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荥澤張飛戰原武
關燈
小
中
大
舍弟轉來捷報,已取邯鄲,現向邢台進發。
”孔明道:“所得各地,本帥派人前去接守,孟起可與子均統率本部全軍,徑取邢台,當令文長引兵會同高翔,由井陉出關直取常山,以與孟起會兵。
”馬超王平拜命,領兵馳去。
孔明又令魏延領兵五千,商同田太守,發代郡騎卒萬人,步卒五千,合高翔所部,由井陉直取常山,井陉由田太守派人接守。
魏延閑了許久,喜之不勝,再拜領命,星馳去了。
孔明顧諸将道:“我兵渡河,幽州事急,司馬懿喪膽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令張飛為本部先鋒,張苞将左,關興将右,直取張郃,黃忠領兵接應,全軍出發。
且說張郃同張雄敗退原武,飛報延津,司馬懿聞報大驚道:“馬超全軍一出上黨,幽州危矣!諸葛亮又已渡河,我軍進退路絕,除死戰外,殆無辦法!”火速派人持書至濮陽,約曹彰李典會師抵敵,或遵先王遺命,以山東讓與孫權,而引兵還救幽州。
曹彰接到司馬懿手書,與李典諸将商議道:“諸葛亮全師渡河,勢已無敵,仲達僅足支持,幽州一失,則将士絕望,又何能更守山東!不如讓與孫權,令其代我受敵,以分漢兵之勢;某與将軍卷甲疾驅,以蹑馬超之後,而解幽州之圍。
”李典道:“大王所見甚是!”随即差人修書赴合肥見陸遜,言遵先王遺囑,以山東與東吳,請即派兵接收。
呂蒙正在合肥,陸遜接書啟道:“都督!曹兵不能守山東,而以與我,不過欲我代受兵禍耳!我若受之,漢必及我,我若不受,漢兵襲而有之,從荷澤以陵豐沛,越淮泗以壓滁巢;今日之事,甯可戰于境外,不可戰于境内,都督以為如何?”呂蒙道:“事勢所迫,不得不爾,撫山東之衆,以纾淮右之危,吾志決矣!以合肥付伯言,山東之事,蒙自任之。
” 呂蒙随簡曹真張繡舊部馬步萬三千人,江東步兵二萬人,東吳大将韓當、周泰、蔣欽、全琮、孫琳、丁奉,悉今随征,拜表即行,星夜就道。
一面啟知吳王,令程普淩統守九江,黃蓋協助陸遜守合肥;鄱陽水師,歸孫韶統領,巢湖水師,歸陸遜節制。
孫權接到呂蒙陸遜啟奏,知道曹氏一亡,東吳便有唇亡齒寒之懼,二将見機明決,去守山東,謀國之忠,自為要着。
随發官中金帛,并應需軍實各項,令将軍朱異,領兵三千,送往山東,接濟呂蒙。
那呂蒙領了軍隊,由荷澤渡河,來到濮陽,見過曹彰。
曹彰見吳軍人強馬壯,将士一心,自是歡喜,将山東交代過了,别了呂蒙,自同李典整率全軍三萬餘人,由内黃出臨漳,來襲馬超後路;一方面遣人飛報司馬懿,一方面遣人飛報曹丕。
呂蒙接收了山東,分布衆将,據險設防,貯兵積粟,以資固守。
那張翼四将,屯兵陳留,細作報稱曹彰北走,呂蒙接守山東,急忙分頭報告孔明趙雲。
趙雲聽得東吳不費張弓隻箭,得了山東,不由大怒,令廖化謹守新蔡,調回嚴壽,啟奏漢中王,留大将崔颀領兵一萬駐紮許昌,其餘各地防兵,概仍舊防,自請出兵。
玄德以山東事急,令雲長領兵萬人,同徐庶來鎮許昌,都督徐豫二州軍事,以為子龍後援。
承制授趙雲都督青兖二州軍事,率所部馬步全軍五萬人,部下大将嚴壽、黃武、崔颀、龐豐、龐豫,并陳留分屯四将,盡歸節制,即日從陳留渡河出封邱,夾攻司馬懿;俟北路得手,然後移兵東向,驅逐呂蒙。
後路所需軍械糧草,由雲長源源接濟;孔明一軍,由玄德督同龐士元馬幼常,征發荊雍州縣接濟;馬超一軍,由田疇劉延張嶷,征發并州兵馬錢糧接濟;前敵諸軍,饋馄有恃,軍械無阙,一心應戰,自然制勝可期。
單說趙雲同妻子馬雲騄,帶領諸将來到陳留,張翼會同三将,前來參見。
雲一一撫慰,說道:“張将軍轉戰幽并,馳驅河洛,真是為國勤勞,兵不殘民,尤為難得!”張翼遜謝不遑,趙雲道:“封邱方面,可否渡河?”張翼答道:“頃細作報稱,司馬懿因末将四人屯兵陳留,但備曹彰,不能北渡;又以諸葛元帥大兵由荥澤渡河,旦晚當有大戰,封邱方面,防兵不多,主帥欲渡河,翼前于河幹拘集船隻,當引本屯三将為前驅也!” 趙雲聞言大喜,撫翼背道:“伯恭深穩有謀,真大将才也!”即授本軍先鋒,同原屯三将,率領本部人馬,先行渡河。
張翼同三将回轉原屯,乘着黑夜,領部兵徑渡黃河。
沿河中有防兵,一來是黑夜,二來漢兵勢大,被張翼率兵亂殺一陣,直抵封邱下營。
趙雲麾軍前進,兩日之間,全軍畢渡。
陳留防地,由雲長派人接守。
那守封邱的,是曹兵大将典滿許儀,聽漢兵進逼,飛報延津。
司馬懿與諸将商議道:“任城王全軍北蹑馬超,而諸葛亮進屯原武,趙子龍複直逼封邱,兩軍皆系勁敵,我軍欲退無路。
請中分我軍,子孝當東路,領全軍五萬人,子廉為副,子揚為謀主,典滿許儀曹爽曹惠皆屬之,以當趙雲;懿自率俊義士載士季諸将當諸葛亮。
”曹仁起身道:“都督之命,仁敢不遵!”即同曹洪劉
”孔明道:“所得各地,本帥派人前去接守,孟起可與子均統率本部全軍,徑取邢台,當令文長引兵會同高翔,由井陉出關直取常山,以與孟起會兵。
”馬超王平拜命,領兵馳去。
孔明又令魏延領兵五千,商同田太守,發代郡騎卒萬人,步卒五千,合高翔所部,由井陉直取常山,井陉由田太守派人接守。
魏延閑了許久,喜之不勝,再拜領命,星馳去了。
孔明顧諸将道:“我兵渡河,幽州事急,司馬懿喪膽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令張飛為本部先鋒,張苞将左,關興将右,直取張郃,黃忠領兵接應,全軍出發。
且說張郃同張雄敗退原武,飛報延津,司馬懿聞報大驚道:“馬超全軍一出上黨,幽州危矣!諸葛亮又已渡河,我軍進退路絕,除死戰外,殆無辦法!”火速派人持書至濮陽,約曹彰李典會師抵敵,或遵先王遺命,以山東讓與孫權,而引兵還救幽州。
曹彰接到司馬懿手書,與李典諸将商議道:“諸葛亮全師渡河,勢已無敵,仲達僅足支持,幽州一失,則将士絕望,又何能更守山東!不如讓與孫權,令其代我受敵,以分漢兵之勢;某與将軍卷甲疾驅,以蹑馬超之後,而解幽州之圍。
”李典道:“大王所見甚是!”随即差人修書赴合肥見陸遜,言遵先王遺囑,以山東與東吳,請即派兵接收。
呂蒙正在合肥,陸遜接書啟道:“都督!曹兵不能守山東,而以與我,不過欲我代受兵禍耳!我若受之,漢必及我,我若不受,漢兵襲而有之,從荷澤以陵豐沛,越淮泗以壓滁巢;今日之事,甯可戰于境外,不可戰于境内,都督以為如何?”呂蒙道:“事勢所迫,不得不爾,撫山東之衆,以纾淮右之危,吾志決矣!以合肥付伯言,山東之事,蒙自任之。
” 呂蒙随簡曹真張繡舊部馬步萬三千人,江東步兵二萬人,東吳大将韓當、周泰、蔣欽、全琮、孫琳、丁奉,悉今随征,拜表即行,星夜就道。
一面啟知吳王,令程普淩統守九江,黃蓋協助陸遜守合肥;鄱陽水師,歸孫韶統領,巢湖水師,歸陸遜節制。
孫權接到呂蒙陸遜啟奏,知道曹氏一亡,東吳便有唇亡齒寒之懼,二将見機明決,去守山東,謀國之忠,自為要着。
随發官中金帛,并應需軍實各項,令将軍朱異,領兵三千,送往山東,接濟呂蒙。
那呂蒙領了軍隊,由荷澤渡河,來到濮陽,見過曹彰。
曹彰見吳軍人強馬壯,将士一心,自是歡喜,将山東交代過了,别了呂蒙,自同李典整率全軍三萬餘人,由内黃出臨漳,來襲馬超後路;一方面遣人飛報司馬懿,一方面遣人飛報曹丕。
呂蒙接收了山東,分布衆将,據險設防,貯兵積粟,以資固守。
那張翼四将,屯兵陳留,細作報稱曹彰北走,呂蒙接守山東,急忙分頭報告孔明趙雲。
趙雲聽得東吳不費張弓隻箭,得了山東,不由大怒,令廖化謹守新蔡,調回嚴壽,啟奏漢中王,留大将崔颀領兵一萬駐紮許昌,其餘各地防兵,概仍舊防,自請出兵。
玄德以山東事急,令雲長領兵萬人,同徐庶來鎮許昌,都督徐豫二州軍事,以為子龍後援。
承制授趙雲都督青兖二州軍事,率所部馬步全軍五萬人,部下大将嚴壽、黃武、崔颀、龐豐、龐豫,并陳留分屯四将,盡歸節制,即日從陳留渡河出封邱,夾攻司馬懿;俟北路得手,然後移兵東向,驅逐呂蒙。
後路所需軍械糧草,由雲長源源接濟;孔明一軍,由玄德督同龐士元馬幼常,征發荊雍州縣接濟;馬超一軍,由田疇劉延張嶷,征發并州兵馬錢糧接濟;前敵諸軍,饋馄有恃,軍械無阙,一心應戰,自然制勝可期。
單說趙雲同妻子馬雲騄,帶領諸将來到陳留,張翼會同三将,前來參見。
雲一一撫慰,說道:“張将軍轉戰幽并,馳驅河洛,真是為國勤勞,兵不殘民,尤為難得!”張翼遜謝不遑,趙雲道:“封邱方面,可否渡河?”張翼答道:“頃細作報稱,司馬懿因末将四人屯兵陳留,但備曹彰,不能北渡;又以諸葛元帥大兵由荥澤渡河,旦晚當有大戰,封邱方面,防兵不多,主帥欲渡河,翼前于河幹拘集船隻,當引本屯三将為前驅也!” 趙雲聞言大喜,撫翼背道:“伯恭深穩有謀,真大将才也!”即授本軍先鋒,同原屯三将,率領本部人馬,先行渡河。
張翼同三将回轉原屯,乘着黑夜,領部兵徑渡黃河。
沿河中有防兵,一來是黑夜,二來漢兵勢大,被張翼率兵亂殺一陣,直抵封邱下營。
趙雲麾軍前進,兩日之間,全軍畢渡。
陳留防地,由雲長派人接守。
那守封邱的,是曹兵大将典滿許儀,聽漢兵進逼,飛報延津。
司馬懿與諸将商議道:“任城王全軍北蹑馬超,而諸葛亮進屯原武,趙子龍複直逼封邱,兩軍皆系勁敵,我軍欲退無路。
請中分我軍,子孝當東路,領全軍五萬人,子廉為副,子揚為謀主,典滿許儀曹爽曹惠皆屬之,以當趙雲;懿自率俊義士載士季諸将當諸葛亮。
”曹仁起身道:“都督之命,仁敢不遵!”即同曹洪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