君年月日時與知命者推之,皆大魁之吉兆也。
吾亦閱人多矣,多伶多俐,多才多美,無逾于君。
當奮祖鞭,以看花上苑。
得君捷,妾亦分榮矣。
&rdquo生謝曰:&ldquo愛我哉!金石之論,可寶終身。
&rdquo别文仙而歸。
複至假山,春景融融,終不能忘前遇也。
取錐刻一歌于竹: 四際春光入望中,杏開十裡紅霞簇。
兩對黃鹂調嬌舌,三聲五聲新腔曲。
喚起離人百感傷,千愁萬恨填心腹。
不如意事常八九,雲雨巫山空二六。
何如一醉忘世情,同與七賢坐修竹。
書畢,轉至晴晖亭。
有素紙一幅,柱上偶懸一針,生持之,且思且行。
忽見小桃一株,夭夭可愛,猛記紅雨亭之詩。
歎息曰:&ldquo此芳桃也,能解吾意乎?&rdquo乃以師處桃花挂屏絕句複以針刺之,以針定于蘭室之壁上而回。
遇愛童持玉簪花來,種于花壇。
命童往視蓮室。
蓮方繡一袋。
童至,曰:&ldquo前見劉相公有香囊一枚,自謂精絕,今蓮娘所制更妙也。
明當與賽。
&rdquo蓮曰:&ldquo劉相公為誰?&rdquo曰:&ldquo名一春,字茂華,号熙寰,改号愛蓮子。
&rdquo曰:&ldquo何處得來?&rdquo曰:&ldquo家重疊山華村之西。
&rdquo曰:&ldquo何為家汝家?&rdquo曰:&ldquo吾主相識之子。
&rdquo曰:&ldquo今何不去?&rdquo曰:&ldquo吾主延緻攻書,圖其聳壑昂霄耳。
&rdquo曰:&ldquo學問何如?&rdquo曰:&ldquo去年遊泮,文武兩全,鴻才海富,逸思泉湧。
&rdquo曰:&ldquo為人何如?&rdquo曰:&ldquo制行英卓,動容俊雅,立志溫和,趨向超拔。
&rdquo曰:&ldquo家望何如?&rdquo曰:&ldquo故家子,讀書種,仁人之裔。
杜中丞、郝中書欲謀為婿而不就,故今欲俟寶窗消息,可以知其為人矣。
&rdquo蓮見生清揚逸灑,已動心注,而聞童之言,企仰愈真,謂童曰:&ldquo汝為劉生修一生譜牒,作一身行狀。
&rdquo俟童回,私歎曰:&ldquo是天遣此生以贻相思之種也。
初見若爾,後将奈何;見猶若爾,别将奈何!斷送一生,惟有此矣!&rdquo愈覺足不甯地,強梅以觀花為由,将窺生室。
而愛童歸,正與生道及碧蓮詢生之語,立于窗外。
蓮乃返至花屏間,見絕句: 凝目花間憶粉腮,一腔煩惱逐春來。
花如解得無聊意,長向劉郎悶裡開。
小門晝永春岑寂,安得斯人共一床。
自是洛陽花下客,劉郎不是老劉郎。
蓮謂梅曰:&ldquo汝解此絕意乎?乃改集句詩也。
詩意極巧,小門&lsquo小&rsquo字,改&lsquo千&rsquo字也;一床&lsquo床&rsquo字,改&lsquo觞&rsquo字也;自是&lsquo自&rsquo字,改&lsquo曾&rsquo字也;不是&lsquo不&rsquo字,改&lsquo今&rsquo字也。
初,劉原父
世居重疊山華村之西,為故家舊族,祖先廣積陰功。
父武南公,為庠士,有重名。
常自言曰:&ldquo吾有兒必顯。
&rdquo生三子:&ldquo一奉,一春,一泰。
一春自幼聰穎,禀逸韻于天,陶含沖氣于特秀。
甫十五,即留心武事,弓馬精熟,以鷹揚自期;忽思&ldquo挽二石弓,不如識一丁字&rdquo,遂棄武專于文。
年十八,補邑庠生,獵史搜經,著述日富,遠蜚清譽,卓冠士林。
人以其才似賈誼,稱為&ldquo洛陽子&rdquo。
時有母舅馬二臯,欲去鄰省為知府,生父命生餞送。
舅欲與偕,生以秋試在念,送二程而返。
過一鳳巢谷,有老人稱知微翁,數術甚高,戢曜幽壑,采真重崖僻,結草廬于山麓。
生亦仰其名,特拜求今歲之數。
老人書二句付生,曰:&ldquo覓蓮得新藕,折桂獲靈苗。
&rdquo生不解,求明示。
老人又畫一人手持一圭,下書&ldquo己酉禾鬥&rdquo字。
生曰:&ldquo吾當于己酉發科乎?然非其時矣。
&rdquo老人笑曰:&ldquo數之說微,徵則為驗,但前行,知此不過三日。
&rdquo生辭退。
次日,至一村,綠水護居,竹籬遮舍,其家姓趙名思智,号樂水散人,蓋生之受業恩師也。
因進訪,師喜,款留備至,寓生于東廂之梅軒前。
時屬孟春末旬,寒玉堆芳,冰葩散馥。
生步于梅下,誦古詩一首: 玉堂清不寐,寒夜漏聲長。
吟到梅花處,詩成字也香。
複舉手整冠,仰數梅花。
見古梅壓短牆東西,聞隔牆似有女聲音,乃以折梅為由,履扁石窺之。
一女淺妝淡飾,年可十六七,手執梅枝,口中吟曰:&ldquo今日看梅樹,新花已自生。
&rdquo忽回頭見生,遽掩其身。
生心贊曰:&ldquo冰肌玉質,不亞壽陽笑出花間語,獨擅百花之魁。
不意塵埃中有此仙品!&rdquo俄而師至,與生遊于适然園。
至紅雨亭,亭中有桃花紙挂屏,針刺小詩一絕: 小園日涉已成趣,引得東風到草堂。
惟有芳桃解春意,笑舒粉臉待劉郎。
生玩之,似有喜意。
師笑曰:&ldquo此吾甥女所書,自幼愛觀史籍并詞話,觸處皆喜題詠。
渠父不知戒,吾以謂非女子長技,往往規之。
昨與寒荊到小園,又有此絕句矣。
昔吾姊夢李白送軸而生,蓋不凡女也。
&rdquo生極心慕口贊,反至樹下,獨立久之,自思:&ldquo題詩之女,必隔牆所見者。
&rdquo忽憶知微翁之數,點首悟曰:&ldquo人持一圭,乃&lsquo佳&rsquo字也;己酉二字,乃&lsquo配&rsquo字也,所謂佳配者,其此乎?不然,何以曰:&lsquo解春意&rsquo?又曰:&lsquo待劉郎&rsquo?又不然,何不先不後而見詩睹面,适當三日之期也?微生有幸,當不避赴梅之嫌;淑女多标,幸尚免梅之歎。
吩咐梅花自主張,為人作媒妁,何如?&rdquo 次日又至,隔牆自沉吟曰:&ldquo今朝梅樹下,定有詠花人。
&rdquo用意窺之,則杳不可見。
欲久留以圖再面,自度不可。
辭師而歸,悒悒曰:&ldquo此别一見無由,何有于配?知微翁,知微翁,其戲我矣!&rdquo 越日,禀命父母,攜琴負芨,遊學外處,泛舟至落石村,推蓬望之:柳拖新綠,桃染初紅。
乃停舟水涯,步于堤上,有一老者,須發皓然,衣冠閑雅,一舟一仆,飄然而來。
适與生值,見生豐采可挹,知其非常人,因詢生所以。
生語之故。
老人張目視生曰:&ldquo華村劉二郎,其執事否?&rdquo生曰:&ldquo然。
&rdquo老人地喜甚,蓋生之父與老人素契者。
老人姓金,名維賢,号守樸野老,年逾六旬,性好交納,而家極饒裕,且崇禮樂善,鄉譽頗隆。
與生執手談曰:&ldquo吾家歲延名師課兒,又與尊翁契厚,其枉留文旌,以續通家舊好何如?&rdquo生欣然從之。
至家,館生于東堂左室。
守樸翁有名園,奇花異卉,怪石叢林,種種鹹具,人羨之曰:&ldquo小洛陽。
&rdquo而其中有迎春軒。
守樸翁逾數日,叩師以生所學,師大譽為名世器;而其子名友勝者,亦于父前延譽不已。
守仆翁加敬,遷生于迎春軒中。
窗外有修竹數竿,竹外有花壇一座,其側有二亭,一曰晴晖,一曰萬綠。
亭畔有碧桃、紅杏數十株。
轉南界一小粉牆,牆啟一門,雖設而不閉者。
牆之後,壘石為假山,構一堂,匾曰&ldquo閑閑&rdquo。
旁有小樓,八窗玲珑,天光雲影,交納無礙。
過荼架而西,有隔浦池。
池之左,群木繁茂,中有茅亭,匾曰&ldquo無暑&rdquo。
池之右,有玉蘭數株,築一室曰&ldquo蘭堂&rdquo。
斜辟一徑,達于池之前,躍魚破萍,鳴禽奏管,凡可玩之物,無不奪目惬情。
盡園四圍,環以高牆,凡至園者,必由迎春軒後一門而入,扃其門則清閑僻靜,極樂世界也。
守樸翁以絕人往來,故獨居生于此。
遣一俊仆,名守桂,承值以伴生,年十五,盡秀逸,且識字,善歌唱,性馴而雅。
生悅之,留于座側,教以詩曲,訓以書翰,即能領略,呼曰愛童。
生至壇亭,配紅披綠,胎青孕紫,芳徑閑閑,一塵不到,深以為幸。
趁步徐行,見梅枝橫覆牆上,歎曰:&ldquo風景不殊,梅下折花人何在?昔以三日為期,今數日不瞻矣。
使他過遇所見,假以時日,當不至空相憶也。
&rdquo轉高西顧,池前一室,有小軒,遙見&ldquo培桂&rdquo二字;波汶上檻,日縷搖窗,精熠殊甚。
生意謂書室,徑由斜徑徑窺之:珠解高然,絕無一人;其中之所有,皆女工所需之物,雜以文幾之具,恐有人覺而返。
次一日,洗硯于魚池,坐蘭室,聞窗内有嘈笑聲。
生悄步池側,忽見手持繡鞋,可三寸許,置于簾外石上,僅露纖纖一手,吟曰:&ldquo碧欄杆外苔痕濕,果是将來換繡縛。
&rdquo又一應聲曰:&ldquo今欲曬向西窗趁晚晴乎?&rdquo生聞之,思:&ldquo幽僻處有此,其董永之織女乎?其孫辂名之袁氏乎?&rdquo未幾,又憑窗而吟曰: 芳心蕩漾,夜來愁擁梅花帳。
風送清香,熏徹孤衾夢不成。
隔檐莺鬧,為人鼓出相思調。
體怯輕寒,連理羞将病眼看。
《減字木蘭花》 長歎一聲,初不知有生之在其側,探首簾外,生亦突抵簾前,兩面忽一相觌,其女低聲曰:&ldquo簾外一生,美如冠玉,非天台路何以至此?&rdquo命侍女取繡鞋而入。
生初見之,月眉星眼,露鬓雲鬟,撇下一天豐韻;柳腰花面,櫻唇筍手,占來百媚芳姿。
盡态極妍,顔盛色茂,恍若玉環之再世,毛施之複容,其美難将口狀;而通詞句、雅吟詠,又疑奇花而解語,真所謂仙宮隻有世間無者也。
生猛然自失曰:&ldquo此奇貨可居也!&rdquo乍遇間而自手及足、自面及心,總收一目,知微翁所雲佳配,又果在此乎?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吾今所寓,無異梅軒,使不至此,幾虛過一生矣。
&rdquo久立未及遽去,意女已回避,而不知端于簾内窺生。
生佯為不見者,曰:&ldquo外面令人倍惆怅,裡頭舉眼自明矣。
&rdquo因朗賦一詞,以作詞戰之先鋒雲: 和光豔,春盈面,掀簾晴晝香風扇。
人寂寂,愁如織。
暖風倦體,看花無力。
雕梁畔,雙來燕,喃喃訴出愁多遍。
傾城色,初相識,佳詞賦,也漏春消息。
《撷芳詞》 生自思:&ldquo遊學每遇故知,已出非意,園名洛陽,軒曰迎春,若将有待予之至者,況今所遇文姬,與師處相見,才貌難伯仲。
數日之間,二接才麗,益不易得,何幸中之幸也!&rdquo乃書知微翁之數于壁間而吟曰: 西鄰之婦洵美哉,入眼平生未有也; 微生今日有何幸,不期而思知音者。
又思:&ldquo女性幽靜,外言難入,而乃出口成章如是,深喜其可以筆句動也。
&rdquo作《如夢令》以自幸。
日暖風和時候,玉女花前邂逅。
謾賦啟朱唇,輕遞脂香未透。
欣驟,欣驟,有日相如琴奏。
後女知此情為生所覺,心生愧赧,每玩景臨風,常定睛不語者移時。
蓋聞生之詞,接生之貌,愛生之才,若動隐情而口不可言耳。
而生心亦未嘗一刻不在女也。
為雨阻,絕步園中。
後值晴霁,辍卷縱觀。
适守樸翁命愛童持羅衣授生,童因尾生閑步。
生指女室問之,童曰:&ldquo此吾鄰孫氏所居。
其女名芳桃,改名碧蓮,年已十八,詩賦詞歌,琴棋書畫,刺繡工夫,無不完備精絕。
早喪其母,未曾許配,故其父擇此居之。
買一鄰女以伴蓮,姓曹,名桂紅,後改名素梅,少蓮娘二歲,視如親妹,無一間言,谙文墨,美姿容,蓮娘之亞也。
嘗于培桂軒中聯四景詩,疊為酬和,以為得趣。
嘗謂梅曰:&lsquo國朝若開女進士科,吾期奪傳胪首唱,亦許爾共上不瀛洲。
&rsquo聞者每羨,而卒無能睹一面、得一詞者。
其父性喜外出探友,或竟日而返,或信宿而歸,歸則愛獨處一室而無親人。
&rdquo生聞言,心神不勝踴躍,囑童曰:&ldquo為我嚴鎖外門,吾今愛靜,無事則免使他人入來。
&rdquo童會生之意,唯唯笑曰:&ldquo吾固知此門鎖鑰匙非童不可也。
&rdquo生初聞其為芳桃,忽憶師處所見,繼又聞其為碧蓮,猛省知微翁所雲,于是念蓮之心更切矣。
複題于壁曰:&ldquo直須杜門絕客,深下一團工夫,定叫鐵杵成針,不負遠來夙志。
&rdquo客至,見之,鹹以生不喜交接,故候谒者亦稀。
生亦自謂數有可乘,乃私号&ldquo愛蓮子&rdquo,冀自遇于碧蓮,口占一詞,名曰《臨江仙》: 一睹嬌姿魂已散,滿腔心事誰知?東瞻西盼竟差遲。
裝聾還作啞,似醉複如癡。
我欲将心書尺素,倩人寄首新詩。
個中暗與約佳期。
不知何年更何月,何日更何時? 時有友李見旭拉生郊遊,生與偕行,适數妓鬥草于得春亭下,詢之,皆樂平巷中名妓,一曰李月英,一曰高巧雲,一曰包伊玉,一曰許文仙。
生亦喜花柳趣,心甚留愛,乃曰:&ldquo今日之行,觸眼見琳琅珠玉,皆子美詩中黃四娘也。
&rdquo同興談笑移時,偕至印月溪邊,睹鴛鴦浴水,粉蝶穿花,因曰:&ldquo諸妹俱士女班頭,吾欲擇其一,以蒂永好,先唱《憶秦娥》詞,能續成者即取之。
&rdquo生徐曰: 春堤曲,一溪水漾新紋綠。
新紋綠,鴦鴛弄日,晴沂對浴。
文仙執生之手,嘻嘻然應曰: 和風不斷香馥郁,牆頭粉蝶相随逐。
相随逐,雙雙飛入,花間并宿。
《憶秦娥》 詞成,群口喝彩。
生敬且愛,期約而回。
坐窗下,花影橫欄,春香飄戶,有寂寥意。
命童磨墨,拂箋揮一歌,使童歌之: 薄試輕羅散幽趣,莺唇燕舌翻新句。
東風引我入桃源,含笑桃花紅滿樹。
問花何事笑東風?笑我不飲空歸去。
我即解衣曲醇,醉春買樂紅芳處。
隻愁東風不久情,吹作一天輕紅絮。
着意看花花不紅,百計留春春不住。
春老花殘将奈何,袖薄難勝淚如注。
歌罷,同步于萬綠亭前。
愛童揮小扇以逐飛蝶,生亦促之。
忽二蝶争花,堕花下,相抱不解。
生拆之,對童而笑。
童笑曰:&ldquo物之性猶人之性,釋之,釋之,毋拆散姻緣也。
&rdquo生棄蝶,成《西江月》詞: 三月韶光過半,一年勝景堪奇。
傷春自個漫徘徊,偶睹遊蜂堕地。
款款柔情莫匹,殷殷吩咐一媒。
惟期及早效于飛,不負花前一對。
越夕,生囑愛童守門,徑訪妓家。
文仙出《嬌紅記》,與生觀之。
曰:&ldquo有是哉!有始無終,非美談也。
&rdquo留宿而回。
後日,守樸翁設宴,坐中紅袖,正前妓巧雲、文仙也。
至晚,文仙自薦于生。
次日将别,守樸翁至,曰:&ldquo近來多冷落,文仙一名妹,欲留數月,以暢文興,才子佳人,光我莊圃。
&rdquo生歡甚,攜文仙劇飲于假山之小樓。
時玉蘭開盛,又攜酌于蘭室,問柳答花,搜聯構句,兩相暢逸,名珍情會。
生曰:&ldquo卿名不在楚蓮香之下,幸同枕席,誓不相忘。
&rdquo文仙曰:&ldquo裡流澤薮,不足以辱君子。
吾有一路指君,君其圖之。
&rdquo生問其故。
文仙指蓮室曰:&ldquo個中一女,姿容絕世,美麗超群,賦性聰明,詞華炳烨。
吾有一友,竊窺之,羨曰:&lsquo美哉妙矣,諸好備矣,此誠無價寶也。
&rsquo聞惟一侍女為伴,先結侍女之心,庶可漸入佳境。
且以君之俊逸,無有求而不得者。
然須慎之密之,毋炫巧緻拙。
&rdquo生拊掌曰:&ldquo是教當書紳,是情當刻骨,此言出在卿口,入在吾耳,幸毋他洩。
&rdquo文仙曰:&ldquo君固不下申厚卿,我也不為丁憐憐,亦何疑焉。
&rdquo乃取一犀簪,解一香囊留贈而别。
生視之,親繡一絕句: 獨坐紗窗理繡針,一絲一絲費芳心。
從求知己親相贈,佩取殷勤愛我深。
生始感文仙愛己出于真誠,而情亦眷眷,不忍少忘。
至年,素梅在生窗之左有海棠花,偷步摘之。
愛童抱甕注水,适至澆花,戲謂梅曰:&ldquo吩咐偷花者,可一不可再。
&rdquo梅曰:&ldquo一之未甚,再思可矣。
&rdquo童曰:&ldquo一摘使花好,再摘使花稀也。
&rdquo因以水濕其手,梅牽童衣拭之,反若有意于愛童者。
童入室,謂生曰:&ldquo素梅在窗外,年雖少,有豐韻,可挑也。
&rdquo生故出,擁其歸路。
梅摘花而反,生喜揖之,梅懷不安之狀。
生笑曰: 花下睹妖娆,含羞稱萬福。
相對兩難言,花豔驚嘉目。
梅求路不得,曰:&ldquo先生當路于此,男女無以别于途。
君子避女流,故不能少讓我也?吾非迷失女子,胡為關津留難?&rdquo生曰:&ldquo為汝初犯竊盜,今欲盤語奸細耳。
&rdquo各嘻然相視而笑。
生憶文仙之言,心自計曰:&ldquo不将我語和他語,未蔔他心知我心。
&rdquo乃戲問曰:&ldquo卿卿果芳桃之侍妹名桂紅者乎?抑果碧蓮之侍妹名素梅者乎?&rdquo梅曰:&ldquo先生止遊詩書之府,何由知閨閣之名也?&rdquo生绐曰:&ldquo吾昨夢登玉華山,至西天阙,入廣寒宮,履嫦娥殿,親得數名指示,故此積誠候卿。
今得見之,正應佳夢矣。
乞先為劉一春道意,後有萬千未談之衷曲也。
&rdquo梅曰:&ldquo此春夢也。
吾非小紅,便逞張生家語,吾當有一場發落!乍間姑免究。
&rdquo執花而行,複回顧,低念&ldquo劉一春&rdquo者數四。
生尾其後,曰:&ldquo劉一春送。
&rdquo梅戲應曰:&ldquo回!&rdquo生垂手頓足曰:&ldquo妙妙!女果以張生待我,則雖赀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女,亦甘心也。
&rdquo返室,愛童曰:&ldquo此女不速自來,焉得秋毫無犯,作無事人乎?&rdquo生曰:&ldquo事勿欲速,恐耳屬于垣,則名教掃地也,且喋喋利口,有無限風趣,此一物亦足以釋西伯矣。
梅尚如此,蓮更何如。
安排牙爪,以為降龍伏虎之計,此第一着也。
&rdquo童曰:&ldquo牽腸挂肚在蓮娘,送暖偷寒在素梅,詐謀奇計在相公,熱心冷眼在小童。
吾若守口如瓶,決不敗乃公事,好為之,好為之!&rdquo生暗喜曰:&ldquo成吾志者,子也。
今日喪心病狂亦由汝,賞心樂事亦由汝矣。
&rdquo 梅歸,對蓮各道生語,且有譽生意。
蓮故作不理,偷書一歌于窗外。
莺聲清曉傳春語,道說與遊人,趁我嬌華,莫放歌《金縷》。
杜鵑一夜叫聲喧,呼凄風,喚苦雨。
促吾直往天涯去,要尋樂地誰為主? 生至,味之,自覺蓮之留意甚速,喜焉如狂,曰:&ldquo且記此詞,為他日負賴表記。
&rdquo然時或見蓮,則見其故逞百媚之姿,或微露可疑之狀,或掩窗自蔽,或以目流情,或與桂紅相谑,或正色不可動。
假意真情,不可測識。
而生亦未與蓮親接一語。
且此有守桂,彼有桂紅,亦未敢深信。
故會面雖屢屢,心旆雖搖搖,而每為首鼠之狀。
一日,生抱悶,步于牆西之别圃,轉至假山,見碧蓮俏妝輕服,面帶喜容,纖手露金镯,撚并蒂花枝,視雙蝶鬥舞。
蝶稍進,則随而觀之。
蝶漸近假山。
生略少避,喜曰:&ldquo蝴蝶甚着人。
&rdquo蓮已見生,故作不見,反翻袖促蝶。
生逼近,曰:&ldquo古有司花女,于今見之,誠閨房之秀也。
&rdquo乃整衣肅冠,施一長揖。
蓮徐徐置花石上,含媚答禮,仍自執花,偷目觑生。
生以正目視蓮,各默默者久之。
生笑曰:&ldquo幽花如處女。
&rdquo蓮舉花視之,曰:&ldquo此東坡閑話。
&rdquo生指花枝低賦一絕曰: 卿手撚花枝,花敢與卿鬥。
卿貌覺羞花,花應落卿後。
蓮曰:&ldquo君不怕花怪乎?&rdquo生曰:&ldquo然則卿愛我矣。
&rdquo蓮面紅,曰:&ldquo先生大膽。
&rdquo舉扇自蔽,欲返。
生前訴曰:&ldquo自見之後,未領笑語,企慕之悃,山高海深。
每謂卿如瓊林琪樹,常欲在目前,奈咫尺天涯,勞心怛怛。
昨睹佳句,今尋得此樂地,願借假山以為巫峰,縱委身風露,猶瞑目泉壤也。
且《楚詞》有曰&lsquo樂莫樂兮新相知&rsquo,何太自鄭重如此?&rdquo因執蓮之扇而牽之。
蓮假手放扇于生。
目生,低聲曰:&ldquo讀書人但輕自己之手足,更不重他人之耳目耶?&rdquo生曰:&ldquo四無人聲,惟有子知我知耳。
&rdquo蓮曰:&ldquo天知、地知,奈何?&rdquo生曰:&ldquo天地無陰陽乎?&rdquo徨不能自持,遽執蓮手,曰:&ldquo到此地位,工夫尤難,此未語可知心者。
雖鐵石打成心性,亦當慈悲嗟愍!&rdquo斯時也,生魂已飛天外。
蓮曰:&ldquo妾,嬌體也,乃相煎太急,今日膽落于君矣!此情今當斷,君亦何取于妾?且此何地也,此何時也,此何事也,妾與君何如人也,而敢犯禮侵義若是也?&rdquo力欲脫身,堕下金镯。
生方拾之,而素梅适至。
生避于樹下。
梅曰:&ldquo料蓮娘被困,故獨馬綽槍至此,可同我回。
&rdquo蓮與俱返,何若竦惕者,謂梅曰:&ldquo此生技癢,物觸便吟,豈其錦心繡口,故吐句皆若宿構耶?&rdquo梅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貌欺潘嶽,見之豈不欲投果?&rdquo梅又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出語溫存,動容腼腆,必多情而重義者,今日反累彼懷抱矣。
&rdquo梅又笑而不答。
又曰:&ldquo此生遠之則可愛,近之則可畏,何也?&rdquo梅又笑而不答。
蓮有慚色,欲行不行者久之。
生尚兀立不動,形如槁木,心如沸鼎,方歎曰:&ldquo天乎,天乎!救兵卒至,解圍白登,所謂對面不相逢者乎!相見不相親,不如不相見。
驚餌魚,傷弓鳥,何緣再得。
&rdquo因作《行香子》詞,書于蓮扇: 山石之旁,紅綠齊芳。
遇佳娥,正出蘭房。
嬌嬌媚媚,巧樣梳妝。
更好風韻,好标緻,好行藏。
絕世無雙,不比尋常。
盡吾戲調何妨。
止應配我,個樣新郎。
謾眼空勞,心妄想,興徙狂。
書罷,見扇骨上細刻&ldquo劉一春&rdquo三字,乃知蓮之念己,更覺愈不能遺。
至晚,蓮梅秉燭相對而坐。
梅曰:&ldquo劉生顯兩番手段,皆為我等輕舉深入之故。
試以幾日堅壁不出,彼敢斬關而入否?&rdquo蓮曰:&ldquo然。
&rdquo遂強習女工。
生自假山會後,懵懵如癡,昏昏若寐,食焉而不知其味,坐焉而不知其處,寐焉而不知其旦;或入大堂,或趨講丈,或歸書室,或遊别地,眼之所見,意之所接,皆假山也。
蓋無根而情自固矣。
書史之功頓廢,筆硯之事頓忘。
或低吟樹下,或從步池邊,或登眺小樓,而蓮梅蹤迹,絕不可見。
一日,邀友楊文陵訪文仙。
文仙迎生,有笑容,多喜意。
少叙杯酌,酒半酣,欣欣相告曰:&ldquo别後思君,如心懸一物,恐妨君正業,不敢奉迓。
前為君蔔一筮,昨為君起一數,又以君年月日時與知命者推之,皆大魁之吉兆也。
吾亦閱人多矣,多伶多俐,多才多美,無逾于君。
當奮祖鞭,以看花上苑。
得君捷,妾亦分榮矣。
&rdquo生謝曰:&ldquo愛我哉!金石之論,可寶終身。
&rdquo别文仙而歸。
複至假山,春景融融,終不能忘前遇也。
取錐刻一歌于竹: 四際春光入望中,杏開十裡紅霞簇。
兩對黃鹂調嬌舌,三聲五聲新腔曲。
喚起離人百感傷,千愁萬恨填心腹。
不如意事常八九,雲雨巫山空二六。
何如一醉忘世情,同與七賢坐修竹。
書畢,轉至晴晖亭。
有素紙一幅,柱上偶懸一針,生持之,且思且行。
忽見小桃一株,夭夭可愛,猛記紅雨亭之詩。
歎息曰:&ldquo此芳桃也,能解吾意乎?&rdquo乃以師處桃花挂屏絕句複以針刺之,以針定于蘭室之壁上而回。
遇愛童持玉簪花來,種于花壇。
命童往視蓮室。
蓮方繡一袋。
童至,曰:&ldquo前見劉相公有香囊一枚,自謂精絕,今蓮娘所制更妙也。
明當與賽。
&rdquo蓮曰:&ldquo劉相公為誰?&rdquo曰:&ldquo名一春,字茂華,号熙寰,改号愛蓮子。
&rdquo曰:&ldquo何處得來?&rdquo曰:&ldquo家重疊山華村之西。
&rdquo曰:&ldquo何為家汝家?&rdquo曰:&ldquo吾主相識之子。
&rdquo曰:&ldquo今何不去?&rdquo曰:&ldquo吾主延緻攻書,圖其聳壑昂霄耳。
&rdquo曰:&ldquo學問何如?&rdquo曰:&ldquo去年遊泮,文武兩全,鴻才海富,逸思泉湧。
&rdquo曰:&ldquo為人何如?&rdquo曰:&ldquo制行英卓,動容俊雅,立志溫和,趨向超拔。
&rdquo曰:&ldquo家望何如?&rdquo曰:&ldquo故家子,讀書種,仁人之裔。
杜中丞、郝中書欲謀為婿而不就,故今欲俟寶窗消息,可以知其為人矣。
&rdquo蓮見生清揚逸灑,已動心注,而聞童之言,企仰愈真,謂童曰:&ldquo汝為劉生修一生譜牒,作一身行狀。
&rdquo俟童回,私歎曰:&ldquo是天遣此生以贻相思之種也。
初見若爾,後将奈何;見猶若爾,别将奈何!斷送一生,惟有此矣!&rdquo愈覺足不甯地,強梅以觀花為由,将窺生室。
而愛童歸,正與生道及碧蓮詢生之語,立于窗外。
蓮乃返至花屏間,見絕句: 凝目花間憶粉腮,一腔煩惱逐春來。
花如解得無聊意,長向劉郎悶裡開。
小門晝永春岑寂,安得斯人共一床。
自是洛陽花下客,劉郎不是老劉郎。
蓮謂梅曰:&ldquo汝解此絕意乎?乃改集句詩也。
詩意極巧,小門&lsquo小&rsquo字,改&lsquo千&rsquo字也;一床&lsquo床&rsquo字,改&lsquo觞&rsquo字也;自是&lsquo自&rsquo字,改&lsquo曾&rsquo字也;不是&lsquo不&rsquo字,改&lsquo今&rsquo字也。
初,劉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