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徐文響盡節死新蔡 曹孟德臨命涸漳河
關燈
小
中
大
長城;那萬裡長城,是個固定的東西,生在西北,絕對不能移向東南,國家的上将,是個活動的長城,東來東擋,西來西擋,時南時北,随時轉移。
詩經上有句話說得好,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就是這個意思;古往今來,一言難盡。
且說趙雲聽見吳兵已退,對馬超道:“徐盛一亡,東吳再無能力攻我,可令嚴廖二将,鎮撫此間,我與孟起乘勝還攻臨穎,以搖許昌可也!”馬超稱善。
雲留兵萬六千人,令二将緊守城池,二将領令。
雲與馬超兄妹,電掣星馳,回轉汝南,見過元直,述知備細。
元直聞之大喜道:“東事一定,我得專心以應北虜矣!郾陵戰事,不甚劇烈,曹兵以戰為守,無須重兵,黃崔二将,即可應付。
子龍可進駐郾陵,以張聲勢,汝南留吳懿鎮守,孟起可領萬人,由郾陵直取康公鎮,以攻葉縣之東;某回舞陽,請雲長君侯渡沣而北,進攻葉縣之南;一面知會士元翼德,由方城竟攻葉縣之西;三方并進,張遼雖有三頭六臂,亦當計窮力竭矣。
”二将齊聲道:“軍師妙計,鬼神莫測。
” 趙雲慮馬超一人,嫌無臂助,火速令吳懿前往桐柏,替回馬岱。
軍書星火,不到十日,馬岱回來。
雲令馬雲騄留守汝南,自與馬超兄弟直趨郾陵。
到了郾陵,令黃武回守汝南,調雲騄來前軍,雲分兵萬人,與馬超兄弟去襲康公鎮。
馬超兄弟來到康公鎮,守康公鎮的乃是陳矯,有兵萬人,聞知馬超兵到,不敢迎戰,分頭遣人去許昌葉縣求救。
馬超同馬岱計議,到三更時分,乘風縱火,燒毀曹兵栅寨。
陳矯立足不住,隻得領兵退紮許昌附近,馬超便占領了康公鎮。
張遼正待遣兵來救陳矯,隻聽得方城方面,戰鼓如雷,張飛引領全軍,左有關興,右有張苞,前來攻城,遼急令曹仁登陣守禦。
又聽得探馬飛報道,關雲長引兵北渡沣水,由南面進攻;接連又聽得馬超攻破康公鎮,由東面進攻,三路人馬,不下十餘萬,聲勢浩大。
接連又昕得趙雲引兵三萬,由康公鎮乘隙進襲許昌。
張遼同曹仁文聘商議,張遼道:“許昌根本重地,駐有重兵,主上指揮諸将,趙雲偏師,自無足慮;葉縣若失,襄城亦不能守,藩籬盡撤,許昌危矣!我等隻宜固守葉縣,兵力糧草,均足支持,伺隙出戰,漢兵雖衆,諒亦無如我何也!”二将道:“全憑将軍調度,某等無不遵依。
”遼與二将,分防三路,一面檄知徐晃曹洪,伺隙出兵,截擊張飛後隊;一面使人飛報司馬懿,言漢兵現已集中葉縣,窺伺許昌,請分兵回顧京師。
司馬懿聽得此項消息,不覺吃了一驚,立請曹彰領步兵一萬,馬隊五千,以李典作先鋒,火速東歸,還救許昌。
曹彰聽見許昌危急,不敢懈怠,同着李典,帶領軍隊,不分晝夜,趕回許昌。
及至到時,陳矯軍隊,已被馬超攻破,陳矯死于亂軍之中,馬超縱兵大掠,許昌城外,火光熊熊,上燭霄漢,許昌城裡,照得通紅。
曹操本是久病之軀,因軍情緊急,朝内無人,勉強扶病登朝,計劃軍事。
勞心過度,得了失紅之症,加以舊日頭風老病複發,已是痛苦萬分。
那一位世子曹丕,自從逼死了甄妃,後宮内寵幸了那郭美人,又得了針神薛夜來,真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實在沒工夫代理朝政;據他那一塊料,就想幫忙,簡直也是不行。
曹操真個是萬方有罪,在餘一人,起首聽得東吳出兵,頗為歡喜;到後來不徒于禁一軍消息全無,就連東吳軍訊也就魚沉雁杳。
趙雲自來臨穎,馬超大掠許昌,雲長張飛,合攻葉縣,張遼勢甚危急,曹操眼見得全無指望,還支撐着調兵遣将,防守許昌。
猛見火光燭天,心内一急,頭昏眼花,登時跌倒。
左右急忙扶住,辇入宮室,接連大吐不止,發暈數次。
恰好曹彰趕到,進宮來見。
操見彰來,精神稍振,略問偃師情形,彰言防務尚屬安穩。
操喚世子曹丕近前,喘息言道:“朕命在旦夕,若死之後,秘莫發喪,可将靈柩由地道裝出許昌,朕前于漳河南畔,自作西陵,設立七十二個疑冢,汝兄弟可葬我于北岸,庶免被他人發掘也!”丕彰頓首受命。
操凝神片刻,續續言道:“殓葬事畢,但密告文遠仲達,任城留守許昌,汝可假吾命率宮眷直赴幽州募兵;待至幽州,即行建都,然後發喪。
若葉縣不守,可令文遠還守許昌;許昌不能守,令文遠仲達盡棄河南之地,專守幽州,結遼東以存國脈,而召鮮卑以亂中原;以山東與孫權,令彼代我受兵,亦救危之策也。
”二子涕泣受命。
曹操令曹彰率兵去退馬超。
彰領命出宮,回到大營,同着李典,前來迎敵馬超。
誰知馬超,因系偏師深入,知許昌一時不可猝拔,又見曹彰領軍還來,自與馬岱仍回康公鎮去了。
曹彰見馬超軍隊已退,令李典引兵屯紮許昌南郊,自己回宮來見父王,報告馬超退出之事。
操已病亟,張目視彰,含笑而逝,享年六十六歲。
曹丕兄弟,謹遵遺命,将操沐沿成殓,裝入梓宮,由曹彰親領勇士,即夕由地道護送出城埋葬。
所有窀穸,皆經早日預備,立時安放妥帖,仍由地道而回,塞了隧道,神鬼不知,回見曹丕。
兄弟商議了一夜,所有許昌一切軍民事項,盡歸任城王曹彰主持。
曹丕于次日發布父王手令,言許昌軍情緊急,令太子曹丕,前往幽州征兵,即于幽州建立陪都,以備臨幸。
随将宮中寶物,
詩經上有句話說得好,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就是這個意思;古往今來,一言難盡。
且說趙雲聽見吳兵已退,對馬超道:“徐盛一亡,東吳再無能力攻我,可令嚴廖二将,鎮撫此間,我與孟起乘勝還攻臨穎,以搖許昌可也!”馬超稱善。
雲留兵萬六千人,令二将緊守城池,二将領令。
雲與馬超兄妹,電掣星馳,回轉汝南,見過元直,述知備細。
元直聞之大喜道:“東事一定,我得專心以應北虜矣!郾陵戰事,不甚劇烈,曹兵以戰為守,無須重兵,黃崔二将,即可應付。
子龍可進駐郾陵,以張聲勢,汝南留吳懿鎮守,孟起可領萬人,由郾陵直取康公鎮,以攻葉縣之東;某回舞陽,請雲長君侯渡沣而北,進攻葉縣之南;一面知會士元翼德,由方城竟攻葉縣之西;三方并進,張遼雖有三頭六臂,亦當計窮力竭矣。
”二将齊聲道:“軍師妙計,鬼神莫測。
” 趙雲慮馬超一人,嫌無臂助,火速令吳懿前往桐柏,替回馬岱。
軍書星火,不到十日,馬岱回來。
雲令馬雲騄留守汝南,自與馬超兄弟直趨郾陵。
到了郾陵,令黃武回守汝南,調雲騄來前軍,雲分兵萬人,與馬超兄弟去襲康公鎮。
馬超兄弟來到康公鎮,守康公鎮的乃是陳矯,有兵萬人,聞知馬超兵到,不敢迎戰,分頭遣人去許昌葉縣求救。
馬超同馬岱計議,到三更時分,乘風縱火,燒毀曹兵栅寨。
陳矯立足不住,隻得領兵退紮許昌附近,馬超便占領了康公鎮。
張遼正待遣兵來救陳矯,隻聽得方城方面,戰鼓如雷,張飛引領全軍,左有關興,右有張苞,前來攻城,遼急令曹仁登陣守禦。
又聽得探馬飛報道,關雲長引兵北渡沣水,由南面進攻;接連又聽得馬超攻破康公鎮,由東面進攻,三路人馬,不下十餘萬,聲勢浩大。
接連又昕得趙雲引兵三萬,由康公鎮乘隙進襲許昌。
張遼同曹仁文聘商議,張遼道:“許昌根本重地,駐有重兵,主上指揮諸将,趙雲偏師,自無足慮;葉縣若失,襄城亦不能守,藩籬盡撤,許昌危矣!我等隻宜固守葉縣,兵力糧草,均足支持,伺隙出戰,漢兵雖衆,諒亦無如我何也!”二将道:“全憑将軍調度,某等無不遵依。
”遼與二将,分防三路,一面檄知徐晃曹洪,伺隙出兵,截擊張飛後隊;一面使人飛報司馬懿,言漢兵現已集中葉縣,窺伺許昌,請分兵回顧京師。
司馬懿聽得此項消息,不覺吃了一驚,立請曹彰領步兵一萬,馬隊五千,以李典作先鋒,火速東歸,還救許昌。
曹彰聽見許昌危急,不敢懈怠,同着李典,帶領軍隊,不分晝夜,趕回許昌。
及至到時,陳矯軍隊,已被馬超攻破,陳矯死于亂軍之中,馬超縱兵大掠,許昌城外,火光熊熊,上燭霄漢,許昌城裡,照得通紅。
曹操本是久病之軀,因軍情緊急,朝内無人,勉強扶病登朝,計劃軍事。
勞心過度,得了失紅之症,加以舊日頭風老病複發,已是痛苦萬分。
那一位世子曹丕,自從逼死了甄妃,後宮内寵幸了那郭美人,又得了針神薛夜來,真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實在沒工夫代理朝政;據他那一塊料,就想幫忙,簡直也是不行。
曹操真個是萬方有罪,在餘一人,起首聽得東吳出兵,頗為歡喜;到後來不徒于禁一軍消息全無,就連東吳軍訊也就魚沉雁杳。
趙雲自來臨穎,馬超大掠許昌,雲長張飛,合攻葉縣,張遼勢甚危急,曹操眼見得全無指望,還支撐着調兵遣将,防守許昌。
猛見火光燭天,心内一急,頭昏眼花,登時跌倒。
左右急忙扶住,辇入宮室,接連大吐不止,發暈數次。
恰好曹彰趕到,進宮來見。
操見彰來,精神稍振,略問偃師情形,彰言防務尚屬安穩。
操喚世子曹丕近前,喘息言道:“朕命在旦夕,若死之後,秘莫發喪,可将靈柩由地道裝出許昌,朕前于漳河南畔,自作西陵,設立七十二個疑冢,汝兄弟可葬我于北岸,庶免被他人發掘也!”丕彰頓首受命。
操凝神片刻,續續言道:“殓葬事畢,但密告文遠仲達,任城留守許昌,汝可假吾命率宮眷直赴幽州募兵;待至幽州,即行建都,然後發喪。
若葉縣不守,可令文遠還守許昌;許昌不能守,令文遠仲達盡棄河南之地,專守幽州,結遼東以存國脈,而召鮮卑以亂中原;以山東與孫權,令彼代我受兵,亦救危之策也。
”二子涕泣受命。
曹操令曹彰率兵去退馬超。
彰領命出宮,回到大營,同着李典,前來迎敵馬超。
誰知馬超,因系偏師深入,知許昌一時不可猝拔,又見曹彰領軍還來,自與馬岱仍回康公鎮去了。
曹彰見馬超軍隊已退,令李典引兵屯紮許昌南郊,自己回宮來見父王,報告馬超退出之事。
操已病亟,張目視彰,含笑而逝,享年六十六歲。
曹丕兄弟,謹遵遺命,将操沐沿成殓,裝入梓宮,由曹彰親領勇士,即夕由地道護送出城埋葬。
所有窀穸,皆經早日預備,立時安放妥帖,仍由地道而回,塞了隧道,神鬼不知,回見曹丕。
兄弟商議了一夜,所有許昌一切軍民事項,盡歸任城王曹彰主持。
曹丕于次日發布父王手令,言許昌軍情緊急,令太子曹丕,前往幽州征兵,即于幽州建立陪都,以備臨幸。
随将宮中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