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出上黨馬超襲安陽 渡荥澤張飛戰原武

關燈
晔領兵到封邱,迎敵趙雲。

     司馬懿正在分撥軍隊,外面報道:“于禁領兵回來。

    ”懿大喜,即令請進,于禁上前請罪,懿扶起道:“懿亦敗軍之将,将軍何必如此!”于禁再拜就坐。

    懿問道:“聞将軍兵敗汝南,久無消息,為何來此?”于禁答道:“末将在汝南失敗,為馬超追迫,投入東吳;頃聞主上駕崩,太子北走,許昌葉縣,相繼失守,公明文遠,先後死節,都督與任城王退兵河北;又聞山東已與東吳,禁在吳主面前,請率本部還救危亡,蒙吳主賜給器械衣甲馬匹,又在淮徐間招集土匪,合舊部二萬餘人,随同呂蒙由荷澤出濮陽,特來延津,聽都督指揮。

    呂虔滿奮亦同來也。

    ” 司馬懿聞言大喜道:“即煩文則率領所部,駐守延津,接應後路,懿自往原武督師也。

    ”于禁領命。

    司馬懿即盡起延津部隊三萬餘人,自領鄧艾鐘會司馬昭司馬孚諸将前來原武,迎敵孔明。

    到了原武,張郃張雄迎入大營。

    懿問張郃:“漢軍作何舉動?”張郃答道:“據細作報稱,諸葛亮以張飛為先鋒,将悉銳來攻郃營。

    ”司馬懿道:“我軍新敗,士氣不振,若不血戰一場,再無立足之地!”即饬令諸軍整饬戰備。

     次日黎明,隻聽得漢兵營中鼓聲大振,陣門開處,張飛手持丈八蛇矛,跨下烏骓馬,圓睜環眼,倒卷虎須,前來讨戰。

    曹兵陣上張雄,要在都督面前顯能,使手中雙刀,飛馬出陣,張飛見馬超趙雲屢立大功,自己屯兵方城,老師糜饷,異常憤恨,一見張雄出陣,也不通名道姓,接住就殺。

    二人一來一往,在陣前鬥了五十餘合,張飛殺得性起,抖擻精神,向張雄心窩一矛搠去,張雄将刀急架;張飛将矛掣回,再複一矛,張雄招架不及;張飛用盡平生之力,竟一矛将張雄挑下馬來,結果了性命,縱馬上前,直取司馬懿。

     張郃見張飛殺來,忙挺槍接住。

    張飛越殺越勇,好似弄風猛虎,醉酒山熊。

    司馬懿恐張郃受傷,急令鐘鄧二将出馬。

    那邊關興張苞候了多時,一個戰住了鄧艾,一個戰住了鐘會。

    孔明在陣前見張飛得手,急令黃忠出馬。

    黃忠得令,催馬持刀,直向曹兵陣上殺去,徑取司馬懿,那邊司馬昭司馬孚雙馬敵住了黃忠。

    黃忠戰到半酣,大吼一聲,隻聽飕的一聲,已将司馬孚攔腰一刀,斬于馬下。

    司馬懿吃了一驚,見司馬昭亦将抵敵不住,急令辛毗、高堂隆二将,前往助戰。

     孔明在陣前見張飛黃忠得勢,将鞭稍一指,諸葛靓揮動大兵,徑攻曹兵,曹兵大敗,棄了原武大營,退屯陽武。

    孔明吩咐諸将,乘勝進追,不許曹兵休息。

    曹兵連敗三陣,再由陽武退到延津。

    幸虧于禁領兵接應,漢兵方才不追。

    正是: 大勢潛移,一木難支崩廈;疲兵累戰,沿途怕聽風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異史氏曰:此一回雖寫王平,而非寫王平之明地理,實以分兵幽燕,必出趙代,此不得不寫王平者一也。

    曹氏餘孽,留居晉城,安陽退屯,勢所必至,則欲出趙代,必除曹彪,又不得不寫王平之明地理者二也。

    王平深入,不可不有後繼之師,此所以兵出土黨,而以馬超襲安陽書,固以功成不在王平,非僅一知地理即足制勝明矣。

    大抵中原若定,曹氏必趨河北,幽州未固,敵兵急予中分,情勢宜然,指揮有定;是非王平習地知兵,特皆作者熟識地形,精于戰備,乃善策其攻守之勢而快意古人耳。

    平原戰術,利在飄忽,阻河為固,利在後防;以飄忽之兵,去後防之恃,雖有張郃之勇,司馬之智,亦将束手,尚何可為?謂遵先王遺命,以山東與孫權,而引兵還救幽州,亦無非作者寫盡司馬計窮,不出北走胡南走越之故智焉已。

     陸伯言為救東吳危亡之第一功臣,奇材橫轶,而實先主不戒自驕,得使成名,作者深許其材,故亦必于東吳已迫唇亡之際,而值屢敗之後,方以出之。

    其實可戰于境外,不可戰于境内之言,猶是奮翼猇亭之舊志也。

    然而吳之臣魏,雖亦自若,獨有今時之勢,迥不相同,前為臣賊,此則救亡;而一受人封,一受人地,得失亦判。

    是知吳之屈膝于曹,作者尚不深絕之,轉嫉丕之垂危袖手,而令伯言出翻其案也。

    故不拆一失,而得山東,乃足啟呂蒙之禍;而領巢湖水師,以守合肥,庶得全伯言之忠;至伯言出,而吳亦同迫危亡,蓋可知矣。

     本是張郃禦馬超,卻一戰棄了荥澤,奔到原武,又變了張飛戰張郃,再一戰棄了原武,退屯陽武。

    本是曹彰蹑馬超,卻一時送了山東,讓與呂蒙;又變了趙雲怒曹彰,便一時到了封邱,夾住司馬。

    本是司馬守延津,卻百忙要分軍隊,前進督師;又變了于禁還延津,乃百忙替出司馬,接應敗退。

    寫得四面八方,魏蜀吳各路兵馬,層層夾住,互援互戰,忽救忽攻,而隻是情見勢绌,抵故漢軍不住,卻不全由諸葛亮一人智計安排,想見衆志成城,又須能人自為戰,方是近世戰術最稱進步之一點,而天下大事,斷非一手一足之烈所可成就,此個人武力集中,雖厚且多,亦必自亡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