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下層
關燈
小
中
大
陰使老妪為通情焉。
至中秋夜,賞月罷散,俱已醉寝。
瑜乃竊開後門走出。
時生正伫立俟候,忽見瑜至,相與同到寓所,命佃夫擡轎,至海濱。
時舟在岸,生乃抱瑜登舟,渡海而東。
半月間,始得登岸。
其程中所作《八景》,附錄于此: 蘭房寂寞 素娥今夜到蟾宮,鶴怨猿悲惆怅中。
香冷博山人不見,秋風秋雨泣寒蛩。
花檻蕭條 繞欄濃豔四時開,都是區區手自栽。
此生莺花誰是主,故園猿鶴不勝哀。
仙門夜月 慘淡中秋半夜天,相期私出小門前。
回首見月顔何厚,步未移時淚已漣。
古道秋風 野草寒煙望眼荒,秋風飒飒樹蒼蒼。
不知此地是何處,怕聽猿聲恐斷腸。
博浦開船 平生不省出門前,今日飄零到海邊。
同駕木蘭從此去,鶴歸華表是何年? 扁舟駕浪 一葉輕舟鼓浪行,搖搖擺擺幾層層。
也知平日優遊好,怎奈安從險處成。
孤棹搖風 苦愛風流不肯休,西風吹起浪波流。
人言舟裡黃泉近,終日昏昏怕舉頭。
烈樓登岸 沙白茅黃海氣腥,人言此地是豐盈。
岸頭舉目非吾土,兩淚汪汪别二親。
登岸之際,忽見仆夫在彼俟候,迎瑜歸家。
既至,擇日設花燭之會,行合卺之禮。
二人交歡之時,不啻若仙降也。
乃于枕上共成一詞,以識喜雲。
詞名《一剪梅》。
金菊花開玉簟秋,鸾下妝樓,鳳下妝樓。
新人原是舊交遊,魚水相投,情意相投。
舉案齊眉到白頭,千歲綢缪,百歲綢缪。
頂香待月舊風流,從此休休,自此休休。
自是之後,符氏緝知,具狀詞告于郡。
時郡者由進士出身,博學好事,亦重風情,素聞生之才名、瑜之佳譽,勒生與瑜供狀詞。
辂供曰: 伏以不告而娶,固知獲罪于聖門;竊負而逃,未免有乖于國法。
雖然有咎,未必無因。
謹具狀由,備陳始末。
緣念我祖之妹,我父之姑,早适臨邑之縣,厥姓曰黎,厥官曰士,世居臨邑之鄉。
所有孫女,正及可笄之歲;念予小子,先成結誼之盟。
自是冰人親斷,千金一諾,複兼月老更交,禮于雙璧。
玉鏡之台,吾已下矣;芙蓉之褥,餘得隐焉。
讵念人心不測,天地無常,俄焉時候,倏爾雲亡。
彼海翁遽然易慮,慕彼千金之值,欺予六尺之孤,棄舊好而結新歡,見小利而忘大義。
父心母意雖欲更張,女願男情粘滞不了。
是以犯在色之戒,通和好之私。
日盛月新,膠堅漆固,兩情難舍,百計無由。
萬慮千思,惟恐破樂昌之鏡;三更半夜,遂竊效卓氏之逃。
自博浦而下船,至烈樓而登岸。
艱于山,險于水,始克到家;寄諸東,轉諸西,未遑甯處。
冤家有頭債有主,已被告明;官司無黨亦無偏,從公勘審。
今蒙喚問,所供是實,得罪惟甘。
冀審緣由,果孰先而孰後;曲成斯美,俾有始而有終。
望大人寬宏法之仁,小子遂宜家之樂。
生則仰天而祈禱,死則結草以報恩。
不在多言,伏乞 台覽。
瑜娘供狀: 竊惟,告則不得娶,所以悖理而私奔;觀過斯知仁,尚望容情而恕罪。
荷申悃上渎高明。
伏念瑜,父生母育,忝處中閨,師順婉閑,謹訓内則。
先時結誼,以締好于辜生;近日解盟,複許親于符氏。
欲從乎先進,則不順乎親;欲适乎後人,則有傷于信。
是以猶豫而莫決,未知定向以适從,三思于心,兩端互執。
出乎此則入乎彼,理勢必然;舍乎利而取乎義,心情方慊。
況且符氏,粗粗魯魯,孰若辜子,昂昂。
泾渭判然,薰莸别矣;難離難合,不得不然。
所以月下花前,預許偷香之約;更闌人靜,竟為懷璧之逃。
駕一葦之仙舟,淩千層之碧浪;渡蓬萊之仙境,抵瓊館之明區。
誰想洞房之樂方深,而符氏誣詞已下;枕度之歡未已,而府中胥吏來拘。
自作自歡,事已發矣;吐情吐實,伏乞鑒焉。
尚冀秦台之鏡照臨,孟母之刀剖析。
庶俾一段良緣,始終美滿;免喪三分微命,翕剡雲亡。
夫如是,則妾再生之辰也。
謹具厥由,詳情乎理。
郡覽畢,以朱筆判曰: 蓋聞,《易》備三才,貴陰陽之正義;《詩》稱四始,開男女之及時。
《春秋》著謹始之文,經書重大婚之禮。
茲乃彜倫之大,實為風化之原。
載于聖經昭昭者也;傳諸後世,郁郁乎哉!矧今聖化,人物衣冠之盛,不異中州,尚期媲美于魯鄒,豈意猶存于鄭衛。
切照書生辜辂,初知文墨,略涉詩書。
況能懷席上之珍,何患無書中之玉?處子瑜娘,生長富華,性質婉娩,何不韫匮藏之寶,待夫善價之沽?卻乃逞已私情,污吾淳俗,非獨有違于國法,抑且有叛于聖經。
揆諸理而罪固難逃,原其心而情實可恕。
再照,土官黎稠,蠢爾黎蠻,野哉羯老,不能修理帏幕,安能制服黎民?矧今背約欺孤,損貧就富,事由其始,罪所當先。
原告符氏,猴頭獸尾,狼子野心,不能揣己自量,卻奪人匹配。
且複捏虛詞誣告,欺诳官司。
理既有虧,法當坐罪。
牽連之人數,各科斷于本條。
嗚呼!一理所存,兩端互執。
欲斷之符氏,恐開争占之方;欲斷之辜生,慮起淫奔之路。
是故,度以中正之道,所以歸父母之家。
風流案自此打開,陷人坑從今填滿。
曠夫怨女,永無間言;債主冤家,大家解結。
一惟聖朝之律,深懲蕩俗之非。
凡諸後生,當鑒前轍。
判語已畢,合屬施行。
于是,命黎父領之回。
先是,二人淹滞囹圄,極情凄惶。
乃至判斷明白,将使瑜父領瑜前歸,二人相語别曰:&ldquo妾與君曆盡危險,備經辛苦,猶不得遂其美滿之情,今日系于囹圄之門,此人之至惡者也。
非緣兄,亦不出此。
我父又将領妾遠回,今夜與君在此,不知明日又在何處也。
死則已矣,倘不死,庶毋相忘于患難之中。
&rdquo二人抱頭大恸,絕而複蘇者數次。
既而,拭淚立會數次,以極其情。
不覺鐘敲谯閣,日上三竿。
女遂自摘其發系生之臂,生亦摘發以系瑜臂。
仰天歎曰:&ldquo雖今生不得為同室人,亦當死為同穴鬼;縱有死生之殊,永無違背之異;皇天後土其證之焉。
&rdquo瑜乃口念《沁園春》一阕,歌以别生。
每歌一句,長哭一聲。
滿獄聞之,莫不掩泣。
歌曰: 夫為妻亡,妻為夫死,死又何難?念狼虎叢中,曾經險阻,镬湯獄裡,受盡辛酸。
有口難言,含冤莫訴,碎了心腸爛了肝,愁殺處,見君尤缧绁,我獨生還。
恩情萬種千般,誓死死生生永不單。
這三世冤家無解結,一條性命惜摧殘!生不同衾,死當同穴,付與符氏冷眼看。
須記取,綿綿長恨,天上人間。
瑜及臨去之時,生之婢女以酒送瑜。
瑜出一箋以付之,使之與生。
乃《醉春風》詞一曲: 玉貌減容色,柳腰無氣力。
可憐好事到頭非。
啾啾唧唧,彩鳳分飛。
寶鏡墜井,魂招不得。
回頭長歎息,血點垂胸臆。
乾坤有盡意無窮,恺恺愁愁,嗟嗟歎歎,相思罔極。
瑜娘既出,生亦疏放,然溺于所愛,恩愈厚而情愈深,終日不食,終夜不寝,癡癡呆呆,如醉如夢,動靜語默,皆思瑜之心形也。
甚至精神耗損,容有變色。
所為之事,旋踵而忘,不知其與荀情崔魄,孰果先而孰後也。
嘗作《玉蝴蝶令》一阕雲: 憔悴玉人去也,深盟已負,幽怨難招。
終日昏昏,無賴無聊。
恨如山,重峰疊嶂;愁若線,萬緒千條。
想嬌娘,眼波波深恨,旆搖搖難招。
遊魂飛散,金钗脫股,玉帶寬腰,被冷香殘,蘭房寂寂,長夜迢迢。
僧金袈,倩誰解結?風流案,何日能消?可憐宵,玉人何在,風雨潇潇。
又詩曰: 臨風長歎息,好事到頭非。
一點心難朽,千年願已違。
離鸾終日怨,塞雁幾時回? 寂寂寒窗下,無言但淚垂。
誰想鳳和凰,翻成參與商。
燈殘心尚在,燭冷淚還長。
當日同司馬,如今似樂昌。
相思成痼疾,自覺斷中腸。
瑜娘自歸之後,黎幽之冷室,使之自盡。
瑜終日獨自悲吟,欲殒命,然以未得與生訣别,尚不能忍,乃作哀詞八首以自吊雲: 暗室兮寥寥,長夜兮迢迢。
欣歡兮今何在,天涯兮亦何遙。
愁頻結兮不能消,魂已飛兮不能招。
風流債兮償未了,鴛鴦頸兮何時交。
妾心兮悲又悲,皇天兮知不知?相思兮此際,相見兮何時?雁兒東去,燕兒西歸,鏡已分兮钗已離。
心盟有在兮君應不違,靈神作證兮吾将誰依?在天願作兮比翼鳥,在地願為兮連理枝。
天地兮無窮盡,此情兮無絕期。
日在兮青天,魚在兮深淵。
天與淵兮懸何絕,我與君兮合無緣!不怨父兮不怨母,不怨人兮不怨天。
但怨紅顔多薄命,倚門長歎淚漣漣。
幽室無人兮與鬼交親,微喘苟存兮與鬼為鄰。
愁眉兮終日颦,幽恨兮幾時伸。
誓此生兮不惜身,即與子兮合其真。
生當為兮同室人,死當為兮同穴塵。
春風桃李兮今何在,秋雨梧桐增感慨。
填不平兮美滿坑,償未了兮風流債。
香羅重解兮何時,佳期已失兮難再。
百年伉俪兮一旦分張,覆水難收兮拳拳盼望。
倘若不遂所懷兮死也何妨,正好烈烈轟轟兮便做一場。
莫教專美兮待月西廂,何必偃仰兮苦戀時光。
樹欲靜而風不休,魚欲停而水長流。
海縱枯兮心尚在,石雖爛兮情猶存。
于今堪歎亦堪悲,無緣佳期不到頭。
甘向牡丹花下死,便為情鬼也風流。
隻為君情兮苦牽纏,遂使今日兮受斯愆。
竊負而逃兮真可慊,缧绁而拘兮猶可憐。
父兮母兮不相見,兄兮弟兮不相援。
與其苟生于人世,孰若飲恨于黃泉! 詞成,黎以公幹之縣,祖姑乃乘間縱瑜潛而出。
時生家仆來探訪消息,厚賂瑜家童,求以道意于瑜,瑜乃出一簡付之,命送與生。
生拆視之,不覺放聲大哭。
其書曰: 妾與君自交會以來,殆已四載于斯矣。
吾兄與妾眷戀之心,始終弗替,綢缪之意,生死弗改。
月下之盟,口血猶未幹也;燈前之語,德音尚在耳也。
妾拳拳是念,切切惟思,未嘗一日而去懷,惟冀與子偕老而已。
曩者中秋之行,始得遂志,自謂可以馴至百年,而不負燈前月下之心遂矣。
奈何無知惡少,嫉妒頓生,構成官訟,遂至钗分鏡破,簪折瓶沉。
父母惡之,鄉人賤之,臭穢彰聞,閨門贻笑,良可悲夫!妾今幽居别室,風月不通。
正欲自盡也,則恐自輕溝渎,人莫知之;正欲苟存也,則将何面目去見父母?是以猶豫未決,思欲與子一訣而後殒身也。
嗚呼!百歲伉俪,一旦分張;千載佳期,時難再得。
想迎風待月之時,握雨攜雲之會,其可得乎?嗚呼,不可得也。
此妾之所以長歎深悲者也,所以飲恨長逝者也。
妾所以作哀詞錄之以奉呈焉,以表生死不忘之志。
瑜泣血謹書。
生覽畢,忽焉如有所失,乃作《嗟嗟鳳侶》六章以自曠雲: 嗟嗟鳳侶,在天一方,思之不見,我心孔傷。
嗟嗟鳳侶,在天一涯。
思之不見,我心孔悲。
嗟嗟鳳侶,非梧不栖。
胡為乎哉,一東一西。
嗟嗟鳳侶,非竹不食。
胡為乎哉,一南一北。
嗟嗟鳳侶,遭幽囚兮。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嗟嗟鳳侶,落樊籠兮。
一日不見,如三冬兮,使我心忡忡兮。
生即日促裝兼道而行,直抵黎之左右潛居焉。
使人以密告祖姑,祖姑密以告瑜。
瑜聞生至,思得一見而無由,乃作《首尾吟》二律以饋生雲: 生不從兮死亦從,天長地久恨無窮。
玉繩未上瓶先墜,金轸初調曲已終。
烈女有心終化石,鲛人何術更乘風? 拳拳緻祝無他意,生不相從兮死亦從。
生不相從兮死亦從,籲嗟好事轉頭空。
睽違已似河邊柳,偶得全憑塞上翁。
幽怨未消幽恨結,此身雖異此心同。
拳拳緻祝無他意,生不相從兮死亦從。
辜生是日又得此詩,越加憂慘。
知瑜以死相許也,乃溺恨燥腸作賦,名曰《鐘情》,密以饋女雲: 予自與卿交合之後,悲歡離合,莫不備經。
然後知吾二人鐘情之至,亘古至今,天上人間所未有者也。
自前寓此,埋身晦迹,一月餘矣,思與子一會,以叙往昔之好,以成往昔之盟,以諧往日之願,以踐往日之言,不可複得,可勝歎哉!近得子所作《首尾吟》二律,感傷悲戚,怨恨凄慘,且以見吾子之無二志矣。
讀之再三,感之不已。
嗚呼!不知何時複得相見也。
茲不揆愚魯,強寫情懷,作成鄙賦一篇,名曰《鐘情》。
蓋情所鐘者,皆吾與子經曆之所履也,不待贅言已可知矣,然未有不因言而見心者也。
籲!韓子所謂&lsquo物不得其平則鳴,&rsquo豈虛語哉!今因人便,敬述謬作以寄吾子,希吾子其采之。
雖然,文筆雖工,無補于事,要在踐言耳。
同生死人辜辂拜首 獻賦曰: 心動為情,與生俱生。
蘊之而為至中之德,發之而為至和之聲。
至微至妙,惟純惟精。
因乎萬物之感,故有二者之名。
嗟歎,夫人之所禀雖同,我之所鐘獨異。
非憂歡之切心,匪愛惡之介意。
杳杳焉莫究其由,茫茫焉莫窺其标。
但見感乎物,應乎中,觸于目,着于躬。
乾旋坤轉,吾情之無窮也;日往月來,吾情之交通也;春風和氣,吾情之沖融也;驟雨濃雲,吾情之朦胧也;淚之灑然,氣之噓然,吾情之所以如山如峰也。
然一身之有限,而萬狀之無涯。
既而樂之,樂忽變而哀,情之所鐘,為何如哉!察其所由,源源而來。
想其月明風清,寂無人聲;蘭扃啟矣,情人止矣;爾乃一氣潛消,兩情不已;貫兩玉而一串,洽兩身而一體,莮莮焉,猗猗焉,不啻乎鳳之鳴、枝之連理也。
雖文蕭之絆彩鸾,三郎之幸妃子,天下鐘情之樂,又豈加于此哉!至若子規聲苦,秋閨夜雨,人既歸兮,臂既解兮,爾乃恨結于心,愁塞于眉,嗟赤繩之緣薄,歎鱗雁之音稀,肅肅焉,切切焉,奚啻乎雁之失群、鸾之分飛也。
雖溺愛之荀情多情之崔魄,天下鐘情之苦,又豈有加于此哉!嗚呼噫嘻!吾之與子,交情之至,止于此矣!方跨粉牆,遊洞房,待月明,竊仙香,赴雲雨之幽會,期天地而久長,此情之鐘于樂之一也。
及其辭阆苑,歸瓊館,赴佳期,望穿眼,念日月之流邁,傷春景之不返,此情之鐘而為苦之一也。
及至久别而相逢,久窒而複通,攜琴以随相如,舉案以待梁鴻,此又情之鐘而為苦之一也。
讵意事發入于公門,身居于囹圄,埋龍劍于獄中,分明鏡于江浒,此又情之所鐘而為苦之一也。
情兮情兮,鐘情至此當何如!極樂哀生,言既不虛;苦盡甘來,言豈我誣?悼往者之不可救,念來者之猶可圖。
望趙卿之返璧,期合浦之還珠。
誓此心兮,生死不殊;誓此情兮,生死不逾。
身雖異處,情非二途。
卿其我乎?我其卿乎?鐘情之賦,止于如斯,複可言之可言欤!乃從而歌之曰:乾坤易盡兮,情不可極。
日月易轉兮,情不可移。
雲霧可消兮,情難釋。
江海可量兮,情難測。
情之起,先天地而始。
情之窮,後天地而終。
微此人兮,吾誰與俦?微此情兮,吾何以終! 瑜覽賦畢,不覺失聲大哭,即而,援筆修書一封以答生雲: 同生死人妾瑜拭淚含涕,謹布心聲,特令便人代為申達微意,以渎情人辜兄:妾惟悲歡相繼,雖事勢之必然,生死同途,實人情之至願。
皇天後土,鑒一生無二之心;霜竹雪梅,秉萬古不移之節。
春情如海,永不枯幹;盟誓若山,何由轉動?但恐情命短短,物在人亡,空垂首于九原,枉分身于兩處,為此悲耳,豈不哀哉!妾今在幽房,何殊地獄。
吞聲哽咽,絕如泣血之子規;顧影悲吟,恰似失群之孤雁。
欲苟延性命,親卻不從;将殒滅微軀,兄又不至。
傷心積恨,豈止一端;殘喘微軀,惟欠一死。
感兄不棄,幸經百裡而來詢;嗟妾無緣,不得一朝而相見。
室迩人遐,空懷恨焉;月缺花殘,實可傷也。
近得情書飛墜,華賦傳來,浏亮新奇,凄涼慘切,備盡悲歡離合之狀,極夫風流慷慨之言。
蹙額開緘,含淚披讀,洩胸中之苦趣,開筆下之陳言。
奈何紙短情長。
未克言窮意盡。
伏乞采之,實為幸也。
黎歸,聞其母縱瑜,大怒,愈加禁锢,節其飲食。
生潛住月餘,不複通其消息,愈加憂怏。
然賴祖姑時加通問,且命生,姑留于此,因便竊發。
又月餘,值黎嶽父之誕辰,黎偕其妻俱往之外氏。
是夜,祖姑乃穴牆縱瑜令出,命佃人舁之,随生東歸。
數日至家,再設花燭之宴,重誓山海之盟。
生乃命婢把酒,與瑜共飲。
歡甚,生口占一絕以侑女酒: 經霜松柏愈森森,足見平生鐵石心。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斟。
瑜接卮,亦吟一絕以答生: 經霜松柏愈斑斑,足見平生鐵石腸。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嘗。
瑜複酌酒,再酬生: 經霜松柏愈斑斑,足見平生鐵石肝。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談。
生接卮,亦吟以複: 經霜松柏愈青青,足見平生鐵石盟。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傾。
後黎歸,覺女之亡,亦不甚怒,祖姑乘間勸黎,因許瑜歸宋。
祖姑密使人報生知,夫妻遂備禮起行。
既至,俯伏請罪。
居月餘方歸。
生友聞生完璧而返,乃各牽羊攜酒相賀,席間青門黃仁卿作而言曰:&ldquo今日之飲,誠所謂不常之飲也,諸君可無一語,以慶辜兄之樂乎?&rdquo衆曰:&ldquo誠哉是言也。
&rdquo時玉峰主人在坐,因作一律以為首倡: 幾回離合幾悲歡,如此鐘情世所難。
雪凍不摧松落落,蛾飛難掩月團團。
豐城龍劍分終會,合浦靈珠去又還。
從此玄霜俱搗盡,如将詩句誦關關。
衆客遂次第呈詩,詩多不載,玉峰主人又結一律雲: 好将詩句誦關關,青鳥何方再探看。
無可奈何風太急,似曾相識月重圓。
畫蛇笑彼安蛇足,失馬知君得馬還。
好把風流收拾起,早攜書劍上長安。
瑜娘重歸之後,孝敬其姑,恭順其夫,待姊妹以和友為先,遇仆婢以恩惠為本。
一家内外,無不敬之。
機杼之精,剪制之巧,為一時之冠,時譽翕然。
暇日,則與生吟詠。
玩繹詩書,吟詠情性,一唱一和,所作詩詞,集為一稿,名曰《和鳴集》。
厥後生掇巍科,跻大任于時,為名士大夫。
夫妻偕老百年,永終天命。
玉峰主人與生交契甚笃,生一旦以所經事迹、舊作詩詞備錄付之,命為之作傳焉。
既成,乃為之贊曰: 偉哉辜生! 卓冠群英, 玉質金聲。
懿哉瑜娘! 秀出群芳, 國色天香。
曰秀曰芳, 今古無雙, 可羨可嘉, 千載奇逢, 意密情濃, 成始成終。
洋洋美譽, 流播鄉闾, 莫不曰善。
斯色斯才, 生我瓊台, 猗欤休哉。
玉峰主人, 筆力通神, 相像寫真, 作此傳記, 傳之無涯。
詳觀此集, 妙哉妙哉。
至中秋夜,賞月罷散,俱已醉寝。
瑜乃竊開後門走出。
時生正伫立俟候,忽見瑜至,相與同到寓所,命佃夫擡轎,至海濱。
時舟在岸,生乃抱瑜登舟,渡海而東。
半月間,始得登岸。
其程中所作《八景》,附錄于此: 蘭房寂寞 素娥今夜到蟾宮,鶴怨猿悲惆怅中。
香冷博山人不見,秋風秋雨泣寒蛩。
花檻蕭條 繞欄濃豔四時開,都是區區手自栽。
此生莺花誰是主,故園猿鶴不勝哀。
仙門夜月 慘淡中秋半夜天,相期私出小門前。
回首見月顔何厚,步未移時淚已漣。
古道秋風 野草寒煙望眼荒,秋風飒飒樹蒼蒼。
不知此地是何處,怕聽猿聲恐斷腸。
博浦開船 平生不省出門前,今日飄零到海邊。
同駕木蘭從此去,鶴歸華表是何年? 扁舟駕浪 一葉輕舟鼓浪行,搖搖擺擺幾層層。
也知平日優遊好,怎奈安從險處成。
孤棹搖風 苦愛風流不肯休,西風吹起浪波流。
人言舟裡黃泉近,終日昏昏怕舉頭。
烈樓登岸 沙白茅黃海氣腥,人言此地是豐盈。
岸頭舉目非吾土,兩淚汪汪别二親。
登岸之際,忽見仆夫在彼俟候,迎瑜歸家。
既至,擇日設花燭之會,行合卺之禮。
二人交歡之時,不啻若仙降也。
乃于枕上共成一詞,以識喜雲。
詞名《一剪梅》。
金菊花開玉簟秋,鸾下妝樓,鳳下妝樓。
新人原是舊交遊,魚水相投,情意相投。
舉案齊眉到白頭,千歲綢缪,百歲綢缪。
頂香待月舊風流,從此休休,自此休休。
自是之後,符氏緝知,具狀詞告于郡。
時郡者由進士出身,博學好事,亦重風情,素聞生之才名、瑜之佳譽,勒生與瑜供狀詞。
辂供曰: 伏以不告而娶,固知獲罪于聖門;竊負而逃,未免有乖于國法。
雖然有咎,未必無因。
謹具狀由,備陳始末。
緣念我祖之妹,我父之姑,早适臨邑之縣,厥姓曰黎,厥官曰士,世居臨邑之鄉。
所有孫女,正及可笄之歲;念予小子,先成結誼之盟。
自是冰人親斷,千金一諾,複兼月老更交,禮于雙璧。
玉鏡之台,吾已下矣;芙蓉之褥,餘得隐焉。
讵念人心不測,天地無常,俄焉時候,倏爾雲亡。
彼海翁遽然易慮,慕彼千金之值,欺予六尺之孤,棄舊好而結新歡,見小利而忘大義。
父心母意雖欲更張,女願男情粘滞不了。
是以犯在色之戒,通和好之私。
日盛月新,膠堅漆固,兩情難舍,百計無由。
萬慮千思,惟恐破樂昌之鏡;三更半夜,遂竊效卓氏之逃。
自博浦而下船,至烈樓而登岸。
艱于山,險于水,始克到家;寄諸東,轉諸西,未遑甯處。
冤家有頭債有主,已被告明;官司無黨亦無偏,從公勘審。
今蒙喚問,所供是實,得罪惟甘。
冀審緣由,果孰先而孰後;曲成斯美,俾有始而有終。
望大人寬宏法之仁,小子遂宜家之樂。
生則仰天而祈禱,死則結草以報恩。
不在多言,伏乞 台覽。
瑜娘供狀: 竊惟,告則不得娶,所以悖理而私奔;觀過斯知仁,尚望容情而恕罪。
荷申悃上渎高明。
伏念瑜,父生母育,忝處中閨,師順婉閑,謹訓内則。
先時結誼,以締好于辜生;近日解盟,複許親于符氏。
欲從乎先進,則不順乎親;欲适乎後人,則有傷于信。
是以猶豫而莫決,未知定向以适從,三思于心,兩端互執。
出乎此則入乎彼,理勢必然;舍乎利而取乎義,心情方慊。
況且符氏,粗粗魯魯,孰若辜子,昂昂。
泾渭判然,薰莸别矣;難離難合,不得不然。
所以月下花前,預許偷香之約;更闌人靜,竟為懷璧之逃。
駕一葦之仙舟,淩千層之碧浪;渡蓬萊之仙境,抵瓊館之明區。
誰想洞房之樂方深,而符氏誣詞已下;枕度之歡未已,而府中胥吏來拘。
自作自歡,事已發矣;吐情吐實,伏乞鑒焉。
尚冀秦台之鏡照臨,孟母之刀剖析。
庶俾一段良緣,始終美滿;免喪三分微命,翕剡雲亡。
夫如是,則妾再生之辰也。
謹具厥由,詳情乎理。
郡覽畢,以朱筆判曰: 蓋聞,《易》備三才,貴陰陽之正義;《詩》稱四始,開男女之及時。
《春秋》著謹始之文,經書重大婚之禮。
茲乃彜倫之大,實為風化之原。
載于聖經昭昭者也;傳諸後世,郁郁乎哉!矧今聖化,人物衣冠之盛,不異中州,尚期媲美于魯鄒,豈意猶存于鄭衛。
切照書生辜辂,初知文墨,略涉詩書。
況能懷席上之珍,何患無書中之玉?處子瑜娘,生長富華,性質婉娩,何不韫匮藏之寶,待夫善價之沽?卻乃逞已私情,污吾淳俗,非獨有違于國法,抑且有叛于聖經。
揆諸理而罪固難逃,原其心而情實可恕。
再照,土官黎稠,蠢爾黎蠻,野哉羯老,不能修理帏幕,安能制服黎民?矧今背約欺孤,損貧就富,事由其始,罪所當先。
原告符氏,猴頭獸尾,狼子野心,不能揣己自量,卻奪人匹配。
且複捏虛詞誣告,欺诳官司。
理既有虧,法當坐罪。
牽連之人數,各科斷于本條。
嗚呼!一理所存,兩端互執。
欲斷之符氏,恐開争占之方;欲斷之辜生,慮起淫奔之路。
是故,度以中正之道,所以歸父母之家。
風流案自此打開,陷人坑從今填滿。
曠夫怨女,永無間言;債主冤家,大家解結。
一惟聖朝之律,深懲蕩俗之非。
凡諸後生,當鑒前轍。
判語已畢,合屬施行。
于是,命黎父領之回。
先是,二人淹滞囹圄,極情凄惶。
乃至判斷明白,将使瑜父領瑜前歸,二人相語别曰:&ldquo妾與君曆盡危險,備經辛苦,猶不得遂其美滿之情,今日系于囹圄之門,此人之至惡者也。
非緣兄,亦不出此。
我父又将領妾遠回,今夜與君在此,不知明日又在何處也。
死則已矣,倘不死,庶毋相忘于患難之中。
&rdquo二人抱頭大恸,絕而複蘇者數次。
既而,拭淚立會數次,以極其情。
不覺鐘敲谯閣,日上三竿。
女遂自摘其發系生之臂,生亦摘發以系瑜臂。
仰天歎曰:&ldquo雖今生不得為同室人,亦當死為同穴鬼;縱有死生之殊,永無違背之異;皇天後土其證之焉。
&rdquo瑜乃口念《沁園春》一阕,歌以别生。
每歌一句,長哭一聲。
滿獄聞之,莫不掩泣。
歌曰: 夫為妻亡,妻為夫死,死又何難?念狼虎叢中,曾經險阻,镬湯獄裡,受盡辛酸。
有口難言,含冤莫訴,碎了心腸爛了肝,愁殺處,見君尤缧绁,我獨生還。
恩情萬種千般,誓死死生生永不單。
這三世冤家無解結,一條性命惜摧殘!生不同衾,死當同穴,付與符氏冷眼看。
須記取,綿綿長恨,天上人間。
瑜及臨去之時,生之婢女以酒送瑜。
瑜出一箋以付之,使之與生。
乃《醉春風》詞一曲: 玉貌減容色,柳腰無氣力。
可憐好事到頭非。
啾啾唧唧,彩鳳分飛。
寶鏡墜井,魂招不得。
回頭長歎息,血點垂胸臆。
乾坤有盡意無窮,恺恺愁愁,嗟嗟歎歎,相思罔極。
瑜娘既出,生亦疏放,然溺于所愛,恩愈厚而情愈深,終日不食,終夜不寝,癡癡呆呆,如醉如夢,動靜語默,皆思瑜之心形也。
甚至精神耗損,容有變色。
所為之事,旋踵而忘,不知其與荀情崔魄,孰果先而孰後也。
嘗作《玉蝴蝶令》一阕雲: 憔悴玉人去也,深盟已負,幽怨難招。
終日昏昏,無賴無聊。
恨如山,重峰疊嶂;愁若線,萬緒千條。
想嬌娘,眼波波深恨,旆搖搖難招。
遊魂飛散,金钗脫股,玉帶寬腰,被冷香殘,蘭房寂寂,長夜迢迢。
僧金袈,倩誰解結?風流案,何日能消?可憐宵,玉人何在,風雨潇潇。
又詩曰: 臨風長歎息,好事到頭非。
一點心難朽,千年願已違。
離鸾終日怨,塞雁幾時回? 寂寂寒窗下,無言但淚垂。
誰想鳳和凰,翻成參與商。
燈殘心尚在,燭冷淚還長。
當日同司馬,如今似樂昌。
相思成痼疾,自覺斷中腸。
瑜娘自歸之後,黎幽之冷室,使之自盡。
瑜終日獨自悲吟,欲殒命,然以未得與生訣别,尚不能忍,乃作哀詞八首以自吊雲: 暗室兮寥寥,長夜兮迢迢。
欣歡兮今何在,天涯兮亦何遙。
愁頻結兮不能消,魂已飛兮不能招。
風流債兮償未了,鴛鴦頸兮何時交。
妾心兮悲又悲,皇天兮知不知?相思兮此際,相見兮何時?雁兒東去,燕兒西歸,鏡已分兮钗已離。
心盟有在兮君應不違,靈神作證兮吾将誰依?在天願作兮比翼鳥,在地願為兮連理枝。
天地兮無窮盡,此情兮無絕期。
日在兮青天,魚在兮深淵。
天與淵兮懸何絕,我與君兮合無緣!不怨父兮不怨母,不怨人兮不怨天。
但怨紅顔多薄命,倚門長歎淚漣漣。
幽室無人兮與鬼交親,微喘苟存兮與鬼為鄰。
愁眉兮終日颦,幽恨兮幾時伸。
誓此生兮不惜身,即與子兮合其真。
生當為兮同室人,死當為兮同穴塵。
春風桃李兮今何在,秋雨梧桐增感慨。
填不平兮美滿坑,償未了兮風流債。
香羅重解兮何時,佳期已失兮難再。
百年伉俪兮一旦分張,覆水難收兮拳拳盼望。
倘若不遂所懷兮死也何妨,正好烈烈轟轟兮便做一場。
莫教專美兮待月西廂,何必偃仰兮苦戀時光。
樹欲靜而風不休,魚欲停而水長流。
海縱枯兮心尚在,石雖爛兮情猶存。
于今堪歎亦堪悲,無緣佳期不到頭。
甘向牡丹花下死,便為情鬼也風流。
隻為君情兮苦牽纏,遂使今日兮受斯愆。
竊負而逃兮真可慊,缧绁而拘兮猶可憐。
父兮母兮不相見,兄兮弟兮不相援。
與其苟生于人世,孰若飲恨于黃泉! 詞成,黎以公幹之縣,祖姑乃乘間縱瑜潛而出。
時生家仆來探訪消息,厚賂瑜家童,求以道意于瑜,瑜乃出一簡付之,命送與生。
生拆視之,不覺放聲大哭。
其書曰: 妾與君自交會以來,殆已四載于斯矣。
吾兄與妾眷戀之心,始終弗替,綢缪之意,生死弗改。
月下之盟,口血猶未幹也;燈前之語,德音尚在耳也。
妾拳拳是念,切切惟思,未嘗一日而去懷,惟冀與子偕老而已。
曩者中秋之行,始得遂志,自謂可以馴至百年,而不負燈前月下之心遂矣。
奈何無知惡少,嫉妒頓生,構成官訟,遂至钗分鏡破,簪折瓶沉。
父母惡之,鄉人賤之,臭穢彰聞,閨門贻笑,良可悲夫!妾今幽居别室,風月不通。
正欲自盡也,則恐自輕溝渎,人莫知之;正欲苟存也,則将何面目去見父母?是以猶豫未決,思欲與子一訣而後殒身也。
嗚呼!百歲伉俪,一旦分張;千載佳期,時難再得。
想迎風待月之時,握雨攜雲之會,其可得乎?嗚呼,不可得也。
此妾之所以長歎深悲者也,所以飲恨長逝者也。
妾所以作哀詞錄之以奉呈焉,以表生死不忘之志。
瑜泣血謹書。
生覽畢,忽焉如有所失,乃作《嗟嗟鳳侶》六章以自曠雲: 嗟嗟鳳侶,在天一方,思之不見,我心孔傷。
嗟嗟鳳侶,在天一涯。
思之不見,我心孔悲。
嗟嗟鳳侶,非梧不栖。
胡為乎哉,一東一西。
嗟嗟鳳侶,非竹不食。
胡為乎哉,一南一北。
嗟嗟鳳侶,遭幽囚兮。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嗟嗟鳳侶,落樊籠兮。
一日不見,如三冬兮,使我心忡忡兮。
生即日促裝兼道而行,直抵黎之左右潛居焉。
使人以密告祖姑,祖姑密以告瑜。
瑜聞生至,思得一見而無由,乃作《首尾吟》二律以饋生雲: 生不從兮死亦從,天長地久恨無窮。
玉繩未上瓶先墜,金轸初調曲已終。
烈女有心終化石,鲛人何術更乘風? 拳拳緻祝無他意,生不相從兮死亦從。
生不相從兮死亦從,籲嗟好事轉頭空。
睽違已似河邊柳,偶得全憑塞上翁。
幽怨未消幽恨結,此身雖異此心同。
拳拳緻祝無他意,生不相從兮死亦從。
辜生是日又得此詩,越加憂慘。
知瑜以死相許也,乃溺恨燥腸作賦,名曰《鐘情》,密以饋女雲: 予自與卿交合之後,悲歡離合,莫不備經。
然後知吾二人鐘情之至,亘古至今,天上人間所未有者也。
自前寓此,埋身晦迹,一月餘矣,思與子一會,以叙往昔之好,以成往昔之盟,以諧往日之願,以踐往日之言,不可複得,可勝歎哉!近得子所作《首尾吟》二律,感傷悲戚,怨恨凄慘,且以見吾子之無二志矣。
讀之再三,感之不已。
嗚呼!不知何時複得相見也。
茲不揆愚魯,強寫情懷,作成鄙賦一篇,名曰《鐘情》。
蓋情所鐘者,皆吾與子經曆之所履也,不待贅言已可知矣,然未有不因言而見心者也。
籲!韓子所謂&lsquo物不得其平則鳴,&rsquo豈虛語哉!今因人便,敬述謬作以寄吾子,希吾子其采之。
雖然,文筆雖工,無補于事,要在踐言耳。
同生死人辜辂拜首 獻賦曰: 心動為情,與生俱生。
蘊之而為至中之德,發之而為至和之聲。
至微至妙,惟純惟精。
因乎萬物之感,故有二者之名。
嗟歎,夫人之所禀雖同,我之所鐘獨異。
非憂歡之切心,匪愛惡之介意。
杳杳焉莫究其由,茫茫焉莫窺其标。
但見感乎物,應乎中,觸于目,着于躬。
乾旋坤轉,吾情之無窮也;日往月來,吾情之交通也;春風和氣,吾情之沖融也;驟雨濃雲,吾情之朦胧也;淚之灑然,氣之噓然,吾情之所以如山如峰也。
然一身之有限,而萬狀之無涯。
既而樂之,樂忽變而哀,情之所鐘,為何如哉!察其所由,源源而來。
想其月明風清,寂無人聲;蘭扃啟矣,情人止矣;爾乃一氣潛消,兩情不已;貫兩玉而一串,洽兩身而一體,莮莮焉,猗猗焉,不啻乎鳳之鳴、枝之連理也。
雖文蕭之絆彩鸾,三郎之幸妃子,天下鐘情之樂,又豈加于此哉!至若子規聲苦,秋閨夜雨,人既歸兮,臂既解兮,爾乃恨結于心,愁塞于眉,嗟赤繩之緣薄,歎鱗雁之音稀,肅肅焉,切切焉,奚啻乎雁之失群、鸾之分飛也。
雖溺愛之荀情多情之崔魄,天下鐘情之苦,又豈有加于此哉!嗚呼噫嘻!吾之與子,交情之至,止于此矣!方跨粉牆,遊洞房,待月明,竊仙香,赴雲雨之幽會,期天地而久長,此情之鐘于樂之一也。
及其辭阆苑,歸瓊館,赴佳期,望穿眼,念日月之流邁,傷春景之不返,此情之鐘而為苦之一也。
及至久别而相逢,久窒而複通,攜琴以随相如,舉案以待梁鴻,此又情之鐘而為苦之一也。
讵意事發入于公門,身居于囹圄,埋龍劍于獄中,分明鏡于江浒,此又情之所鐘而為苦之一也。
情兮情兮,鐘情至此當何如!極樂哀生,言既不虛;苦盡甘來,言豈我誣?悼往者之不可救,念來者之猶可圖。
望趙卿之返璧,期合浦之還珠。
誓此心兮,生死不殊;誓此情兮,生死不逾。
身雖異處,情非二途。
卿其我乎?我其卿乎?鐘情之賦,止于如斯,複可言之可言欤!乃從而歌之曰:乾坤易盡兮,情不可極。
日月易轉兮,情不可移。
雲霧可消兮,情難釋。
江海可量兮,情難測。
情之起,先天地而始。
情之窮,後天地而終。
微此人兮,吾誰與俦?微此情兮,吾何以終! 瑜覽賦畢,不覺失聲大哭,即而,援筆修書一封以答生雲: 同生死人妾瑜拭淚含涕,謹布心聲,特令便人代為申達微意,以渎情人辜兄:妾惟悲歡相繼,雖事勢之必然,生死同途,實人情之至願。
皇天後土,鑒一生無二之心;霜竹雪梅,秉萬古不移之節。
春情如海,永不枯幹;盟誓若山,何由轉動?但恐情命短短,物在人亡,空垂首于九原,枉分身于兩處,為此悲耳,豈不哀哉!妾今在幽房,何殊地獄。
吞聲哽咽,絕如泣血之子規;顧影悲吟,恰似失群之孤雁。
欲苟延性命,親卻不從;将殒滅微軀,兄又不至。
傷心積恨,豈止一端;殘喘微軀,惟欠一死。
感兄不棄,幸經百裡而來詢;嗟妾無緣,不得一朝而相見。
室迩人遐,空懷恨焉;月缺花殘,實可傷也。
近得情書飛墜,華賦傳來,浏亮新奇,凄涼慘切,備盡悲歡離合之狀,極夫風流慷慨之言。
蹙額開緘,含淚披讀,洩胸中之苦趣,開筆下之陳言。
奈何紙短情長。
未克言窮意盡。
伏乞采之,實為幸也。
黎歸,聞其母縱瑜,大怒,愈加禁锢,節其飲食。
生潛住月餘,不複通其消息,愈加憂怏。
然賴祖姑時加通問,且命生,姑留于此,因便竊發。
又月餘,值黎嶽父之誕辰,黎偕其妻俱往之外氏。
是夜,祖姑乃穴牆縱瑜令出,命佃人舁之,随生東歸。
數日至家,再設花燭之宴,重誓山海之盟。
生乃命婢把酒,與瑜共飲。
歡甚,生口占一絕以侑女酒: 經霜松柏愈森森,足見平生鐵石心。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斟。
瑜接卮,亦吟一絕以答生: 經霜松柏愈斑斑,足見平生鐵石腸。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嘗。
瑜複酌酒,再酬生: 經霜松柏愈斑斑,足見平生鐵石肝。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談。
生接卮,亦吟以複: 經霜松柏愈青青,足見平生鐵石盟。
今夜燈前一杯酒,故人端為故人傾。
後黎歸,覺女之亡,亦不甚怒,祖姑乘間勸黎,因許瑜歸宋。
祖姑密使人報生知,夫妻遂備禮起行。
既至,俯伏請罪。
居月餘方歸。
生友聞生完璧而返,乃各牽羊攜酒相賀,席間青門黃仁卿作而言曰:&ldquo今日之飲,誠所謂不常之飲也,諸君可無一語,以慶辜兄之樂乎?&rdquo衆曰:&ldquo誠哉是言也。
&rdquo時玉峰主人在坐,因作一律以為首倡: 幾回離合幾悲歡,如此鐘情世所難。
雪凍不摧松落落,蛾飛難掩月團團。
豐城龍劍分終會,合浦靈珠去又還。
從此玄霜俱搗盡,如将詩句誦關關。
衆客遂次第呈詩,詩多不載,玉峰主人又結一律雲: 好将詩句誦關關,青鳥何方再探看。
無可奈何風太急,似曾相識月重圓。
畫蛇笑彼安蛇足,失馬知君得馬還。
好把風流收拾起,早攜書劍上長安。
瑜娘重歸之後,孝敬其姑,恭順其夫,待姊妹以和友為先,遇仆婢以恩惠為本。
一家内外,無不敬之。
機杼之精,剪制之巧,為一時之冠,時譽翕然。
暇日,則與生吟詠。
玩繹詩書,吟詠情性,一唱一和,所作詩詞,集為一稿,名曰《和鳴集》。
厥後生掇巍科,跻大任于時,為名士大夫。
夫妻偕老百年,永終天命。
玉峰主人與生交契甚笃,生一旦以所經事迹、舊作詩詞備錄付之,命為之作傳焉。
既成,乃為之贊曰: 偉哉辜生! 卓冠群英, 玉質金聲。
懿哉瑜娘! 秀出群芳, 國色天香。
曰秀曰芳, 今古無雙, 可羨可嘉, 千載奇逢, 意密情濃, 成始成終。
洋洋美譽, 流播鄉闾, 莫不曰善。
斯色斯才, 生我瓊台, 猗欤休哉。
玉峰主人, 筆力通神, 相像寫真, 作此傳記, 傳之無涯。
詳觀此集, 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