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ないか”
我覺得這裡正确的說法應該是“あの女の子、なかなか可愛いらしいじゃないか”,在這個句子裡不是“ら”被去掉了,而是“らしい”被省略了。
由此可證明,“去ら化”現象所省略的并非一定就是單詞中的“ら”字,根據情況不同,會有各種省略形式,比如: “天井から水が洩る”這句話原句應該是“天井から水が洩れる”,這裡省略掉的并非句中的“ら”字,而是“れ”字。
“僕は自信があったけどね”這句中,“けれど”的“れ”也被省略掉了,或許可以稱這種現象為“去れ化”。
我舉這幾個例子倒不是要特意指出除了“去ら化”外還有一個“去れ化”。
而是想說明“省略掉那些即便沒有也不會影響理解的部分,盡可能地把句子縮短。
”這種語言上的表現形式是在日本人特有的思維下産生的。
所以說“去ら化”隻不過是這種思維千萬産物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在日語裡,像這樣的例子,也就是省略掉原句中的一個字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
這裡試着再舉幾個。
“あなたは一人暮らしでいらっしゃるのね” “ちょうと考えているんですもの” “みなさん賛成してくださっている” “あの人、一風変わっていて……” “みんなが知るまで、私一人が黙っているってわけにもいかない” 在這些句子裡,即便去掉加粗部分的“い”字,在日語中也表達沒有錯誤。
不僅如此,像這種“去い化”的現象在今天是十分常見的。
接下來是幾個“去に化”的例子。
“オレンジを店先にいっぱいに並べている” “持ち切れないほどに花束をくれた” “絶対に解りっこないよ” “床いっぱいに敷き詰めた” “感動がだんだんにこみあげてきた” 我想一般人看到這幾個句子,都會下意識地先把句子裡的“に”都去掉。
不去掉的話,在語法上是完全沒有錯誤,但句子的語流完全被破壞了,讀起來感覺磕磕碰碰的。
寫到這裡,我才發覺自己的書裡其實有很多“去の化”與“去と化”的句子。
“正しいのかもしれない” 像這種句子,一般都會把“の”省略,比如: “時計が停まったりしてはいないのかしら” “内心ホッとしていたのに違いない” “それほどの苦労をしたという印象はない” “十年と少しの時間が流れました” 以下再舉幾個“去と化”的例子: “ぎくしゃくとする” “十年と少しの時間が流れました” “ぼんやりと眺めている” 省略“も”句子也有很多,比如: “誇ってもよいと思う” 再舉幾個“去が化”的例子: “ちょとも身動きができないのだ” “あの木がなくなったの?” 類似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
“悪くはない”可以說成“悪くない”,這就省略掉了“は”。
還有“身が穢される”也可以通過省略“さ”的形式變成“身が穢れる”。
這一類的省略用法在那封向我問罪的信中卻是随處可見。
雖然在句子中能夠省略的詞,多數是像“が”、“の”、“を”、“に”、“へ”、“と”、“より”、“から”、“で”、“や”這樣的“助詞”,但具體能不能省略其實和詞類以及詞義與用法沒有特别的聯系。
說到底是否能省略的依據是省略以後讀着順不順口。
而且,并不是說經過省略的句子就顯得很俗氣,反倒是經過簡化的句子讀起來十分流暢,讓人感覺十分風雅。
這點非常重要,我着重強調的就是語言的“口感”。
我認為日語美就美在那種讀出來的節奏感上,感覺就像唱歌似的,讀起來抑揚頓挫,語流富有韻律。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意标點的運用,避免語句的重複出現等等。
總之是需要對句子精細地推敲,以句子流暢為目的,僅僅注重語法是否正确,那是要不得的。
句子磕磕巴巴,就像吃了螺蛳一樣讓人覺得别扭。
日語中會有如此之多的省略現象,正是基于這種情況産生的。
有關這點,我希望那些“去ら化”撲滅論的忠實信徒能夠好好地思考一下。
但是,我卻無法容忍以下這種省略形式。
“ブルドーザー”→“ブル”(推土機) “ソーイングマシン”→“ミシン”(縫紉機) “プラットホーム”→“ホーム”(月台)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プロ”(專業) “自動車”→“クルマ”(汽車) 在我看來,這些詞語這比“去ら化”現象更加匪夷所思,給人一種很随便的感覺。
你說“ミシン”這個詞,原本是“機器”的意思,簡化成這樣就失去了原本的詞義。
還有“クルマ”,寫成漢字就是一個“車”字,但到底是排車、手推車、還是有引擎的汽車,不說清楚别人根本搞不明白。
我們不能忽視,這些詞會簡化成這樣,也是日語那種“精簡思維”所緻。
如果武斷地認為這樣就是随便的表現,那麼很有可能會将日本的文化也看作是輕薄膚淺的東西。
“去ら化”也正是如此,可以從中窺見日語思維的一個方面。
有關這個“ら”字問題,我不反對有些人覺得加上會比較高雅的看法,但不加的話也不至于被當成慣偷或者縱火犯看待吧。
像我這種接受民主思想洗禮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被法西斯主義洗腦的偏執狂。
日語是時時刻刻都在産生變化的,就算有一部分偏執狂再怎麼四處投稿,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也無力改變這種由全日本國民所掌控的變化。
再回來說說這個“去ら化”,因為在信裡我被某人罵的夠嗆,所以對此不得不多長了個心眼。
怎麼說呢,根據語境的不同,在某些場合下,就算加上“ら”看上去也沒那麼高雅。
比如剛才那個“蛇口をひねられない”的例子就是個典型。
這句話按照意思來說,應該寫成“蛇口をひね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才是最正确的。
如果是放在人物對話裡那姑且不論,但起碼在一般文章中我就是這麼寫的。
“戻ってこられない”也應該寫成“戻ってく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出ることができない”要比“出られない”好聽多了。
“すわられない”也一樣啊,“すわれない”讀起來要比加上“ら”順溜多了,“すわることができない”也要比“すわられない”讀起來要順口。
簡言之,要正視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别。
“去ら化”在書面語中或許行不通,但在平時說話時則随處可見。
所以說,那些來挑我刺的人根本就是一根神經通到底,傲慢無知又沒有自知之明。
由剛才的舉出的例子講開去。
比如“け”的這個用法就讓我非常在意,這和“去ら化”現象是一脈相承的。
“歌聲は聴けなかった” “動けない” “気づけなかった” “なんで跳び降り自殺なんかしなけりゃならん” 像這樣的例子以及此類的表達方式,讓我覺得非常随便,同樣的句子還有别的寫法。
“歌聲は聴かれなかった”應該寫成“歌聲は聴く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吧。
其他幾個例句則可以變成“気づかれない”、“気づくことができない”、“跳び降り自殺なんかしなくてはならない”等等形式。
最後一個例句還可以寫成“……自殺なんかしなきゃならん”。
不過這個例子的性質就不同了,涉及到“音便”的問題。
如果按照古時候的說法,那麼“寫文章”還可以說成“文を書きて”。
這便是考慮到發音上的便利,将“書いて”這
由此可證明,“去ら化”現象所省略的并非一定就是單詞中的“ら”字,根據情況不同,會有各種省略形式,比如: “天井から水が洩る”這句話原句應該是“天井から水が洩れる”,這裡省略掉的并非句中的“ら”字,而是“れ”字。
“僕は自信があったけどね”這句中,“けれど”的“れ”也被省略掉了,或許可以稱這種現象為“去れ化”。
我舉這幾個例子倒不是要特意指出除了“去ら化”外還有一個“去れ化”。
而是想說明“省略掉那些即便沒有也不會影響理解的部分,盡可能地把句子縮短。
”這種語言上的表現形式是在日本人特有的思維下産生的。
所以說“去ら化”隻不過是這種思維千萬産物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在日語裡,像這樣的例子,也就是省略掉原句中的一個字的表現形式還有很多。
這裡試着再舉幾個。
“あなたは一人暮らしでいらっしゃるのね” “ちょうと考えているんですもの” “みなさん賛成してくださっている” “あの人、一風変わっていて……” “みんなが知るまで、私一人が黙っているってわけにもいかない” 在這些句子裡,即便去掉加粗部分的“い”字,在日語中也表達沒有錯誤。
不僅如此,像這種“去い化”的現象在今天是十分常見的。
接下來是幾個“去に化”的例子。
“オレンジを店先にいっぱいに並べている” “持ち切れないほどに花束をくれた” “絶対に解りっこないよ” “床いっぱいに敷き詰めた” “感動がだんだんにこみあげてきた” 我想一般人看到這幾個句子,都會下意識地先把句子裡的“に”都去掉。
不去掉的話,在語法上是完全沒有錯誤,但句子的語流完全被破壞了,讀起來感覺磕磕碰碰的。
寫到這裡,我才發覺自己的書裡其實有很多“去の化”與“去と化”的句子。
“正しいのかもしれない” 像這種句子,一般都會把“の”省略,比如: “時計が停まったりしてはいないのかしら” “内心ホッとしていたのに違いない” “それほどの苦労をしたという印象はない” “十年と少しの時間が流れました” 以下再舉幾個“去と化”的例子: “ぎくしゃくとする” “十年と少しの時間が流れました” “ぼんやりと眺めている” 省略“も”句子也有很多,比如: “誇ってもよいと思う” 再舉幾個“去が化”的例子: “ちょとも身動きができないのだ” “あの木がなくなったの?” 類似的例子要多少有多少。
“悪くはない”可以說成“悪くない”,這就省略掉了“は”。
還有“身が穢される”也可以通過省略“さ”的形式變成“身が穢れる”。
這一類的省略用法在那封向我問罪的信中卻是随處可見。
雖然在句子中能夠省略的詞,多數是像“が”、“の”、“を”、“に”、“へ”、“と”、“より”、“から”、“で”、“や”這樣的“助詞”,但具體能不能省略其實和詞類以及詞義與用法沒有特别的聯系。
說到底是否能省略的依據是省略以後讀着順不順口。
而且,并不是說經過省略的句子就顯得很俗氣,反倒是經過簡化的句子讀起來十分流暢,讓人感覺十分風雅。
這點非常重要,我着重強調的就是語言的“口感”。
我認為日語美就美在那種讀出來的節奏感上,感覺就像唱歌似的,讀起來抑揚頓挫,語流富有韻律。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注意标點的運用,避免語句的重複出現等等。
總之是需要對句子精細地推敲,以句子流暢為目的,僅僅注重語法是否正确,那是要不得的。
句子磕磕巴巴,就像吃了螺蛳一樣讓人覺得别扭。
日語中會有如此之多的省略現象,正是基于這種情況産生的。
有關這點,我希望那些“去ら化”撲滅論的忠實信徒能夠好好地思考一下。
但是,我卻無法容忍以下這種省略形式。
“ブルドーザー”→“ブル”(推土機) “ソーイングマシン”→“ミシン”(縫紉機) “プラットホーム”→“ホーム”(月台)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プロ”(專業) “自動車”→“クルマ”(汽車) 在我看來,這些詞語這比“去ら化”現象更加匪夷所思,給人一種很随便的感覺。
你說“ミシン”這個詞,原本是“機器”的意思,簡化成這樣就失去了原本的詞義。
還有“クルマ”,寫成漢字就是一個“車”字,但到底是排車、手推車、還是有引擎的汽車,不說清楚别人根本搞不明白。
我們不能忽視,這些詞會簡化成這樣,也是日語那種“精簡思維”所緻。
如果武斷地認為這樣就是随便的表現,那麼很有可能會将日本的文化也看作是輕薄膚淺的東西。
“去ら化”也正是如此,可以從中窺見日語思維的一個方面。
有關這個“ら”字問題,我不反對有些人覺得加上會比較高雅的看法,但不加的話也不至于被當成慣偷或者縱火犯看待吧。
像我這種接受民主思想洗禮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被法西斯主義洗腦的偏執狂。
日語是時時刻刻都在産生變化的,就算有一部分偏執狂再怎麼四處投稿,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也無力改變這種由全日本國民所掌控的變化。
再回來說說這個“去ら化”,因為在信裡我被某人罵的夠嗆,所以對此不得不多長了個心眼。
怎麼說呢,根據語境的不同,在某些場合下,就算加上“ら”看上去也沒那麼高雅。
比如剛才那個“蛇口をひねられない”的例子就是個典型。
這句話按照意思來說,應該寫成“蛇口をひね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才是最正确的。
如果是放在人物對話裡那姑且不論,但起碼在一般文章中我就是這麼寫的。
“戻ってこられない”也應該寫成“戻ってくることができない”。
“出ることができない”要比“出られない”好聽多了。
“すわられない”也一樣啊,“すわれない”讀起來要比加上“ら”順溜多了,“すわることができない”也要比“すわられない”讀起來要順口。
簡言之,要正視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别。
“去ら化”在書面語中或許行不通,但在平時說話時則随處可見。
所以說,那些來挑我刺的人根本就是一根神經通到底,傲慢無知又沒有自知之明。
由剛才的舉出的例子講開去。
比如“け”的這個用法就讓我非常在意,這和“去ら化”現象是一脈相承的。
“歌聲は聴けなかった” “動けない” “気づけなかった” “なんで跳び降り自殺なんかしなけりゃならん” 像這樣的例子以及此類的表達方式,讓我覺得非常随便,同樣的句子還有别的寫法。
“歌聲は聴かれなかった”應該寫成“歌聲は聴く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吧。
其他幾個例句則可以變成“気づかれない”、“気づくことができない”、“跳び降り自殺なんかしなくてはならない”等等形式。
最後一個例句還可以寫成“……自殺なんかしなきゃならん”。
不過這個例子的性質就不同了,涉及到“音便”的問題。
如果按照古時候的說法,那麼“寫文章”還可以說成“文を書きて”。
這便是考慮到發音上的便利,将“書い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