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張文遠憑城殉葉縣 司馬懿拔隊退延津

關燈
甲,白馬長槍沖入垓心,大叫道:“張文遠!為何執迷不悟?曹操已死,漢祚中興,身陷重圍,别無援救,我奉雲長君侯命令,特來勸降,若肯依從,必邀重賞。

    ” 張遼主意已定,也不回言,向馬超就是一刀。

    馬超将刀架開,并不還槍,勸說道:“文遠不要固執己見,請自三思!”張遼隻當作不聽見,向馬超左一刀,右一刀,亂砍亂殺。

    砍得馬超火發,大怒道:“張遼!你不要如此,我礙着雲長君侯命令,讓你幾刀,難道我還怕你不成?你自願就死,這也無法!”便一連幾槍還殺。

    張遼殺了半日,人困馬乏,那裡是馬超對手。

    馬超吩咐放箭,張遼沖突不出,同那五千人馬,盡行戰死,一個不留。

    漢軍陣裡,死傷可也不少。

     雲長随令将張遼屍首,令關平好生收殓,戰死軍士,令軍士無分曹漢兵,一律掩埋,把張遼同徐晃安葬在一處,令龐豫屯兵葉縣;令張飛領兵萬人,同關興張苞,由禹城密縣直出荥陽,截擊司馬懿後路;令馬超領兵萬人,同馬岱由鄢陵尉氏直取陳留,追趕曹彰;二将領兵分頭去了。

    雲長分兵戍守襄陵諸縣,自引部軍前來許都,觐見玄德。

    玄德大喜,留雲長在許昌暫住,以徐庶領禦史大夫,北征諸将,盡歸諸葛亮節制,以一事權。

     孔明在洛陽,疊次接到馬超趙雲屢報捷音,又聞曹操已死,曹丕已走,曹彰退往山東,曹洪退往荥陽;接連又聽得徐晃戰死襄陵,張遼戰死葉縣,漢中王由南陽移駐許昌;急召黃忠魏延諸将商議道:“曹兵失勢,司馬懿必棄偃師北走,衆位将軍可安排追趕。

    ”衆将應聲道:“願聽元帥命令。

    ”孔明令黃忠領兵五千為第一隊,魏延領兵五千為第二隊,李嚴領兵五千為第三隊,文鴦領兵五千為第四隊,諸葛瞻領兵五千為第五隊,張翼領兵五千為第六隊,六道并進,預備追趕司馬懿,吩咐多設偵探,候魏兵逃走,火速報知,一面令諸葛誕督率工役,補葺洛陽宮殿,修理衙署,以備漢中王大駕臨幸。

    諸事都布置清楚。

     那司馬懿接了曹彰退兵書信,一面知會曹洪,暗暗與衆将商議退兵辦法,令人向荥陽告知曹洪兄弟,随時援應。

    令司馬昭同張雄先退守虎牢關,典滿許儀,退守鞏縣,自與劉晔領中軍先發,張郃領後軍,鄧艾将右,鐘會将左,潛師夜走,退屯鞏縣。

     漢兵細作探知,飛報孔明,孔明饬諸軍火速追趕,輕輕巧巧,得了偃師。

    追到鞏縣,魏兵已退至虎牢。

    漢兵得了鞏縣,魏兵退至荥陽,棄了虎牢。

    魏延貪功,先進虎牢,馬不停蹄,上前追趕。

    到了汜水,一聲鼓響,張郃驟馬挺槍,截住魏延,大叫道:“魏延休走!”左邊鄧艾,右邊鐘會,将魏延團團圍住。

    魏延奮勇血戰,左沖右突不能出來。

    幸虧黃忠文鴦兩路軍馬趕到,方才救出魏延,張郃三将,收兵便走。

    黃忠督率人馬,跟随追趕,看看到了荥陽,曹洪曹仁文聘,三匹馬三口刀,身先士卒,上前接應。

    黃忠三将,分頭敵住,諸葛瞻三路軍馬也就到了,一場混戰,各自收兵。

     司馬懿聽得張飛追兵快到,棄了荥陽,連夜拔隊從荥陽渡河。

    都虧着曹洪在荥陽,先令副将在河陰一帶拘集船隻,在此等候,三路軍隊六七萬人,連日連夜,盡渡過去。

    比及張飛黃忠諸将趕到,曹兵早在隔河安下營寨,河水洋洋,并無船隻,衆将等候孔明來到,上前報告。

    孔明傳令敵兵已渡黃河,不可窮追,留龐統張飛在河陰駐紮,令将各領部兵,分徇河南郡縣,選舉守吏,安撫人民,緊要地方,駐紮軍隊。

    六将領命,分頭出發。

     孔明自率親軍,回到許昌,來觐見漢中王。

    玄德聽見孔明來到,自率文武,出郭十裡迎接,孔明再拜遜謝。

    玄德與孔明雲長子龍元直,聯辔入城,入建始殿坐定,孔明上前參谒。

    玄德自行扶起,說道:“自從元帥出兵,西收關隴,北平趙代,東定河雒,汗馬功勞,何異馮鄧,待國家事定,自當有以酬庸也!”孔明再拜道:“非雲長君侯出駐南陽,翼德進取方城,子龍保障江漢,西軍亦何能得此?”雲長笑道:“孔明不必過謙,司馬懿非孔明又誰能敵?”玄德亦笑道:“孔明與二弟之言皆是也,左提右挈,師克在和,與方張之虜,馳騁中原,固非一手一足之烈也!”言已,舉座稱善。

    左右侍從,早将酒筵擺上,君臣痛飲,十分暢快。

     孔明在許昌住了三日,面奏玄德,赴河陰督師北伐,玄德令假白旄黃钺,以壯軍威。

    孔明因奏請漢中王移跸洛陽,以定中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