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上層

關燈
薛), 城遠漏逶迤(洙)。

     窈窕來紅拂(薛), 雍容識紫芝(洙)。

     緣深天作合(薛), 誓重鬼難欺(洙)。

     幸已逢良夕(薛), 艱哉遇少時(洙)。

     殷勤酬契闊(薛), 傾倒極淋漓(洙)。

     蓮實瑤琴轸(薛), 荷簡碧酒卮(洙)。

     ■呼能婢斫(薛), 瓶喚小鬟持(洙)。

     殼破開螃蟹(薛), 唇腥啖蛤蜊(洙)。

     菱煩纖手剝(薛), 肉拔利刀披(洙)。

     令急觥行速(薛), 讴清曲度遲(洙)。

     勸酬兼爾汝(薛), 講論雜乎而(洙)。

     冷脆嘗瓜果(薛), 鹹酸啜醢醯(洙)。

     豔杯浮琥珀(薛), 異器捧玻璃(洙)。

     熊掌停犀筋(薛), 酥湯進蜜脾(洙)。

     渴來便茗好(薛), 酣後快冰宜(洙)。

     妙句聯将就(薛), 狂心坐已馳(洙)。

     歌筵渾可罷(薛), 卧具早教施(洙)。

     不用尋桃葉(薛), 那須聽竹枝(洙)! 媚人莺語滑(薛), 惱醉蝶情癡(洙)。

     咳處珠凝唾(薛), 颦時黛蹙眉(洙)。

     钗斜金溜髻(薛), 钏冷栗生肌(洙)。

     小小真能谑(薛), 盼盼最解詩(洙)。

     風流雲雨夢(薛), 宛轉豔陽詞(洙)。

     步緩腰肢袅(薛), 環低耳語私(洙)。

     夜香防竊聽(薛), 午浴避潛窺(洙)。

     繡履含羞脫(薛), 銀燈帶笑吹(洙)。

     素羅床畔解(薛), 粉汗枕前滋(洙)。

     暖玉绡籠筍(薛), 春蔥指露錐(洙)。

     雲偏松綠發(薛), 浪動青帏■(洙)。

     狎态堪歸畫(薛), 嬌顔可療機(洙)。

     襪塵■新舞(薛), 鬓膩宿油脂(洙)。

     荀鶴高文譽(薛), 崔莺絕世姿(洙)。

     未誇連蒂好(薛), 隻羨并頭奇(洙)。

     何處空題葉(薛)? 誰家■謾結(洙)? 漆膠當自固(薛), 衽席隻餘知(洙)。

     慎勿萌嫌隙(薛), 毋令惜别離(洙)。

     芝蘭同臭味(薛), 松柏共襟期(洙)。

     永奉閨房樂(薛), 長陪楮墨嬉(洙)。

     泰山如作砺(薛), 此志莫教虧(洙)。

     或日,洙館東偶過泮宮,因勸百祿曰:&ldquo令嗣每日一歸,不勝匍匐,俾之仍宿寒舍,豈不便益?&rdquo百祿曰:&ldquo從開館之後,一向隻寓公家,前者因其母病,暫辍一季爾,後并不曾回,何言之謬也!&rdquo張大駭,不敢盡其詞而出。

    是晚,洙果告歸,張潛使欠視其所往,及途半,不複見矣;走報張,急遣人入城,問百祿,無有也。

    意其少年放逸,必宿花柳,然思此處又無妓館,大以為怪。

    次日洙來,張問曰:&ldquo昨宵宿于何處?&rdquo曰:&ldquo家間耳。

    &rdquo張曰:&ldquo非也!某已令人蹤迹先生,莫測所詣,學中亦不見?&rdquo洙诳曰:&ldquo因過一朋友處談話良久,抵家,暮矣。

    &rdquo張知其詐,呼追洙仆,使面證之。

    洙叱曰:&ldquo汝到吾家,随即出城,比吾歸,汝已去矣,何得妄言?&rdquo仆曰:&ldquo我昨夜宿先生家,今日早飯罷方回;老廣文亦甚驚訝,要自來相尋。

    &rdquo洙窘甚,顔色陡變。

    張曰:&ldquo先生如有私眷,當以實告,勿隐也。

    &rdquo洙弗能諱,乃具道本末,且愧謝曰:&ldquo此令親見留,非賤子辄敢無禮。

    &rdquo張曰:&ldquo吾家何嘗有親戚在此?兼諸房姊妹亦無事平姓者,必崇也。

    今當自愛,不宜複往!&rdquo洙唯唯。

    抵暮,私詣美人,道此意。

    比至,美人已知,曰:&ldquo郎勿怨,蓋冥數盡于此也。

    &rdquo與洙痛飲,且叙歡情。

    及曉,美人語洙曰:&ldquo從此永别,後會難期,無以将意。

    &rdquo出灑墨玉筆低玉管一枝為贶,雲:&ldquo此唐物也,郎慎藏之。

    &rdquo遂飲泣而别。

    張料洙是夕必再去,自出觇之,果不在館,因入謂其妻曰:&ldquo西賓此事,不可不使其父母知之。

    &rdquo乃以洙所為,備告百祿。

    百祿大怒,呼歸杖之,洙遂吐實,且出所得玉鎮紙、玉筆管及聯句諸詩。

    百祿取視,管上刻&ldquo渤海高氏文房清玩&rdquo。

    乃謂張曰:&ldquo物既稀奇,詩又俊逸,必非尋常怪也。

    &rdquo呼洙同往窮之,将近,遙指曰:&ldquo在此。

    &rdquo至則非前景,屋宇俱無,但水碧山青,桃株依舊。

    張謂百祿曰:&ldquo是矣,此地相傳唐妓薛濤所葬,後人因鄭谷蜀中詩有&lsquo小桃花繞薛濤墳&rsquo之句,遂種桃百株,為春時遊賞之所。

    賢郎佳遇,必濤也。

    且所謂嫁平幼子康者,乃平康巷也。

    文孝坊者,城中亦無此額;而文與孝合為教字,謂教坊也,教坊,唐妓女所居,濤為蜀樂妓,故居教坊也。

    非濤而誰哉?況管上字刻高氏清玩,則唐西川節度使高骈千裡所貯,當骈鎮蜀,濤于諸妓中,最蒙寵待,筆與鎮紙,皆骈賜也。

    兼所藏諸帖,又骈與元丞相、杜紫微最多,蓋元與杜嘗有詩贈之,即&lsquo錦江膩滑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rsquo是也。

    其為濤之靈無疑,而物出于骈者審矣。

    無庸深究!&rdquo百祿甚以為然,然恐其終為所惑,急遣還廣中,寶藏數物,常以示人。

    後二年,洙亦入學,為生員,中洪武甲戌進士,授山東曹縣知縣,竟亦無他焉。

     【聽經猿記】 廬陵之屬邑吉水,有東山焉,根盤百裡,作鎮一方,秀麗清奇,望之如畫。

    後唐天成間,有修禅師者,結草庵于山之絕處,樹木蒙密,路徑崎岖,曠歲彌年,人迹罕至。

    惟樵夫深入時,見師坐松下。

    辄有群鳥銜果集于前,師一一取食,食訖,飛去。

    樵夫間以語人,好事者相率造庵訪之。

    師方鼾睡,樸握暖足,伊尼衛床。

    衆異之,競為除地集材,建大蘭若。

    興工之始,師召匠戒之曰:&ldquo汝手作人,必飲酒食肉,此處山神利害,不可輕犯,如何?&rdquo匠齊應曰:&ldquo請斷葷酒以從事。

    &rdquo師許之。

    經月餘,一匠忽思肉不可忍,因下山數日複來,正斫削間,兩虎逾垣而入,立區者前,左右視,作哮吼聲。

    其人驚怖。

    師曰:&ldquo必汝犯戒,首實為宜,吾當遣去也。

    &rdquo匠者解腰間布囊付師,曰:&ldquo适過醪橋市中,買熟牛肉一塊,帶來作下飯,無他也。

    &rdquo師曰:&ldquo是矣。

    &rdquo因截作二段喂虎,撫其背曰:&ldquo山子且去。

    &rdquo言訖,虎隐。

    人愈敬之。

     由是金帛之施,川彙河輸,棟宇莊嚴,不日而就,既落成,師說法以報檀施,講演妙義,諸天雨花。

    俄而堂下湧出五井,皆滿貯米、面、油、鹽、蔬菜,取以飯衆,不欠不餘。

    師曰:&ldquo此五方龍王獻供,以濟匮乏,可名此山曰龍濟,寺曰清涼。

    &rdquo今四井已湮,惟一尚在。

    師庵前喬木千章,蔽翳雲日,樹下磐石坦平,師每據之誦經,日以為常。

    有老猿栖間,潛聽,且窺師熟。

    一日,師偶出,猿下著袈裟,取經石上,閱之。

    師還望見,猿踉跄走去,師不問,亦不以告諸僧,但心識之曰:&ldquo此已解悟矣。

    &rdquo明日,果有峽州袁秀才來谒。

    師知之,請入相見,缁衣玄巾,風緻樸野。

    叙禮畢,白師曰:&ldquo遜姓袁,字文順,峽中人也。

    族大以蕃,不樂仕進。

    獨遜有志功名,求官辇下。

    明宗胡人,暮年昏惑,賢士良才,莫得而進,留滞數年,竟無所就。

    有知己者,薦為端州巡官。

    念瘴鄉惡土,實不願行。

    彼又勸之曰:&lsquo子蹇困如此,尚暇擇地哉?不得已挈家抵任。

    未逾年,妻妾子女喪盡,憔悴一身,遂不複仕。

    往來江湖間,惟尋山望水,謝擾擾于名場;問道參禅,談空空于釋部。

    側聞尊宿建大法幢,不憚遠來,求依淨社。

    攢眉蹙,固非嗜酒之淵明;舉手推敲,頗類苦吟之賈島。

    如蒙不棄,夫複何求。

    &rdquo即取書一幅呈師,乃贽啟也。

    其詞曰: 竊以生一拳夢幻之身,蓋由惡業;熟三峽煙霞之路,亦自善緣。

    凡居覆載之間,悉在輪回之内。

    恭維龍濟山主,修公大禅師座下:性融朗月,目泯空花。

    衍術數則允過于圖澄,逞神通則端逾于杯渡。

    菩提本無樹,機鋒肯讓于同袍;松柏摧為薪,泡影等觀于浮世。

    十方瞻仰,四衆歸依。

    若如遜者,天地毫毛,山林蹤迹。

    悲來抱樹,誰憐凄恻其傷弓;窮則投林,疇暇從容于擇木。

    無家可返,有佛堪依。

    痛茲妻子之淪亡,坐此功名之汩沒。

    逢人舞劍,素非通臂之才;過寺題詩,忽動歸山之興。

    乾旋坤轉,無端變化幾湮沉;春去秋來,管得繁華有枯槁。

    伊欲出類而拔萃,除非舍妄以歸真。

    指引迷途,使入涅之路;引登覺岸,遄登般若之舟。

    惟願慈悲,和南攝受! 師覽畢,謂之曰:&ldquo絕好俊才,兼通内典,辱公不鄙,壯觀山門。

    第有一事未便,不敢不以相聞。

    &rdquo遜曰:&ldquo何事?伏請見喻。

    &rdquo師曰:&ldquo公若頂巾束發,在我教謂之沐猴而冠;遽使削發被缁,在公教謂之儒名墨行。

    若斯二者,何以處之?&rdquo遜若有慚色,久之,乃曰:&ldquo但使心向禅宗,何妨俗扮,願勿以形迹見拘也。

    倘得食已殘之芋,長源自是俗人;補未了之經,次律豈非道者?法門廣大,何所不容?&rdquo師曰:&ldquo若公之言,真所謂朝三而暮四者也。

    &rdquo遜曰:&ldquo何見譏之深也!&rdquo師曰:&ldquo偶然耳。

    &rdquo遂留之西館,俾教行童。

    遜雖性識聰明,文詞敏捷,然戲舞跳梁,好為兒态,有時跏趺床上,以被蒙頭,使僧徒禮拜,曰:&ldquo此白衣觀音見身也。

    &rdquo有時箕踞龛中,以靛塗面,令廚人緻敬,曰:&ldquo此洪山大聖監齋也。

    &rdquo或納蛇缽中,謂之降龍;或縛貓座下,謂之伏虎,如此者不一。

    僧頗苦之,以白于師。

    師笑曰:&ldquo故态也,善視之。

    &rdquo衆遂不敢言,遜亦自若也。

    然山中景物。

    經其題詠者甚衆,多不悉錄,紀其一二尤者焉。

     題解空寺 古塔淩空玉荀高,斜陽半壓水嘈嘈。

     老禅掩卻殘經坐,靜聽松聲沸海濤。

     書方丈 幾曲風琴響暗泉,亂紅飛墜佛龛前。

     白雲深護高僧榻,不許人間俗客眠。

     送僧出山 松翠侵衣屐印苔,杖藜幾度此徘徊? 山僧忘卻山中好,去入紅塵不再來。

     詠鶴 遠辭華表傍玄關,别卻浮丘伴懶殘。

     金磬數聲秋日晚,雙飛帶得白雲還。

     贈僧 一瓶一缽一袈裟,幾卷《楞嚴》到處家。

     坐穩蒲團忘出定,滿身香雪墜昙華。

     布袋和尚 童子牽衣也不管,放下布袋打鼾睡。

     萦纏隻是貪嗔癡,解脫無過戒定慧。

     毛女圖 衣紉槲葉不須裁,蘿月秋懸寶鏡開。

     鶴背幾随王母去,蛾眉曾識祖龍來。

     蟠桃結子三回熟,若木為薪十度摧。

     回首同時金屋伴,重泉玉匣葬寒灰! 落葉 萬片霜紅照日鮮,飛來階下覆苔磚。

     等閑不遣僧童掃,借與山中鹿眠。

     方丈巢燕 花正開,雨霁春欲回,緝壘成雙到,穿簾作對來。

     飛上下,上下去又還,白門辭王謝,出入傍禅關。

     仲梵定,長廊清晝靜,遠近雛學飛,呢喃語堪聽。

     栖寺好,畫棟雕梁巢莫保,秋去春複來,永伴山僧老。

     山中四景 門徑苔深客到稀,遊絲低逐軟紅飛。

     松梢零落飄金粉,童子枝頭曬衲衣。

     風敲窗竹驚僧定,鳥觸殘花墜澗香。

     《圓覺》半函看已了,紉針自補舊衣裳。

     幾點歸鴉幾杵鐘,紛紛涼月在孤峰。

     清霜獨染千林樹,明月漫山一片紅。

     十笏房清百衲溫,名香長是夜深焚。

     道人愛看梅梢月,吩咐山童莫掩門。

     師一日忽升堂,命侍者召袁秀才來,告之曰:&ldquo秀才,臘月三十日到矣。

    &rdquo遜曰:&ldquo某亦知之。

    &rdquo師即唱偈示之曰: 萬法千門總是空,莫思嘯月更吟風。

     這遭打個翻筋鬥,跳入毗盧覺海中。

     遜言下大悟,亦作二偈以答師,曰: 泉石煙霞水木中,皮毛雖異性靈同。

     勞師為說無生偈,悟到無生始是空。

     萬種喽羅林大節,千般伎倆木巢南。

     從今踏破三生路,有甚禅機更要參? 唱訖,端坐而化。

    師集大衆曰:&ldquo此人有異,汝等不可草草,須要谛視。

    &rdquo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