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史大郎走華陰縣 魯提轄打鎮関西

關燈
當時史進說:“怎生是好。

    ”朱武等跪下曰:“哥哥是個良民,隻将我三人綁縛出去請賞,免得累了你。

    ”史進曰:“不是我賺你來,且自請起,别作主張。

    ”史進再上梯子問曰:“你兩個都頭,何故半夜來劫我莊上?”都頭曰:“大郎私通賊寇,見有首告人李吉在此。

    ”史進喝曰:“你如何誣陷平人?”李吉曰:“我本不知,在路上拾得王四的回書,把在縣前看,因此事發。

    ”史進呌王四問曰:“你說無回書,如何卻又有書?”王四曰:“小人酒醉失了。

    ”史進喝曰:“畜生,卻怎生好!”那都頭人等,都怕史進,不敢入莊。

    朱武以手指曰:“大郎且應外面。

    ”史進會意,呌曰:“你衆人不要鬧吵,且退一步,我自綁縛出來觧官。

    ”都頭依其言,等待他送出來。

    史進下梯,把王四殺了。

    令莊客把莊内細軟等物都收拾了,點起火把。

    史進和三個都頭〖頭領〗,全身披挂,各執槍刀,放起火來,大開莊門,呐喊出迎,正撞見都頭并李吉,史進大怒,即将李吉殺了。

    兩個都頭回身便走,被陳達、楊春殺死。

    縣尉跑馬回縣,官兵各自走了。

    史進引一行人馬,都到少華山寨中,朱武令殺牛宰馬賀喜。

     過了一月,史進尋思:“一時要救三人,燒了莊院,無處栖身。

    ”對朱武等說:“我的師父王教頭在関西經略府中勾當。

    我的家私莊院燒了,我今要尋師父去也。

    ”朱武曰:“哥哥隻在我寨中,且住幾日,等待平靜了,小弟們與哥哥重造莊院。

    ”史進曰:“雖蒙好意,隻是我要去尋師父,也圖個去出身。

    ”朱武等苦留不住。

    史進隻自收拾碎銀作盤費,餘者都寄在山寨。

    史進頭戴一頂白範陽氈笠,身穿一領白绫襖,腰系一條紅搭膊,腳穿一雙麻鞋,背上包袱,提了樸刀,辭别朱武等。

    都送下山,灑淚而别。

    史進離了少華山,望延安府進發。

    但見: 崎岖山嶺,寂寞孤村。

    披晚露夜宿荒林,帶曉月朝登險道。

    落日趱行聞犬吠,嚴霜早促聽雞鳴。

    山影将沉,柳陰漸沒。

    斷霞映水散紅光,暮日轉收生碧霧。

    溪邊漁父歸林去,野外樵夫荷擔回。

     史進在路,行了半月,來到渭州,便入城來。

    到茶坊見茶博士問曰:“這裡經略府内,有個東京來的教頭王進麽?”茶博士曰:“府裡教頭有三個姓王的,不知那個是王進?”道猶未了,見個大漢身長八尺,腰闊十圍,踏步走入茶坊裡坐下。

    茶博士曰:“客官要尋王教頭,隻問這個提轄,便都認得。

    ”史進慌忙進前施禮曰:“小人大膽,敢問官人高姓大名。

    ”那人曰:“灑家是經略府提轄,姓魯名達。

    敢問大哥高姓。

    ”史進曰:“小人是華陰縣人,姓史名進。

    有個師父,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不知在此否?”魯達曰:“你莫不是史家莊九紋龍史大郎麽?”史進曰:“小人便是。

    ”魯達曰:“聞名不如見面。

    你來尋王教頭,他在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勾當。

    俺這渭州,卻是小經略相公鎮守。

    俺且和你上街去吃盃酒。

    ”二人挽手出茶坊來,見街上一簇人衆圍住看。

    史進曰:“兄長,我們也看一看。

    ”卻認得是江湖使槍棒賣膏藥的開手師父,呌做打虎将李忠。

    史進呌曰:“師父多時不見。

    ”李忠曰:“你因甚到這裡來?”魯達曰:“既是你師父,同去吃盃酒。

    ”李忠即收拾了行頭,三個人到橋下潘家酒店。

    正是:李白點頭便飲,淵明招手回來。

    有詩為證: 風拂煙籠錦簾揚,太平無事日初長。

    能添壯士英雄膽,善解詩人錦繡腸。

    三尺簾垂楊柳岸,一竿斜插杏花旁。

    男兒未遂平生志,且自高歌入醉鄉。

     三人上酒樓坐定,魯達呌酒保擺酒齊備。

    酒至數盃,正談槍法,忽聽得間壁有人啼哭。

    魯達焦燥,便把盞碟丢在樓闆上。

    酒保聽得,慌忙走上樓曰:“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買來。

    ”魯達曰:“灑家要甚麽東西,你怎的呌人在間壁啼哭,攪擾俺們。

    ”酒保曰:“是綽酒座兒的父子二人。

    不知官人在此,自苦啼哭。

    小人怎敢。

    ”魯達曰:“你與我呌來問他。

    ”酒保須臾引來。

    隻見一個六十歲的老兒,手裡拿串拍闆,領着一個十七八歲的婦人來到面前。

    魯達看那女子,雖無十分的容貌,也有動人的顔色。

    但見: 蓬蓬雲髻,插一枚青玉簪兒。

    袅娜纖腰,穿一條紅绡裙子。

    素白舊衫籠雪體,淡黃軟底小弓鞋。

    娥眉緊蹙,汪汪淚眼落珍珠。

    粉面低垂,細細香肌消玉雪。

    雖若雨病雲愁,寔是懷憂積恨。

    大體還他肌骨好,不搽脂粉自然嬌。

     那女人拭着淚眼,向前相見了,【魯】達問曰:“你是那裡人?為甚啼哭?”那婦人曰:“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這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母親在店中染病身故。

    子父二人,流落在此。

    此間有一财主,呌做鎮関西鄭大官人,因見奴家,便使強婚作妾。

    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假契,要了奴家。

    未及三月,大娘子将奴家趕打出來,逼要原典身錢。

    父親懦弱,和他争競不得。

    沒奈何,父親自少教得奴家套把曲兒,這酒樓上趕座子。

    每日得些錢來,将大半還他,留些小子父作盤纏。

    這兩日酒店客少,違了他錢限,怕他來讨時受他羞恥。

    子父們因此啼哭。

    不想沖犯了官人,望乞恕罪。

    ”魯達又問:“你姓甚麽?在那裡住?鄭大官人在那裡住?”老兒曰:“小人姓金,排行第二,女兒名喚翠蓮。

    鄭大官人便是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号鎮関西。

    老漢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