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回 認親戚席上生風 論字畫室中談古

關燈
書》讀完,字也寫得有個樣子。

    這年青雲剛剛十四歲,新年頭上,走到伯伯家中玩耍,伯伯看見青雲彬彬孺雅,俨然像個學生,不是從前那放牛的時候,滿臉野像,十分高興。

    考考讀的書,也能夠随口對答。

    伯伯便起了要栽培他的心思,留青雲吃了夜飯,送他回到家中,便對弟媳婦說道:“青雲這孩子看他不錯,念了兩年書,就有這個樣子,真是難為他。

    今年我想叫他到店裡去,幫着我弄弄帳,晚上沒有事的時,我還可以教教他的寫算,在你這邊也可省些校過,弟媳婦你說可好?”他嬸娘道:“可憐這孩子從小兒沒了父母,我辛辛苦苦撫養這麼大,總算我的事完了。

    成器不成器,後來要看他自己。

    難得伯伯這樣,還有什麼話再說,明日叫他過去就是。

    ”青雲從此便跟着伯伯學寫學算,不覺又是兩年。

    伯伯看見青雲在店裡不論什麼事都肯用心去學,心想:我這一爿小雜貨店開在鄉鎮上,不過混着日子過去,還能想怎麼樣發達不成。

    把孩子委屈在這裡,仍然是沒有出頭日子。

    還得想法子,薦在大地方去,才是道理。

    自家盤算一回,薦到什麼地方才好呢?思來想去,想起一個老朋友王三太爺在江西吳城鎮做鹽号,他們做鹽務生意,局面闊綽,自然出息寬裕,不如薦青雲在他号裡去,到是一個完全的善法。

    等到過了年,便寫好薦書,備辦些土儀,做了一套新衣,另外給了四塊本洋與青雲做盤川,前往吳城投奔王三太爺。

    也是趙青雲時來運來,碰着一個好慈善的伯伯,便拜别嬸娘、伯伯,拿着薦書出了城,搭好一隻船,徑往吳城進發。

    一路順風,不上半個月,也就到了吳城鎮,問明鹽号坐落,自家換了一件新做的藍布長衫,青布馬褂,拿着伯伯的信,親自送到鹽号,交與門口的人,表明來曆。

    不多一會,門口的人出來說:“請趙相公進去。

    ”青雲便跟着走來,進了石庫門,便是三間大廳,擺設着紫榆桌椅,兩壁盡是挂的名人字畫,甚為華麗,目迷五色,心神為之一快。

    随看随走,轉過大廳,乃是一個小小天井中,中間擺着一隻蘇缸,滿貯清水,缸内養着紅紅綠綠的金魚水草,兩旁配着幾盆梅花山茶。

    沿着廊檐一字排着蘭花,香氣馥馥,比較伯伯家幾間矮小瓦房,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眼前一進長三間的正屋,窗子上嵌着大玻璃,門垂大紅呢夾闆門簾。

    早有個十五六歲的學徒把門簾揭起,青雲躬身進來,擺設也與大廳上依稀仿佛,不過上面多一個炕床,鋪着繡花墊子,當中懸了一面大鏡子。

    初進門,覺得對面也來了一人,防備碰頭子,細看才明白是自己的像由這面大鏡子照出來的。

    左首門上挂着一幅香色布棉門簾,那個十五六歲的學徒便領着進了這屋子。

    隻見床沿上坐着一個須發皆白的老頭子,雙手抱着一支長水煙袋,青雲心裡想着這老頭子定是王三太爺,趕緊上前趴倒地下,一起一伏,磕了八個大頭。

    起來舉起兩隻手,上自頭頂下至腳尖作恭恭敬敬一個長揖。

    王三太爺彎着腰伸着一隻手過來,口裡說着:“請起,請起,不要行大禮,我可不還禮了。

    ”問道:“你令伯可好?大遠的路,還多謝帶許多東西來,真是不敢當得很。

    ”青雲自生下地來,長得這麼大,均是在鄉下過日子,今日忽然見了這個場面,若是平常鄉下小孩子還不吓得話都說不出來嗎?偏他福至心靈,雖然暴入富貴場中,卻像經曆過的一樣,并無一毫拘束,随口答應說:“是家伯叫替三太爺請請安。

    鄉下沒有什麼稀奇東西,不過幾樣土産,不中看的,要求三太爺收下。

    ”王三太爺又問他多大歲數,讀過幾年書,在家裡學過什麼沒有。

    青雲一一對答的得體,把個王三太爺喜歡得不了,便說“令伯與我是三十年的老朋友,他的福氣好,守着田園,享清閑之福。

    像我這麼大年紀,還是奔波勞苦,成年地在外頭,不得一刻清閑。

    我正少一個貼心的人在身邊招呼,你來得恰好。

    ”青雲道:“侄兒年輕不懂事,初次出來。

    家伯說過,總要求三太爺當自家的子侄看待,凡事要教訓。

    ”王三太爺問:“你行李搬進來沒有?”青雲說:“早上才到此地,行李還放在船上呢!”王三太爺道:“既沒搬來,你先去把行李搬了來,就在我對面房子裡歇罷。

    ”回頭叫聲:“财叻,你出去叫個轎夫,跟趙家哥哥同去搬了行李來。

    ”青雲随着财叻出來,叫了轎夫,去船上搬行李。

    進了鹽号,就在三太爺的對面房子裡住下。

    這趙青雲生來伶俐,跟着王三太爺陶熔了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