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丘符陽蟠溪行苦志孫不二三井顯神通
關燈
小
中
大
孽根深重,難免魔折。
師父顯化化齋之時,說你雖有真志修持,大魔難脫。
長生亦言你後當餓死。
你自同我以來,我曾多少言語囑咐于你,全然不聽,至今我亦當調神出胎,回轉山東方可。
你倘有真志修煉,道果圓成之時,後會有期。
若然心志不堅,從此一别,不得見我也。
&rdquo語畢,就身邊拿出一把裁紙的小刀,将個蒲團分作兩邊,遂手拿了半邊蒲團,向山東而去。
那符陽十分苦告,一言不答,飄然而去。
那符陽見丹陽去後,在這路旁哭了半天方止。
想道:&ldquo我師兄說我無志,因與我相别。
我劉師兄曾說我臉有騰蛇鎖口之相,将來必定餓死。
我今在此地撮土焚香,哀告天地日月虛空神明,發個實願,聽天由命。
&rdquo遂雙膝跪地,立下宏願。
有詩為證: 酒色雙忘财氣除,無明若起堕三途。
私藏糧食肝腸斷,暗積銀錢骨體枯。
利己損人遭電掣,違師背道被天誅。
我今若不真心守,永劫輪回作馬驢。
誓畢,向空拜了幾拜,站起向長安而去。
且說呂純陽老祖在雲端經過華州,見處機誓願宏深,恐有性命之憂,遂遣護法神員随身擁護處機,日後方能圓成道果。
自此之後,那丘處機時時在道,刻刻存心。
每逢難處,自有天神護佑。
符陽走到長安城内,住了數天,厭其繁華,遂上終南山中。
見一古廟,就在廟中打坐。
是夜天降大雪,一連下了五天不住。
符陽想道:&ldquo長生說我該當餓死,今見餓死之期至矣。
嘗聞丹陽之言,人雖至死,抱道而亡,保守神氣,本性不昧,來生亦有向道之心。
我今凝神守氣,坐待而已。
&rdquo 且說那護法神命本廟土地是夜去攝些馍馍來。
待至天明,這土地變成凡人模樣,手捧馍馍到符陽面前,叫道:&ldquo真人請齋。
&rdquo那符陽正在凝神定息,忽聽有人喊叫,睜開眼睛一看,隻見一個老者手捧馍馍,站在面前,就問道:&ldquo老善人,我看這等天氣,大雪紛紛,你為何至此廟中作甚?&rdquo那土地道:&ldquo我家就在這莊上,離此不遠。
隻因昨夜得了一夢,說此廟中有一真人,在此凍餒不過,故我特送些馍馍來與真人充饑。
&rdquo說畢就将馍馍放在處機面前,回頭就走。
符陽欲問其姓名,忽然出廟去了。
遂趕出廟門一看,杳無形迹。
細細看來,連雪間足迹一個全無。
回到廟中想道:&ldquo這個老人,必是本廟土地所化。
&rdquo就将馍馍吃了些,心中想道:&ldquo我思餓死之期将至,又有神明顯化送來糧食,敢是我陽壽未沒,還不該死?&rdquo 又捱過二天,看天晴雪消,就下山向西而走。
至于寶雞縣地界南山腳下,隻有一大溪,名叫蟠溪,有十餘丈的寬闊。
此乃通長安的大路,遇大水漲時,水勢洶湧,不能造橋之處;逢水退時,不滿尺水,亦不能用筏。
行路之人,個個至此,須要赤腳,方能渡水。
符陽心中想道:&ldquo我今生根基淺薄,焉能成道?可在此蟠溪渡人往來,積些善功,栽培來世根基。
&rdquo主意一定,見一人來,就叫他不要脫腳,&ldquo我來背你過去。
&rdquo自此往來的人,不拘男女老幼,總是他背。
這溪畔有座古廟,那符陽日間蟠溪背人,晚來古廟打坐。
這附近之處,有行善之人送些糧食與他充饑。
逢四九寒天,不辭勞苦。
遇大水汪洋之時,靜養廟中。
自思夜間昏迷,夢寐難卻,懸木而坐,意欲戰退睡魔。
每逢熟睡,跌下地來,亦不損傷。
原來暗中有神護信,故無損傷。
每逢大雨大雪相阻,餓得性命将絕,自然有人相救。
如此勤修苦煉,毫無懈怠之心;死而複蘇,不生畏懼之志。
至二年春間,一朝過溪背人,被水沖去,浮漂二十餘裡,龍王現身相救
師父顯化化齋之時,說你雖有真志修持,大魔難脫。
長生亦言你後當餓死。
你自同我以來,我曾多少言語囑咐于你,全然不聽,至今我亦當調神出胎,回轉山東方可。
你倘有真志修煉,道果圓成之時,後會有期。
若然心志不堅,從此一别,不得見我也。
&rdquo語畢,就身邊拿出一把裁紙的小刀,将個蒲團分作兩邊,遂手拿了半邊蒲團,向山東而去。
那符陽十分苦告,一言不答,飄然而去。
那符陽見丹陽去後,在這路旁哭了半天方止。
想道:&ldquo我師兄說我無志,因與我相别。
我劉師兄曾說我臉有騰蛇鎖口之相,将來必定餓死。
我今在此地撮土焚香,哀告天地日月虛空神明,發個實願,聽天由命。
&rdquo遂雙膝跪地,立下宏願。
有詩為證: 酒色雙忘财氣除,無明若起堕三途。
私藏糧食肝腸斷,暗積銀錢骨體枯。
利己損人遭電掣,違師背道被天誅。
我今若不真心守,永劫輪回作馬驢。
誓畢,向空拜了幾拜,站起向長安而去。
且說呂純陽老祖在雲端經過華州,見處機誓願宏深,恐有性命之憂,遂遣護法神員随身擁護處機,日後方能圓成道果。
自此之後,那丘處機時時在道,刻刻存心。
每逢難處,自有天神護佑。
符陽走到長安城内,住了數天,厭其繁華,遂上終南山中。
見一古廟,就在廟中打坐。
是夜天降大雪,一連下了五天不住。
符陽想道:&ldquo長生說我該當餓死,今見餓死之期至矣。
嘗聞丹陽之言,人雖至死,抱道而亡,保守神氣,本性不昧,來生亦有向道之心。
我今凝神守氣,坐待而已。
&rdquo 且說那護法神命本廟土地是夜去攝些馍馍來。
待至天明,這土地變成凡人模樣,手捧馍馍到符陽面前,叫道:&ldquo真人請齋。
&rdquo那符陽正在凝神定息,忽聽有人喊叫,睜開眼睛一看,隻見一個老者手捧馍馍,站在面前,就問道:&ldquo老善人,我看這等天氣,大雪紛紛,你為何至此廟中作甚?&rdquo那土地道:&ldquo我家就在這莊上,離此不遠。
隻因昨夜得了一夢,說此廟中有一真人,在此凍餒不過,故我特送些馍馍來與真人充饑。
&rdquo說畢就将馍馍放在處機面前,回頭就走。
符陽欲問其姓名,忽然出廟去了。
遂趕出廟門一看,杳無形迹。
細細看來,連雪間足迹一個全無。
回到廟中想道:&ldquo這個老人,必是本廟土地所化。
&rdquo就将馍馍吃了些,心中想道:&ldquo我思餓死之期将至,又有神明顯化送來糧食,敢是我陽壽未沒,還不該死?&rdquo 又捱過二天,看天晴雪消,就下山向西而走。
至于寶雞縣地界南山腳下,隻有一大溪,名叫蟠溪,有十餘丈的寬闊。
此乃通長安的大路,遇大水漲時,水勢洶湧,不能造橋之處;逢水退時,不滿尺水,亦不能用筏。
行路之人,個個至此,須要赤腳,方能渡水。
符陽心中想道:&ldquo我今生根基淺薄,焉能成道?可在此蟠溪渡人往來,積些善功,栽培來世根基。
&rdquo主意一定,見一人來,就叫他不要脫腳,&ldquo我來背你過去。
&rdquo自此往來的人,不拘男女老幼,總是他背。
這溪畔有座古廟,那符陽日間蟠溪背人,晚來古廟打坐。
這附近之處,有行善之人送些糧食與他充饑。
逢四九寒天,不辭勞苦。
遇大水汪洋之時,靜養廟中。
自思夜間昏迷,夢寐難卻,懸木而坐,意欲戰退睡魔。
每逢熟睡,跌下地來,亦不損傷。
原來暗中有神護信,故無損傷。
每逢大雨大雪相阻,餓得性命将絕,自然有人相救。
如此勤修苦煉,毫無懈怠之心;死而複蘇,不生畏懼之志。
至二年春間,一朝過溪背人,被水沖去,浮漂二十餘裡,龍王現身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