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回 十日沉吟衣香如未去 兩番晤對心影證無言
關燈
小
中
大
,二由于疏懶,三又實不善言詞也。
苟為衣冠之會,何有瓜李之嫌?竊以為男女之限,當始于周公,姬周以前,應不如此之甚。
所謂亂臣十人,有婦人焉。
則三代之間,女子且參政,何限于交際乎?吾人信劄往還,本久為精神之交,先生如以不棄,能進而教益之,則耳提面命,固所樂從。
日來公園綠蔭如蓋,芍藥未謝,不妨一尋北方未盡之春。
敬訂日曜正牛,候駕于今雨還來之畔,不必有煩杯铛,而把茗臨風,當亦不辱雅人興緻也。
敬候寒山先生起居。
梅仙謹啟
寒山将這信看完,卻是出于意料的事,自己屢次想約她會面,都不曾開這個口,她卻大大方方地先約起來了。
據她的意思看來,竟是像和同性的朋友相會一樣,也許她還要約個幾位到一處,所謂衣冠之會,一定是客客氣氣,說兩句不相幹的話就算了。
這就算相會,又有什麼意思。
不過有這個約會,倒是極好的機會,萬萬不可失卻,當然把來作個極好的成績去獲得了。
看信之後,馬上查一查日曆,今天是星期四,還有三天便是星期了。
于是将信揣在身上,就逐日的将日曆撕下。
原來像撕日曆這種小事,終年也不會按着辦一回的。
向來都是陳忠去撕,這幾天陳忠一來撕,便見早已撕去一頁,大概很急于等那日子來了。
哪一天要日曆不撕了,這件事哪天就辦過去了。
陳忠是如此想着,索性就不撕這日曆,專讓梁寒山去撕。
梁寒山撕到了星期這一日,心裡先是一喜。
心想今天也不知道有些什麼人,衣服是愈樸素愈好,甯可讓人疑我窮酸,不讓人疑我輕佻,便預先将西裝脫了,換了一件布夾袍子和青呢馬褂。
到了正午,又躊躇了一下子,還是先去等人呢,還是讓人家去了等我呢?人等我固然不妥,我等人又嫌情急,隻有折衷兩可,先上公園在裡面散步,等遇到了她再坐下。
他終于決定用這個法子,就上公園來,繞着社稷壇紅牆外柏林散步。
初來之際,不曾有張梅仙,直待繞了三個圈圈以後,就坐在走廊上休息休息。
剛坐不多時,忽聽到有人輕輕地道:&ldquo有勞久候了。
&rdquo 梁寒山這才看清楚是張梅仙來。
原來她今天是換了綠色的衣服,同時也換了一把清綠色的綢傘。
自己心目中,隻印下一個穿淺霞色衣服和拿綢傘的人,卻不曾料到她今日又是這等裝束的。
因笑道:&ldquo我正望着遠處,卻不料張女士已來了。
&rdquo 說着話,随站起身來,信着腳步向來今雨軒走。
茶房見有人來,早上前伺候。
張梅仙卻一直向前,挑了行人路邊,靠欄杆下的一副茶座,将綢傘和手上夾的書包一齊放下。
梁寒山正躊躇着不知要揀怎樣清靜的地方才好,見她竟是擇座在軒敞的所在,覺得她的大方,倒有過于自己,便相對坐了。
因看見書包,便問道:&ldquo張女士是剛下課來嗎?&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梁先生莫非是看到我帶了這一個包袱?裡面書倒是書,可并不是上課用的。
若上課還帶這些參考書,學生們會早把我轟起走了。
&rdquo 說時,她已将包袱打開,裡面大大小小,有上十本線裝書,因指着書道:&ldquo雖不是珍貴的版子,卻是新從南方寄來的,奉送給先生,塞塞書架。
而且,今天是星期,先生發憤忘時了。
&rdquo 梁寒山感到失言,笑着紅了臉。
便抛開前話道:&ldquo君子不奪人之所好,這些書,既是張女士千裡迢迢從南方得來的,怎又好分給我?&rdquo 張梅仙道:&ldquo若是就是這一份,我也不見得能割愛。
當我寫信托買書之時,就是請人一部買好幾本來,早就有意以供同好的。
&rdquo 這時,茶房已經将茶泡了來。
梁寒山斟着茶分飲了,然後才接過書來,翻着看了一看,有兩本是詩集,其餘的都是詞集,版子都很好。
因道:&ldquo這書若在北京買,便是一種古董,很可珍貴的。
好書人人所愛,張女士既是送我,我就愧領了。
&rdquo 張梅仙便笑了,自去飲茶。
梁寒山看這樣子,竟是她一人前來赴約,并未邀人前來的。
應該怎樣說話,自己也不知道,隻好等她先開口,讓她說了,照着她的話因轉,那麼,也就不會露什麼破綻了。
于是默然不語,靜等張梅仙開口。
不料張梅仙慢慢地呷着茶,卻是一語不發,兩下裡都沉寂起來。
梁寒山先也呷了兩口茶,然後卻抽了一本書來看。
這正是一本詞集,翻了兩頁,翻到了白石填的疏影,口裡随念一句:&ldquo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
&rdquo 張梅仙才問了一句道:&ldquo先生對白石的詞,很喜歡嗎?&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要是不撒謊的話,說了出來,我簡直是蜻蜓撼石柱。
&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這樣說,先生對白石,是反對的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以言反對,那未免太不自量了。
但是可以說一句非性之所近罷了。
&rdquo 張梅仙道:&ldquo如此說來,梁先生當然持之有故的,我願聞其詳。
&rdquo 梁寒山正苦于對坐此地,無辭可措,有了這個題目,正好發揮,便笑道:&ldquo好在不是當大庭廣衆之中說話,便算說的不對,也不過張女士一個人見笑,那倒是不要緊的。
說到詞,誰也知道要空靈而不質實。
但是我想空靈二字,空是詩家的超脫,靈是詩家的流利。
合起來說,就是言外有意,文從字順,不要拖泥帶水。
或者是死闆闆的。
&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先生作詩,是主張性靈的,于此益信了。
白石果然是不走此道的。
&rdquo 梁寒山道:&ldquo我們生在數百年之後,也不敢說他不走此道。
可是他的詞,人家說是空靈,要對不懂詞的人說,恐怕也可以說是含糊。
譬如暗香疏影,是千古絕唱了。
這疏影第一句,便是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
因為壽昌公主,是梅花點額的,用那人暗射壽陽,用蛾綠暗射眉黛,用近蛾綠暗射額,用飛近蛾綠暗射額上的畫梅,再用全句暗射疏影,而疏影本射的是梅花影,可是梅花之影,還是遙有寄托的。
他本來慨然于南末已事不可為呢。
這個彎子,繞得實在不小。
&rdquo 張梅仙怔怔地聽着,不覺得噗嗤一笑。
梁寒山道:&ldquo設若這人不懂梅花點額這個典故,就會不知道這句說的什麼,就算懂得這個典,這也不過是個燈謎的謎面,說破了一點餘味沒有。
&rdquo 張梅仙道:&ldquo這真是不謀而合了。
我從前曾有這樣一個感想,以為白石的詞,有許多處可以割裂,來作幾個謎面。
不料梁先生今天談到白石的詞,卻也是說他可以作謎面,真湊巧之至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那麼張女士也不是趨重這一派作家的了。
但不知女士愛好的是哪一派?&rdquo 張梅仙道:&ldquo我是愛婉約一路的詞,倒不專重哪一家。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主張盡管不同,那辦法是很對的。
&rdquo 于是倆人又由這上面将研究詞的範圍,放開了出去,話也就越談越多,把欲談無題的這個困難,總算解決過去了。
談了半天的詞,張梅仙笑道:&ldquo與君一席
苟為衣冠之會,何有瓜李之嫌?竊以為男女之限,當始于周公,姬周以前,應不如此之甚。
所謂亂臣十人,有婦人焉。
則三代之間,女子且參政,何限于交際乎?吾人信劄往還,本久為精神之交,先生如以不棄,能進而教益之,則耳提面命,固所樂從。
日來公園綠蔭如蓋,芍藥未謝,不妨一尋北方未盡之春。
敬訂日曜正牛,候駕于今雨還來之畔,不必有煩杯铛,而把茗臨風,當亦不辱雅人興緻也。
敬候寒山先生起居。
據她的意思看來,竟是像和同性的朋友相會一樣,也許她還要約個幾位到一處,所謂衣冠之會,一定是客客氣氣,說兩句不相幹的話就算了。
這就算相會,又有什麼意思。
不過有這個約會,倒是極好的機會,萬萬不可失卻,當然把來作個極好的成績去獲得了。
看信之後,馬上查一查日曆,今天是星期四,還有三天便是星期了。
于是将信揣在身上,就逐日的将日曆撕下。
原來像撕日曆這種小事,終年也不會按着辦一回的。
向來都是陳忠去撕,這幾天陳忠一來撕,便見早已撕去一頁,大概很急于等那日子來了。
哪一天要日曆不撕了,這件事哪天就辦過去了。
陳忠是如此想着,索性就不撕這日曆,專讓梁寒山去撕。
梁寒山撕到了星期這一日,心裡先是一喜。
心想今天也不知道有些什麼人,衣服是愈樸素愈好,甯可讓人疑我窮酸,不讓人疑我輕佻,便預先将西裝脫了,換了一件布夾袍子和青呢馬褂。
到了正午,又躊躇了一下子,還是先去等人呢,還是讓人家去了等我呢?人等我固然不妥,我等人又嫌情急,隻有折衷兩可,先上公園在裡面散步,等遇到了她再坐下。
他終于決定用這個法子,就上公園來,繞着社稷壇紅牆外柏林散步。
初來之際,不曾有張梅仙,直待繞了三個圈圈以後,就坐在走廊上休息休息。
剛坐不多時,忽聽到有人輕輕地道:&ldquo有勞久候了。
&rdquo 梁寒山這才看清楚是張梅仙來。
原來她今天是換了綠色的衣服,同時也換了一把清綠色的綢傘。
自己心目中,隻印下一個穿淺霞色衣服和拿綢傘的人,卻不曾料到她今日又是這等裝束的。
因笑道:&ldquo我正望着遠處,卻不料張女士已來了。
&rdquo 說着話,随站起身來,信着腳步向來今雨軒走。
茶房見有人來,早上前伺候。
張梅仙卻一直向前,挑了行人路邊,靠欄杆下的一副茶座,将綢傘和手上夾的書包一齊放下。
梁寒山正躊躇着不知要揀怎樣清靜的地方才好,見她竟是擇座在軒敞的所在,覺得她的大方,倒有過于自己,便相對坐了。
因看見書包,便問道:&ldquo張女士是剛下課來嗎?&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梁先生莫非是看到我帶了這一個包袱?裡面書倒是書,可并不是上課用的。
若上課還帶這些參考書,學生們會早把我轟起走了。
&rdquo 說時,她已将包袱打開,裡面大大小小,有上十本線裝書,因指着書道:&ldquo雖不是珍貴的版子,卻是新從南方寄來的,奉送給先生,塞塞書架。
而且,今天是星期,先生發憤忘時了。
&rdquo 梁寒山感到失言,笑着紅了臉。
便抛開前話道:&ldquo君子不奪人之所好,這些書,既是張女士千裡迢迢從南方得來的,怎又好分給我?&rdquo 張梅仙道:&ldquo若是就是這一份,我也不見得能割愛。
當我寫信托買書之時,就是請人一部買好幾本來,早就有意以供同好的。
&rdquo 這時,茶房已經将茶泡了來。
梁寒山斟着茶分飲了,然後才接過書來,翻着看了一看,有兩本是詩集,其餘的都是詞集,版子都很好。
因道:&ldquo這書若在北京買,便是一種古董,很可珍貴的。
好書人人所愛,張女士既是送我,我就愧領了。
&rdquo 張梅仙便笑了,自去飲茶。
梁寒山看這樣子,竟是她一人前來赴約,并未邀人前來的。
應該怎樣說話,自己也不知道,隻好等她先開口,讓她說了,照着她的話因轉,那麼,也就不會露什麼破綻了。
于是默然不語,靜等張梅仙開口。
不料張梅仙慢慢地呷着茶,卻是一語不發,兩下裡都沉寂起來。
梁寒山先也呷了兩口茶,然後卻抽了一本書來看。
這正是一本詞集,翻了兩頁,翻到了白石填的疏影,口裡随念一句:&ldquo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
&rdquo 張梅仙才問了一句道:&ldquo先生對白石的詞,很喜歡嗎?&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要是不撒謊的話,說了出來,我簡直是蜻蜓撼石柱。
&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這樣說,先生對白石,是反對的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以言反對,那未免太不自量了。
但是可以說一句非性之所近罷了。
&rdquo 張梅仙道:&ldquo如此說來,梁先生當然持之有故的,我願聞其詳。
&rdquo 梁寒山正苦于對坐此地,無辭可措,有了這個題目,正好發揮,便笑道:&ldquo好在不是當大庭廣衆之中說話,便算說的不對,也不過張女士一個人見笑,那倒是不要緊的。
說到詞,誰也知道要空靈而不質實。
但是我想空靈二字,空是詩家的超脫,靈是詩家的流利。
合起來說,就是言外有意,文從字順,不要拖泥帶水。
或者是死闆闆的。
&rdquo 張梅仙笑道:&ldquo先生作詩,是主張性靈的,于此益信了。
白石果然是不走此道的。
&rdquo 梁寒山道:&ldquo我們生在數百年之後,也不敢說他不走此道。
可是他的詞,人家說是空靈,要對不懂詞的人說,恐怕也可以說是含糊。
譬如暗香疏影,是千古絕唱了。
這疏影第一句,便是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
因為壽昌公主,是梅花點額的,用那人暗射壽陽,用蛾綠暗射眉黛,用近蛾綠暗射額,用飛近蛾綠暗射額上的畫梅,再用全句暗射疏影,而疏影本射的是梅花影,可是梅花之影,還是遙有寄托的。
他本來慨然于南末已事不可為呢。
這個彎子,繞得實在不小。
&rdquo 張梅仙怔怔地聽着,不覺得噗嗤一笑。
梁寒山道:&ldquo設若這人不懂梅花點額這個典故,就會不知道這句說的什麼,就算懂得這個典,這也不過是個燈謎的謎面,說破了一點餘味沒有。
&rdquo 張梅仙道:&ldquo這真是不謀而合了。
我從前曾有這樣一個感想,以為白石的詞,有許多處可以割裂,來作幾個謎面。
不料梁先生今天談到白石的詞,卻也是說他可以作謎面,真湊巧之至了。
&rdquo 梁寒山道:&ldquo那麼張女士也不是趨重這一派作家的了。
但不知女士愛好的是哪一派?&rdquo 張梅仙道:&ldquo我是愛婉約一路的詞,倒不專重哪一家。
&rdquo 梁寒山道:&ldquo主張盡管不同,那辦法是很對的。
&rdquo 于是倆人又由這上面将研究詞的範圍,放開了出去,話也就越談越多,把欲談無題的這個困難,總算解決過去了。
談了半天的詞,張梅仙笑道:&ldquo與君一席