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上層
關燈
小
中
大
【裴航遇雲英記】
唐長慶中,有裴航秀才,因下第遊于鄂渚,谒故舊友人崔相國。
值相國贈錢二十萬遠摯歸于京,因備巨舟,載于襄漢。
同載有樊夫人,乃國色也。
言詞問接,帷帳比鄰。
航雖親切,無計導達而睹面焉。
因賂其侍婢袅煙而求達詩一章曰: 向為胡越猶懷想,況遇天仙隔錦屏。
倘若玉京朝會去,願随鸾鶴入青冥。
詩往久而無答,航數诘袅煙,袅煙曰:&ldquo娘子見詩,若不聞,如何?&rdquo航無計,因在道求名珍果而獻之,夫人乃使袅煙召航相識,及搴帷,而玉瑩光寒,花明景麗,雲低發鬓,月淡修眉,舉止乃煙霞外人,肯與塵俗為偶。
航再拜揖,腭眙久之。
夫人曰:&ldquo妾有夫在漢南,将欲棄官而幽栖岩谷,召某一會耳。
深哀草擾,慮不及期,豈更有情留盼他人。
的不然耶,但喜與郎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谑為意耳。
&rdquo航曰:&ldquo不敢。
&rdquo飲訖而歸,操比冰霜,不可幹冒。
夫人後使袅煙持詩一章曰: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
航覽之,空愧佩而已。
然亦不能洞達詩之旨趣。
後更不複見,但使袅煙達寒暄而已。
遂抵襄漢,與使婢挈妝奁,不告辭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
航遍求訪之,滅迹匿影,竟無蹤兆,遂裝歸辇下。
經藍橋驿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飲。
見茅屋三四間,低而複隘,有老妪緝麻苎,航揖之求漿,妪咄曰:&ldquo雲英擎一瓯漿來,郎君要飲。
&rdquo航訝之,憶樊夫人詩有雲英之句,深不自會。
俄于葦箔之下,出雙玉手,捧瓷瓯,航接飲之,真玉液也。
但覺異香氤郁,透于戶外。
因還瓯,遽揭箔,睹一女子,露瓊英,春融雪彩,臉欺膩玉,鬓若濃雲,嬌羞而掩面蔽身,雖紅蘭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麗也。
航驚怛植足,縮不能去。
因白妪曰:&ldquo某仆馬甚饑,願憩于此,當厚答謝,幸勿見阻。
&rdquo妪曰:&ldquo任郎君自便耳。
&rdquo遂飯仆秣馬良久,謂妪曰:&ldquo向睹小娘子,豔麗驚人,姿容擢世,所以躊躇而不能适,願約厚禮而娶之,可乎?&rdquo妪曰:&ldquo渠已許嫁一人,但時未就耳。
我今老病,隻有此女孫。
昨有神仙與靈藥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可就吞,當得後天而老。
若約娶此女者,得玉杵臼,吾當與之也。
其餘金帛,吾無用處耳。
&rdquo航拜謝曰:&ldquo願以百日為期,必攜杵臼而至,更無許他人。
&rdquo妪曰:&ldquo然。
&rdquo航恨恨而去。
及至京國,殊不以舉事為意,但于坊間鬧市,喧嘩而高聲訪其玉杵臼,曾無影響。
或遇朋友,若不相識。
衆言為狂人。
數月餘日,忽遇一貨玉老翁曰:&ldquo近得虢州藥鋪卞老書雲,有玉杵臼貨之,郎君懇求如此,吾當為書導達。
&rdquo航愧荷珍重,果獲杵臼。
卞老曰:&ldquo非二百缗不可得。
&rdquo航乃瀉囊,兼貸仆馬,方及其值。
遂步驟獨摯而抵藍橋,昔日妪大笑曰:&ldquo有如是信士乎,吾豈愛惜女子,而不酬其勞哉。
&rdquo女亦微笑曰:&ldquo雖然,更為吾搗藥百日,方議姻好。
&rdquo妪于襟帶間解藥,航即搗之,晝為而夜息。
夜則妪收藥臼于内室,航又聞搗藥聲。
因窺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輝室,可鑒毫芒。
一朝,航之意愈堅。
如此百日足,妪持而吞之,曰:&ldquo吾當入洞而告姻戚,為裴郎具帏帳。
&rdquo遂摯女入山,謂航曰:&ldquo但少留此。
&rdquo 逡巡,車馬仆隸,迎航而往。
别見一大第連雲,珠扉晃日,内有帳幄屏帷,珠翠珍玩,莫不臻至,愈如貴戚家焉。
仙童侍女,引航入帳就禮訖。
航拜妪,悲泣感荷。
妪曰:&ldquo裴郎自是清冷裴真人子孫,業當出世,不足深愧老妪也。
&rdquo及引見諸賓,多神仙中人也。
後有仙女鬟髻霓衣,雲是妻之姊耳。
航拜訖,女曰:&ldquo裴郎不相識耶?&rdquo航曰:&ldquo昔非姻好,不省拜侍。
&rdquo女曰:&ldquo不憶鄂渚同舟而抵襄漢乎?&rdquo航深驚怛,懇悃陳謝。
後問左右曰:&ldquo是小娘子之姊,雲翹夫人、劉綱仙君之妻也。
已是高真,為玉皇之女吏。
&rdquo妪遂将航妻入玉峰洞中。
瓊樓珠室而居之,餌以绛雪瓊英之丹,體性情虛,毛發绀綠,神化自在,超為上仙。
至太和中,友人盧颢遇之于藍橋驿之西,因說得道之事,遂贈藍田美玉十斤,紫府雲丹一粒,叙話永日,使達書于親愛。
盧颢稽首曰:&ldquo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rdquo航曰:&ldquo老子曰:&lsquo虛其心實其腹&rsquo。
今之人,心愈實,何由有得道之理。
&rdquo盧子懵然。
而語之曰:&ldquo心多妄想,腹漏精液,即虛實可知矣。
凡人自有不死之術,還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教,異日言之。
&rdquo盧子知不可請,但終宴而去。
後世人莫有遇者。
【秋香亭記】 至正間,有商生者,随父宦遊姑蘇,僑居烏鵲橋,其鄰則弘農楊氏第也。
楊氏乃延佑大詩人浦城公之裔。
浦城娶于商,其孫女名采采,與生中表兄妹也。
浦城已殁,商氏尚存。
生少年,氣禀清淑,性質溫粹,與采采俱在童卯。
商氏,即生之祖姑也。
每讀書之暇,與采采共戲于庭,為商氏所鐘愛,嘗撫生指采采謂曰:&ldquo汝宜益加進修,吾孫女誓不适他族,當令事汝,以續二姓之妾,永以為好也。
&rdquo女父母樂聞此言,即欲歸之,而生嚴親以生年幼,恐其怠于學業,請俟他日。
生、女因商氏之言,倍相憐愛。
數歲,遇中秋月夕,家人會飲沾醉,遂同遊于生宅秋香亭上,有二桂樹,垂蔭婆娑,花方盛開,月色團圓,香氣濃馥,生、女私于其下語心焉。
是後,女年稍長,不複過宅,每歲節伏臘,僅以兄妹禮見于中堂而已。
閨閣深邃,莫能緻其情。
後一歲,亭前桂花始開,女以折花為名,以碧瑤箋書絕句二首,令侍婢秀香持以授生,囑生繼和,詩曰: 秋香亭上桂花芳,幾度風吹到繡房。
自恨人生不如樹,朝朝腸斷屋西牆! 秋香亭上桂花舒,用意殷勤種兩株。
願得他年如此樹,錦裁步障護明珠。
生得之,驚喜,遂口占二首,書以奉答,付婢持去。
詩曰: 深盟密約兩情勞,猶有餘香在舊袍。
記得去年攜手處,秋香亭上月輪高。
高栽翠柳隔芳園,牢織金籠貯彩鴛。
忽有書來傳好語,秋香亭上鵲聲喧。
生始慕其色而已,不知其才之若是也,既見二詩,大喜欲狂。
但翹首企足,以待結之期,不計其他也。
女後以多情緻疾,恐生不知其眷戀之情,乃以吳绫帕題絕句于上,令婢持以贈生。
詩曰: 羅帕薰香病裹頭,眼波嬌溜滿眶秋。
風流不與愁相約,才到風流便有愁。
生感歎再三,未及酬和。
适高郵張氏兵起,三吳擾亂,生父挈家南歸臨安,展轉會稽、四明以避亂;女家亦北徙金陵。
音耗不通者十載。
吳元年,國朝混一,道路始通。
時生父已殁,獨奉母居錢塘故址,遣舊使老蒼頭往金陵物色之,則女以甲辰年适太原王氏,有子矣。
蒼頭回報,生雖怅然絕望,然終欲一緻款曲于女,以導達其情,遂市剪彩花二,紫綿脂百餅,遣蒼頭赍往遺之。
恨其負約,不複緻書,但以蒼頭己意,托交親之故,求一見以觇其情。
王氏亦金陵巨室,開彩帛鋪于市,适女垂簾獨立,見蒼頭趄于門,遽呼之曰:&ldquo得非商兄家舊人耶?&rdquo即命之入,詢問動靜,顔色慘怛。
蒼頭以二物進,女怪其無書,具述生意以告。
女籲嗟抑塞,不能緻辭,以酒馔待之。
約其明日再來叙話。
蒼頭如命而往。
女剪烏絲,修簡遺生曰: 伏承來使,具述前因。
天不成全,事多間陰。
蓋自前朝失政,列郡受兵,大傷小亡,弱肉強食,薦遭禍亂,十載于此。
偶獲生存,一身非故,東西奔竄,左右逃逋;祖母辭堂,先君捐館;避終風之狂暴,慮行露之沾濡。
欲終守前盟,則鱗鴻永絕;欲徑行小諒,則溝渎莫知。
不幸委身從人,延命度日。
顧伶俜之弱質,值屯蹇之衰年,往往對景關情,逢時起恨。
雖應酬之際,勉為笑歡;而岑寂之中,不勝傷感。
追思舊事,如在昨朝。
華翰銘心,佳音屬耳。
半衾未暖,幽夢難通,一枕才欹,驚魂又散。
視容光之減舊,知憔悴之因郎;怅後會之無由,歎今生之虛度!豈意高明不棄,撫念過深,加沛澤以滂施,回餘光以返照,采葑菲之下體,記蘿茑之微蹤;複緻耀首之華,膏唇之飾,衰容頓改,厚惠何施!雖荷恩私,愈增慚愧!而況迩來形銷體削,食減心煩,知來日之無多,念此身之如寄。
兄若見之,亦當賤惡而棄去,尚何矜恤之有焉!倘恩情未盡,當結伉俪于來生,續婚姻于後世耳!臨楮嗚咽,悲不能禁。
複制五十六字,上渎清覽,苟或察其辭而恕其意,使箧扇懷恩,绨袍戀德,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詩雲: 好姻緣是惡姻緣,隻怨幹戈不怨天。
兩世玉箫猶再合,何時金鏡得重圓? 彩鸾舞後腸空斷,青雀飛來信不傳。
安得神靈如倩女?芳魂容易到君邊! 生得書,雖無複緻望,猶和其韻以自遣雲: 秋香亭上舊姻緣,長記中秋半夜天。
鴛枕沁紅妝淚濕,鳳衫凝碧唾花圓。
斷弦無複鸾膠續,舊盒空勞蝶使傳。
惟有當時端正月,清光能照兩人邊。
并其書藏巾笥中,每一覽之,辄寝食俱廢者累日,蓋終不能忘情焉耳。
生之友山陽瞿佑,備知其詳,既以理谕之,複制《滿庭芳》一阕,以著其事。
詞曰: 月老難憑,星期易阻,禦溝紅葉堪燒。
辛勤種玉,拟弄鳳凰箫。
可惜國香無主,零落盡露蕊煙條。
尋春晚,綠陰青子,已無聊。
藍橋雖不遠,世無磨勒,誰盜紅绡?怅歡蹤永隔,離恨難消!回首秋香亭上,雙桂老,落葉飄。
相思債,還他未了,腸斷可憐宵! 仍記其始末,以附于古今傳奇之後,使多情者覽之,則章台柳折,佳人之恨無窮;仗義者聞之,則茅山藥成,俠士之心有在。
又安知其終如此而已也! 【張老夫婦成仙記】 張老者,揚州六合人,園叟也。
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長女及笄,召裡中媒媪,令訪良才。
張老聞之,喜而候媒于韋門。
媪出,張老固延入,且備酒食。
酒闌,謂媪曰:&ldquo聞韋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rdquo曰:&ldquo然。
&rdquo曰:&ldquo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幸為求之。
事成厚謝。
&rdquo媪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媪,媪曰:&ldquo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
顧叟非匹,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韋氏!&rdquo叟固曰:&ldquo強為吾一言之。
言不從,即吾命也。
&rdquo媪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
韋氏大怒曰:&ldquo媪以我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叟固不足責,媪何無别之甚耶?&rdquo媪曰:&ldquo誠非所宜言,為叟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rdquo韋怒曰:&ldquo為吾報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則可。
&rdquo媪出,以告張老,乃曰:&ldquo諾。
&rdquo未幾,車載納于韋氏。
諸韋大驚曰:&ldquo前言戲之耳。
且此翁為園,何以緻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
今不移時而錢到,當如之何?&rdquo乃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
乃曰:&ldquo此固命乎!&rdquo遂許之。
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鋤地,鬻蔬不轟。
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愧色,親戚惡之,亦不能止。
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ldquo居家誠貧,鄉裡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rdquo他日,恕緻酒召女及張老,微露其意,張老起曰:&ldquo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戀,今既相厭,去亦何難。
某王屋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
&rdquo天将曉,來别韋氏:&ldquo他歲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
&rdquo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随而去,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
令長男義方訪之。
到天壇山南,适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
問曰:&ldquo此有張老莊否?&rdquo昆侖投杖拜曰:&ldquo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rdquo遂與俱東去。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延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忽下一山,見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鸾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嘹亮。
昆侖指曰:&ldquo此張家莊也。
&rdquo韋驚駭不測。
俄而及門,門有紫衣門吏,拜引入中廳。
鋪陳之物,目所未睹。
異香氛氲,遍滿崖谷。
忽聞環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ldquo阿郎來。
&rdquo
值相國贈錢二十萬遠摯歸于京,因備巨舟,載于襄漢。
同載有樊夫人,乃國色也。
言詞問接,帷帳比鄰。
航雖親切,無計導達而睹面焉。
因賂其侍婢袅煙而求達詩一章曰: 向為胡越猶懷想,況遇天仙隔錦屏。
倘若玉京朝會去,願随鸾鶴入青冥。
詩往久而無答,航數诘袅煙,袅煙曰:&ldquo娘子見詩,若不聞,如何?&rdquo航無計,因在道求名珍果而獻之,夫人乃使袅煙召航相識,及搴帷,而玉瑩光寒,花明景麗,雲低發鬓,月淡修眉,舉止乃煙霞外人,肯與塵俗為偶。
航再拜揖,腭眙久之。
夫人曰:&ldquo妾有夫在漢南,将欲棄官而幽栖岩谷,召某一會耳。
深哀草擾,慮不及期,豈更有情留盼他人。
的不然耶,但喜與郎君同舟共濟,無以諧谑為意耳。
&rdquo航曰:&ldquo不敢。
&rdquo飲訖而歸,操比冰霜,不可幹冒。
夫人後使袅煙持詩一章曰: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
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
航覽之,空愧佩而已。
然亦不能洞達詩之旨趣。
後更不複見,但使袅煙達寒暄而已。
遂抵襄漢,與使婢挈妝奁,不告辭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
航遍求訪之,滅迹匿影,竟無蹤兆,遂裝歸辇下。
經藍橋驿側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漿而飲。
見茅屋三四間,低而複隘,有老妪緝麻苎,航揖之求漿,妪咄曰:&ldquo雲英擎一瓯漿來,郎君要飲。
&rdquo航訝之,憶樊夫人詩有雲英之句,深不自會。
俄于葦箔之下,出雙玉手,捧瓷瓯,航接飲之,真玉液也。
但覺異香氤郁,透于戶外。
因還瓯,遽揭箔,睹一女子,露瓊英,春融雪彩,臉欺膩玉,鬓若濃雲,嬌羞而掩面蔽身,雖紅蘭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麗也。
航驚怛植足,縮不能去。
因白妪曰:&ldquo某仆馬甚饑,願憩于此,當厚答謝,幸勿見阻。
&rdquo妪曰:&ldquo任郎君自便耳。
&rdquo遂飯仆秣馬良久,謂妪曰:&ldquo向睹小娘子,豔麗驚人,姿容擢世,所以躊躇而不能适,願約厚禮而娶之,可乎?&rdquo妪曰:&ldquo渠已許嫁一人,但時未就耳。
我今老病,隻有此女孫。
昨有神仙與靈藥一刀圭,但須玉杵臼,搗之百日方可就吞,當得後天而老。
若約娶此女者,得玉杵臼,吾當與之也。
其餘金帛,吾無用處耳。
&rdquo航拜謝曰:&ldquo願以百日為期,必攜杵臼而至,更無許他人。
&rdquo妪曰:&ldquo然。
&rdquo航恨恨而去。
及至京國,殊不以舉事為意,但于坊間鬧市,喧嘩而高聲訪其玉杵臼,曾無影響。
或遇朋友,若不相識。
衆言為狂人。
數月餘日,忽遇一貨玉老翁曰:&ldquo近得虢州藥鋪卞老書雲,有玉杵臼貨之,郎君懇求如此,吾當為書導達。
&rdquo航愧荷珍重,果獲杵臼。
卞老曰:&ldquo非二百缗不可得。
&rdquo航乃瀉囊,兼貸仆馬,方及其值。
遂步驟獨摯而抵藍橋,昔日妪大笑曰:&ldquo有如是信士乎,吾豈愛惜女子,而不酬其勞哉。
&rdquo女亦微笑曰:&ldquo雖然,更為吾搗藥百日,方議姻好。
&rdquo妪于襟帶間解藥,航即搗之,晝為而夜息。
夜則妪收藥臼于内室,航又聞搗藥聲。
因窺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輝室,可鑒毫芒。
一朝,航之意愈堅。
如此百日足,妪持而吞之,曰:&ldquo吾當入洞而告姻戚,為裴郎具帏帳。
&rdquo遂摯女入山,謂航曰:&ldquo但少留此。
&rdquo 逡巡,車馬仆隸,迎航而往。
别見一大第連雲,珠扉晃日,内有帳幄屏帷,珠翠珍玩,莫不臻至,愈如貴戚家焉。
仙童侍女,引航入帳就禮訖。
航拜妪,悲泣感荷。
妪曰:&ldquo裴郎自是清冷裴真人子孫,業當出世,不足深愧老妪也。
&rdquo及引見諸賓,多神仙中人也。
後有仙女鬟髻霓衣,雲是妻之姊耳。
航拜訖,女曰:&ldquo裴郎不相識耶?&rdquo航曰:&ldquo昔非姻好,不省拜侍。
&rdquo女曰:&ldquo不憶鄂渚同舟而抵襄漢乎?&rdquo航深驚怛,懇悃陳謝。
後問左右曰:&ldquo是小娘子之姊,雲翹夫人、劉綱仙君之妻也。
已是高真,為玉皇之女吏。
&rdquo妪遂将航妻入玉峰洞中。
瓊樓珠室而居之,餌以绛雪瓊英之丹,體性情虛,毛發绀綠,神化自在,超為上仙。
至太和中,友人盧颢遇之于藍橋驿之西,因說得道之事,遂贈藍田美玉十斤,紫府雲丹一粒,叙話永日,使達書于親愛。
盧颢稽首曰:&ldquo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rdquo航曰:&ldquo老子曰:&lsquo虛其心實其腹&rsquo。
今之人,心愈實,何由有得道之理。
&rdquo盧子懵然。
而語之曰:&ldquo心多妄想,腹漏精液,即虛實可知矣。
凡人自有不死之術,還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教,異日言之。
&rdquo盧子知不可請,但終宴而去。
後世人莫有遇者。
【秋香亭記】 至正間,有商生者,随父宦遊姑蘇,僑居烏鵲橋,其鄰則弘農楊氏第也。
楊氏乃延佑大詩人浦城公之裔。
浦城娶于商,其孫女名采采,與生中表兄妹也。
浦城已殁,商氏尚存。
生少年,氣禀清淑,性質溫粹,與采采俱在童卯。
商氏,即生之祖姑也。
每讀書之暇,與采采共戲于庭,為商氏所鐘愛,嘗撫生指采采謂曰:&ldquo汝宜益加進修,吾孫女誓不适他族,當令事汝,以續二姓之妾,永以為好也。
&rdquo女父母樂聞此言,即欲歸之,而生嚴親以生年幼,恐其怠于學業,請俟他日。
生、女因商氏之言,倍相憐愛。
數歲,遇中秋月夕,家人會飲沾醉,遂同遊于生宅秋香亭上,有二桂樹,垂蔭婆娑,花方盛開,月色團圓,香氣濃馥,生、女私于其下語心焉。
是後,女年稍長,不複過宅,每歲節伏臘,僅以兄妹禮見于中堂而已。
閨閣深邃,莫能緻其情。
後一歲,亭前桂花始開,女以折花為名,以碧瑤箋書絕句二首,令侍婢秀香持以授生,囑生繼和,詩曰: 秋香亭上桂花芳,幾度風吹到繡房。
自恨人生不如樹,朝朝腸斷屋西牆! 秋香亭上桂花舒,用意殷勤種兩株。
願得他年如此樹,錦裁步障護明珠。
生得之,驚喜,遂口占二首,書以奉答,付婢持去。
詩曰: 深盟密約兩情勞,猶有餘香在舊袍。
記得去年攜手處,秋香亭上月輪高。
高栽翠柳隔芳園,牢織金籠貯彩鴛。
忽有書來傳好語,秋香亭上鵲聲喧。
生始慕其色而已,不知其才之若是也,既見二詩,大喜欲狂。
但翹首企足,以待結之期,不計其他也。
女後以多情緻疾,恐生不知其眷戀之情,乃以吳绫帕題絕句于上,令婢持以贈生。
詩曰: 羅帕薰香病裹頭,眼波嬌溜滿眶秋。
風流不與愁相約,才到風流便有愁。
生感歎再三,未及酬和。
适高郵張氏兵起,三吳擾亂,生父挈家南歸臨安,展轉會稽、四明以避亂;女家亦北徙金陵。
音耗不通者十載。
吳元年,國朝混一,道路始通。
時生父已殁,獨奉母居錢塘故址,遣舊使老蒼頭往金陵物色之,則女以甲辰年适太原王氏,有子矣。
蒼頭回報,生雖怅然絕望,然終欲一緻款曲于女,以導達其情,遂市剪彩花二,紫綿脂百餅,遣蒼頭赍往遺之。
恨其負約,不複緻書,但以蒼頭己意,托交親之故,求一見以觇其情。
王氏亦金陵巨室,開彩帛鋪于市,适女垂簾獨立,見蒼頭趄于門,遽呼之曰:&ldquo得非商兄家舊人耶?&rdquo即命之入,詢問動靜,顔色慘怛。
蒼頭以二物進,女怪其無書,具述生意以告。
女籲嗟抑塞,不能緻辭,以酒馔待之。
約其明日再來叙話。
蒼頭如命而往。
女剪烏絲,修簡遺生曰: 伏承來使,具述前因。
天不成全,事多間陰。
蓋自前朝失政,列郡受兵,大傷小亡,弱肉強食,薦遭禍亂,十載于此。
偶獲生存,一身非故,東西奔竄,左右逃逋;祖母辭堂,先君捐館;避終風之狂暴,慮行露之沾濡。
欲終守前盟,則鱗鴻永絕;欲徑行小諒,則溝渎莫知。
不幸委身從人,延命度日。
顧伶俜之弱質,值屯蹇之衰年,往往對景關情,逢時起恨。
雖應酬之際,勉為笑歡;而岑寂之中,不勝傷感。
追思舊事,如在昨朝。
華翰銘心,佳音屬耳。
半衾未暖,幽夢難通,一枕才欹,驚魂又散。
視容光之減舊,知憔悴之因郎;怅後會之無由,歎今生之虛度!豈意高明不棄,撫念過深,加沛澤以滂施,回餘光以返照,采葑菲之下體,記蘿茑之微蹤;複緻耀首之華,膏唇之飾,衰容頓改,厚惠何施!雖荷恩私,愈增慚愧!而況迩來形銷體削,食減心煩,知來日之無多,念此身之如寄。
兄若見之,亦當賤惡而棄去,尚何矜恤之有焉!倘恩情未盡,當結伉俪于來生,續婚姻于後世耳!臨楮嗚咽,悲不能禁。
複制五十六字,上渎清覽,苟或察其辭而恕其意,使箧扇懷恩,绨袍戀德,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詩雲: 好姻緣是惡姻緣,隻怨幹戈不怨天。
兩世玉箫猶再合,何時金鏡得重圓? 彩鸾舞後腸空斷,青雀飛來信不傳。
安得神靈如倩女?芳魂容易到君邊! 生得書,雖無複緻望,猶和其韻以自遣雲: 秋香亭上舊姻緣,長記中秋半夜天。
鴛枕沁紅妝淚濕,鳳衫凝碧唾花圓。
斷弦無複鸾膠續,舊盒空勞蝶使傳。
惟有當時端正月,清光能照兩人邊。
并其書藏巾笥中,每一覽之,辄寝食俱廢者累日,蓋終不能忘情焉耳。
生之友山陽瞿佑,備知其詳,既以理谕之,複制《滿庭芳》一阕,以著其事。
詞曰: 月老難憑,星期易阻,禦溝紅葉堪燒。
辛勤種玉,拟弄鳳凰箫。
可惜國香無主,零落盡露蕊煙條。
尋春晚,綠陰青子,已無聊。
藍橋雖不遠,世無磨勒,誰盜紅绡?怅歡蹤永隔,離恨難消!回首秋香亭上,雙桂老,落葉飄。
相思債,還他未了,腸斷可憐宵! 仍記其始末,以附于古今傳奇之後,使多情者覽之,則章台柳折,佳人之恨無窮;仗義者聞之,則茅山藥成,俠士之心有在。
又安知其終如此而已也! 【張老夫婦成仙記】 張老者,揚州六合人,園叟也。
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長女及笄,召裡中媒媪,令訪良才。
張老聞之,喜而候媒于韋門。
媪出,張老固延入,且備酒食。
酒闌,謂媪曰:&ldquo聞韋氏有女将适人,求良才于媪,有之乎?&rdquo曰:&ldquo然。
&rdquo曰:&ldquo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幸為求之。
事成厚謝。
&rdquo媪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媪,媪曰:&ldquo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
顧叟非匹,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于韋氏!&rdquo叟固曰:&ldquo強為吾一言之。
言不從,即吾命也。
&rdquo媪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
韋氏大怒曰:&ldquo媪以我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叟固不足責,媪何無别之甚耶?&rdquo媪曰:&ldquo誠非所宜言,為叟所逼,不得不達其意。
&rdquo韋怒曰:&ldquo為吾報之,今日内得五百缗則可。
&rdquo媪出,以告張老,乃曰:&ldquo諾。
&rdquo未幾,車載納于韋氏。
諸韋大驚曰:&ldquo前言戲之耳。
且此翁為園,何以緻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
今不移時而錢到,當如之何?&rdquo乃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
乃曰:&ldquo此固命乎!&rdquo遂許之。
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鋤地,鬻蔬不轟。
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愧色,親戚惡之,亦不能止。
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ldquo居家誠貧,鄉裡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rdquo他日,恕緻酒召女及張老,微露其意,張老起曰:&ldquo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戀,今既相厭,去亦何難。
某王屋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
&rdquo天将曉,來别韋氏:&ldquo他歲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
&rdquo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随而去,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面,不可識也。
令長男義方訪之。
到天壇山南,适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
問曰:&ldquo此有張老莊否?&rdquo昆侖投杖拜曰:&ldquo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
&rdquo遂與俱東去。
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延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忽下一山,見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鸾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嘹亮。
昆侖指曰:&ldquo此張家莊也。
&rdquo韋驚駭不測。
俄而及門,門有紫衣門吏,拜引入中廳。
鋪陳之物,目所未睹。
異香氛氲,遍滿崖谷。
忽聞環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ldquo阿郎來。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