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
你這個人到底是接受怎樣的教育才會如此不可理喻的啊? 說起不可理喻。
你的書信格式我也根本看不懂。
“拜啟”後的時節問候語也太長就算了,末尾的“草草”又是什麼意思?哦,“草草”,那不是和起首語是“前略”時相呼應使用的結語嗎?難道你連這點基本的書信格式也不知道嗎? 再來說“去ら化”現象,“見れる”、“來れる”這樣的用法先不說。
那“聞ける”與“飛べる”又怎麼樣?“聞ける”是“聞かれる”的變體,難道這樣的用法就不低級了?“飛べる”是“飛ばれる”省略形式,難道這樣用法就不下流了?雖然以上兩個例子不算是“去ら化”,但如果“去ら化”算是低級的話,那這兩個例子應該和“去ら化”一樣低級吧?我搞不懂對你來說,這有什麼不一樣? “すわれる”、“入れる”這樣的詞語稱為“可能動詞”,這是語言學家在類似的語法現象在社會上出現以後,經過歸納總結與分類整理後得出的結論。
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這些“可能動詞”在說出口時和“見れる”、“來れる”一樣,有一種省略的語感。
我想無論你怎麼反感,你也無法否定這個事實吧?“去ら化”現象如果要在将來成為官方語法,恐怕還要想一個更為正式的名稱才行。
我的确忘了有“可能動詞”一說,但忘了有怎麼樣?就算不知道有這個詞我照樣也能寫小說。
我不是語法專家,按照你的說法,不知道“可能動詞”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寫小說,那我倒要問問你了,難道知道“可能動詞”是什麼,精通日文語法的人就一定能寫出好的小說嗎? 勞駕您不要本末倒置了。
文章是首先存在的,而文法則是整理文章脈絡、承載文章的存在。
至少在日本是這樣。
這個道理就好像日本文化一樣,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警察和法學人士能夠創立的。
他們隻是被動的存在,隻有當犯罪事件發生後,他們才有成名立就的機會。
在你的信裡還提到了女權問題,但我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你,就像我在發表過的文章上寫的那樣,我十分讨厭什麼女權運動。
如果是一個有實力的女性,僅僅因為其女性的身份,就不得不在能力低下的男人身後工作,那來談論女權問題本無可厚非,但現狀已經偏離了軌道。
但凡女性,不管自身狀況如何,有沒有能力都要來摻一腳,将之壓力集團化(PressureGroup)。
她們要求獲得比那些認真工作的男性中堅上班族更高的地位,這讓那些男人情何以堪啊?如果你的丈夫或者兄弟在職場上碰到了類似的事,難道你不生氣嗎? 那麼隻要是有實力的女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女權運動了吧?仗着自己是女人就可以打着男女平等的幌子光明正大地破壞秩序,到頭來還不是為了個人出頭?還說什麼就因為自己年輕,沒有人脈所以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喂,拜托,這方面男女應該沒什麼差别吧?這麼說因為我有切身體會,但我那會兒也沒想過要成群結黨,最後還不是憑自己的實力獲得認可。
請你換位思考一下。
一幫在工作上無所建樹,被貼上“平庸”标簽的男人拉幫結派,要求更多的工資,要求更高的待遇,你做何感想?拉幫結派然後強人所難,這不是黑社會是什麼? 那麼隻要展示出超越常人的實力就好了吧? 社會上的确對女性存有偏見,這我知道。
但假設你要接受子宮肌瘤的手術,突然得知主刀的竟然是一個女醫生,你心裡是不是得咯噔一下? 去拔牙的時候發現竟然是一個女牙醫,你放心嗎?拔牙和拔釘子一樣,是單純的體力活,如果技術不過關,等麻藥的藥性退了還沒拔出來,等待患者的可是活地獄。
前往中東的随軍記者聽說護衛隊全部由女性組成,你讓他去還是不去? 所以說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追求平等,幹體力活,生孩子這種事你倒是平等給我看看啊?你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嗎? 從某方面來說,男女之間的關系,就像是醫生和患者。
就因為碰上了一兩個能力低下,缺乏魅力的庸醫,便一竿子将所有的醫生打倒,将他們的社會地位排在患者之下,這是不是有些太極端了?如此一來醫生喪失了自尊和動力,沒人當醫生了,以後你想看病要找誰去? 同樣,女人因為逞能而把事
你這個人到底是接受怎樣的教育才會如此不可理喻的啊? 說起不可理喻。
你的書信格式我也根本看不懂。
“拜啟”後的時節問候語也太長就算了,末尾的“草草”又是什麼意思?哦,“草草”,那不是和起首語是“前略”時相呼應使用的結語嗎?難道你連這點基本的書信格式也不知道嗎? 再來說“去ら化”現象,“見れる”、“來れる”這樣的用法先不說。
那“聞ける”與“飛べる”又怎麼樣?“聞ける”是“聞かれる”的變體,難道這樣的用法就不低級了?“飛べる”是“飛ばれる”省略形式,難道這樣用法就不下流了?雖然以上兩個例子不算是“去ら化”,但如果“去ら化”算是低級的話,那這兩個例子應該和“去ら化”一樣低級吧?我搞不懂對你來說,這有什麼不一樣? “すわれる”、“入れる”這樣的詞語稱為“可能動詞”,這是語言學家在類似的語法現象在社會上出現以後,經過歸納總結與分類整理後得出的結論。
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這些“可能動詞”在說出口時和“見れる”、“來れる”一樣,有一種省略的語感。
我想無論你怎麼反感,你也無法否定這個事實吧?“去ら化”現象如果要在将來成為官方語法,恐怕還要想一個更為正式的名稱才行。
我的确忘了有“可能動詞”一說,但忘了有怎麼樣?就算不知道有這個詞我照樣也能寫小說。
我不是語法專家,按照你的說法,不知道“可能動詞”的人根本沒有資格寫小說,那我倒要問問你了,難道知道“可能動詞”是什麼,精通日文語法的人就一定能寫出好的小說嗎? 勞駕您不要本末倒置了。
文章是首先存在的,而文法則是整理文章脈絡、承載文章的存在。
至少在日本是這樣。
這個道理就好像日本文化一樣,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警察和法學人士能夠創立的。
他們隻是被動的存在,隻有當犯罪事件發生後,他們才有成名立就的機會。
在你的信裡還提到了女權問題,但我可以直言不諱地告訴你,就像我在發表過的文章上寫的那樣,我十分讨厭什麼女權運動。
如果是一個有實力的女性,僅僅因為其女性的身份,就不得不在能力低下的男人身後工作,那來談論女權問題本無可厚非,但現狀已經偏離了軌道。
但凡女性,不管自身狀況如何,有沒有能力都要來摻一腳,将之壓力集團化(PressureGroup)。
她們要求獲得比那些認真工作的男性中堅上班族更高的地位,這讓那些男人情何以堪啊?如果你的丈夫或者兄弟在職場上碰到了類似的事,難道你不生氣嗎? 那麼隻要是有實力的女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女權運動了吧?仗着自己是女人就可以打着男女平等的幌子光明正大地破壞秩序,到頭來還不是為了個人出頭?還說什麼就因為自己年輕,沒有人脈所以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喂,拜托,這方面男女應該沒什麼差别吧?這麼說因為我有切身體會,但我那會兒也沒想過要成群結黨,最後還不是憑自己的實力獲得認可。
請你換位思考一下。
一幫在工作上無所建樹,被貼上“平庸”标簽的男人拉幫結派,要求更多的工資,要求更高的待遇,你做何感想?拉幫結派然後強人所難,這不是黑社會是什麼? 那麼隻要展示出超越常人的實力就好了吧? 社會上的确對女性存有偏見,這我知道。
但假設你要接受子宮肌瘤的手術,突然得知主刀的竟然是一個女醫生,你心裡是不是得咯噔一下? 去拔牙的時候發現竟然是一個女牙醫,你放心嗎?拔牙和拔釘子一樣,是單純的體力活,如果技術不過關,等麻藥的藥性退了還沒拔出來,等待患者的可是活地獄。
前往中東的随軍記者聽說護衛隊全部由女性組成,你讓他去還是不去? 所以說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追求平等,幹體力活,生孩子這種事你倒是平等給我看看啊?你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嗎? 從某方面來說,男女之間的關系,就像是醫生和患者。
就因為碰上了一兩個能力低下,缺乏魅力的庸醫,便一竿子将所有的醫生打倒,将他們的社會地位排在患者之下,這是不是有些太極端了?如此一來醫生喪失了自尊和動力,沒人當醫生了,以後你想看病要找誰去? 同樣,女人因為逞能而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